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對於所有中國人都是難忘的一年。這年夏天,中國遭遇了一場百年難遇的特大洪水,「百萬雄師」在抗洪一線築起一道血肉長城;與此同時,中國政府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中國軍隊不再經商。
這是一個具有震動性的決定,給定的時間又極為短暫。按照「先移交,後清理,再處理」的原則,軍企脫鉤的全部移交工作要在1998年年底以前完成。在執行的過程中,軍隊再次體現了雷厲風行的風格。7月宣布完決定之後,先是傳達文件精神和調查摸底。不到三個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便在北京召開了工作會議,宣告第一階段的結束。會後,軍企脫鉤的具體實施方案出臺,企業撤銷和交接的一系列部署迅即展開。
軍企脫鉤的範圍,在當時的公開材料中並無明確說法,正式口徑只是說「要全面清理經營性公司」。據《財經》在此次採訪中獲知,1998年10月確定的軍企移交或撤銷的範圍相當大,包括了軍方名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經營性企業,也包括一部分福利性企業。在經營性企業中,則明確規定,有軍隊各總部、各軍兵種和武警總部已經集中統管的經營性企業,軍隊、武警部隊各類教學、科研、醫療、修理、建築施工、房地產管理、文化、新聞出版等單位,以及各類「中心」、接待站等開展有償服務而延伸辦成的經營性企業。此外,軍隊、武警部隊與境內外地方和外商進行合資合作的經營性企業中的股權也在移交範圍之列。
中央的部署在錯綜複雜的關係中大步推進,時間表至為嚴格,不容有誤。大量資不抵債、經營不善或不適宜交給地方的企業被就地解散,掛靠在軍企中的許多地方企業被解除了掛靠關係,部分中小企業則被合併到大的企業集團中統一移交地方。
撤銷和移交的工作均在預定的12月15日前如期完成。據知情人士事後透露,此次脫鉤所涉及的6000餘家軍企,資產規模約為2000億元。其中約900家繼續作為企業存在,其餘部分或在脫鉤過程中關張,或被歸併到移交企業。
至少有三類企業,當時被排除在此次脫鉤行動之外。一是確需保留的保障性企業和部分福利性企業;二是農場及其開辦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三是醫療衛生單位及部分賓館飯店。此外,由「軍隊通信部支援國家經濟建設辦公室」系統建立的通信網絡,即後來被海外廣泛關注的CDMA項目的主營公司長城電信被予以保留。而空軍「聯合航空公司」的撤銷處理事宜,也因「情況複雜、牽涉面廣」而給予了緩期執行的決定,經過進一步調查論證後,再由空軍專題報國務院、中央軍委審定。
聯合航空公司利用軍隊的飛機、機場等設備和飛行人員起家,在民用航空業內以價格低廉而聞名。2000年以來,在中國民航為制止惡性競爭而頻頻推出禁折令和聯營協議時,獨立於民航系統之外的聯航,卻能以等同於火車臥鋪價格的票價吸引到大量旅客,例如從寧夏飛往北京的機票,其售價僅為300多元。《財經》近日通過電話對聯合航空公司採訪時,該公司辦公室一位經理人員介紹說,「由於擔負有特殊的運輸任務,聯航是經過軍委特批予以保留的企業」。她還承認,保留並不是無限期的,「至遲在2002年,聯航也將脫離軍隊系統」。
1薦聞榜
(《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