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的涅槃

2021-02-22 四海一家COS

「根據古籍,雲門是中國最古老的舞蹈,相傳存在於五千年前的黃帝時代。「

1

從溫哥華出發前,好友怡寧給了我她昔日三位臺大朋友的聯繫方式,交代,」要了解藝文消息,找毛毛就是了「。毛毛果然不負所托,15號我們和另一位在臺大圖書館的朋友在溫州街巷內的「好處「午餐見面時,除了立即向我推薦一大批臺北的文創景點,還邀我從高雄回來後,去看一場現代舞,《千圈之旅》。

毛毛當然是他們年輕時臺大同學好友之間的暱稱。如今出現在我面前的毛毛,精明利落,一身牛仔皮靴迷彩服上衣的打扮中,有種中性化的不羈與英氣。當年喜歡跳舞的臺大女生,如今已經是臺北市政府文化基金會的一位執行總監,負責表演藝術節的統籌,策劃,製作。她以行內人的身份告訴我,這個演出,只有二十場,而且每場只容納五十個觀眾,應該是一次比較獨特的體驗。

「而且這個演出,是在淡水的雲門劇場,實在應該去看看的。」

她的這個理由一下子打動了我。雲門舞集,在大陸和海外,都已經是一個代表臺灣的傳奇了。我在北京的好友慧,就曾經囑咐過我,如果你有機會去臺灣,一定要去看雲門。受身心靈運動影響極大的慧,對臺灣的文化一直推崇倍至。林懷民的身體美學,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舞蹈運動,也是她推薦給我的。我這次來臺北,格外帶著一雙眼睛,就是為慧而看的。

2

聖誕節那天下午,在淡水老街看完日落,已經到了5點半。然後,又到紅毛城對面的,裝飾環境和食物都超讚的領事館咖啡廳吃晚飯,出來已經天黑了。不到五分鐘的計程車程,就到達了山坡上的緊鄰滬尾炮臺的雲門劇場。

最後的100多米,因為路很窄,又是單行道,我們是下車走過去的。兩旁參差的樹影下,路燈低低的,而且很暗淡。毛毛說,這是有意的設計,為了不要破壞周圍的環境。在我,卻加上了一層朝聖者般的神秘與期待。

然後,就豁然開朗,就看到閃亮的雲片狀的屋頂,和牆壁上綠色背景上的白色雲門字樣。在遠方浩瀚無際的黑夜的背景下,在地平線上星星點點新北市燈火的襯託下,雲門劇場兀然懸掛在夜空中,像一個清晰而明亮的夢境。

因為距離演出還有一段時間,毛毛就充當嚮導,領我就在劇場四周參觀。劇場前面偌大的木質平臺上是幾組白色雕塑,是臺灣雕塑家朱銘的「白彩人間」系列。他們在高大參差的樹影和獨特設計的光照下,若舞動的天使。

順階而下,來到鬱鬱蔥蔥的庭院,這裡毗鄰臺灣高爾夫球場,四周空間寬闊幽靜,可惜天晚了,看不到淡水河的景色。路的左手通向一處遍體通亮的透明建築,從寬大的玻璃窗望進去,可以看到從天花板懸掛下來的一片片巨型花瓣,猶如雲門舞集那些美麗壯觀的·舞臺布景。這是花語餐廳。在餐廳前是一小塊池塘,荷葉水草的簇擁中是一個長發飛揚,羅裙曼舞的女子塑像「輓歌「,這是紀念英年早逝的羅曼菲。她舞者的形象在十年後的深夜中依然生動。羅曼菲生前受林懷民之託擔任雲門2藝術總監,雲門2是林懷民繼雲門舞成功後在1999年創辦,年度的「春門」演出,致力於為年輕的創作者和藝術家提供發表新作的平臺,並著重在學校,醫院推廣舞蹈藝術,開展演出和講座。

