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勝素:梅派大青衣的新境界

2021-02-15 素梅心香一李勝素戲迷網

  「原來學戲,三四個學員一字排開站在老師面前,聽老師一句一句地教,我們一句一句地學,講求的是口傳心授。到了研究生班,重要的不是學會某一齣戲,而是更好地掌握唱戲的感覺。」

   ——李勝素

  人物簡介:李勝素,第二屆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研究生。梅派青衣、花衫,現為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一級演員、中國國家京劇院一團團長。


「口傳心授」到現代培養

李勝素10歲開始學戲。因為年齡不夠,她還是個「特招生」,在班裡年齡最小,卻最可愛。13歲,李勝素即進入河北藝校,悉心學習青衣、花衫,正式開始了自己的京劇生涯。

1987年,李勝素拜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劉秀榮為師,在表演上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童子功」紮實,待到1991年調任山西京劇團,李勝素已經是不折不扣的臺柱子了。

至今,李勝素對這段「手把手」的口傳心授式的教育念念不忘,雖然學京劇是公認的吃苦事,但是或許因為熱愛,李勝素從來沒有覺得學戲苦。反倒是老師們的苦口婆心,勝似母女、父女的師徒關係,讓年少離家的她從此懷揣家的溫暖。

然而,國家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則建立了科學系統的藝術教育管理體制,將學員教育視為「教學工程」,聘請了院內外專家,採取導師制或者導師小組制,用完全的現代教育模式取代了京劇傳統的師承關係。「原來學戲,三四個學員一字排開站在老師面前,聽老師一句一句地教,我們一句一句地學。研究生班上一屆學員就好幾十個,站在老師面前,一排都站不下。」李勝素笑著一語道出個中差別,更重要的是,學員們都來自不同的行當,學不同的流派,沒有哪個老師能同時全教到。「到了研究生班,重要的不是學會某一齣戲,而是更好地掌握唱戲的感覺。」

研究生班實行學與演相結合的教學手段,每年學員們都有九個月的時間在各地京劇院團進行實踐演出。這個原本是為了照顧這些學員們在各自院團裡的演出脫不開身,才採取的無奈之舉,卻無形中為他們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供了最好的環境。進入研究生班之前,李勝素對很多傳統戲都已爛熟於心,雖然年齡上已經超越了機械模仿的年齡,但是從骨子裡來講,程式化的表演似乎還是佔據了更大的分量。

這與閱歷有關,但也不能忽視理論的支撐。在研究生班的課程中,李勝素第一次接觸到「劇目教學及排演」、「戲曲表演體系研究」等戲曲專業理論課程,似乎原來「隔靴搔癢」的不暢快一下子變得豁然開朗。「中國戲曲學院研究生班三年的學習,最大的收穫就是有了理論的支撐,這對於我們中青年演員來說會有很大的提高。現在我們也懂得了舞臺調度,學到很多新東西。」

「角兒」的概念在變化

梨園行裡流行一句老話:京劇就是「角兒」的藝術。

 而舊時觀眾們也很認「角兒」,一個「角兒」就能撐起一臺戲,至於別的角色,似乎就不那麼重要了。

「當代觀眾的審美已經超越了一臺戲看一個角兒的要求,這就要求演員必須打破舊的傳統觀念,不分你我,取長補短,把最好看的戲呈現給觀眾。」作為長期活躍在一線的著名演員,李勝素對此深有體會,但是她同樣體會深刻的是,現在「角兒」的概念似乎在變化——臺上每個演員都應該成為「角兒」,讓喜歡不同流派的觀眾都能找到自己的欣賞點。

「只要有旦角的配戲,我一定找李勝素。」這是于魁智無數次說過的話。搭檔至此,可謂天合,不是一般的默契。而他們的搭檔,也起源於研究生班。 1998 年,在研究生班學習時,一次偶然的機會,李勝素正式跟于魁智搭檔,合作《野豬林》。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基本上只要是老生和旦角的「對兒戲」都是他們倆合作,《紅鬃烈馬》、《滿江紅》、《四郎探母》等等,被喻為「黃金搭檔」。

