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發布會,介紹 「十三五」以來山東海洋經濟(海洋產業)取得的主要成就。
據介紹,「十三五」期間,山東科學推進海洋資源開發,加快構建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到2019年底,我省海洋漁業、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海洋鹽業、海洋電力業、海洋交通運輸業等5個產業規模居全國第一位。
五年來,山東海洋經濟綜合實力繼續穩居全國前列。2019年,實現海洋生產總值1.46萬億元,繼續居全國第二位,同比增長9%,佔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15年的19.7%提高到2019年的20.5%,佔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6.3%。
據介紹,「十三五」期間,掀起海洋牧場建設的熱潮,建設生效全國領跑。海洋牧場,即在一定海域內,基於生態學原理營造多營養層級的海洋生態環境,充分利用自然生產力,開展生物資源養護和海水增養殖生產的漁場。也是將產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結合,構建起的科學、生態、高效的漁業發展新模式。
山東是國家唯一的海洋牧場建設綜合試點省份,目前,有省級以上海洋牧場示範區(項目)達到105處,其中,國家級44處,佔到全國的40%,穩居全國首位。海洋牧場的建設,將我省以往在沿海-5米以下範圍的傳統養殖,推到-15米以下範圍的近遠海區域,日照市在黃海冷水團海域養殖三文魚,將我省的海洋生態牧場拓展至離岸130海裡。
海洋牧場利用海洋的自然營養進行生產,是綠色生態的;同時,海洋牧場也是海洋漁業發展新六產的綜合載體,比如今年7月份煙臺投入運營的「耕海1號」,為全國首制智能化大型生態海洋牧場綜合體平臺,採用一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運營思路,可以實現漁業養殖、智慧漁業、休閒漁業、科技研發、科普教育等功能,年可接待遊客5萬人次以上,綜合效益可觀。
在遠洋漁業方面,截止2019年底,我省擁有農業部遠洋漁業資格企業達到42家,投入作業的專業遠洋漁船487艘,漁船總功率66萬千瓦,實現產量41.4萬噸,產值50億元。綜合實力居全國前列。
大眾報業·農村大眾記者 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