花語餐廳對面的小丘,我們拾級而上,又來到一處可以小坐幽靜的去處,在一棵百年茄苳樹下,傍邊大樹書房還開著,裡面擺著雲門舞集的圖書,DVD光碟,還有大量的文學藝術類書籍。傍邊還隔出一個小咖啡室。聽說屋頂的平臺可以望見對岸的觀音山,和淡水河流進大海。

3

從小丘下來我們慢慢踱回劇場。 從斜坡的草坪這裡仰望雲門劇場, 原來它由兩部分組成。上面的浮雲式不規整形狀的新建築是在一個規矩的方形二層建築之上。那個二層建築是中央廣播電臺紀念性建築。

毛毛介紹, 當年林懷民創建雲門舞集,條件十分艱苦。即使在九十年代初,雲門舞已經在臺灣和世界林懷民逐漸得到關注, 開始享有聲譽,還是租用八裡觀音山下的一個廠房作為排練場。在一個冬寒夏熱的鐵皮貨櫃的空間排練, 並創作出十幾齣經典舞作。 2008年,一場大火把排練場意外燒毀。2009年,以藝文團隊身分、援引促參法而拿下園區經營權的案使得新北市撥出滬尾炮臺這塊舊址給雲門舞集使用,有或海內外4155筆民間捐助, 終於在2015年建成這個靠民間捐助而成的劇院, 華人藝術表演中心。這就是我們剛剛在雲門劇場。這個新舊融合的建築裡有能容450人的大劇場, 有兩個個一百餘人的小劇場排練間, 還有辦公室和各種專業空間,是雲門基金會,雲門舞集,與雲門2的工作場域。而我們腳下的這塊巨大的草坪,是可能容納1500人的室外劇場, 周圍200餘棵植是林懷民又親赴田尾埔裡挑選。

可以想像在常年炎熱的臺北盆地,新劇場淡綠玻璃幃幕的建築映照周遭高樹,逐漸融入恬靜的綠色地景。這裡應該是一片多麼令人珍惜的綠蔭。而在晚上,可以來感覺星星,聽聽蛙聲蟬鳴 。

4

雲門劇場開幕後的一年多, 這裡已經有各種活動,這裡有攝影展,畫展,藝術講座,雲門舞集的公開排練, 還邀請各地其他劇團尤其那些生存困難的獨立劇團來演出,很多甚至是世界首演。

和在雲門劇場演出過的其他劇團一樣, 河床劇團是個典型的獨立劇團。 這次的,《千圈之旅》實際上是兩年前劇團在國際劇場藝術節上推出的劇目。它的緣起是導演對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對夢境和潛意識的表現, 「探索幽微的心靈世界」。我對草間彌生沒有太多的把握, 她那寫連綿無絕的圓點。但是這個五幕的現代舞卻的確把觀眾帶入夢幻和潛意識的深淵。演出空間是一個單獨為此次表演隔斷出來的戲盒空間,觀眾躬身排隊進入這個小小的空間,有種藝術膜拜的儀式感。

每一幕有一個畫面衍生的動態雕塑,比如第一幕是一個穿紅衣的中年母親, 她的身體表情是哀傷,和兩個穿白色內襯裙的年輕女子,可以堪稱他的雙生女。他們之間相生又相對,而母親只能在一種被動的睡眠狀態下看他們分分合合。最後在兩個女子搏鬥又似做愛的行為裡,母親悄悄離場。這一幕唯一與召見彌生相連的就是開場母親緩慢地從口中吐出地兩個一模一樣地橘色小球。當然還有就是這夢遊一般地演出。 後面接著四幕都如此, 有也個中心情節或畫面,都是女性人物,而且籠罩著一種深深地猶豫和悲哀。直到最後一幕一個年輕女子吞藥平靜地在臺上死去, 而周圍地三個女性漠視地離開。移動地舞臺向後推走,場子裡從重新陷入黑暗。

導演就坐在我身邊,是個能說中文的美國人。西北大學的表演藝術研究博士,格林納爾學院的教授。他就是那種不分國界不分職業的藝術家, 在讓他獲得靈感的地方, 住一陣, 再去另一個天地。