跟于魁智配戲多了,有的戲迷為李勝素鳴不平,覺得她演配角的時候多了。李勝素卻不這麼看,「除了和魁智,我和楊赤等人也都經常合作,跟好演員一起演出,對自己的表演無疑是有提升的。過去都講究一個角兒挑梁,但是現在我們新一代的京劇人應該有新的思想,其實原來馬、譚、張、裘就已經開始合作了,我們也應該有一棵菜的精神。」

她說:「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每一次創作都是一次藝術積累。在研究生班的學習開闊了眼界,使我有很多藝術之外的收穫。新一代京劇人應該有新的思想境界,把最好的藝術奉獻給觀眾,京劇才有希望。」

當傳統京劇也開始跟著現代思維方式,成為一門講究團隊合作的藝術,對於京劇演員的合作精神和肚量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家喜歡跟李勝素合作,跟她的團隊精神也有很大關係。

在排練現場,李勝素給人的感覺多是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態,可了解李勝素的同行都清楚,這正是她進入「百分百」創作狀態的一貫特色。正是在表面的平平淡淡中,李勝素在揣摩人物,把握格調,度量節奏,把「內功」練到了家。首先是有戲份兒,唱也罷念也罷、嗔也罷笑也罷、單出頭也罷群場戲也罷,還是頭路大青衣本色,壓得住臺,像是王府千金的身份;再有就是有韻味,沒有劍拔弩張的「三板斧」,也讓人聽了看了覺著過癮。

更令人稱道的是,李勝素演的格格和臺上的其他主演配合的十分默契,就像一組合作多年的黃金搭檔,誰也不擋不搶誰的戲,可每個人該出彩兒的地方還都挺打眼。昔日的同學,現在都是她的搭檔,在演出中他們互相幫襯,創作出更優異的作品。

  超越表演,懂得堅守

1987年10月,20歲的李勝素參加首屆全國青年演員電視大獎賽,作為唯一一個梅派青衣獨樹一幟,首次參賽就獲得優秀表演獎,也引起了梅葆玖先生的關注。

1995年6月26日,李勝素在京舉辦了專場演出,以《遊園驚夢》、《廉錦楓》、《紅線盜盒》、《孟麗君》四出折子戲角逐到了中國戲劇最高獎 ——梅花獎,也正式成為梅葆玖先生的弟子。此後李勝素的演藝水平有了實質性的突破,先後跟梅葆玖老師學習了《鳳還巢》、《穆桂英掛帥》、《宇宙鋒》、《貴妃醉酒》、《野豬林》等經典劇目。李勝素說,梅先生教戲以認真細緻聞名,對每個細節都摳得很細。像《宇宙鋒》、《生死恨》等劇目,他都是手把手地教我。當年曾為梅蘭芳先生操琴,年逾八旬的姜鳳山先生,也曾親自給李勝素傳授梅蘭芳當年演出的一些經驗。

而三年京劇青年演員研究生班的學習,李勝素似乎更多了籌碼。

「雖然在研究生班裡基本上還是跟以前的老師學,比如梅葆玖先生,但是原來在山西時都是通過電話請教老師,可上了研究生班離老師更近了,隨時可以請教。」讀研究生班,拉近的不僅是路程上的距離,李勝素至今記得研究生班請梅葆玖老師來給大家講課時的情景,當時梅葆玖先生年逾花甲,盛夏時節,他在排練廳裡一待就是一個下午,一邊講一邊示範,汗水早就溼透了練功服,他也不肯休息。從先生期待的眼神中,李勝素讀出了深深的厚望。「這讓我壓力很大。」

時值今日,成為梅派當家青衣的李勝素仍舊銘記長輩對京劇的熱愛、理解與信念。這種信念,在她融化了三年研究生班系統學習之後,理解更加深透。

在研究生班裡,匯集了各行當、各流派的著名演員,大家的交流,也使得京劇在一個不經意的場合得到了一次深入而自由的融合。

1998年冬天,剛剛進入研究生班學習不久的李勝素,就有了一次與中國京劇院出訪臺灣的機會。在臺灣,梅派戲迷很多,李勝素也收穫了出乎意料的掌聲和喝彩。結果,演出過程中還有一場戲需要一個張派演員來配戲,恰巧同去的沒有,怎麼辦?大家的目光集中到李勝素身上。雖說都是旦角,但是門派不同,唱腔、技巧、程式都不一樣,李勝素想起研究生班上跟張派同學交流過各自流派的技巧,似乎心裡有了底。不過她還是有點不踏實,給梅葆玖先生打了電話請教,梅先生也鼓勵她「用梅派的唱腔,張派的唱法」,演出大獲成功。

