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海南行業復甦年末盤點
開欄語:2020年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的經濟生活按下了暫停鍵……經過舉國上下的努力,抗疫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發展穩定轉好,生產生活秩序穩步恢復。即日起,新海南客戶端推出2020年終特別報導《奮力向前的2020》,期望通過一個個親歷者的故事和感受,重溫這經歷了打擊、奮起、復甦、繼續向前的悲喜2020,看看「後疫情時代」海南各行各業在自貿港建設的東風下的復甦和發展。
點擊觀看視頻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26日消息(記者 王小暢)海口公交集團三分公司二車隊隊長劉學進眼前的屏幕上,實時顯示著他負責的公交線路運行情況,只見公交形態的圖標不斷地變換位置,一輛接一輛有序地運行著,已經恢復到新冠肺炎發生前的水平。
疫情暴發、乘客銳減、街道車輛稀少
影響遠遠超出了從業者的預期
「公交車發班早已經恢復正常,客流量也基本恢復往常的水平。」劉學進說到這,臉上露出了笑容,因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對交通行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剛開始時,大家雖然心理壓力很大,但都堅守在崗位一線。」劉學進稱,他們除了維護日常的線路運營,還要派出公交車到車站等交通樞紐,配合防控部門的工作。
37路公交司機馮推文稱,當時上班,他會帶一套乾淨的衣服到單位,下班把它換上再回家,為了給家人多一層保護。
可是讓劉學進和馮推文沒有想到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對交通運輸行業的影響遠遠超出了他們的預期。
2月份時的和平天橋路況。記者 王小暢 攝
現在的和平天橋路況。記者 王小暢 攝
「我從2004年進入這個行業,十多年了,從來沒有見過這種情況。」劉學進稱,公交車的乘客出現銳減,原來平均間隔8至12分鐘發一班的公交車,由於客源減少,發班間隔延長到20分鐘一班,只投放一半運力運行。
疫情對交通運輸行業的影響,公交新月公司計程車司機劉勝利也有深刻體驗。「大概是大年初幾的時候,已經沒有什麼人出門了,路上的人非常少。」劉勝利感嘆稱,當時道路上不僅人少,車也少,有時整條路上就他一輛計程車,感覺十分的冷清。
「那時真的有點左右為難,不出車又不能免份子錢,出車又沒有乘客,還耗費油料。」劉勝利說。
這種乘客稀少的情況,鐵路運輸也一樣存在。「往常2月份正屬於春運期間,車站候車室裡旅客人頭攢動。但今年同期,受疫情影響,車站候車室裡顯得尤為冷清,旅客很少。」海南鐵路海口車務段工作人員何芸說。
據海南省交通運輸廳發布的《2020年一季度全省交通運輸經濟運行分析》顯示,2020年一季度,全省公路運輸客運量、旅客周轉量、貨運量、貨物周轉量分別完成813萬人、7.01億人公裡、1085萬噸、6.59億噸公裡,同比分別增長-67.9%、-66.8%、-29.3%、-29.3%。
公交、出租、鐵路等交通運輸業逐漸恢復常態
國慶首日環島高鐵兩車站創出日發送旅客新高
海口公交集團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2月份客流量最低,日平均運輸乘客僅2.8萬人次。不過到了今年3月份,隨著海南多舉措推動復產復工,企業陸續開工,公交車的客流量逐漸增多,海口公交集團逐步加密發車班次、動態調整運力,2122輛公交車按照每天4%的增長率逐步恢復運營。
「二月份客人非常少,大概到三四月份的時候,客流量開始逐步恢復。」劉學進說。
今年四月份左右,休整近兩個多月的劉勝利開始恢復正常出車。「疫情影響嚴重的時候,政府出臺了很多幫扶的政策,特別是對計程車份子錢減半這一項舉措,讓我們的壓力減少了許多。」劉勝利稱,這樣的幫扶政策,解決了計程車司機面臨的難題。
此外,隨著各行各業的復工復產,城市的街道也恢復了往昔的車水馬龍,運輸行業逐漸走出疫情「寒冬」。
劉學進介紹車場情況。記者 王小暢 攝
「大概到七月份左右,客流量基本恢復到正常水平了。」劉學進稱,現在的發班間隔時間已經是正常水平了。
劉勝利的計程車運營,從10月份開始,也差不多接近往常的營收水平。
海口公交集團提供的11月份的客流量數據統計顯示,日平均客流量已達到36萬人次,是二月份時的10多倍,基本上恢復到正常水平。
鐵路的恢復也基本同步,並且還超出了預期。何芸介紹,今年12份,海南環島高鐵日均發送73393人次,是2月份時的6倍多。而且在今年國慶首日,環島高鐵三亞站、海口東站創下建站以來旅客發送量新高。
戰「疫」之後的海南交通行業,正在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全省交通運輸系統正在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好省委七屆九次全會精神,高質量編制好海南「十四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謀劃好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為推動海南自貿港建設扛起堅實的交通運輸擔當。
版權聲明:
以上內容由
南海網原創生產,未經書面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對上述內容的任何部分進行使用、複製、修改、抄錄、傳播或與其它產品捆綁使用、銷售。如需轉載,請與南海網聯繫授權,凡侵犯本公司版權等智慧財產權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電子郵箱:nhwg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