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妖魔化的反三俗,本是利國利民好事,變成少數人炒作工具

2020-12-24 相聲小品電影電視

什麼是」反三俗」?

這個簡單的問題會有很多人答不上來。

「反三俗」簡單說就是堅決抵制庸俗、低俗和媚俗之風。

那麼,」反三俗」是針對誰?

相信這個問題會有更多人答錯,可怕的是,估計在很多人眼裡,」反三俗」甚至已經被妖魔化了,似乎成了一個不好的東西一樣。

更可怕的是,」反三俗」甚至還成為一些人炒作的工具,曲解」反三俗」的目的和意義,用來炒作自己抬舉自己。

本文就談一一下」反三俗」。

一、」反三俗」是針對誰

簡單說,」反三俗」是抵制社會上一切庸俗、低俗和媚俗之風,上到聲色犬馬,下到黃色小說和低俗雜誌,包括電視節目、文藝表演、書籍出版等各方面各行業存在的三俗之風氣,比如一些宣傳拜金主義和銅臭文化的節目和表演都包括在反三俗之內。

舉一個例子,電視相親節目《非誠勿擾》中有一個宣揚「寧願坐在寶馬車裡哭,不願坐在自行車後座上笑」的拜金女孩馬諾,她這種宣揚拜金主義的觀點就是」反三俗」抵制的內容。

很明顯,」反三俗」並不是只針對某一個行業,也不是只針對某一個人,任何說」反三俗」就是針對自己的團體和個人都屬於太看得起自己了,你還夠不上那個格。

二、」反三俗」的目的

」反三俗」的目的往淺了說就是弘揚社會正氣,引領社會健康思想風潮。往大了說往遠了說,那就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國家富強的標誌不光是經濟發達,還有一個就是文化輸出。顯然,庸俗、低俗和媚俗的文化肯定不能也不允許成為文化的主流,必須予以抵制。

所以,那些說」反三俗」的目的是為了打壓某某團體或某某人的觀點,也都屬於自我抬高身價。

三、曲藝家協會」反三俗」是針對誰?

也許有網友不服氣,就算整個社會的」反三俗」不是針對某一個團體或某一個人,那麼中國曲協的」反三俗」不是針對曲藝行業內某一人或某一團隊嗎?

科普一下吧,首先,曲協這個單位的性質並不是行政組織,而是一個行業協會,這個協會吸收會員的方式是由對方提出申請,通過協會審核之後成為曲協會員。你不提出申請,不願意加入曲協,曲協也不會強制你加入。

其次,曲協下屬的曲藝形式有很多種,面向的曲藝行業從業人員在全國有幾十萬人,並不是只針對某一個曲藝形式或者某一個團體的幾百人。

不信你看,連中國曲藝家協會的標誌都是一副大鼓,而不是一張場面桌加倆小人。

再次,曲協並沒有行政職能,其發布的文件也僅僅對內部會員有作用,並且也只能給會員個人或單位發布通知。曲協和那些沒申請加入曲協的團隊或個人壓根沒有一毛錢關係。

打個簡單的比方:曲協就像一個小區,曲協會員就是這個小區的業主,曲協領導則相當於物業。

在小區外面,還存在一個顧客不少的麻將社。麻將社開在小區外面,並非小區業主,因此物業不論幹什麼都是針對自己小區的業主,和小區外的麻將社根本沒有關係。

所以,小區物業對業主說什麼話是人家小區內部的事情,麻將社如果非說小區物業限制他們管理他們打壓他們,無疑屬於耍流氓的行為。

四、」反三俗」是應該的嗎?

筆者搞不懂一件事,為什麼網絡上總是有人對」反三俗」橫挑鼻子豎挑眼,認為」反三俗」不對呢?

以相聲行業為例,有的演員熱衷於拿和別人老婆搞破鞋當包袱,有的男演員以和京劇女前輩一起洗澡當笑料,還有的演員甚至拿國難和國恥來調侃,更有甚者,還有的演員公開在舞臺上模仿人妖表演的動作。這樣的表演不三俗嗎?不應該抵制嗎?

