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站
著名經濟學家、投資人麥嘉華(Marc Faber)近日接受了印度《經濟時報》的專訪,這位「末日博士」指出,美股和美國經濟擴張周期正接近尾聲,川普以為靠寬鬆貨幣政策就能解決一切矛盾,其實是很幼稚的想法。
更重要的是,從宏觀視角看,開始於1980年的金融資產大膨脹周期也即將落幕,這就意味著未來十年時間內,投資者尤其對股票切不可抱太大期望。麥嘉華還專門提到了負收益率債券,指出之所以有人願意買進這些註定虧損的債券,正是因為在未來相當時期之內,大部分資產價格都將暴跌,許多貨幣都有崩潰之險,賠錢少就已經是勝利了。以下即訪談原文。
問:你喜歡預測趨勢,那麼現在就從趨勢談起。當前首要的大趨勢就是各國央行再度開始降息了。今年年初的時候,多數人的觀點還是他們可以加息,現在,風向似乎是反轉了。
答:確切地說,其實大多數央行根本就沒加過息。2009年6月,全球開始進入復甦階段,歐洲央行實際上是一直在保持寬鬆政策,持續買進資產,日本央行也是如此。美國聯儲雖然從2015年12月開始加息,但是步子也非常遲緩,而且最近也再度降息了。整體而言,2009年以來的全球經濟擴張伴隨著可觀的過剩信貸增長,過剩的槓桿,巨大的財政赤字,以及超級寬鬆的貨幣政策,這些都是我們判斷經濟健康程度時不能忽略的。
問:上一次利率開始降低,乃至於歐洲出現負利率時,大量資金流入了新興市場股票,但是現在卻沒有發生這種現象。突然間,軟商品價格開始走高,投資者又重新青睞起黃金來了。是不是這次周期已經發生了某種歷史性的變化?
答:新興市場股票整體而言是2015年見頂,在那之後就一直處於熊市當中,表現明顯不及美股。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我才更加相信,投資者其實應該好好研究一下新興市場經濟體,畢竟美國股票價格太昂貴了,而且美元現在匯率也很高。
問:川普政府是否會成為最大的變數?他一直強調確保美國經濟的繁榮,因此政府對股市的變化高度重視。這對投資者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答:我必須說,川普的想法一天裡就能變五次,而現在距離2020年大選已經很近了,那是他拼老命也要拿下的目標。為了在只有一年多一點之後的大選當中獲得連任,他必須讓人們看到,美國經濟強勢增長,並未衰退。
美國是一種資產驅動的經濟形態。這裡的股票市場是西方世界當中最特殊的,因為大多數國家都是經濟驅動股市,但是在美國,則是股市驅動經濟。如果股市上漲,經濟表現就沒問題,而如果股市下跌10%到20%,衰退就要來了。現在美股並沒有較峰值下跌10%,所以經濟只是略略減速而已。
總之,川普是高度重視股市的,他相信聯儲降息就可以幫助推高股價。我對此表示懷疑,因為今天股市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絕非只有貨幣政策這一個。如果貨幣政策就能夠決定一切,那麼當下全球最強勢的股市應該是在日本,但事實不是那樣,更不必說,歐洲的負利率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但是那裡的股市也說不上強勢。
問:你覺得我們現在是處在一種怎樣的環境當中?在過去十年裡,股票作為一種資產門類的回報相當可觀,大宗商品也表現不俗,現在金價也反彈了。許多專家都說,美國市場經歷了史上最長的貨幣擴張周期,而這周期不可能是永無止盡的。美國經濟和美國股市現在是否已經走到了劇烈下滑的前夜?
答:你對這一切的總結非常到位,美國的經濟擴張周期長度是創紀錄的,牛市持續時間也是創紀錄的。這也就意味著我們距離經濟擴張和股市周期的終點越來越近了。相信你也已經聽不少評論家提到過了,牛市並非死於衰老,而是死於環境的變化,比如貨幣政策收緊,比如突然的財政暴擊,比如是重大政治變故,等等。
不過,當前環境的最大特點就在於,投資者大力度投資了美國股票。他們是看漲的態度,不然你就不會看到那麼多還沒有賺錢的公司都迎來了火爆的IPO,就不會看到FAANG這樣的天價股票。現在,美國股市樂觀情緒濃烈,現金水平很低。這也就意味著,任何令人失望的重要消息都可能導致股市遭遇比正常情況更長時間的下滑。
最近,大家都應該注意到了阿根廷的突然崩潰,短短一天內,他們以美元計算的股市價值就暴跌了37%,貨幣貶值超過50%!這是名副其實的崩盤,一天之內遭到腰斬。我想,類似的情況,美國是不會出現的。
問:你歷來以直率敢言聞名,當你意識到全球金融市場存在資產泡沫,你就會大聲說出自己的想法,建議做空。你在未來三年看好哪些交易機會,比如是做多還是做空?若真是做空,那又是做空什麼?
