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花朵財經
文| 花朵財經研究院
11月15日,車評人袁啟聰在微博上爆料:兩周前接到一個私人手機號來電,來電者自稱是招商銀行的,電話的目的是讓他替剛去世的妻子還信用卡。
私人手機來電,加上不專業的態度引起了袁啟聰的懷疑,在追問討債人身份及從何處獲得自己的家庭信息之時,對方扔下:「我不是銀行的,是收數公司。」便倉惶掛斷電話。
一般銀行催收此類債務時,通常採用的方式有電話聯繫、簡訊通知、信函送達催款函等,而袁啟聰表示,自己也是招商銀行的用戶,銀行聯繫起來應該非常容易,但自己沒有收到任何官方發出的相關通知。
光明大道不走,非要走歪門邪路?袁先生很費解。而且更令人疑惑的是,「收數公司」是從何得知「太太去世」的呢?
袁啟聰表示,妻子並未交代過任何信用卡欠款的事情,而此通電話的「無禮」和「語氣中的江湖味」都讓他感到「不適和憤怒」。
家裡突發變故,而此時有個陌生電話給你,對你的情況了如指掌,任誰都會覺得毛骨悚然吧?更何況還是不友善的催收電話。
對於自己的疑惑,袁啟聰表示曾通過招商銀行官方電話和銀行聯繫,在微博中也提出了「請配合提供帳單詳情」、「需要銀行說明收數公司的名字,以及收數公司掌握的我信息的程度」等幾點要求,但並未得到回覆。
對此事件,招商銀行相關人士15日晚間回應媒體記者表示:「招商銀行對袁先生反饋的問題高度重視,已第一時間開展核查工作。我們將以事實為依據、以客戶體驗為準繩,對可能存在的問題不迴避、不偏袒,務求公正解決。同時我們已與袁先生取得聯繫,積極處理客戶訴求。」
目前袁啟聰提到的「收數公司」到底是招商銀行委託的第三方機構,還是詐騙電話,還不得而知。
商業銀行基於員工人數限制和不良壓力,對於信用卡逾期的客戶,越來越多的銀行採用委託第三方催收機構進行催收。
相較於銀行,第三方進行催收可以更加粗放和「不擇手段」,這在客觀上或許提高了「收數」成功的概率,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無數像袁先生這樣的客戶也可能被深深地冒犯。而且銀行如果將客戶信息交給第三方,無疑是侵害了消費者的權益。
監管部門早有明確,催收機構在催收過程中必須按照法律法規來展開相應催收流程。此前人民銀行也強調過,對侵害消費者金融信息安全行為「零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