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宏達,人稱「老梁」,著名媒體評論人、出版人,中國大陸唯一一個電視時事、媒體雙棲評論員,以觀點獨到、語言犀利著稱。自幼學習京韻大鼓、評書、相聲等多種曲藝形式,在節目中用其極富個性魅力的語言,點評生活、時事、人物和體育事件,為觀眾抽絲剝繭、去偽存真,還原事件背後的事實真相,使人在獲得理性判斷與思考的同時感受來自「老梁」的獨特風韻。著有《梁宏達體育評書》《老梁觀世界》等十餘部圖書,其中多部翻譯成多種語言暢銷海外市場,深受外國讀者喜愛。
用老梁的話說,在記憶方面,他是個超常的職業選手,「比如我今天說關於環保的話題,溫總理在兩會上關於環保的發言,我看一遍就能記下來,在錄節目時說的是原話,只要我想記的都能記下來,尤其是數字。」
對於自己的記憶超常,老梁覺得既有天分,也和兒時的教育有關。
「我這個記憶是私塾訓練的,我爺爺是私塾先生,我跟著我爺爺先讀《百家姓》、《三字經》、《千字文》,然後是《增廣賢文》、諸子百家的格言,《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完了是《古文觀止》、《詩經》、《周易》,上小學後讀唐詩宋詞……」
記憶開發得早,原來是爺爺「教育有方」——
爺爺要求3歲時的梁宏達天天背,不然就挨揍。他還記得,一次,爺爺讓他背《蜀道難》,沒背下來。「家裡吃包子,以前吃頓包子就像是過年了,爺爺不讓我吃,讓我跪在牆角,聞著後邊包子的香味兒,讀兩遍《蜀道難》,我就背下來了。」
直到現在,老梁輕鬆朗朗上口,一首《蜀道難》隻字未差,老梁說,想忘也忘不了了。
天分也是老梁記憶超常的原因,他不知道自己的祖上是否有記憶超常的人,但弟弟的記憶力同樣出眾。
「我弟弟的記性也很好,他是警察,背《民法》、《刑法》,每條每款記得都特別清楚。他能背出中國人民解放軍10個元帥、10個大將、57個上將、177個中將、1360個少將的生卒年月,任過軍隊的最高職位,能背下圓周率後400位……」
表演和演講他端起桌上的袋泡紅茶,只啜了一口,再不舉杯,點起一支煙來,吞吐雲霧。儘管在他的家鄉哈爾濱,老毛子(俄羅斯人)的西餐館遍地開花,但他對咖啡、西餐從不買帳。對家鄉和對異鄉北京一樣,滿腹牢騷,把自己區別於典型的跟誰都熱和的哈爾濱人,但卻刻意留住了濃重的地方口音,當主持人的時候說標準普通話,當嘉賓或在臺下就換哈爾濱話,嚴重鄙視學說京腔、有變節之嫌的外地人。幾年前,有段時間,他遷徙於北京、杭州之間,在「天堂」有一固定住所,和一位湖邊伊人發展了一段談婚論嫁的感情,每每和北京的哥們提起,都稱那位是他以前的老婆。
鄰座的男子,選錯了一張壞椅子,忽然連人帶椅翻倒。一陣忙亂重新落座,老梁不動聲色,冒出一句:「所以說選對位置非常重要。」隔了一會兒又補充:「在社會上,選對位置更重要。」跌倒的那位報以不大自然的笑,老梁繼續:「你是廣東人吧,廣東人和四川人受客家話的影響,說普通話都比較吃力,比如……(模仿川味普通話)」老梁的這次以方言為題的演說持續了三分鐘左右,方言論結束後,老梁又再接再厲,攻向中西方法律觀念的差別:「一分天才+九十九分努力=成功」的斷章取義的翻譯誤區(其實原話後面還有一句,意思是一分天才是成功前提);蘇格拉底、孔子、威廉·莎士比亞、莊子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每一段都言之有理、言之有據。
在演講的間隙,還有相聲、大鼓、二人轉的段子串場,廣東人的目光已經遊向別處,與他同座的那位女子似乎有所感,投來信服的目光,莫非梁老師的Fans隊伍就此又添新成員? 其實還是花樣年華鄰座的人換了幾批,老梁在演說結束後,眼望著天哼起了羅大佑的某首歌,2000年,他特地去上海聽了羅大佑的演唱會,結結實實地緬懷了一把青春年代。