答:在我詳細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必須先闡明自己的整體觀點,即,如果你是一位謹慎的投資者,那麼在未來三年時間內,你在股市上是賺不到很多錢的。也許有一家公司市值可以竄升十倍,但是更多的,成百上千家的公司都做不到。如果你想要多賺錢,你就必須冒巨大的風險。我個人的預期很不樂觀。
在歐洲,奧地利政府2017年發售了一百年國債,票息為2.10%。期限一百年的債券,2.10%的利息實在不高,但投資者還是紛紛買進了,因為他們在其他地方也找不到更賺錢的選項。現在在美國,如果你過去六個月投資了國債,那麼現在應該已經賺了不少了。美國股市目前的水位並不比2018年1月來得更高。換言之,這十八個月以來,我們就一直是在區間振蕩,也許我們已經應該滿足於這樣的表現了。
因此,談到回報預期,投資者真的必須把自己的長期目標降低下來。我想黃金是個不錯的選擇,只是短期而言已經超買了,我想接下來也許會回調50美元。
問:美元匯率上次出現重大下滑,還是2012年和2013年的事情,而現在,資金又開始大舉流向商品,作為資產而言,美元正面對投資的大量流失。這次,幾年前的歷史是否會重演?
答:黃金並非工業金屬,其需求量不會受到各國經濟增長速度左右。決定黃金價格的,是投資者對它的觀感,而更本質上來說,其實是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如果央行都在開動印鈔機,那麼長期而言,金價就必然是上漲的。只是短期內,就未必有這麼明確的關聯。
今年,大宗商品價格是在上漲,其中一些實際上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探底反彈。現在,諸如大豆、玉米、小麥、咖啡等農產品都頗有吸引力,但是你真的要投資商品,時機是非常重要的。期貨的滾動成本是極高的,如果你買進相應的ETF,就會發現每個月在這方面的支出有多可觀。因此,對於散戶而言,商品市場可能並不適合他們,最好還是購買相關企業的股票。
問:1970年代的投資主題是日本,1980年代是美國藍籌股和網際網路股票的天下,2000年直至2012、2013年,則是中國/新興市場當紅。那麼,接下來,誰會是下一個隆隆作響的全球引擎,或者說,下一個全球金融市場的終極目標呢?
答:我當然知道每個人都希望找到下個重大的投資主題。我前面也說過,未來幾年當中,你從新興市場股票當中賺到的錢應該比從美國股市上來得多,不過,在這裡,我更希望引入一種思考的方式。具體來說就是,從1980年到現在,我們經歷了重大的資產膨脹——紐約、倫敦、新加坡……你可以將這些地方1980年的房價與現在對比一下,當然你也可以將1980年的股票價格和債券價格與現在對比一下。
事實就是,所有的資產價格都有了極大幅度的上漲,而這種資產擴張周期遲早有結束的一天。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真正該問的問題其實不是我未來十年怎樣能夠賺到更多的錢,而是,我未來十年怎樣才能賠得最少?
許多人都感到不理解,為什麼會有人願意買進負收益率的債券?比如,你掏105瑞士法郎買該國的政府債券,而十年後你收回的資金將只有100瑞士法郎,這就是負利率。歐洲之所以會出現債券收益率為負的景況,是因為許多保險公司和退休金基金由於政府監管的約束,只能購買這些債券,他們最初也滿心疑慮,但是現在卻越來越樂於接受了。
打個比方,當一位推銷員上門,建議你購買5%負收益率的十年債券,即每年要虧0.5%,你一定會把他趕走,覺得簡直是荒唐。可是,如果換一個出色的推銷員,他會告訴你,整個世界都將崩潰,股票將至少跌40%,債券也會下跌,還有很多貨幣都會崩潰,歐元甚至將不復存在……可是,只要選擇了這種債券,你未來十年將只虧5%,這比虧40%不知道要好出多少!
現在,你應該理解為什麼很多人會接受這種債券了。事實上,我們前面提到的利息2.10%的一百年奧地利債券,兩年內價格就翻了一番。在當前時期,這不是很棒的投資麼?
問:就眼下而言,宏觀視角看來,你覺得哪些資產將迎來繁榮,哪些將走向崩潰,還有哪些會遭受長期痛苦的折磨?
答:現在,整個金融市場的波動都越來越劇烈,因此所謂繁榮,也經常只是半年左右的事情。比如美國和加拿大的大麻股票,它們曾經繁榮,但是現在一切都已經結束。從今年3月到現在,比特幣價格從3200美元上漲到了12000美元以上,可是現在,也已經有所回挫。至於正處在繁榮當中的,那應該是黃金了,程度稍弱但卻更讓人吃驚的是白銀,再弱一點的是白金。
在經歷了盤整之後,這些貴金屬依然非常有趣,因為你只要打聽一下那些退休金基金的資產配置,就會知道它們的潛力有多大。現在,這些基金已經持有了大量的蘋果、亞馬遜、奈飛、谷歌,以及各種半導體公司的股票,但是大多數的投資組合當中,黃金的佔比甚至都不到1%。遲早有一天,那些退休金基金、捐贈基金和家族辦公室的信託人們會要求他們考慮黃金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