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好孩子是管出來的!6歲前管什麼?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2020-12-19 錦春育兒經

作為家長自然希望孩子品質好、性格好,在外被人誇讚是一個有教養的孩子,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孩子的都聽話、懂事。尤其在7歲之前,很多孩子都成為了人們口中的「熊孩子」而導致孩子成為熊孩子的原因就出在家長身上。現在的家庭大多都一兩個孩子,家長對孩子可以說是百般依賴,吃的穿的都會儘自己最大能力給孩子最好的。

可以說很多孩子都是在「蜜罐」裡長大的,不論孩子犯什麼錯誤,家長都捨不得打孩子。有的家長會說以前總說要給孩子自由,讓孩子在愛的環境下長大難道錯了嗎?其實愛孩子、給孩子自由本沒有錯,不過這不代表「溺愛孩子、放縱孩子」。很多家長錯把愛和自由,才把孩子培養成為了人見人煩的熊孩子。所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培養出一個品質好的孩子應當作教育的頭等大事

如何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好品質、好性格,有教養的孩子呢?在聽過李玫瑾教授的一次演講後,我找到了答案。李玫瑾是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專攻兒童犯罪心理學,從業這麼多年一直對兒童心理的發展深有研究。所以,她也是很有名氣的一位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在分享如何教出一個好孩子時,曾說過:「好孩子是管出來的,尤其在6歲前這個階段」。

該管孩子什麼呢?李玫瑾教授提出了3方面。

1.孩子的性格

有這麼一句話「成也性格,敗也性格」,好性格能成就孩子的一生,同樣壞性格也能毀掉一生。6歲以前首先該管的是孩子的性格,例如有的孩子做什麼都很消極,害怕失敗,遇到苦難還總是控制不住的情緒,動不動就哭,這樣的孩子是不會有人喜歡的。在養育孩子時,家長培養孩子什麼性格,孩子就會養成什麼性格。性格好的孩子才能受人喜愛,也更容易有一番成就。

培養孩子好性格,我建議家長可以多讓孩子看一看性格培養的繪本,孩子性格開朗,在很多方面都比較有好處。我推薦家長選擇這套《歪歪兔情商培養》,這套書總共有8冊。一本書一個主題,其中《性格教育這本》,在孩子閱讀這篇故事後,能夠讓孩子認知到自己的性格,對自己和身邊人有這麼重要。

讓孩子學會樂觀、學會勇敢、學會自信。除此之外,這套書還有習慣培養、社交培養、品格培養等等,孩子讀完整套書不僅鍛鍊了單項能力,孩子的情商也會提高。利用孩子的閱讀興趣,這套書中有豐富的彩繪圖畫,而且書中的故事都有注音,可以讓孩子當做睡前讀物,每晚睡前讀一篇短文,讓孩子在暖心故事中,逐漸培養自己的好性格。

2.克制任性

在孩子成長中一定要控制住孩子的任性,很多孩子的本心並不壞,但是因為父母一直以來的慣縱,孩子難免會任性一些。比如當孩子在玩具店前,哭著、鬧著、甚至滿地打滾,這時家長一定不能因此就答應孩子,在孩子任性時嚴厲的管住孩子,然後再跟孩子溝通好,讓孩子記住用這種方式威脅父母是沒有用的。家長做到不妥協、不慣縱,就能很好的克制住孩子的任性。

3.孩子的品質

一個品質好的孩子,一定會受到他人的欣賞。「孔融讓梨」的故事為何能一直能延續到現在,因為他身上有讓我們學習愛護幼小的品質。如果一個孩子總喜歡搞破壞,欺負小朋友,生活中總是目無尊長,這樣的孩子如果不管教過來,將來就有可能成為危害社會的人。所以,在孩子成長中,父母狠心管孩子的品質,就變得越發重要了。這需要家長在平日裡督促孩子,告訴孩子哪些做法不對,及時改正孩子的缺點,才能讓孩子曾成為一個有好品質的孩子。

培養孩子的好品質,我身邊的家長都會給孩子購買這套《好孩子好品質》,這套書總共有12冊,適合3-6歲孩子閱讀。家長們選擇這套書是因為無論是從封面還是內容,都非常適合孩子閱讀,而且這套書是由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學前教育研究顧問祝士媛專家權威推薦的,更值得家長的信賴。

