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用語「平常」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還是相當多的,用白話來說就是「平常」,並不奇怪。還有一些對中國歷史比較了解的朋友也知道,這個「司空」,其實也是古代官名。但藏在習慣用語後面的,卻是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值得一聽。
鮮為人知的是,這個詞出自唐代哲人、文學家劉禹錫之手,就是《贈李司空妓》這首詩,在這個名字裡,李司空其實就是李紳,他是唐代的宰相,也是大家熟知的詩人。
「司空」一詞,在當時詩人中少見,李紳生於浙江湖州市,祖籍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其父為「三公」,其母為「司空」,其父為「三公」,其母為「司空」,其父為明代工部尚書,其母為封侯。但李紳的名號並不是官運亨通,而有名於世的是他的《憫農二首》,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苦》,這是描寫民生疾苦的最廣為流傳的詩句,而他的生平事跡則被沈亞之寫進了《李紳傳》。
被後人稱為憫農詩人的李紳,因其愛民、勤政、善政而著稱於世,可惜事與願違,剛剛踏入官場的李紳,也許還懷有一股為民服務的雄心壯志,希望能夠成為一位為民服務的好官員,但在日益增長的金錢和權力的侵蝕下,他忽然明白,這些雄心壯志的東西,早已白費了。
後世的《雲溪友議》中也有這樣的記載,李紳做官後,生活窮困潦倒,甚至對前朝的寒窗冷眼冷眼,也完全不顧民情,對民情置之不理,而他晚年更是一手造成了「吳湘冤案」,這一案子是他政治生涯中永遠洗不清的汙點。
高髻雲鬟,宮樣妝容的劉禹錫,春風一曲《杜韋娘》這句話前面寫的是美豔舞娘歌姬,後面寫的是「杜韋娘」一詞在當時是用來形容美豔歌姬的,後面寫的是「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蘇州刺史腸」李紳早見過這種奢華宴席,但在當時仕途不順的劉禹錫看來,卻是心塞。
詩歌中的行間,都是李紳奢華生活的寫照,後人記載,李紳對劉禹錫頗有好感,得知劉禹錫為蘇州刺史時,大肆宴請他進餐,李紳在府邸內奢華擺設,兩席之間,有貌美如花的舞娘相伴,有價廉物美的美酒,更有數不清的珍奇佳餚。所有這些都使劉禹錫嘆為觀止,因此他對自己的仕途不順感到悲切。
這種「司空見慣」的現象,就是劉禹錫詩中所說的「權貴多見,平庸少見」的現象,其實很多人並不明白這層意思。只有懂得最普通的字面意思,能體味到這層意思的才是學霸。
現在看起來,這個曾經悲天憫人的憫農詩人,在官場的腐蝕下,終於忘掉了初心,成為了那些貪官中的一員,即使官位再高,最終留下的也只是一件件汙點連篇的人生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