摸著良心說話,某些相聲團隊賣票時不限制觀眾的年齡、性別和國籍,可上面那些低俗的內容適合給未成年人聽嗎?不尊重女性的包袱適合給女觀眾聽嗎?調侃國難國恥的內容適合給國人聽嗎?

所以,」反三俗」不僅應該做,而且要嚴格執行,常態化執行,將庸俗、低俗、媚俗的東西從舞臺上清除。

五、為什麼」反三俗」會被妖魔化?

既然」反三俗」是利國利民的事情,那為何現在」反三俗」被妖魔化了呢?

這中間存在一種不好的現象,那就是有一些團體和個人,將」反三俗」當成了炒作自己的工具,他們給粉絲洗腦,將自己和」反三俗」捆綁在一起,給粉絲灌輸一種觀點,」反三俗」就是反對民間藝術,就是打壓民間藝人。

然後,一些被教育被洗腦的粉絲就上了當,隨之而來的就是部分網友在個別團體的慫恿下,在網絡上惡意妖魔化」反三俗」,成為某些團體炒作的炮灰。

綜上,為了便於方便理解,我們還是設立一個簡單的場景總結一下」反三俗」是怎麼回事。

城市愛衛會發布了「保護環境,不亂丟垃圾」的倡議,曲協小區的物業將這個倡議轉發給本小區業主,業主們紛紛響應。

而小區外的麻將社為了自己生意紅火,想出了一個辦法,到處宣揚曲協小區的物業打壓麻將社的生意,說曲協小區的物業隨時可能要來封閉麻將社。

於是,一些麻將社的常客擔心麻將社被封,也跟著麻將社到處宣傳,還到小區門口罵人家物業。而麻將社的員工經常往門口扔垃圾,被街道衛生辦發現後批評,結果麻將社則繼續鼓動顧客去謾罵街道衛生辦。

最後,在這些麻將社的常客眼裡,小區物業成了隨時要封閉麻將社的惡人,城市愛衛會提出的「保護環境,不亂丟垃圾」的號召也成了打壓麻將社的證據。而麻將社則賺足了這些常客的鈔票。