我告訴他, 我不確定自己是否理解了他的作品,但是它讓我想起《艾麗絲漫遊奇境》, 草間彌生的確也為那部英文經典 做過插圖。

5

蔣勳說:「臺灣作為一種文化,臺灣作為一種生活的方式,臺灣作為一種存在的價值,臺灣人有自己獨特不可取代的身體、語言或表情……雲門從臺灣的原點出發,走向世界,讓世界看到臺灣的身體記憶。」

因為沒有機會看到大劇場, 我特意在離開前在劇院走廊牆壁上看到的那些大幅的雲門舞集的各種照片, 是表演藝術攝影師劉振祥拍攝記錄的雲門舞團20年的很多珍貴瞬間。 我們剛剛在大樹書房看到他的一本攝影集《前後:劉振祥的雲門影像敘事》。除了各種雲門舞集古典劇目的表演, 還有雲門劇團到從鄉下演出, 雲門教室裡的習舞少年。最感動的是牆角的兩幅照片,一副是林懷民率領雲門舞集的全體團隊和舞者,站在八裡廢墟上的那張照片,在被大火燒的暗紅黑色的倉櫃之間, 他們的表情凝重卻堅毅。我多麼相信旁邊的火後倖存的九歌道具雲之君的面罩,暗示著一個 浴火重生的故事。

我們走出劇院時,我特意留意了入口處,的確,以橫軸形式刻在臺灣老檜木上密密陳列著企業與個人的姓名有幾千人, 最少的只有幾千臺幣。這就是所說的眾志成城吧。雲門這四十多年,也是臺灣經濟騰飛, 民主建設的歷史時刻。 我想雲門在文化記憶的保留與傳承, 在對身體去體驗感受世界, 並給大眾和社會提醒美的培養與關懷,其實說明臺灣身份建設的真正實質。這就是為什麼臺灣人以雲門為驕傲,並希望能夠幫助她浴火重生的原因吧。



