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奪冠》裡的珍貴史料這裡都有:蘇州體育博物館裡的《奪冠》之路

2020-11-24 蘇州新聞網

本報記者 凌欣煒 實習生 朱貝兒

前不久,電影《奪冠》熱映,憑藉著高質量的口碑創下票房佳績。影片回溯了中國女排40年風雨徵程,以郎平的回憶視角,串聯起1980年代女排的拼搏訓練和比賽場景。看過電影的網友紛紛感嘆《奪冠》勾起了全民記憶。其實,中國女排與蘇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在位於蘇州市運河體育公園內的蘇州體育博物館中,就有關於中國女排的特別陳列館——袁偉民與中國女排專題館。

他(她)們是蘇州人

電影《奪冠》國民級的劇情吸引了強大的演員陣容鼎力加盟:老戲骨吳剛出演帶領中國女排獲得三連冠歷史性突破的中國女排前主教練袁偉民;鞏俐出演「鐵榔頭」郎平,「眼神殺」如本尊附體;黃渤和青年演員彭昱暢分別飾演不同時期的陳忠和,亦在片中有驚喜表現,2016年里約奧運冠軍隊更是被導演陳可辛「借」來,幾乎全員出演。而這些與「女排精神」息息相關的重要人物當中,有多個是蘇州人。

袁偉民1939年出生於蘇州。1976年,37歲的他成為中國女排的主教練,當時的國家隊還只是一支世界二流球隊。袁偉民準確地把握了世界女子排球運動的發展趨勢,為球隊制訂出「高快結合、攻防兼備」的打法。中國女排老隊長孫晉芳,1955年出生於蘇州,曾在數年如一日的艱苦訓練中,不顧自己的腰傷,每天連著傳球上百次,以身作則地帶領隊員訓練,是整個團隊的核心,也是世界聞名的二傳手。而有著「鐵榔頭」之稱的郎平也曾在接受採訪時透露,因其母親是蘇州人,自己也算是「半個蘇州人」。

去年10月26日,歷經十年籌備的蘇州體育博物館正式開館,80歲的袁偉民與孫晉芳、曹慧英、張蓉芳等老女排隊員們齊聚蘇州,共同見證開館時刻。當天,他們還一同參觀了博物館,回憶那段共同奮鬥的難忘歲月。蘇州體育博物館的設「立很有意義,希望更多人關注和支持中國女排,讓『女排精神』不斷展現新的時代價值。」袁偉民說。

「女排精神」的傳播陣地

蘇州體育博物館館址位於蘇州市運河體育公園內,展廳面積約1000平方米,分為前廳、吳地文化與蘇州體育、近代蘇州體育、當代蘇州體育、走向世界的蘇州體育、袁偉民與中國女排和蘇州體育名人堂等7個展廳,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袁偉民與中國女排專題館。袁偉民、孫晉芳將體育生涯中個人獲得的紀念品和珍貴史料無償捐贈給了家鄉,賦予了蘇州體育博物館傳承體育文化,弘揚體育精神和女排精神的重要使命。

電影《奪冠》裡頻繁出現在袁偉民手中的那本《比賽場記》,記錄著他執教八年帶隊參賽的每場賽況。1976年6月至1984年11月期間,中國女排共打各種國際比賽250場,勝223場,負27場,勝率為89.3%……這本手記被袁偉民視為珍寶,如今也陳列在蘇州體育博物館中,可謂是「鎮館之寶」。除此,蘇州體育博物館中還陳列著郎平與老女排們的親筆籤名排球、中國女排三連冠獎盃等珍貴藏品。

隨著《奪冠》的熱映,蘇州體育博物館迎來了遊客高峰。來自蘇州大學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專業的學生劉雨欣,近期在學校的組織下參觀了蘇州體育博物館,感觸頗深。「我是排球專項學生,從小就接觸排球,是新一代的排球人,在近距離參觀兒時偶像的輝煌成就後,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排球人創新發展、追求卓越的精神。」劉雨欣說,博物館中的圖片、實物和影像真切反映了前輩們在「五連冠」道路上的艱辛,也激勵她要傳承女排精神,將蘇州體育文化傳遞給更多的人。