演出結束後李勝素跟著大家一起吃宵夜的時候,還有人特意跑過來說「看不出你的張派也唱得這麼好,」李勝素好像小孩子一樣笑起來,「其實我也不是唱得好了,只是平時學到了,記住了,口袋裡不怕裝的多,到用的的時候就不愁了。」

此時李勝素的視野,早已超越了當年那個因為擔心耽誤劇院演出了而推掉了第一屆研究生班學習的青年京劇演員。1996年,作為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並且是山西京劇團的中流砥柱,李勝素很早就收到了首屆研究生班招生的報考通知書。可是由於當時演出任務格外繁重,因為擔心耽誤工作,李勝素與首屆研究生班擦肩而過。

1998年,李勝素沒有重複上次的遺憾,如願走進中國戲曲學院。三年蛻變,李勝素登上了一個新的臺階,視野更開闊,對梅派的理解和未來思考也更加深入,有見地。

2001年,李勝素以一篇《論梅派藝術在21世紀之實踐》結束了自己三年的研究生生涯。這位當今公認梅派花旦的領軍人物,將自己這些年的舞臺實踐和梅派近些年在內地的發展,對梅派的發展趨勢進行了論述。三年的研究生學習過程中,李勝素曾很冷靜很客觀地思考過梅蘭芳演唱藝術的風格,是否唱腔太舊、太平實了,不夠刺激。然而答案是否定的。「曾幾何時,我們三位研究生班的同學在湖廣會館演出,青衣唱的正是正宗梅派。不是火紅得把場子都唱炸了!」但是話雖然這麼說,傳統與現代並舉,才是梅派乃至京劇藝術繼續向前發展的最好方式。但是在觀眾群發生變化,新一代編劇群發生變化,對傳統認識有差異,對傳統的感情有厚薄,經常爭得面紅耳赤,不可開交,李勝素置身其中,感慨頗深。怎樣才能讓梅派走得更遠?

她在畢業論文中鄭重寫下了自己的思考:梅派的主要特點就是在於其使生活的真與藝術的美達到了高度的統一,形象上就和他的表演藝術一樣,「運密人疏,寓濃於淡」。聽來平易近人,可又不是「大路活—水」的粗唱。這是由於他非常善於運用唱來表現人物複雜的內心世界,表現人物的神採丰韻,唱腔被人物的思想感情所「化」了,使人在芳香清澈中陶醉不覺。

「梅派流傳至今有七八十年了,它的厚重感一直在激勵著我。三年來的研究生班學習,更強化了這種心態。所以自己定了一個原則,不管時間安排、演出任務、自己實際水準、吸收能力等等有多少困難,自己能學多少,能學會多少,能理解多少,都一定要靜心思索,化成自己的東西。在演出實踐中體現出來,自己要對得起自己。」

(來源:中華兒女報刊)

