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石頭爸-
今天寫的有點硬核乾貨了,像個科普,大家別介意。本身是為了把事情說明白,要是看完大家還有問題,或者是看不下去想直接問,都可以留言在文末的評論區內。
2019年年末到2020年前大半年,關於孩子近視的話題,很熱。原因很簡單,這半年多的時間裡,對一個有娃的家庭,特別是孩子已經開始上學的,以往在學校的學習時間,都轉移到家庭,需要孩子在家自學或者上網課。
這樣的經歷很特別,對孩子的學習效果,家庭和睦關係,都有不小的挑戰。和以往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差異:孩子通過電子屏幕閱讀和學習的時間,從來沒有這麼多過。
當不可避免的讓孩子多看手機和iPad這類的電子屏幕之後,家長們的擔心也就來了:孩子會不會因為看多了電子屏幕,而增加近視的風險。
疫情讓我不得不讓石頭大面積的接觸網課,石頭媽則經常站在上網課的石頭的背後,深深的憂慮,石頭近視了怎麼辦。
孩子近視,擋不住
近視這件事,我也糾結過不短的時間,自己戴了眼鏡,知道有多不方便。但看過很多論文,問過不少醫生後。現在佛系不少,歸根結底,是知道不少「內幕」。
比如人為什麼會近視,其實是並沒有定論的。大家可能會覺得很奇怪,以為近視會是一個已經很成體系的研究。但事實上唯一可以明確的影響因素,是基因。
遺傳學家已經找出了一大堆導致近視的基因,但不幸的是東亞人種中獎率最高,全世界近視比例最高的國家是新加坡,達到80%。
近視的最大影響因素是基因,這是學界中非常主流的觀點了。不考慮決定性的基因,讀書學習是另外一個和近視相關性很強的因素。
讓孩子學到知識,和讓孩子不要近視,是一個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選擇題。
在中國,高中學生的近視比例約是77%,大學生則超過80%,教育環境相對「佛系」的歐美雖然低不少,但也有50%左右。換句話說,孩子讀到高中,那八成會近視,記住,是真的80%。
這是咱們父母,至少是中國父母都應該有的覺悟,尤其是像我這樣本身就是近視的父母,請不要抱著不切實際的幻想:通過自己「先進」的閱讀時間規劃或者安排,可以讓孩子避免近視,這樣,也許會讓您多花不少的冤枉錢。
我是個戴眼鏡的,而我是從大學之後才長時間接觸電腦的。我小時候沒有機會經常看電視,也沒有手機和iPad。身邊大多數的朋友和同事,和我的情況類似,但仍舊是幾乎全民近視。
沒有大家口中「影響視力」的電子屏幕,唯一和現在類似的情況,是高強度的讀書和做作業的時間。咱們的讀者年齡應該相仿,這樣的學習強度都經歷過,足夠引發絕大部分中國人的近視基因了。
因此,咱們家長應該做的是了解是什麼造成了眼疲勞,而不是一刀切,將手機和iPad從孩子生活中「拿走」。別忘了,電子化是未來的娛樂和學習不可逆轉的大趨勢。
我身邊有很有代表性的案例,父母本身近視嚴重,怕孩子近視,家裡乾脆沒有電視,手機和iPad也從來不讓孩子碰。但結果孩子仍然早早帶上了眼鏡,度數也持續增長,還失去了童年本應有的很多歡樂。
重要的是眼疲勞
近視的決定性因素是基因,但用眼習慣和閱讀時間還是會對近視讀書有一定的影響。我們自己的體驗,相比紙質書,看電腦和iPad總是更容易疲勞,這並不是因為電子屏幕本是,而是因為閱讀習慣不對。
閱讀習慣不對,眼睛更容易疲勞。
眼疲勞沒有那麼神秘,高強度的使用、缺乏保護、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都會導致眼睛疲勞,本質上,和身體其他部位疲勞是一樣的,主要有三點:
