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電影中的生命鏡像
——星光班新生命兒童電影課程敘事
南師大附中仙林小學 劉玉豔
每當電影《夏洛的網》主題曲響起時,我總是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其中的人物、故事,以及電影給我帶來的教育思考和人生哲思。
2013年9月,我遇到了小榮。他剛從城裡的一所名校轉來,他皮膚白淨,眼睛炯大,戴著眼鏡,看上去很好學,很斯文。一段時間的關注、了解,我漸漸發現他並不如我期待的那般美好:上課不聽講,課後不寫作業,跟同學關係緊張,大家對他都敬而遠之。他最愛尋找昆蟲,有時一隻螞蟻都能玩上好長時間。更不可思議的是,有一次,他居然將螳螂和蜜蜂放在蛛網上,樂滋滋地看著它們決鬥。而昆蟲、蛛網這些情景讓我情不自禁地聯想到《夏洛的網》。正是這次不經意的聯想,成全了我們之間一幕幕基於電影課程的精彩故事。2013年11月中旬那麼幾個寂靜的午後,我和孩子們輕輕翻開了《夏洛的網》這本書,接著欣賞了電影《夏洛的網》,然後撰寫影評,開展電影論壇,在共讀共賞共討論中,我們發現電影中的生命鏡像,找到共同的生命密碼,追問我可以是誰的「夏洛」。關於友誼和生命,夏洛說:「我為你結網,因為我喜歡你,再說,生命到底是什麼啊?我們出生,我們活上一陣子,我們死去。一隻蜘蛛,一生只忙著捕捉和吃蒼蠅是毫無意義的。通過幫助你,也許可以提升一點我生命的價……誰都知道人活著該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情。」班長萱說:「我們幫助朋友,其實也是賦予和提升自身生命意義的過程。」我說:「怎麼樣才能成為夏洛?夏洛為威爾伯所織的文字就是最好的榜樣。『王牌豬』『了不起』『光彩照人』『謙卑』,這些字的意義,已經超出了拯救威爾伯的生命本身。它同時賦予威爾伯的生命以意義,是肉體生命與精神生命的雙重拯救。」說完,我滿是期待地望著小榮:小榮,你會是咱班的「威爾伯」嗎?他只是無語地笑著。
值得慶幸的是,在表演情景劇《生死相許的友誼》時,小榮成功地扮演了夏洛和坦普爾頓正反兩個角色。表演結束時,教室裡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孩子們封他為「表演英雄」。漸漸地,孩子們都成了小榮的「夏洛」,為他織了一張張友誼之網。小榮的弱小心靈,也如同一顆小種子,慢慢地被捂熱、喚醒,綻放出生命應有的光彩。
這一次關於電影課程的嘗試,成全了小榮生命的精彩綻放,也矯正了他的一些行為路徑,更引發了我關於新生命教育和電影課程的深度思考。
新教育認為,每個人都是一個世界,每個生命都是一個奇蹟。對待生命的態度通常要在生命的真實情境裡去體驗。但是,我們每個人都只有一次生命,只能體驗到一種生命樣態。而生命的蹤跡在電影中無處不在,思索生命、體驗生命、感悟生命、張揚生命也正是電影藝術永恆的主題。一部部電影其實是一個個生命的發展史,短暫的浮世光影,是我們省視生命的媒介。著名導演楊德昌說,電影可以讓人的生命延長三倍。愛因斯坦也曾說「電影,作為一種對人類精神幼年時期的教育方法,是無與倫比的。」電影是實施新生命教育最生動活潑的載體之一。
於是,我進行了新生命兒童電影課程的研發與實踐。2013年10月,我們的「光影星播客」兒童電影課程在五年級「星光班」正式開啟。我們的電影課程主要由四個板塊組成:
1.自然、科幻主題電影敬畏自然,珍愛生命,認識多彩世界,讓生命之舟幸福起航。《帝企鵝日記》《人工智慧》《ET》等影片讓兒童了解到自然界其他生命的意義,探尋人類的科技倫理。
2.成長、勵志主題電影----積極向上,樂觀交往,經歷成長之旅,讓生命之花傲然怒放。從《聽見天堂》《想飛的鋼琴少年》等電影中,孩子們發現了成長的秘密,感受到榜樣的力量。
3.藝術、教育主題電影---認識生命的價值,沐浴愛的光澤,讓生命之光燦爛明亮。我們在《音樂之聲》《蒙娜麗莎的微笑》中感受經典之作的藝術美,也受到了價值的引領。
4.人性、生活主題電影----對話人生,直面人性,叩問人生的意義,讓生命之聲快樂飛揚。《勇敢的心》《肖申克的救贖》《辛德勒的名單》等電影深深震撼我們的心靈,也引發了我們思考和探尋人類的深層次問題。
每一個板塊的主題電影,我們都建立了資源庫。我還號召、鼓勵家長把自己所看到的又適合孩子們看的電影,掛在班級網頁上與大家共享。每個學期每個板塊的電影,我們都會精選某一部經典的影片,開展系列化的讀、看、演、評活動。我們從閱讀電影原著出發,到觀看電影、改編電影、表演電影片段等,把一個個充滿哲思的生命故事搬上舞臺,把電影編織進我們的日常生活。