圖片來源於網絡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李勝素-梅派花旦的新境界
    13歲,李勝素即進入河北藝校,悉心學習青衣、花旦,正式開始了自己的京劇生涯。   1987年,李勝素拜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劉秀榮為師,在表演上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童子功」紮實,待到1991年調任山西京劇團,李勝素已經是不折不扣的臺柱子了。
  • 李勝素為何不扛起梅派的大旗?
    2017年12月29日,李勝素以《交響京劇——楊門女將》獲得第十屆中國金唱片獎戲曲、曲藝類最佳演員獎。   李勝素是當今京劇界最紅的名角之一,她的扮相俊俏,秀麗動人,端莊、大氣、典雅、華貴,是她給觀眾呈現的感覺。音色圓潤優美,唱腔甘醇有味,行腔舒展自然,表演灑脫,功底深厚,有大家風範,頗得梅派神韻。無論楊貴妃、穆桂英、程雪娥、洛神,這些人物,李勝素都能很好的展現。
  • 李勝素演繹梅派經典《鳳還巢》
    京劇以擅長演繹歷史題材著稱,其中正劇較多,喜劇略少,而以青衣、花衫為主角的梅派劇目中,喜劇更不多見。京劇《鳳還巢》便是梅派戲中的喜劇代表。該劇編織了錯綜複雜的詼諧情節,生、旦、淨、醜行當齊全,每個人物都具獨特的性格線索,可謂個個討巧,結尾大團圓也符合傳統的欣賞習慣。
  • 李勝素:戲要唱給知音聽【絲路長城】
    但你有沒有想到,這位卸下粉墨濃妝的梅派大青衣,也有可能是這樣,但是,從早上9點到晚上7點,三班倒的緊張日程也阻擋不了我們可愛的「素素」賣萌的腳步…… 我們先一起來聽聽戲裡的大青衣、戲外的女漢(Dou)子(Bi)對於這部戲的人物介紹與推介吧!有沒有wifi也要看 關於梅,中國文人寫了太多美好的詩句,「梅派青衣」這四個字,緩緩念出來,可能就是一闋最美的中國詩。
  • 李勝素:淡極始知花更豔
    從十歲學戲開始,不論是在河北鄉間的戲臺、在戲校的排練廳、在省級京劇院、在全中國最輝煌燦爛的舞臺,她一直都站在正中間,沒有疑義,沒有動搖——事實上,只要她站在臺上,便沒有人能夠將目光挪開,梅派大青衣,笑語盈盈,豔光四射。
  • 追梅逐夢,跟著梅派大青衣史依弘走近京劇藝術殿堂
    主持人閻華邀請梅派大青衣、京劇表演藝術家史依弘,共同出席活動,講述京劇的前世今生。 在京劇眾多名角兒中,梅蘭芳先生是不得不提的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大師,他創立了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流派「梅派」。 而史依弘就是梅派大青衣。談及自己為何選擇了梅派?史依弘表示,是她的兩位老師——著名武旦演員、京劇教育家張美娟以及戲曲聲樂專家盧文勤——帶著她進入了梅蘭芳的藝術殿堂。 那麼梅蘭芳先生的梅派,到底美在哪裡呢?
  • 李勝素,一直是溫柔的樣子!
    這個回答獲得了不少的點讚,這就是戲迷眼中的素素,一直是那麼溫婉大方,平易近人作者:涼白開花來源:知乎李勝素是「梅派」(青衣)的主要傳人之一,師承劉鳳榮、姜鳳山等京劇名角,也是梅蘭芳大師之子,梅葆玖的入室弟子。
  • 中國京劇第一美女李勝素最全劇照發布,驚豔了全世界!
    父母都很喜歡戲曲,或許是受環境薰陶,李勝素自小便很喜歡唱歌,而且嗓音特別清亮。她10歲那年,縣豫劇團到村裡招生,李勝素以出眾的天賦被縣豫劇團錄取,從此開始戲曲生涯。1979年,應考河北省藝術學校。由於當時考的是京劇的小嗓假聲,這讓從未學過京劇的李勝素很是犯難。猶豫再三,她自作主張給考官們唱起了豫劇《梁山伯與祝英臺》中的選段,居然意外贏得招考老師的青睞。從此,李勝素正式步入京劇殿堂。
  • 她是李誠儒小18歲前妻,著名「梅派大青衣」,離婚後至今單身
    還有「梅派大青衣」的稱號。
  • 被李成儒小18歲前妻美到,五官端正氣質超然,不愧是梅派大青衣
    潛心研究「梅派」藝術,看上圖就可知史依弘年輕時的樣貌端正大方很有觀眾緣。史依弘不愧是梅派大青衣,她的動作不失往年的風採。
  • 京劇國家隊石門「掛帥」,李勝素、于魁智「一劍能擋百萬兵」
