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讀經長大的

2021-02-19 讀經圈

   梁宏達,人稱「老梁」,著名媒體評論人、出版人,中國大陸唯一一個電視時事、媒體雙棲評論員,以觀點獨到、語言犀利著稱。自幼學習京韻大鼓、評書、相聲等多種曲藝形式,在節目中用其極富個性魅力的語言,點評生活、時事、人物和體育事件,為觀眾抽絲剝繭、去偽存真,還原事件背後的事實真相,使人在獲得理性判斷與思考的同時感受來自「老梁」的獨特風韻。著有《梁宏達體育評書》《老梁觀世界》等十餘部圖書,其中多部翻譯成多種語言暢銷海外市場,深受外國讀者喜愛。


記憶超常

用老梁的話說,在記憶方面,他是個超常的職業選手,「比如我今天說關於環保的話題,溫總理在兩會上關於環保的發言,我看一遍就能記下來,在錄節目時說的是原話,只要我想記的都能記下來,尤其是數字。」

對於自己的記憶超常,老梁覺得既有天分,也和兒時的教育有關。

「我這個記憶是私塾訓練的,我爺爺是私塾先生,我跟著我爺爺先讀《百家姓》、《三字經》、《千字文》,然後是《增廣賢文》、諸子百家的格言,《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完了是《古文觀止》、《詩經》、《周易》,上小學後讀唐詩宋詞……」

記憶開發得早,原來是爺爺「教育有方」——

爺爺要求3歲時的梁宏達天天背,不然就挨揍。他還記得,一次,爺爺讓他背《蜀道難》,沒背下來。「家裡吃包子,以前吃頓包子就像是過年了,爺爺不讓我吃,讓我跪在牆角,聞著後邊包子的香味兒,讀兩遍《蜀道難》,我就背下來了。」

直到現在,老梁輕鬆朗朗上口,一首《蜀道難》隻字未差,老梁說,想忘也忘不了了。

天分也是老梁記憶超常的原因,他不知道自己的祖上是否有記憶超常的人,但弟弟的記憶力同樣出眾。

「我弟弟的記性也很好,他是警察,背《民法》、《刑法》,每條每款記得都特別清楚。他能背出中國人民解放軍10個元帥、10個大將、57個上將、177個中將、1360個少將的生卒年月,任過軍隊的最高職位,能背下圓周率後400位……」

表演和演講

他端起桌上的袋泡紅茶,只啜了一口,再不舉杯,點起一支煙來,吞吐雲霧。儘管在他的家鄉哈爾濱,老毛子(俄羅斯人)的西餐館遍地開花,但他對咖啡、西餐從不買帳。對家鄉和對異鄉北京一樣,滿腹牢騷,把自己區別於典型的跟誰都熱和的哈爾濱人,但卻刻意留住了濃重的地方口音,當主持人的時候說標準普通話,當嘉賓或在臺下就換哈爾濱話,嚴重鄙視學說京腔、有變節之嫌的外地人。幾年前,有段時間,他遷徙於北京、杭州之間,在「天堂」有一固定住所,和一位湖邊伊人發展了一段談婚論嫁的感情,每每和北京的哥們提起,都稱那位是他以前的老婆。


鄰座的男子,選錯了一張壞椅子,忽然連人帶椅翻倒。一陣忙亂重新落座,老梁不動聲色,冒出一句:「所以說選對位置非常重要。」隔了一會兒又補充:「在社會上,選對位置更重要。」跌倒的那位報以不大自然的笑,老梁繼續:「你是廣東人吧,廣東人和四川人受客家話的影響,說普通話都比較吃力,比如……(模仿川味普通話)」老梁的這次以方言為題的演說持續了三分鐘左右,方言論結束後,老梁又再接再厲,攻向中西方法律觀念的差別:「一分天才+九十九分努力=成功」的斷章取義的翻譯誤區(其實原話後面還有一句,意思是一分天才是成功前提);蘇格拉底、孔子、威廉·莎士比亞、莊子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每一段都言之有理、言之有據。

在演講的間隙,還有相聲、大鼓、二人轉的段子串場,廣東人的目光已經遊向別處,與他同座的那位女子似乎有所感,投來信服的目光,莫非梁老師的Fans隊伍就此又添新成員? 其實還是花樣年華鄰座的人換了幾批,老梁在演說結束後,眼望著天哼起了羅大佑的某首歌,2000年,他特地去上海聽了羅大佑的演唱會,結結實實地緬懷了一把青春年代。