學習曲藝梁宏達老家在東北哈爾濱,有個鄰居懂曲藝。就是那個鄰居,激發了梁宏達對曲藝的愛好。
「老鄰居是當地京劇院的琴師,什麼都會點兒,沒事就教我。」老梁記得,鄰居家裡有四本中國傳統相聲大全,他拿起來就背,雖然還不懂相聲的腔調,怎麼抖包袱,但記憶力超強的梁宏達看過一遍,段子就記得八九不離十了。
六七歲那年,當地文藝匯演,梁宏達第一次登臺,「打竹板啊,點對點兒,我家有個油燈碗兒。」一招一式有模有樣,此後,快板、鼓書、評書、相聲……梁宏達樣樣都能說上幾段。
「上了中學,父親說不能幹這個了,得好好學習了。」梁宏達也沒想到,2003年開始做廣播電視,他又把曲藝撿了回來。
天津是曲藝之鄉,梁宏達拜師金文聲。金文聲是郭德綱的師傅,梁宏達也成了郭德綱的師兄。「老先生擅長評書、相聲、山東快書和西河大鼓,『活兒』非常多,讓我學了很多說評書的技巧和老段子。所以我能說會講的這種功底是曲藝的功底,但我評論的內容是我搞時事評論的功底,我把兩種東西糅到一塊兒。我們的行話說『得肚囊子寬敞』。天文、地理、五行、八字兒你都得知道,你得想到哪就說到哪,還得有曲藝化的表達……」
來到天津,梁宏達一定會去金文聲家。師徒更像朋友,一聊就幾個小時,「我們一塊兒聊『活』,我也不帶錄音筆,就一遍,師傅說,我聽。」80多歲的金文聲閱歷豐富,個性爽朗,說起段子喜歡旁徵博引,是梁宏達最佩服的地方。
聊完了,梁宏達回到賓館,洗個澡躺在床上,腦袋裡捯回師傅的「活兒」,半個小時捯完了,就刻在梁宏達腦海裡,再也忘不掉了。
每個月,梁宏達都會來天津。錄完節目,常會到茶館和戲園子去轉一圈,到後臺跟曲藝演員聊聊天。這是他的人生樂趣,轉過頭,這樂子沒準就變成一些經典的老梁語錄了。
梁宏達上了高中,聰明、特立獨行的特點越來越突出。
高考的學業壓力大,同學們都埋頭於書本,每天學習到深夜。梁宏達卻不同,下了課完成作業就開始玩了,下象棋、打各種各樣的球,「我的體育細胞就是從高中時候培養出來的,什麼體育項目我都會,什麼體育常識都難不倒我……」
順利考入黑龍江大學新聞專業,梁宏達已經意識到自己的職業興趣——做新聞。
東北男人能喝酒,梁宏達也不例外,高中的時候就開始喝白酒,上了大學那更得喝了。他最喜歡拿上一瓶酒,和同學們邊喝邊聊,沒人能聊得過他。天南地北,海闊天空,知識多、口才好,動不動還糅合點評書腔調。只要梁宏達在,他一定是聊天的主角。梁宏達學生時代就比同齡人老成,早早在同學們中有了「老梁」的稱謂,因為老成還鬧過不少笑話,「有一天晚上,我一個人自斟自飲,老師查宿舍,衝著我就說『這家長怎麼還沒走呢?……』」
大學期間,老梁年少輕狂的性格更是彰顯,「我一定是第一個交卷的,保證及格就行了,誰也說不出我什麼……」每次考試,老梁邊答邊算分,算到60分,他就放下筆,後面的再也不寫了,交了卷第一個走出教室。梁宏達還記得,一次考試,老梁正在計算分數的時候,一位女生搶先交了卷。考試結束後,那個女生對梁宏達說:「老梁,我是成心的,我就是不想讓你科科第一交卷!」
連續兩天不上早操的學生,會在小黑板上被通報批評。小黑板上其他的姓名換了又換,唯獨老梁的名字「風雨無阻」,從來沒動過。到期末,老師過去一摸:「哎喲,梁宏達的名字上面都沾灰了!」
世乒成名1992年,大學畢業後的梁宏達曾在政府機關工作過。
「做了一年多,機關裡的乏味開始讓我厭倦。後來不幹了,到了一家報社,但也沒待多長時間。1994年,有個朋友邀請我,讓我有機會參與《當代歌壇》的創刊。後來就這麼開始獨立承包雜誌,做《當代歌壇》《當代體育》《看電影》……先後做了大概將近四十種雜誌,這其中有二十種左右是體育類。」
1995年,從黑龍江來到北京,老梁的新聞事業越走越寬:「我有能打開局面的自信了。」回憶起那段超級忙碌的日子,老梁十分感慨。「最忙的時候,11個人在一個月裡要做7本雜誌。」