    梅大師以其爐火純青的表演藝術成功塑造了他藝術生涯中最後一個經典,此劇蘊含了其四十年舞臺生活的積累,劇中的穆桂英形象融合了青衣及刀馬旦於一身,從沉穩、憂悒、嫻靜到振奮、英武、凝練,成就了梅派藝術更高的層次。該劇本次登陸石家莊由我國國寶級著名京劇藝術家李勝素、于魁智領銜國家京劇院演出,李勝素飾演穆桂英,于魁智飾演寇準。
  • 于魁智、李勝素疫後再登「戲碼頭」,武漢戲迷冒雪來看名角演出
    12月13日晚,著名老生于魁智、梅派青衣李勝素搭檔亮相京韻大舞臺,唱響2020年的「戲碼頭·全國戲曲名家名團武漢行」。這已是兩位名家連續第三年來漢演出。2018年,于魁智、李勝素以及國家京劇院團隊來漢演出新編古裝京劇《帝女花》及「名家名段演唱會」;2019年,又來漢獻演《失空斬》《斷橋》《穆桂英掛帥》《龍鳳呈祥》等名段,引發戲迷狂歡。今年歲末,國家京劇院的兩位名角再度造訪武漢。當天晚上二人領銜折子戲專場,在《扈家莊》《李逵探母》的精彩演出後,于魁智、李勝素壓軸登場,《大登殿》正式亮相。
  • 【視頻】紐西蘭·中華電視網《今晚誰來做客》-專訪于魁智、李勝素
    視頻:紐西蘭·中華電視網《今晚誰來做客》于魁智、李勝素2016.11  紐西蘭
  • 于魁智、李勝素昨晚精彩演繹京劇版《帝女花》!
    該劇由于魁智、李勝素兩位名家領銜主演,分飾周世顯、長平公主。王越飾清帝,馬翔飛飾崇禎帝,戴忠宇飾周瑞蘭,胡濱飾周鍾,劉魁魁飾周寶倫,陳國森飾明大太監。由梅派名旦李勝素老師扮演的長平公主婉麗動人卻柔中帶剛,心有柔情,亦有大義。于魁智老師多扮老生,此番儒生扮相「暫別」髯口,塑造出的世顯公子,俊秀飄逸,令人眼前一亮。而劇中其他角色亦各個形象鮮明,均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 國家一級演員李勝素:成名後,從未忘記家中的農民父母
    而李勝素也非常有天賦,回到家中,就開始有模有樣的,練習了起來。通常都會在飯後,給大家來一段,她學得還惟妙惟肖的,經常是家裡的樂子。李勝素十分珍惜機會,每次都比別人努力。第二年,李勝素就拜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劉秀榮為師,讓她在表演上又步入了一個新的臺階。1988年,她正式加入了梅派,跟著梅葆玖老師開始學戲,而這次是她質的飛躍。
  • 47歲央視主持朱迅向李勝素學唱戲,素顏出鏡神態謙遜,網友:好美
    日前,我國國家一級演員,現任國家京劇院一團團長李勝素老師在公眾平臺上曬出指導朱迅學戲的片段,說起李勝素老師那真是值得敬仰,2004年的時候李勝素老師作為中國京劇第一人,首次將美妙的京劇旋律唱響世界音樂之都——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讓國粹在世界的舞臺響徹,為京劇藝術的傳播與弘揚做出了卓越貢獻。
  • 3月29日19:30·石家莊·全本《霸王別姬》丨李勝素 楊赤 奚中路 于魁智主演
    河北日報       記者從市文廣新局獲悉,由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于魁智、李勝素率領的國家京劇院一團,將於3月29日登上「一月一名劇」的舞臺,在市人民會堂演出經典京劇大戲《霸王別姬》。       此次演出為全本《霸王別姬》,由國家京劇院一團重新編排,演員陣容強大,也是該戲首次亮相省會舞臺。
  • 我校師生京劇專場演出開演,推動梅派藝術與京劇在高校生根發芽
    我校師生京劇專場演出開演,推動梅派藝術與京劇在高校生根發芽 來源:宣傳部   時間:2020-12-20  瀏覽:
  • 李誠儒小18歲前妻美成仙女,氣質獨特冰冷,不愧是梅派大青衣
    史依弘長得清麗俊美,聲音寬亮動聽,她有著大家的風範,享有「彩色旋風」的美譽,潛心研究「梅派」藝術,從圖中可以看出,史依弘年輕時為人正直豪爽,深受觀眾喜愛。史依弘不愧為梅派青衣,她的動作不失往年的優雅,即使過了這麼多年,京劇基本功也沒有被她落下,其實當年和;李誠儒離婚的原因是太專注事業,無法兼顧事業和家庭,所以藝人需要在生活中做出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