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對於個人的人生成功、職場順利和家庭幸福都起著無法忽視的重要的作用。——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
由此可見,情商在如今社會的重要性,高情商的人能夠更妥善地處理人際關係和事情,擁有好人緣,工作也會更加順利,而低情商的人總是受到人們排斥。
很多人步入社會不會處理人際關係、情商低,其實歸根結底是受到家庭的影響,每個人的性格跟自身的成長環境例如家庭是分不開關係的。
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有些人脾氣暴躁,容易激動;有些人平和大度;前一種人早年撫養是虧欠的;後一種人早年撫養一定是非常到位的。」可見孩子情商與父母密不可分的關係,而情商在如今的重要性讓我們難以不重視它。
那麼怎樣才能培養出高情商孩子呢?
1.不會情緒控制,要使勁管
孩子成長到一定年紀,到青春時都會變得很叛逆,讓家長難以管教,如果家長在孩子6歲前沒教育好,等到青春期就很危險了,想管也管不了。
李玫瑾教授強調,在孩子6歲前,家長一定要學會對孩子說「不」,這時候孩子頂多會撒嬌打滾,等他知道這一切不奏效時,就會停止這種行為,學會自己控制的情緒與行為,這樣子等以後孩子長大,他會更有理智的做事情,更不會輕易做出離家出走這種事情。
學會控制情緒才是高情商的基礎,這樣的人不會隨意發脾氣,更不會意氣用事,比較可靠、值得信任,在事業上會有所成就。
2.害怕吃苦,要使勁管
現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受到全家人的寵愛,家長更捨不得讓孩子做事情,久而久之就讓他們成了「溫室的花朵」,害怕吃苦。
但是李玫瑾教授強調,孩子害怕吃苦,家長在這方面一定要使勁管。這是為什麼呢?李玫瑾舉例,她曾見過很多優秀的孩子,因為心理脆弱,最後走上了輕生的道路,而吃苦是最磨練意志的辦法。
孩子不怕吃苦,意志力強,抗壓能力才會更強,面對挫折與失敗會勇敢地站起來,這樣等走入社會,比較容易適應,這也是很多農村孩子比較堅強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吃過太多苦。
3.自私不愛分享,要使勁管
孩子小的時候,都有一定的霸佔心理,但是如果你注意到自己的孩子經常說出「這是我的玩具,你不能玩」「這些都是我的東西」時,就要注意,這是孩子自私的表現。
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家長一定要改掉孩子自私的性格,學會與別人分享。比如有些孩子在吃飯時,會把自己喜歡的菜全放到自己面前,針對這種行為,李玫瑾教授建議家長們要教育孩子,在全家都上桌時,大人們動了筷子,小孩子才能動,而且不能霸佔自己喜歡的菜,要大家共享。
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孩子養成分享的好習慣,有利於孩子人格更健康的成長,這樣他長大後不會只為自己考慮,這不僅使我想到《爸爸去哪裡》陳小春的兒子,他就是一個十足的高情商小暖男,因此收穫了一大批粉絲。
可見,高情商的孩子更受人歡迎,在未來的道路上也會走得更加順利,家長們發現自己孩子自私的缺點,一定要儘快改了。
4.不願意溝通,要使勁管
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這種人,遇到問題不願意溝通,總想著別人理解他們,有些小孩子也是如此,遇到事情不跟父母講,而是鬧情緒,其實這些都是情商低的表現。
李玫瑾教授就強調,孩子不願意溝通,是很危險的事,有些孩子不善於和別人溝通,所以從小被孤立,這樣不利於他們健康成長,讓孩子學會溝通很重要,社交能力是培養情商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
李玫瑾教授強調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家長在這個黃金階段好好培養孩子的情商,對未來發展影響很大,想要擁有高情商,需要科學性的引導。
如果你家孩子太小,除了用李玫瑾教授的方法們,也可以試著多給孩子看一些繪本,像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我家娃從幼兒園看到現在,在學校表現優異,受到很多老師和同學誇讚,與這些是分不開關係的。
這套書一共包含了十大主題:做最好的自己、誠實守信、不亂發脾氣、自我保護、克服恐懼、團結友愛、知書達禮、分享快樂、我能行、形成好習慣,每一個故事都是以小動物的形象講述,十分生動有趣,適合小朋友學習。
這套書共十冊,而且是中英文雙語,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同時,也可以學習英語,當作早期的英語啟蒙,很是適合。
因為它的專業性和全面性,這套書被很多家長選擇,孩子未來的道路很遠,在幼年時給他們選擇合適的書籍很重要,這對他們未來成長影響深遠。
一套書10冊不過69.9元,一本不到7元,一頓早餐的錢,但對孩子來說,它的意義遠不止此。
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一位有遠見的家長,為了孩子,動一動手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