據了解,開館以來,蘇州體育博物館接待了近3000名遊客、近50家參觀單位,組織了多次「女排精神」展覽,通過大量的歷史圖片、文字和藏品帶領市民學習「女排精神」。蘇州體育博物館負責人章凱表示,希望這裡能成為「女排精神」的傳播陣地,向更多的市民遊客展現中國女排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女排精神」。

助力「女排精神」傳萬家

最近這段時間,正在天津美術館舉辦的《國家榮譽——中國女排精神展》受到民眾的熱捧,郎平,天津女排全體教練員、隊員都專程前去觀展,與廣大群眾進行互動。值得一提的是,蘇州體育博物館也參與了這次辦展,熱心提供了近百件借展藏品。

本次展覽主辦單位之一——天津體育學院黨委副書記楊玉介紹,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們得知蘇州在今年6月底成功舉辦了「牢記初心使命攀新高 踐行女排精神再出發」體育文化展,便聯繫上蘇州市體育局,希望能從中借鑑經驗。「這次展覽我們啟動得較晚,時間緊,需要陳列的展品搜集起來難度大,前期準備是個不小的挑戰,聯繫上蘇州市體育局後,他們給予了大力的支持。」楊玉說,雙方前期溝通結束後,他與工作人員隨即來到蘇州考察,進行借展交接工作,整個過程非常順利。「在蘇州考察期間,我們還在市體育局領導的帶領下參觀了袁偉民與中國女排專題館,收穫很大,非常震撼。」談及這次借展,章凱告訴記者,本月恰逢蘇州體育博物館開館一周年,這次展覽非常有意義,希望通過借展的形式,讓更多人進一步學習「女排精神」,讓「女排精神」激勵新時代各行各業的人們。

《國家榮譽——中國女排精神展》將持續至12月31日,展覽包括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海河迴響等五個部分,通過聲、光、電、圖像、文字、視頻及互動體驗等多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現了中國女排40年來勇奪十次世界冠軍的光輝歷史和拼搏之路。據了解,非工作日去看展的每日人流量要達到5000人左右,展覽採取的是網上預約、分批次看展形式,遊客常常排到很晚甚至預約補不上。楊玉感慨:「這次展覽能舉辦得這麼成功,離不開蘇州的支持。」

聲明:所有來源為「蘇州日報」、「姑蘇晚報」、「城市商報」和「蘇州新聞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於網絡,並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相關焦點