電影帶領我們穿越時空,了解不同種族、不同地域的文化,讓我們的生命獲得更多的體驗、更多的滋養。隨著觀影的深入,電影已經成了一面鏡子,和我們形成了一種鏡像關係。它讓我們思考「我」是誰,究竟該如何生活,更好地了解自我,而這恰恰是更好地了解與他人和社會的開始。我們從電影裡學習,反思,內省,找到自我的生命原型、鏡像、榜樣,從中汲取靈感,獲得生命的滋養,引領我們的行為,而後再回到電影中,用自己的經歷去反觀電影,從而形成了「我」和電影的互動關係。
在《聽見天堂》和《小鞋子》的觀影比較討論中,孩子們體驗到了執著、夢想的力量。他們說米克和阿里都是倔強的小孩,從來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讓人覺得感動和憐愛。其實,每個人都會倔強、有夢想。這是我們能夠不斷超越,成為最好的自己的基礎。然而,太多的時候我們不敢嘗試,不能堅持。於是,我們繼續觀賞電影。《風雨哈佛路》講述一個最貧困的哈佛女孩永不退縮的奮鬥故事。《卡特教練》呈現了一個籃球教練率領一群看不到出路的孩子為夢想而戰的歷程。這些電影激發了孩子的夢想和對成長的思考。
看完《卡特教練》後,我以「最讓你印象深刻的一幕」來打開話題。從孩子們不同角度、不同思維中流淌出來的是五彩繽紛的畫面。我引導孩子們聯繫實際,進行理性思辨。我拋出了這樣一個話題:「里奇蒙球隊最終以兩分之差輸掉了比賽。他們真的輸了嗎?」我以為這樣的提問不僅契合影片主題,而且容量大,能兼容兩極看法,利於思想的交鋒與碰撞。最初,學生大多認為他們是贏的。正如小萱所講的那樣「所有的人都為了自己而努力打拼,為了自己喜歡的事而拼命學習,有些事往往表面上輸了,但內心和精神上都勝過敵人,這樣的輸不算輸,說不定成功會屬於哪一方。」
小藝卻說:「他們輸了,體育只承認勝者為王。現實也是這樣,我們考試、各類比賽、升學,更多時候只能成功,不許失敗。誰會在意失敗者的眼淚?」大家陷入沉默,開始認真思考。此時,有的基於現實立場說得言之有據,有的站在哲學高度,辯證地看待贏與輸的關係,顯得言之有理。可貴的是,孩子們說的都是心裡話,而不同觀點的碰撞讓大家得以察覺各自思想上的盲點。「現實儘管黑暗,心靈也要永遠向著明亮那方」我最後也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而家長和我,也在共賞的過程中發現了自己,更深刻地理解了生命。榮爸表示:「我們在電影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許多時候我和片中的家長一樣只重輸贏,卡特教練告訴我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要看到孩子的未來。」我想說:「是什麼讓卡特教練改變了一群看不到出路的孩子?卡特教練又擁有什麼品質讓學生說出『先生,我感激你,你拯救了我的生命』這樣的話?作為一名教師、班主任,從卡特身上要學的東西太多!」
就這樣,一部電影就讓我們看到了自己,發現了自我生命的鏡像,從過去一直看到現在,從現在一直看到遙遠的尚未寫成的將來。
電影和生命互為鏡像,我們於電影中體驗多樣生命,也於生命中尋找電影意境,築造生命的精神家園,最終是為了讓每個生命成為最好的自己,演繹屬於自己的「電影人生」。我們的新生命兒童電影課程研發就是用電影和名著溫暖孩子生命,滋養孩子心靈,陪伴孩子生命成長的過程。
兩年來,我和星光班的31個孩子及家庭相遇並穿越了50多部電影,閱讀了上百本名著,排演了數十部微電影,在共讀共賞、共演共評中實現了人與自我、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神靈的對話,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生命成長的故事。
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和孩子們將繼續攜手電影,尋找光影中的生命鏡像,讓每個生命成為最好的自己!
守望新教育微信號:swxjy_cdq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匯聚新教育的創造,探尋好教育的真諦,分享追尋者美好,助力有緣人的夢想。守望新教育,追尋真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實驗,是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以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什麼是新教育?對於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續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