每本書裡有八個故事,而且都非常貼近孩子的生活,孩子在讀這本書的時候,能學會很多自己平時沒有注意到的事情。例如如何和同伴相處,怎麼培養團隊精神,要遵守哪些好習慣。很多孩子在閱讀這套書後,品質都好了許多,孩子身上再也看不出曾經那個「熊孩子」的身影。而且這套書的質感很好,書角彎曲設計,還贈送一個身高尺,培養好品質孩子,這套書一定會讓您滿意。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好孩子是狠心管出來的!6歲之前該管什麼?答案值得收藏
    並且表示,6歲之前家長的話就像是黃金,甚至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而6歲之後的話就像泥土,孩子聽了都嫌煩。因此李玫瑾教授表示:好孩子就是狠心管出來的!而且關鍵期就在6歲之前。那麼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在孩子6歲之前管什麼?李玫瑾教授給出了正確的答案,想管出好孩子,就得從3方面來管!
  • 李玫瑾:孩子6歲前,最該管什麼?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因為這樣的評價使得大家都知道「這家」的孩子沒教好,和誰誰家討人喜歡的好孩子差實在太遠了。那麼造成自家小孩那麼差,和別人家的完全不能比的原因是什麼呢?難道是天性頑劣嗎?其實不然,孩子們一出生都是懵懂的,他們什麼也不知道,日後會長成什麼樣子,全靠父母家人的教導。好的孩子其實都是管出來的,只有我們做大人的會管教,家裡的孩子們才能成長為大家都喜愛的樣子。
  • 李玫瑾:6歲之前你不捨得管孩子,長大之後想管也管不住了
    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學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的李玫瑾教授,曾不止一次提到過很多長大後的犯罪行為或者心理問題都和孩子的幼年教育有很大的關係,李玫瑾教授也曾對父母們有過忠告:「6歲之前要對孩子說不!」心理學上將三到六歲,這段期間稱之為潮溼的水泥期,意思是孩子的行為習慣性格品格就像潮溼的水泥一樣,處於一個可塑造的階段。所以,想要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性格品格,一定要在6歲之前下手。
  • 李玫瑾:在這四個方面使勁管,孩子未來不僅情商高,做事也利落
    而我認識到這點,也是通過李玫瑾教授的講座。在一次講座中,她說道: 有些人脾氣暴躁,容易激動;有些人平和大度;前一種人早年撫養是虧欠的;後一種人早年撫養一定是非常到位的。——李玫瑾
  • 李玫瑾:娃的這四個方面使勁管,孩子未來不僅情商高,做事也利落
    1.不會情緒控制,要使勁管孩子成長到一定年紀,到青春時都會變得很叛逆,讓家長難以管教,如果家長在孩子6歲前沒教育好,等到青春期就很危險了,想管也管不了。李玫瑾教授強調,在孩子6歲前,家長一定要學會對孩子說「不」,這時候孩子頂多會撒嬌打滾,等他知道這一切不奏效時,就會停止這種行為,學會自己控制的情緒與行為,這樣子等以後孩子長大,他會更有理智的做事情,更不會輕易做出離家出走這種事情。
  • 3-6歲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期,使勁管好這4方面,孩子將來更出色
    正是因為3-6歲對孩子來說足夠關鍵,所以李玫瑾在講座中不只一次的建議家長:孩子在6歲前就要管好,不然以後就管不了了。孩子4歲時你拒絕他,他最多是在地上打滾,等大了你拒絕他時,他就會懂得離家出走,服毒自殺了。
  • 李玫瑾:青春期之前不狠心管孩子,再想管就遲了!尤其是這兩方面
    大家都知道兒童心理學家李玫瑾吧,她的一些教育觀受,到了好多家長的認可,確實也有可取之處。其中一點,就是在孩子十二歲之前,也就是在孩子青春期之前,為孩子培養好的人品和性格。不然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就根本管不了孩子了,很多習慣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需要開始好好培養了,家長們一定要注意。
  • 李玫瑾:在這4個方面使勁管,娃長大不僅情商高,做事也乾淨利落
    蒙氏教育中有提過:6歲是塑造孩子性格的關鍵時期,也就是在這年齡接受的教育直接影響孩子在將來形成什麼樣的性格。李玫瑾:在這4個方面使勁管,娃長大不僅情商高,做事也乾淨利落李玫瑾教授的育兒方法是很有說服力的,相信很多家長都對她比較熟悉,我也經常會看她的講座,她在育兒方面是很有造詣的,她認為作為父母的,應該做到以身作則,尤其是父母在
  • 家長在這4個方面「使勁管」,孩子長大不僅品質好,做事還利落
    因此李玫瑾教授還提出有4個方面,家長不僅要管孩子,還要在7歲之前「使勁管」,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不僅情商高,做事也乾淨利落。 家長都很疑惑,為什麼要使勁管孩子呢?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7歲以前的孩子,孩子的習慣和性格都還沒有發育完善,如果孩子的性格、習慣不好,一旦養成將會對孩子的一生都有影響。所以,李玫瑾教授認為在7歲前要使勁管孩子。那麼這麼管孩子有什麼科學依據嗎?我還真找到了一個有關孩子性格對一生的影響。
  • 小時候不想管,長大了管不了,不要讓你的孩子「脫了韁」
    有些家長就比較心大,想著小孩子嘛,總歸是會調皮一些的,他還小,什麼都不懂。於是有些孩子的壞毛病,在萌芽期間就被消滅掉了,而有些孩子的壞毛病,在爹媽的「三不管」政策下,愈演愈烈。中國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曾在某次講座上說過一個案例。