學習曲藝

梁宏達老家在東北哈爾濱,有個鄰居懂曲藝。就是那個鄰居,激發了梁宏達對曲藝的愛好。

「老鄰居是當地京劇院的琴師,什麼都會點兒,沒事就教我。」老梁記得,鄰居家裡有四本中國傳統相聲大全,他拿起來就背,雖然還不懂相聲的腔調,怎麼抖包袱,但記憶力超強的梁宏達看過一遍,段子就記得八九不離十了。

六七歲那年,當地文藝匯演,梁宏達第一次登臺,「打竹板啊,點對點兒,我家有個油燈碗兒。」一招一式有模有樣,此後,快板、鼓書、評書、相聲……梁宏達樣樣都能說上幾段。

「上了中學,父親說不能幹這個了,得好好學習了。」梁宏達也沒想到,2003年開始做廣播電視,他又把曲藝撿了回來。

天津是曲藝之鄉,梁宏達拜師金文聲。金文聲是郭德綱的師傅,梁宏達也成了郭德綱的師兄。「老先生擅長評書、相聲、山東快書和西河大鼓,『活兒』非常多,讓我學了很多說評書的技巧和老段子。所以我能說會講的這種功底是曲藝的功底,但我評論的內容是我搞時事評論的功底,我把兩種東西糅到一塊兒。我們的行話說『得肚囊子寬敞』。天文、地理、五行、八字兒你都得知道,你得想到哪就說到哪,還得有曲藝化的表達……」

來到天津,梁宏達一定會去金文聲家。師徒更像朋友,一聊就幾個小時,「我們一塊兒聊『活』,我也不帶錄音筆,就一遍,師傅說,我聽。」80多歲的金文聲閱歷豐富,個性爽朗,說起段子喜歡旁徵博引,是梁宏達最佩服的地方。

聊完了,梁宏達回到賓館,洗個澡躺在床上,腦袋裡捯回師傅的「活兒」,半個小時捯完了,就刻在梁宏達腦海裡,再也忘不掉了。

每個月,梁宏達都會來天津。錄完節目,常會到茶館和戲園子去轉一圈,到後臺跟曲藝演員聊聊天。這是他的人生樂趣,轉過頭,這樂子沒準就變成一些經典的老梁語錄了。


學習軼事

梁宏達上了高中,聰明、特立獨行的特點越來越突出。

高考的學業壓力大,同學們都埋頭於書本,每天學習到深夜。梁宏達卻不同,下了課完成作業就開始玩了,下象棋、打各種各樣的球,「我的體育細胞就是從高中時候培養出來的,什麼體育項目我都會,什麼體育常識都難不倒我……」

順利考入黑龍江大學新聞專業,梁宏達已經意識到自己的職業興趣——做新聞。

東北男人能喝酒,梁宏達也不例外,高中的時候就開始喝白酒,上了大學那更得喝了。他最喜歡拿上一瓶酒,和同學們邊喝邊聊,沒人能聊得過他。天南地北,海闊天空,知識多、口才好,動不動還糅合點評書腔調。只要梁宏達在,他一定是聊天的主角。梁宏達學生時代就比同齡人老成,早早在同學們中有了「老梁」的稱謂,因為老成還鬧過不少笑話,「有一天晚上,我一個人自斟自飲,老師查宿舍,衝著我就說『這家長怎麼還沒走呢?……』」

大學期間,老梁年少輕狂的性格更是彰顯,「我一定是第一個交卷的,保證及格就行了,誰也說不出我什麼……」每次考試,老梁邊答邊算分,算到60分,他就放下筆,後面的再也不寫了,交了卷第一個走出教室。梁宏達還記得,一次考試,老梁正在計算分數的時候,一位女生搶先交了卷。考試結束後,那個女生對梁宏達說:「老梁,我是成心的,我就是不想讓你科科第一交卷!」

連續兩天不上早操的學生,會在小黑板上被通報批評。小黑板上其他的姓名換了又換,唯獨老梁的名字「風雨無阻」,從來沒動過。到期末,老師過去一摸:「哎喲,梁宏達的名字上面都沾灰了!」