  • 電影《奪冠》昨日上映,中國女排的發展離不開這位蘇州人
    《奪冠》昨日上映了這個大家期待了好久的電影上映第一天就上了微博熱搜9月25日正式上映的《奪冠》,在朋友圈刷爆了昨天是電影《奪冠》上映的第一天目前這些珍貴的材料就在蘇州體育博物館展出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前去參觀
  • 《奪冠》能引領體育電影奪冠嗎
    在新冠疫情肆虐、東京奧運會延期一年的沉悶背景下,在歷經改名、爭議、刪減、撤檔(僅此一項就更改了5版)等諸多波折之後,姍姍來遲的這部體育電影無疑投射了國人太多的沉澱、期待和想像。有人稱其為中國版《摔跤吧,爸爸》,有人預言它將橫掃賀歲檔,有人期待它能打破受眾年齡壁壘,讓女排不再停留在上一代的記憶中。
  • 《奪冠》之後,體育電影還會那麼香嗎?
    陳氏煽情大法到了體育領域似乎沒那麼靈了,這不禁讓我為他執導的《李娜》捏了一把汗。我並不會去懷疑陳可辛導演的水準,只能說體育電影並不是電影的富礦,拍攝過程中的難言之隱恐怕「罄竹難書」。未來,還有導演有膽量涉獵體育電影嗎?
  • 電影評論:從《奪冠》看國產勵志體育電影的發展
    對於位列票房狀元榜眼的《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這裡暫不討論。從《奪冠》這樣一部國產體育勵志類型的影片,能在國慶檔這樣競爭最激烈的黃金檔期中脫穎而出,勇奪探花,其實已經非常難能可貴。我們甚至可以這麼認為,《奪冠》的表現,對於國產體育勵志電影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我們必須明確一點,《奪冠》能夠取得成功,題材的選擇很關鍵。
  • 《奪冠》之路:難,難,難
    拍了三十年電影,以前歷經的所有酸甜苦辣,都不算什麼。」 導演陳可辛在《奪冠》定檔那天發了一條微博,字裡行間有幾經波折的苦澀,也有風雨過後的釋然。他表示謝謝大家206天的等待,挺過了「作品更名」、「全球疫情爆發」、「電影行業停擺」等劫難後,中國女排的故事終於要登場了。
  • 很遺憾,《奪冠》不是我想看的體育題材電影
    電影還沒上映陳忠和等一批老前輩就不樂意了:電影片名《中國女排》,但明顯郎導個人傳記的味道更濃,陳忠和甚至認為自己在片中遭到醜化。改叫《郎平傳》?可電影裡又明明說了女排裡沒有你我,只有我們,於是乾脆叫《奪冠》好了。
  • 電影《奪冠》,是目前國內最好的體育電影嗎?
    雖然8億票房不盡如人意,但《奪冠》已然創造了國產體育電影的票房紀錄。,體育電影的拍攝難度極大。如果沒有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電影《奪冠》原本將於2020年春節檔上映,想必趁著世界盃奪冠的熱度,電影票房可能會比現在更上一層樓。但這個世界上沒有如果,8億票房已經創造了目前國內體育電影的票房記錄。
  • 改名、刪減、提前檔……《奪冠》之路究竟有多難?
    拍了三十年電影,以前歷經的所有酸甜苦辣,都不算什麼。」 導演陳可辛在《奪冠》定檔那天發了一條微博,字裡行間有幾經波折的苦澀,也有風雨過後的釋然。他表示謝謝大家206天的等待,挺過了「作品更名」、「全球疫情爆發」、「電影行業停擺」等劫難後,中國女排的故事終於要登場了。
  • 《奪冠》近年來最好看的體育電影,讓幾億觀眾熱淚盈眶
    《奪冠》陳可欣導演作品,體育類型是國產電影稀有品種,好萊塢丹美式橄欖球就能拉出一長串佳片,此外還有棒球,籃球冰球等,美國競技體育產業空前發達,故事素材自然就多,我現在有印象的國產體育類電影,一個手都能數過來,最早1958年謝晉導過的《女籃5號》,81年的《沙鷗》,2000年的女帥男兵,再就是林超賢導的
  • 《奪冠》評價兩極分化,國產體育電影為何佳作難尋?
    作為今年國慶檔打頭陣的影片,在9月25號正式上映後,《奪冠》僅在豆瓣上獲得了7.2分的開分成績,有一些觀眾認為電影彌補了過去國產體育類型作品的空白,但也有不少觀眾認為影片的故事、剪輯等環節存在瑕疵。比如,片中的多場比賽戲就明顯可以看出剪輯上的不連貫,在重現女排的輝煌歷史時也顯得有些「流水帳」,此外一些段落也存在「過度煽情」的問題。
  • 電影《奪冠》:可能是不錯的歌頌片,絕不是好看的體育電影