  • 李玫瑾:「管孩子,只需要有一種聲音。」
    在現實生活中,這一方缺失的大多是父親。但是比喪偶式育兒更可怕的,是詐屍式育兒,指的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經常缺位,卻又偶爾跳出來反對母親的教育決策和教育方式。後臺有一位媽媽就留言道:老公平時忙於工作,很多時候需要加班,需要出差,孩子大多數時候都是我在管,這個我能理解,也不會抱怨,因為我知道他在外工作很辛苦,也是為了我們班這個家。
  • 李玫瑾教授:這4個方面父母使勁管,孩子長大後情商高,做事也棒
    天底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很高的情商,但真的養育孩子的時候卻經常不得要領。不僅是外國學者,情商提出了重要的建議,受到中國父母尊敬的李玫瑾教授也曾告訴大家,在4個方面上父母管孩子時要多使勁,孩子長大以後不僅情商高,做事情也乾淨利落。
  • 真正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是什麼?李玫瑾教授坦言:是性格而非智力
    「我命由我不由天」這句話聽起來霸氣,那你是否思考過「我」中有哪些因素最終決定了你的命呢?我年輕的時候不相信「性格決定命運」,人到中年我就在「稟性難移」這四個字面前低了頭,也隱隱約約感覺到性格對於人生的影響,直到聽了李玫瑾教授的講座,這種觀念越來越強烈。
  • 孩子有3種「討人嫌」行為,是大腦發育好的表現,家長不用管太緊
    也是在提醒家長孩子需要認同。那麼孩子頂嘴就不用管了嗎?也不是。李玫瑾教授是有關研究兒童教育心理學的專家,她在教育訪談中曾說過這樣子的一句話:當孩子的要求不合理時?怎麼做?亂翻、亂扔寶寶1、2歲左右,大概會爬之後就會開始在活動範圍內翻翻找找,什麼都好奇什麼都要翻出來看一下。
  • 李玫瑾教授:決定孩子命運的是性格而不是智商,別只看重學習成績
    還有一句叫:「我命由我不由天」,那麼「我」的哪些因素對我們的命運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呢?李玫瑾教授作為「中國犯罪心理畫像第一人」,她對於犯罪行為、動機、心理的分析,敏銳而犀利。因為這樣的職業,李玫瑾教授在談到真正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是什麼?她的答案是:性格而非智商。
  • 什麼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李玫瑾:6歲前鬥「勇」,12歲後鬥「智」
    這讓我想起了最近看過的一組數據:在中國,每年約有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每分鐘有2人死於自殺,有8人自殺未遂。這些痛心的數據,讓我們做家長的倍感壓力:現在的孩子,怎麼這麼難管?毛病太多,還不能對他嚴厲,罵不得打不得。不然他們腦子一熱,什麼事都做得出來。
  • 李玫瑾:6歲前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期!2個方法,養出孩子好品格
    而寶寶在3歲的時候智力、體能、個性能已經定型80%以上,6歲時,達到成人的90%,神經系統這個路徑一旦完成了,就很難消失,所以說6歲前正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期。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特多次提到過,3-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如果孩子想要要一個東西,必須是父母來滿足,那麼當一個孩子以哭鬧的方式父母給予滿足,這是一種性格方式;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當孩子能夠說話,就要說出來,然後家長要告訴孩子,我為什麼能夠滿足你,為什麼不能夠滿足你
  • 孫金龍|尹建莉真的「怒批」李玫瑾了嗎?
    我沒讀過李玟瑾教授的任何一本書,但認真聽過三遍她的那個關於家庭教育的完整視頻。我認為,我們要理性看待尹建莉「不建議你再聽」李玫瑾的育兒課,她們兩位沒有誰對誰錯,也不存在誰勝誰負。原因有三——第一,任何人有權發聲表明觀點如果一位新任媽媽分別諮詢十位家庭教育資深專家「如何才能教育好孩子?」我認為,這十位專家可能會給出有十種答案。
  • 李玫瑾:娃的這四個方面要使勁管,長大不僅情商高,做事都利索
    從這字字句句中,也不難看出,父母對子女的培養都是煞費苦心,只希望子女能長大成才,過上好日子。然而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小的時候不懂事,就算管了教了也沒記憶。其實不然,孩子3-6歲正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期,抓好這個時間段,日後的教育也會事半功倍。
  • 尹建莉:李玫瑾教授講育兒很火,但我不建議你再聽了
    尹建莉VS李玫瑾,一個提倡愛和自由,一個提倡嚴管擅誘李玫瑾教授和尹建莉老師都認為0-3歲是孩子安全感獎勵的關鍵期,需要我們父母的全身心呵護,但尹建莉更加注重對孩子的愛和自由,父母有條件,就要滿足孩子的要求;而李玫瑾的出發點則在於控制,認為3歲前對孩子過於寵愛,3歲後孩子更容易變本加厲的向父母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