這就是」反三俗」被妖魔化的過程。

相關焦點

  • 有人說王安石變法利國利民,為什麼會招致很多人的強烈反對呢?
    有人說王安石變法利國利民,可既然是有些人,那就說明還有一些人不認為王安石的變法是利國利民的。其實自王安石變法以來,無論是當時還是後世,對於王安石變法的觀點就是褒貶不一。(王安石畫像)南宋大儒朱熹評價王安石變法「而安石汲汲以財利兵革為先務,引用奸邪,排擯忠直,躁迫強戾,使天下之人,囂然喪其樂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於崇寧、宣和之際,而禍亂極矣。」但是梁啓超先生卻評價王安石「若乃於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當之矣。
  • 德雲往事:從著名的反三俗事件說開去
    都說郭班主和姜昆老師是倆不對頭的人物,但其實小編翻查資料很久也並沒有找到什麼關於他倆「不對頭」的真憑實據,要說恩怨,從「反三俗」事件開始說幾句吧。「反三俗」事件之所以影響深遠,在於它並不是一波落地,其中經過了幾次的高潮迭起,而每次「反三俗」郭德綱必被「推」至風口浪尖。
  • 當年姜昆提出反三俗,是誰站出來力挺郭德綱
    而相聲演員就從手藝人變成了藝術家了。沒有經歷過最底層小劇場演出歷練的他們認為舊的東西都是糟粕,一定要拋棄掉。前些年姜昆組織京津兩地的相聲代表發起過一個倡議書,號召觀眾們抵制庸俗、低俗、媚俗等相聲界的「三俗」現象。而且還總結「三俗藝人」必將遭到老百姓的拋棄。並提出要整頓相聲市場。當然矛頭非常清晰的指向郭德綱。殊不知,很多活躍在大型晚會以及電視上的藝術家們自己早就拋棄了大眾。
  • 清朝滅亡前辦了三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對於清朝這個朝代,大家對它的觀感都是不一樣的,喜歡它的人認為清朝開疆拓土,把中華文明的實控版圖達到了最大。不喜歡的人認為清朝腐敗落後,成為中國百年國恥的開端。本期為大家介紹的是清朝在滅亡前辦的三件好事。第一件:維護西藏主權(1910年)
  • 姜昆節目中極力否認「反三俗」事件,後腳就被網友拆穿,尷尬嗎?
    傳統相聲衍變為電視相聲之後確實紅火了一段時間,但是人們很快發現一昧的高高在上歌功頌德距離人們實在是太遠,導致相聲一下子被人不喜歡,甚至是一度走向滅亡的盡頭,好在「突然」出現了一個相聲社團德雲社把相聲拯救水火之間。
  • 肅親王善耆為什麼恨相聲藝人,根本原因就是反三俗
    而所謂的臭活髒活,也就是三俗相聲,在江湖藝人裡面也是非常不入流,而且為同行不齒的,如果將其作為相聲的本源,那就是典型的張冠李戴以偏概全,或者就是某些三俗藝人為了給自己遮臉胡亂炒作而已。以前在北京天橋天津三不管南京夫子廟這三大藝人集市,確實有一些靠下三路取悅觀眾的藝人,但這種藝人即使在古代也是被官府禁止的。
  • 姜昆反三俗沒錯,雅俗共賞是真理還是幌子,郭德綱沒愧?
    姜昆反三俗沒錯,雅俗共賞是幌子還是真理,郭德綱有愧不?首先,小編是非常贊同姜昆老師站出來反三俗問題的,無論姜昆老師針對的是人還是事,那麼可以肯定的說,姜昆老師這樣做沒有錯,即便他帶有私心,即便他另有目的,但姜昆打出來的「反三俗」的這個大旗是喜人樂見的,不僅僅是相聲,如今很多娛樂節目都應該反,不僅是語言的表達上,還應該包括各種動作、穿著服飾上,也許這些辣眼睛的東西對於成年人來說是正常的,但對於兒童來說就是一種汙染,因為我們的所有節目都沒有等級的劃分,所有節目都是大人孩子一起看的。
  • 妖魔化同志
    於是同志就慢慢變成了一群無毒不歡的癮君子,一幫淫褻浪蕩的猥瑣鬼,或者就是一堆夜夜啼哭的苦命三郎。 我一個學新聞的人,切切實實地感覺到:新聞的確是真實的,但不能代表真實。什麼是新聞啊?是那些新鮮而少見的事情。什麼是真實啊?是那些普通而熟悉的事情。這兩者怎麼可以等同呢?這不是新聞媒體無良,而是新聞的屬性本就如此。
  • 當年的「反三俗」大會到底怎麼出來的,姜昆與郭德綱最後誰贏了?
    只是這一次的會議內容有些特殊,主要是為了呼籲同行的曲藝家們一起」反三俗「。參會的人頗多,幾乎都是相聲小品界的泰鬥和名家,大家也挺配合,在《反三俗倡議書》都籤了字。 沒主動去找任何一個人搭話,也沒多看一眼當時已經退出了德雲社的李菁和曹雲金。 可是別的人不會就這麼放過他,一個個到他面前說些陰陽怪氣的話,表面上叮囑著他以後好好說相聲,實際上都在暗示他可能要倒黴了。因為誰都知道這次開會的目的,這次要反的「三俗」,就是以郭德綱為主的德雲社等一群不主流的相聲人。