那段日子,每天早上來到辦公室,選照片、定版式、看稿子、盯印刷,所有的事情都是老梁親力親為,「我就要求自己必須全面,設計、紙張、裝訂、印刷、連封面調色都是我自己來,我是個求全的人,我不允許行業知識有盲區,在我操作電腦還不太熟練的時候,我就會用photoshop了。」
雜誌的工作完成了,老梁開始埋頭寫稿,電腦打字不熟,全部是手寫稿,一個星期的時間,老梁最高的寫作紀錄13.5萬字。
「那會兒精力特別旺盛,有癮。」辦雜誌的生涯,老梁吃了很多苦,遭了不少罪,每天只能睡4、5個小時,但他說,想想,那段日子其實是最幸福的。
從體育記者、雜誌主編到電視臺評論員的轉變似乎都是命運的指引。「非典讓我的一隻腳邁進了廣播和電視圈。」
「2003年非典,巴黎舉辦第47屆世乒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嚴防死守,說七天不能請七個評論員,只能有一個人,誰能勝任?」老梁的一個朋友向欄目推薦,「我有個朋友叫老梁,他一定行。」
「別說是七天,說七年都行呀!」老梁自信滿滿,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特意開具證明:茲有梁宏達,身體健康,家庭居住條件、通風狀況良好,無患非典之可能,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請各個崗位予以放行。「這是我第一次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做節目,那份證明,我現在還留著呢……」
七天說世乒賽,梁宏達成功了,非典的到來,意外地把老梁的知名度給打響了。之後,2004年雅典奧運會,老梁更創紀錄地在20多天內,每天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說奧運5個小時,包容28大項300多小項,這一紀錄至今令老梁很自豪。
奧運會上的《奧運評書》火了,延續成後面的《體育評書》,《體育評書》也很火,臺領導於是給了他更大的空間,「領導覺得,體育能說,時事也能說,於是,老梁又開了一檔《老梁說天下》。」再後來,這個臺是老梁的《三國三人行》,那邊臺裡老梁又在說《老梁看電影》,每周近20期節目,老梁算過,包括重播,自己一年的上鏡率高達3000多次……
老梁說,他覺得自己從說體育的「單項」變成了「全能」,而這樣的轉變一直是他的理想,「一個真正關注國計民生,希望兼濟天下、獨善其身的知識分子,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投到政治、經濟、文化這些方面。」
老梁喜歡別人稱呼他為 「新聞評述人」或「評論員」,他說,能通過鏡頭表達自己的思想,是作為一個評論員最幸福的感覺。
一直以來,老梁以其伶俐的口齒,獨道的見解,使他的所錄製播出的節目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與讚揚。(搜狐網評
)梁宏達是一位「全能型」媒體評論人,他博聞強記、通曉古今的評論解說成為不少觀眾喜愛他的理由。(網易娛樂評
)由於廣博的知識和高超的口才,梁宏達成為各種選秀節目的「嘉賓專業戶」。(新華網評
)
名人點評 編畢福劍:梁宏達老師我們都知道,學富五車,才高八鬥。(見《星光大道》)
路彬彬:梁老師可以說是中國最貴的媒體評論人了。(見《名人堂》)
插播廣告啦
過年過節
一套愛讀經「新年賀歲裝」
就購了
搶訂熱線:400-898-4808轉1
愛讀經總部會安排各地經銷商就近發貨!
王財貴讀經推廣中心 推广部(中國大陸) 搭建讀經交互平臺,提供開辦讀經學堂、幼兒園、讀書會、國學夏令營等整體性解決方案和相關資源。請長按上面二維碼,關注愛讀經微信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