相關焦點

  • 雲門視頻 雲門天子
    《雲門天子》詞:雲門宗十三祖佛源妙心禪師三乘教法秋天炯,一片禪心月色高,步步金蓮生極樂,重重花雨若飛毫;閒居靜坐金剛窟,獨愛燃燈割截刀,歇慮忘緣觀自在,窗前掩卷聽松濤;時長4分50秒,WIFI環境下欣賞更流暢雲門天子,大道至簡,禪風古峻,樸素莊嚴;慈容笑貌,尤在眼前,而今鴻去,夢斷魂牽;雲水生涯,六十餘年,為法為人,丹心一片。
  • 探訪 臺灣雲門劇場與雲門舞
    中新社記者 任海霞 攝雲門劇場位於臺灣淡水高爾夫球場與滬尾炮臺之間,可以遠眺觀音山與淡水河出海口,周邊環境幽靜。多年來經過多方努力建造成目前的規模。中新社記者 任海霞 攝1973年春天,林懷民以「雲門」作為舞團的名稱。這是臺灣第一個職業舞團以及第一個當代舞團。雲門舞作多由傳統文化取材,以現代的觀點,獨特的形式呈現。
  • 臺灣雲門舞集《稻禾》
    一九七三年,林懷民以「雲門」為名,創辦「雲門舞集」。這是臺灣第一個職業舞團,也是所有華語社會的第一個當代舞團。  雲門舞者大多是舞蹈科系的畢業生。舞團的基本訓練包含靜坐、氣功、內家拳、現代舞,以及芭蕾。包容東西方舞蹈技巧磨練出來的身體,透過林懷民巧妙的呈現,造就了享譽國際的雲門動作風格。傳統美學的衍化,文學、歷史的再詮釋,乃至社會現象的反應,雲門舞碼豐富精良。
  • 雲門-夢想成真的綠劇場
    ,充滿著無時無刻實踐夢想與信仰的創作者,從傳統文化與技藝中找出個人與時代的連結,發展出獨一無二的感動佳作。或許大家還有印象,享譽世界的華人當代舞團「雲門舞集」因為2008年2月一場大火,燒毀了雲門在八裡觀音山下租借16年以貨櫃為主體的排練場,演出道具與歷史資料付之一炬,當時新聞消息一出,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6年9個月後,雲門有了新家。▲2008年2月雲門舞集八裡排練場祝融後。
  • 【工作坊】雲門舞蹈教室
    時間:10月28日19:00-20:30(提前半小時開始籤到)地點:廣州大劇院四樓芭蕾舞排練廳導師: 蘇依屏(雲門舞集資深舞者
  • 雲門2 林懷民的青春夢想
    而對於大陸觀眾來說,雲門2則有點兒陌生。但每每談起這支被稱作「青春雲門」的舞團,林懷民就掩飾不住心底的自豪和滿滿的寄望。他說:「雲門2到美國去演出,《紐約時報》兩次刊登評論,『雲門2的才華應該跟全世界分享』。」言語間流露出一股父親對小兒子的溺愛與驕傲。林懷民與三位年輕編舞家:鄭宗龍、布拉瑞揚、黃翊對林懷民來說,雲門2也許是一個成真的青春美夢。
  • 《雲門舞集的美麗傳奇》
    「雲門」是傳說中黃帝時代一個祭祀的舞蹈。當年的林懷民對祭祀舞蹈非常熱衷,和「雲門」一見鍾情,於是將自己的舞團命名為「雲門舞集」。雲門舞集的誕生仿佛在告訴世界一種古代的文明復活了。林懷民和雲門舞集帶著獨具中國風韻的舞蹈登上遍布全球的200多個舞臺,演出超過1500場,成為各個重要的國際藝術節的常客。他們獨特的創意和精湛的舞技獲得各國觀眾和舞評家的讚賞。
  • 青州雲門,為「雲」而生
    青州有雲,謂之雲門,雲門有酒,名揚神州。世人皆知雲門酒,卻未必知道,此雲的「前世今生」。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文明中,雲是極具特色的代表存在,因為它不僅是自然現象,而且包含著豐富的人文意象。無論是《易經》還是《說文》,都記載了古人對雲的崇敬、仰慕之情,千百年來,人們以豐富的想像、細膩的情感、美好的理想,將天空中輕盈、縹緲的雲,引申出形形色色的靈魂與象徵。
  • 蔣勳新書解讀「雲門·九歌」
    雲門舞集《湘夫人》。 劉振祥 攝隨著「雲門舞集」版《九歌》的即將到來,結合蔣勳的新書,倒是可以作為一次全方位普及屈原《九歌》的大好機會。兩千年前,屈原根據民間祭神樂歌改作或加工而成《九歌》,這些詩歌原為楚國民間在祭神時演唱和表演,屈原將其改編,寫成格調高雅的詩歌。兩千多年後,臺灣現代舞圖「雲門舞集」的創始人林懷民將其進行了重新改編,以遠古詩篇作為想像力的跳板,呈現一場劇場和舞蹈融合的現代祭神儀式。
  • 文化與文創——雲門淡水現身說法