世乒成名

1992年,大學畢業後的梁宏達曾在政府機關工作過。

「做了一年多,機關裡的乏味開始讓我厭倦。後來不幹了,到了一家報社,但也沒待多長時間。1994年,有個朋友邀請我,讓我有機會參與《當代歌壇》的創刊。後來就這麼開始獨立承包雜誌,做《當代歌壇》《當代體育》《看電影》……先後做了大概將近四十種雜誌,這其中有二十種左右是體育類。」

1995年,從黑龍江來到北京,老梁的新聞事業越走越寬:「我有能打開局面的自信了。」回憶起那段超級忙碌的日子,老梁十分感慨。「最忙的時候,11個人在一個月裡要做7本雜誌。」

那段日子,每天早上來到辦公室,選照片、定版式、看稿子、盯印刷,所有的事情都是老梁親力親為,「我就要求自己必須全面,設計、紙張、裝訂、印刷、連封面調色都是我自己來,我是個求全的人,我不允許行業知識有盲區,在我操作電腦還不太熟練的時候,我就會用photoshop了。」

雜誌的工作完成了,老梁開始埋頭寫稿,電腦打字不熟,全部是手寫稿,一個星期的時間,老梁最高的寫作紀錄13.5萬字。

「那會兒精力特別旺盛,有癮。」辦雜誌的生涯,老梁吃了很多苦,遭了不少罪,每天只能睡4、5個小時,但他說,想想,那段日子其實是最幸福的。

從體育記者、雜誌主編到電視臺評論員的轉變似乎都是命運的指引。「非典讓我的一隻腳邁進了廣播和電視圈。」

「2003年非典,巴黎舉辦第47屆世乒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嚴防死守,說七天不能請七個評論員,只能有一個人,誰能勝任?」老梁的一個朋友向欄目推薦,「我有個朋友叫老梁,他一定行。」

「別說是七天,說七年都行呀!」老梁自信滿滿,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特意開具證明:茲有梁宏達,身體健康,家庭居住條件、通風狀況良好,無患非典之可能,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請各個崗位予以放行。「這是我第一次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做節目,那份證明,我現在還留著呢……」

七天說世乒賽,梁宏達成功了,非典的到來,意外地把老梁的知名度給打響了。之後,2004年雅典奧運會,老梁更創紀錄地在20多天內,每天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說奧運5個小時,包容28大項300多小項,這一紀錄至今令老梁很自豪。

奧運會上的《奧運評書》火了,延續成後面的《體育評書》,《體育評書》也很火,臺領導於是給了他更大的空間,「領導覺得,體育能說,時事也能說,於是,老梁又開了一檔《老梁說天下》。」再後來,這個臺是老梁的《三國三人行》,那邊臺裡老梁又在說《老梁看電影》,每周近20期節目,老梁算過,包括重播,自己一年的上鏡率高達3000多次……

老梁說,他覺得自己從說體育的「單項」變成了「全能」,而這樣的轉變一直是他的理想,「一個真正關注國計民生,希望兼濟天下、獨善其身的知識分子,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投到政治、經濟、文化這些方面。」

老梁喜歡別人稱呼他為 「新聞評述人」或「評論員」,他說,能通過鏡頭表達自己的思想,是作為一個評論員最幸福的感覺。


 

人物評價編輯

一直以來,老梁以其伶俐的口齒,獨道的見解,使他的所錄製播出的節目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與讚揚。(搜狐網評

)梁宏達是一位「全能型」媒體評論人,他博聞強記、通曉古今的評論解說成為不少觀眾喜愛他的理由。(網易娛樂評

)由於廣博的知識和高超的口才,梁宏達成為各種選秀節目的「嘉賓專業戶」。(新華網評

名人點評 編

畢福劍:梁宏達老師我們都知道,學富五車,才高八鬥。(見《星光大道》)

路彬彬:梁老師可以說是中國最貴的媒體評論人了。(見《名人堂》)

插播廣告啦

過年過節

一套愛讀經「新年賀歲裝」

就購了

搶訂熱線:400-898-4808轉1

愛讀經總部會安排各地經銷商就近發貨!

