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人生,想要教育出優秀孩子,父母首先要認清自己的位置,絕不僅僅還是一個「飼養員」而已,要給孩子傳遞良好的教育。
可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卻常常無法掌握這個度。很多時候家長雖然都是出於好心,想要教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可總是陷入一個誤區,中國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就說過:「有些家長他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管。」
古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李玫瑾見過許多走到彎路上的人,所以她的理念,能夠反映大部分中國家長教育孩子的一些問題。
曾經有過這樣一個案例:一個12歲的男孩,只因為媽媽說了他幾句,竟然跳樓自殺了,很多家長都很疑惑,年紀輕輕的孩子怎麼會知道自殺呢?
李玫瑾教授的回答是:「那是因為母親的愛,在孩子的眼裡是沒有限制的,孩子會用你的愛還威脅你,只是他不明白死的含義。」
這句話能夠反映出現代社會很多家庭教育孩子存在的巨大問題,當孩子小時候犯錯誤,家長沒有及時地正確引導,漸漸的養成了更多的壞毛病,等到孩子長達後做出任何事情,父母都沒有後悔的機會。
對孩子要做到「三不慣兩不管」,這樣未來才少走彎路
孩子不尊重人不能慣現在都是一家獨大,全家都很寵孩子,導致孩子變得「無法無天」。動不動就朝著長輩呼來喝去,甚至動手打人。這是很不好的行為,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把這種性格「扼殺」在搖籃裡面。
孩子沒有責任感不能慣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第一反應是不敢承認錯誤,想盡辦法推卸責任,這樣就是沒有責任感的行為。若是任由孩子這樣發展,他就會變得肆意妄為、毫無擔當的人。
孩子觸碰原則不能慣原則就是家長給孩子立下的規矩,所謂原則,便是底線。當孩子發生一些觸碰到原則的問題時,父母是絕對不可以讓步的。比如孩子拿了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父母沒有及時地做出批評,孩子就會覺得這種行為是正確的,以後就很有可能會犯下更大的錯誤。
孩子能獨立完成的事情不管這個不管是全國父母的「通病」,現在的父母都溺愛孩子,恨不得把吃飯、穿衣這種事情都替他幹。長時間下去,孩子就會逐漸喪失自理能力。
所以孩子能夠獨立完成事情的時候,父母不妨放手讓孩子去做,這樣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還可以鍛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能承受的事情不管生活中總是出現孩子輕生的事情,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孩子缺乏受挫能力,遇到一點點失敗,就會鬧情緒甚至做出極端的行為。
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肯定會遇到挫折,它們有大有小,最開始的時候,孩子遇到小挫折的時候,第一反應可能就是哭鬧,這個時候父母用什麼樣的態度對待孩子,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挫折教育並非只是讓孩子過苦日子,幹點苦活,重點而是在於,培養孩子直面挫折的堅強品質。所以父母需要視挫折的大小來決定是否要幫助孩子,這樣才可以鍛鍊出孩子一顆堅強的內心。
孩子的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不良行為,這個時候家長顯得尤為重要,為了不讓孩子養成不好的性格,家長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教育方式,但是對於一些沒有經驗的父母來說,可能會力不從心,這個時候家長不妨藉助一下書籍的力量。
給大家推薦這套《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是我在教育孩子路上最有用的一本書了。
這本書教會了我不吼不叫,就能把話說到孩子心裡去,真正成為一位合格的父母。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棘手的問題,這些問題很多是孩子方面的,家長方面的引導更是不容忽視。
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長總是感到力不從心,但是這5本書貼近生活案例,幫助家長全面的梳理問題,能夠正確地引導孩子。
一整套書有精裝全五冊,是專門為家長解決孩子成長中的各種問題而寫的。
新手父母的進階秘籍,別讓孩子輸在家庭教育上,讓孩子變身乖萌小天使 3大場景,6個細節,120種方法,只要用心,總能找到合適的教育方式,讓孩子擁有一個安全健康的童年。
想讓孩子變得優秀,最根本改變還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孩子,成為一個好的父母是尤為重要的。
學習從來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更要和孩子一起成長
要帶著孩子跑,才能跑對方向,跑得更快,跑得更遠。共勉!
通過這套書,家長能清楚地知道,教育孩子需要採取什麼樣的方法和策略。
不會摸著石頭過河,模稜兩可,耽誤孩子,耽誤家庭。
一整套五本書,原價將近兩百,這裡只要99.9元
不過一頓飯錢,收穫的卻是豐富的有關孩子教育的知識,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