小早川秀秋是日本歷史上一個倍受爭議的人物,因其在關原之戰中種種令人難以接受的行為,而被人稱為「關原戰神」,不過這「戰神」二字中包含的更多是戲謔的意思。
小早川秀秋本是木下家定的第五子(當時名為木下秀俊)原本是作為無子的秀吉繼承者而加以培養,但在秀吉得子秀賴後,秀吉對秀秋的處置煞費苦心,最後計劃將秀秋過繼給毛利家。而隆景卻看穿了秀吉的真意,為了不讓毛利本家的繼承人是他家的養子,在秀吉行動前,便將穗井田元清的兒子過繼給輝元,並因自己無子而想秀吉提出過繼秀秋的請求。秀吉明白了毛利家的真意和隆景的苦心,不但答應了隆景的請求,還將因秀秋入嗣而被廢的小早川秀包提拔為獨立大名。
秀秋生涯中的第一戰是慶長之役,秀秋在此戰中表現勇猛,戰功顯赫。不過因其濫殺無辜而從觸怒秀吉被沒收領地。秀秋覺得是石田三成從中作梗,德川家康見此機會便與秀秋走的越來越近。
之後的關原之戰,由於思想不統一,秀秋又多次與石田三成鬧出矛盾。關原之戰全面打響之後,由於秀秋的突然倒戈叛變,致使當時已佔盡優勢的西軍迅速敗下陣來,東軍因此大獲全勝。也正是從此之後,秀秋被人看作忠義全無的奸臣之輩。
關於秀秋之死,一般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病死,既戰後,面對背叛西軍的指責,甚至是對他的人身攻擊,使他精神受挫(也可能是為了防止德川算計而裝瘋)。而後沉迷於酒色當中。不久,他的精神開始不正常,以為看見大谷吉繼的靈魂。最後,在沒有子嗣繼承下病死,小早川氏正式滅亡。是德川政權以來第一個因為沒有子嗣而改易的氏族。
另一說法可信度較低,即被害說,傳說秀秋是一個脾氣非常暴躁的人,稍一不如意就會大發雷霆。故有一次喚小姓(近侍)傳膳時因為過慢而大聲呵斥。而小姓因受到呵斥而滑倒,飯菜散滿一地。盛怒的秀秋令小姓切腹謝罪並賜其佩劍,但小姓反而用劍殺死秀秋。雖然該小姓隨即被家臣殺死,但小早川氏卻因為沒有繼承人而滅亡。
作為日本歷史上一個戰功顯赫,但又「臭名昭著」的武士,小早川秀秋在大眾的認知裡並不陌生,但歷史對於小早川秀秋的評價無疑給了現代社會的人們一個模糊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