    雲門利用這個歷史空間興建排練場教室、小劇場,並在旁邊的斜坡上興建450席的雲門劇場,墨綠色的屋頂上面有朱銘的《降落傘》,戶外的大草坪自然形成綠地劇場,可讓1500人席地而坐,觀賞雲門安排的演出活動。劇場側邊「蓋」了一個小福德祠,似乎是要讓這裡的「土地」點亮雲門「土地」的,讓他們「生活」起來。
  • 雲門西湖公演官網落戶新浪
    《花語》在臺灣演出時的絢麗場景  記者 張盛    在網上,有關林懷民,有關雲門舞集的言論鮮明地分為兩極——或簡潔,或繁複,中間少有過渡。  簡潔派的表現如下:在有關「2010雲門舞集·西湖公演」的目錄下,有粉絲用鮮明、簡潔的兩個字來表達對雲門的敬仰——「求票」。
  • 這個劇團很特別—雲門舞集
    說起臺灣的雲門舞集人們一定不會陌生它是來自臺灣的現代舞表演團體也是臺灣第一個職業舞團被外媒評價為「亞洲第一當代舞團」今天就集中來看看雲門舞集的作品>1973年,林懷民先生創建了「雲門舞集」,「雲門」是中國最古老的舞蹈,起始於五千年前,即黃帝時代,關於雲門舞集的舞容舞步已經失傳。
  • 雲門:肺經氣血由此傳輸四極
    (中府、雲門用來補而無洩)定位雲門,在巨骨下,氣戶兩傍各二寸陷者中。動脈應手,太陰脈氣所發。雲門:一、雲氣之門雲門,肺者氣之宗也,如雲氣之門焉。雲門者,雲應氣也。上焦如霧,雲遇冷下降,遇熱升騰而散走,門者司守之門戶,故曰云門也。
  • 雲門舞集與陶身體 | 林懷民為雲門策劃的最後一檔演出,開創新局!
    這次是林懷民退休之作,是三位國際級編舞家、兩大超級舞團的聯合呈現,也是雲門舞集+陶身體的組合,以及新舊掌門人之間的合作。(攝影:劉振祥)「我和幾位舞者即將離開雲門舞臺,但云門舞集沒有退休」7月27日晚,中國臺北兩廳院文藝廣場,在漫天花瓣雨和潮水般的掌聲中,林懷民和眾多舞者彎下腰,向剛剛席地而坐欣賞他們演出的4萬名觀眾深深鞠躬、鄭重致謝。這是雲門舞集第2432場演出。
  • 音畫經典 雲門舞集《水月》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作品是歌與舞完美結合的呈現,來自臺灣乃至全球大名鼎鼎的「雲門舞集」的經典作品,其「靈靜之旅」系列的第二個《水月》。賞「月」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林懷民和他的雲門舞集。林懷民,大神級的人物,享譽國際的臺灣編舞家。2009年5月12日,林懷民在德國舞動(Movimentos)國際舞蹈節上被頒發終身成就獎,確定了林懷民國際大師的崇高地位。
  • 不破不立,雲門迭代
    戶外公演謝幕照 劉振祥 攝1公演結束,雲門馬不停蹄宣布,林懷民退休前策劃的最後一檔節目《交換作》,將在10月問世,11月就將前往北京、上海等8個大陸城市巡演。一部作品剛製作完就巡演,這在雲門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多年來,雲門都是演林懷民的舞蹈,罕見其他編舞家的作品。
  • 雲門2首次廣州公演《來》啦!
    在《雲門新聲》和《斷章》之後,此次雲門2大陸巡演帶來了三部「最能代表目前雲門2狀態的作品」(大帥哥藝術總監鄭宗龍先生原話)——黃翊編導的《光》和鄭宗龍編導的《一個藍色的地方》和《來》。今天下午,雲門2在廣州大劇院歌劇廳舉辦了一場專門面向媒體的彩排,於是劇院君也比大家更早地看到了《來》的一段精彩舞動。當然啦,劇院君是不會吃獨食的!
  • 雲門舞集怎麼交給了一個不良少年?
    而為這個大家族慶賀喬遷的舞蹈,不是林懷民的作品,而是雲門2三位年輕編舞家的新作——新任藝術總監鄭宗龍的新作《來》。▲自稱不良少年的鄭宗龍,少年時曾經蹺課、吸毒、被保護管束「雲門2到美國去演出,《紐約時報》兩次刊登評論,『雲門2的才華應該跟全世界分享』。」
  • 雲門舞集-行草三部曲《松煙》
    雲門舞集 行草三部曲之二《松煙》時間:2014.10.16-10.19
  • 雲門戶外公演:一堂17年的美育課
    ——編者按  2012年7月,臺北迎來了最熱的一個夏天,但這絲毫沒有影響雲門舞集的戶外公演計劃。他們在花蓮、臺北、桃園先後舉行了3場戶外公演,而在此前的17年間,他們的戶外公演已走遍了臺灣的22個縣市,觀眾近2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