    但是很遺憾,電影《奪冠》確實拍出了一些精彩的部分,總的來說卻不是一部好看的體育電影。陳可辛選擇了女排這個非常討巧的題材,既有豐富的歷史和故事,又有足夠高的人氣,還留下了太多跌宕起伏的經典大戰。選擇任何一段歷史,都足以拍成一個偉大的電影。
  • 40年3部,中國體育電影的困境,定格8億的《奪冠》的難與突破
    從1981年上映的《沙鷗》,到2000年的《女足9號》,再到2020年上映的《奪冠》,中國電影在這40年間僅有3部真正意義上的體育題材的影片,且每部間隔長達近20年。好在這一切,在《奪冠》中都有體現。在此背景下,謝晉導演再次執導了個人體育題材的電影《女足九號》,影片雖然有不少虛構的地方,但中國女足在克服種種困難下獲得世界盃亞軍也得以體現。
  • 「奪冠」背後的故事:中國女排和南京體育學院、江蘇男排有著這樣的...
    《奪冠》你看了嗎?這部講述女排精神的電影,讓不少觀眾熱淚盈眶。由江蘇省體育局主辦的「牢記初心使命攀新高 踐行女排精神再出發」體育文化展巡展,10月13日走進了南京體育學院,一批珍貴實物和歷史照片,讓觀眾重溫了那段振奮幾代中國人的黃金記憶,令人熱血沸騰。
  • 袁心玥媽媽講述女兒《奪冠》故事:電影裡兩位女排國手都是出自重慶...
    母女倆第一時間隔空交流觀影心得「25日下午6點,我就和家裡人第一時間去看了《奪冠》,」周波告訴記者,「袁心玥她們也在同一時間參加了首映式,而這也是她第一次看這部電影」。在看完《奪冠》後,周波也感慨,「影片真的太真實了,好多都是我在訓練和生活中經歷過的,運動員也都演得很真實,尤其是還原1981年首次奪得世界盃,影片和紀錄片的穿插,讓我感覺一下回到了自己當運動員的那個年代」。
  • 《奪冠》:打碎中國女排濾鏡,還是不是一部好的體育電影?
    投名狀》,武俠風格片《武俠》,早年的歌舞片《如果愛》,近年來的劇情片《中國合伙人》和《親愛的》,再到如今的體育電影《奪冠》,以及箭在弦上的《李娜傳》。他對於內地市場的把握,以及對內地觀眾的熟稔程度都在港臺導演之中難有出其右者。
  • 臨朐少年足球隊的「奪冠」之路|電影《奔跑吧少年》開機
    臨朐少年足球隊的「奪冠」之路|電影《奔跑吧少年》開機 2020-11-02 17: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只靠《奪冠》來宣揚女排精神夠嗎?體育電影不能只是《少林足球》
    在疫情之前,2020年春節檔的電影廝殺局裡,最讓人期待的應該就是《唐人街探案3》和《奪冠》這兩部電影了,根據貓眼「想看」的數據,也的確是這兩部排名較高。,《奪冠》還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所以在電影的前半段,有黃渤出現的場景幾乎是沒有名字的,雖然誰都知道他扮演的就是陳忠和。
  • 陳可辛導演:《奪冠》是我拍過那麼多電影裡最難的一場戲
    經歷了撤檔、改名,《奪冠》終於在這周上映,兩天票房過億,搜一下微博實時,幾乎大部分看完這部電影的人都在不遺餘力的為它宣傳。以往我寫影評,總會按照慣例去查一下豆瓣評分,但坐在電影院裡看著雷射巨幕閃過無比冗長的幕後工作者名單時,內心顯然已經沒了這個念頭,與之並行的,是影院裡經久不息的掌聲。
  • 陳可辛自述:《奪冠》是我拍過那麼多電影裡最難的一部戲
    於是所有人都搶著做頭部內容,都停留在安全區裡,很少人會去發掘一些新的東西。 可能這就是為什麼不只體育片少,還有更多類型片需要發展的原因。我希望投資經理或者相關的電影部門能夠多鼓勵一些不同的類型,有更多的類型,觀眾才有更多的選擇。 有人喜歡用類型片概括我拍過的電影,有歌舞片、戰爭片、武俠片等等,最近兩部都是體育片。
  • 《奪冠》:跨越35年,依舊熱血,電影的精彩呈現是對體育人的崇敬
    《奪冠》的首映禮觀影結束後,很多人都給予了高度評價,81歲高齡的資深解說員宋世雄激動地說:"我又想起我們中國女排所走過的艱難歷程,特別是1981年世界盃的場景歷歷在目。」該部影片由陳可辛導演,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等主演,是關於中國女排奪冠的一部體育系列題材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