1、時間長短:一天10小時,一定比一天1小時容易疲勞;
2、距離:過近的距離會比適當稍遠的距離更容易疲勞;
3、光線:包括閱讀物體的亮度、閃爍頻率。
電子屏幕和紙質書相比,前兩點沒有什麼差異,但在第三點上會有很多不同。電子屏幕的光線來自自己屏幕的背光源,紙則是不會發光的,光線來自外部光源,比如陽光、檯燈。
光線是個一旦展開就不太容易聊完的一個話題,今天受限於篇幅,不便跟大家展開細說,簡單總結一下兩個重點的點:
1、頻閃:目前平板電腦和筆記本使用的LED背光源頻率一般是在幾百Hz以上,對眼睛已經沒什麼不良影響。
2、亮度:這是一個很容易就被忽略的地方,但為了減輕疲勞,閱讀應該有足夠的亮度,同時和環境亮度保持一個合適的平衡。
因此,讀紙質書籍最好選擇一個亮度可調節的檯燈,如果是iPad這樣的比較智能的電子產品,則需要開啟亮度自適應功能。當然最好的方法是打開房間的燈,不要在一個黑暗環境下長時間閱讀。
從這幾個方面來看,紙質書和電子屏幕本身在眼疲勞並沒有明顯的優劣差異,甚至在一個亮度不對或者閃爍的光源下看紙質書,還不如看能自己發光的電子屏幕對眼睛好。
無論是看電子屏幕還是看紙質書,控制時長,不要長時間閱讀,才是減輕眼疲勞的最重要因素。
屏幕和紙張,也有差異
電子屏幕和紙質書的最大差別,在互動上。電子屏幕的產品往往比紙質書有趣的多,點一下會說話,點一下會翻頁,如果是網課,還能做題和對話。
這當然可以說是電子閱讀的優勢之一,但這樣的優勢,本身也是一種「分散注意力」。在查資料的過程中,恰好看到一篇研究電子閱讀和紙質書對孩子閱讀效果影響的研究,放研究的結論部分給大家看一下:
論文說的可能比較學術,幫大家翻譯一下:用iPad這類電子產品閱讀,可以更好的幫助孩子看懂故事講什麼。對於一些需要深度閱讀、理解和記憶的內容,紙質版會比電子閱讀的效果更好。
也就是泛讀用iPad,精讀用紙質書。
展開看一下論文中的研究,也能看到不少乾貨:
(下面五張圖都是論文研究結果截圖,可跳過看總結)
所以,電子屏幕和紙質書各有各的優勢,並不是一定要做二選一。做好閱讀規劃,合理配比電子屏幕和紙質書,既能最大程度的保證孩子的學習和閱讀,也能在有限的範圍內,最大程度的保護孩子的視力。
寫在最後
當然,上面的內容並不是說孩子的視力就可以不用管了,還是有一些很重要的建議給到大家:
1、18個月以下的寶寶儘量不看電子屏幕。
2、2-5歲的兒童完全不給看電視、視頻也不現實,建議一小時以內,並且分散開來,比如每次20分鐘。
3、對於已經上學的孩子,用眼習慣尤其重要:20-20-20規則:每近距離用眼20分鐘,向20英尺(6米)以外的距離看20秒。
4、關於近視,最好的預防辦法是多進行戶外活動。儘可能每天讓孩子在戶外活動2小時。
5、關於燈光的一點提示:晚上睡覺最好關掉燈在黑暗中休息,白天要有充足的照明,最大程度促進正常的褪黑素的分泌和生物鐘的建立。
最後的最後,說兩句。ET爸知道了我要寫電子閱讀的文章,主動攬下一個活兒,要測評各種電子產品的閱讀效果,和護眼程度,大家敬請期待,歡迎多在評論區留言催稿。
1.(2016) Media Use in School-Aged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Pediatrics 138.
2.李維.電子閱讀與繪本閱讀對5-6歲兒童敘事表現的影響[D].江蘇師範大學,2017.
3.單冬雪.親子閱讀活動中的家長角色研究[D].東北師範大學,2014.
4.(2016) Media and Young Minds. Pediatrics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