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正言順
雲,
山川氣也,雲出天氣,天氣通於肺。
肺者氣之本。
穴為手太陰脈氣之所發,
為手太陰肺脈所出之門戶。
喻氣出如雲,
故謂之雲門。
地氣上為雲,
天氣下為雨;
雨出地氣,雲出天氣。
天氣通於肺,地氣通於嗌( yì:咽喉。)

象解
可取升降氣機之象,
為雲雨轉換之地,有提壺揭蓋之功。
地氣上為雲,天氣降為雨,
故可肅降,類人工降雨;
可治療夏天無尿症。
(中府、雲門用來補而無洩)
定位
雲門,在巨骨下,
氣戶兩傍各二寸陷者中。
動脈應手,太陰脈氣所發。
人之氣血,周行無間,
於手太陰出雲門穴,
歸足厥陰肝經,入期門穴。
穴義
肺經氣血由此傳輸四極。
云:
指本穴的氣血物質,
以雲的形式而存在。
它是將穴內的微觀物質,
放大到宏觀狀態,
並以類象的方式,
來形容本穴氣血的特徵。
門:
出入的門戶也。
指本穴是肺及其經脈,
與外部物質交換的一個重要門戶。
雲門:
一、雲氣之門
雲門,
肺者氣之宗也,
如雲氣之門焉。
雲門者,
雲應氣也。
上焦如霧,
雲遇冷下降,
遇熱升騰而散走,
門者司守之門戶,
故曰云門也。
二、肺陰脈氣出口
肺是五藏之華蓋,象天。
本穴之脈氣由肺所發,
如雲之出天氣也,
故曰云門。
雲門,「雲」指雲氣。
「門」指脈氣出入之處。
1. 脈氣路線
胃者,水谷氣血之海也,
海之所行雲氣者,天下也;
胃之所出氣血者,經隧也。
手太陰之脈氣,
稟受中焦胃腑,
聚於中府,
出於本穴,
布散於百脈而為十二經之首。
即脈氣發自胃腑,
聚於中府,
出於本穴,
布散於十二經脈,
猶如海行雲氣於天下,
出入於此門戶,
故以為名。
雲,猶氣也。
肺經之氣,由內府輸出。
循行經絡,分布於表。
本穴猶氣化飛升之門也。
2. 氣態轉化
名意指肺經氣血,
以雲狀氣態物的形式傳輸經穴之外。
本穴物質為中府穴傳來的水溼氣態物,
因其從體內的高溫區外出體表的低溫區,
外出至體表後它仍高於體表的環境溫度,
因此它會繼續向雲門穴上行。
行至雲門穴後,
此水溼氣態物縮合,
並化為雲狀氣態物,
且以雲狀氣態物的形式,
向經穴外傳輸,
故名雲門。
3. 通經行氣
在治療上通經行氣之功居多。
凡屬氣鬱之症,取本穴可以舒之。
即使陰滯之氣,化雲行空,
暢達於陽,故名「雲門」。
治症略通中府。
但云門主外,主開;
中府主內,主闔也。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部中的雲狀氣態物,
比中府穴的溫度壓力要低。
所處位置為肺經氣血中的最高點,
熱能的吸收和擴散處於動態平衡狀態。
運行規律
氣血物質的運行分為二個部分:
一、傳至皮部
一部分以雲狀氣態物的形式,
向肺經以外的皮部傳播。
二、傳至天府
一部分以冷縮後的雨狀雲系,
循肺經路線傳向天府穴。
功能作用
一、傳輸氣血物質
傳輸肺經的氣血物質;
二、調節物質比例
調節輸入肺經,及輸入肺經以外部分的物質比例。
說明如下:
1. 氣虛
當中府穴傳來的氣血物質溫度偏低、
溼度偏大時(此即氣虛的狀態),
由於經脈內部的氣血物質亦不飽滿,
因此雲門穴向肺經以外傳輸的雲狀氣態物就不及,
回歸肺經的雨狀雲系氣態物就偏多。
2. 氣實
反之,
當中府穴傳來的氣血物質溫度偏高、
溼度偏小時(此即氣實的狀態),
由於經脈內部的氣血物質飽滿有餘,
因此雲門穴向肺經以外傳輸的雲狀氣態物就偏多,
回歸肺經的雨狀雲系氣態物就不及。
主治
治喉痺,
胸中煩滿,
氣上衝心,
咳喘不得息,
胸脅短氣,
肩痛不得舉臂。
治法
寒則補之灸之或點刺出血,
熱則瀉針出氣。
按雲之為意,遠也,多也。
「太山之雲,不崇朝而滿天下」。
蓋譽之飛升流布,速且廣也。
《針灸大成》禁針,
誤刺生暈,以其升散太過也。
但治壯人之鬱則宜,
若老人患鬱,針此反傷正氣,
宜取風龍引氣降下,解鬱而氣不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