  • 那些抵制主流相聲抬高反三俗的,真的有那麼高雅嗎?
    就一句「你們都是有身份證的人」好笑嗎?那麼反過來姜昆去德雲社說相聲,郭德綱上電視說相聲,還會出現姜昆說的不搞笑,郭德綱說的很搞笑這種情況嗎?答案就不一定了!為什麼不一定?因為郭德綱沒有把劇場的相聲原搬到春晚去說!為什麼不搬?
  • 你瘋狂炒作的那玩意兒其實叫Counterculture
    自今年年初起,不斷有蝦兵蟹將在網際網路平臺上炒作「亞逼」一詞,尤其是在年初開始有大量公眾號和其它平臺的帳號將「亞逼」一詞妖魔化。
  • 教程:堅決反三俗,說說戰損裝甲怎麼弄
    當時iN的感覺就是——很三俗嘛,為什麼這樣說呢?首先我們要知道光線武器尤其是米諾夫斯基粒子為主要技術基礎的光束軍刀到底會不會造成金屬熔化卷邊的現象呢?所以呢,iN就覺得目前很多人做的戰損裝甲卷邊的效果——很三俗啊。但是呢,我們不能要求所有的模型製作者都是物理方面的專家學者,也不能將很多的科學內容普及給欣賞著,所以即便是三俗的技巧,在製作幻想類的模型中還是有用的。今天就不太情願的說說,光劍掃過的戰損效果到底是怎麼做的。
  • 同學會成「新三俗」,你中槍了嗎
    變味的聚會與旅遊、自拍一起被戲稱為黃金周「新三俗」。    「新三俗」再次進入公眾視野,是捆綁了國慶黃金周的社交現象。而這個不陌生的詞彙,此前分別與微信、電視節目、文學作品等相關聯。    例如,網友總結微信「新三俗」為曬孩子、曬寵物、曬自拍;文藝作品「新三俗」是馮小剛的電影、趙本山的小品、郭德綱的相聲等。
  • 姜昆要反三俗,別單單盯著郭德綱,聽聽馬三立先生的這段相聲如何
    前些時候,姜昆的反三俗鬧得滿城風雨,甚至因此也出現了主流和非主流的相聲隔閡。何為三俗——低俗、庸俗、媚俗也。郭德綱也榮幸地參加了會議,並且深有感觸,連夜創作了《我要反三俗》、《我要高雅》等數段相聲,表達自己的深刻思考。
  • 「臺獨」政客批評「大陸妖魔化臺灣」 網友:說反了吧?
    各種怪論相繼出爐,其中就有「臺獨」政客說出「大陸在妖魔化臺灣」的話語來,讓人傻眼,有網友就直斥「說反了吧」?      臺灣知名歌手黃安對此專門發文反駁:「臺獨」政權買通了(島內)99%媒體,專門製造輿論來醜化大陸,對抗大陸,大陸卻仍堅持繼續「惠臺」,這還不夠意思嗎?
  • 主流相聲打快板的時候,被反三俗的德雲社,有人去往了救護最前線
    一直以來德雲社身上的「三俗」標籤似乎就摘不下去,不管是媒體有意無意地報導,還是同行們有意無意地評價,似乎都在向所有人暗示德雲社的相聲內容低俗,德雲社的相聲是狗肉不上席。你要是光看媒體對郭德綱的報導,你都會納悶國家怎麼還沒把郭德綱抓起來,幹了這麼多壞事還讓他逍遙法外。
  • 貝加爾湖引水入中國,這是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只可惜阻力非常大
    從小我們的教育理念裡面,節約用水是最長被提起的話題之一,我國的淡水資源雖然也十分豐富,但由於人口眾多,人均水資源嚴重不足,而且還有不少地方乾旱缺水的情況十分嚴重,為了緩解我國南北用水的需求,我國浩大的南水北調工程,歷時50餘年,從計劃到建設,我國最終完成了這項工程,受益人口高達1200多萬人。
  • 以娛樂的名義妖魔化鍾麗緹
    以娛樂的名義妖魔化鍾麗緹 鍾麗緹最新的新聞有兩個:一是她的新片《晚娘》由於題材大膽而被港人廣為議論,爭議頗多;二是她的首本個人純影寫真集《Feel……鍾麗緹》,今日正式在香港推出。   「性感」這個詞如今不僅不讓人避諱,反而可以當做品牌來運用,夢露就是最好的證明。像鍾麗緹,就只能在性感、藝術與名利間,尋找一種屬於自己的平衡。
  • 德雲社沉浮史:曾因「三俗」差點被封殺,3年前估值15億
    2006年姜昆等人提出要抵制相聲中的庸俗、低俗、媚俗成分,即「反三俗」,矛頭直指郭德綱,這裡要說一下,郭德綱當時也是在倡議書上籤過字的。而郭德綱在2008年的相聲《我要反三俗》中,將這些言論都編成包袱,用反諷的手法來回應,也由此和姜昆結下了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