王財貴讀經推廣中心  推广部(中國大陸) 搭建讀經交互平臺,提供開辦讀經學堂、幼兒園、讀書會、國學夏令營等整體性解決方案和相關資源。 

請長按上面二維碼,關注愛讀經微信平臺

相關焦點

  • 《老梁故事匯》被封殺,老梁到底得罪了誰
    ,肯定很多網友都看過,說起老梁就會想起那個大肚囊,和張戴眼鏡的好爽的臉,聽老梁談論今夕過往的種種事跡,也會讓我們學到很多東西,但是為什麼老梁故事匯遭到了封殺呢?    老梁原名梁宏達,從小便是學霸,更是對文史方面由衷的熱愛,於是便飽讀文史方面的書籍,如今老梁可以對各種歷史事跡款款而談,與他曾經看過的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從《老梁故事匯》的"一代名嘴",到所有節目全停播,老梁過界了
    但在2017年初戛然而止,甚至所有老梁主持的節目全部下線,一時間完全退出各種熒幕舞臺。明明是我們用才高八鬥、學富五車這些詞形容都不為過的人,怎麼一夜之間遭到全線封殺,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天才的頭銜下是必承其重的心理壓力老梁,全名梁宏達,1972年出生在黑龍江省綏化市的一個小縣城。因在書香門第長大,爺爺是私塾先生,他很小便跟著爺爺學認字、背文章。六、七歲時,許多國學經典他已然十分熟悉,甚至可以倒背如流。
  • 陳丹青的看法,不及老梁一針見血
    在筆者看來,陳丹青的評價不及老梁的一針見血。陳丹青也是出了名的「嘴炮」,眼裡揉不得沙子。對於一些不好的現象,他會毫不客氣的批評。陳丹青對於餘秋雨的評價倒是令人回味。陳丹青還是比較看重餘秋雨的,覺得他的散文寫的好。可陳丹青表示,餘秋雨在汶川地震期間做的一件事,讓他失去了對餘秋雨最後的尊敬。
  • 從《老梁故事會》的「一代名嘴」,到所有節目全停播,老梁過界了
    而今天要說的名嘴老梁,相信也曾收穫很多觀眾的喜愛。但是不知從什麼時候,老梁的節目就不再出現在大眾視線中,老梁的節目還在錄製嗎?是很多觀眾的疑問。老梁的節目範圍很廣,從明星八卦到歷史名人,他都能侃侃而談,是一位博學多才的主持人。老梁出生於1972年,年齡不大,但是在觀眾心目中特別老成。
  • 老梁和妻子近照 老梁稱:絕對百分百不要孩子!到底為什麼
    提起梁宏達 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 1972年生於黑龍江 著名媒體評論人 主持「老梁說天下」「體育評書」深受大家喜愛。如今老梁已經45歲了。老梁的「老梁說天下」「老梁故事匯」一定可以感受到老梁學識淵博 不僅如此 記憶力更是好的嚇人 紫檀 老梁在「大唐雷音寺」裡的美女搭檔 每次她的穿著都是備受議論。
  • 《老梁故事匯》著名主持人老梁所有節目被停播,到底為何?
    相信大家也很久沒看到《老梁故事匯》這個節目了,而該節目的主持人老梁也沒有什麼音訊,而且也沒有什麼新的節目開播,這到底怎麼了呢?所以後來電視臺還為他專門開了《老梁觀世界》和《老梁故事匯》、《老梁有話說》等節目。大家都喜歡他的主持風格,這位自己親身打造的節目必定要做好的啊,而且也上心。而多年的工作經歷也讓老梁更加的熱愛這份工作,更重要的是這幾檔為自己打造的節目。
  • 《老梁故事匯》被叫停,著名主持「老梁」被迫退圈,到底是為啥?
    相信大家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過《老梁故事匯》這個節目了,而這個節目的主持人也已經不見了蹤影,也沒有見到他有什麼新的節目上映,其實是因為《老梁故事匯》這個節目被停播,著名主持人」老梁「也被迫退了圈,而喜愛這個節目的忠實觀眾卻一反常態,對節目停播的決定紛紛叫好,這是為什麼呢?
  • 讀經少年歸來
    記者蔣芳攝  20世紀90年代以來,來自臺灣地區的學者王財貴,建立了一套名為「老實大量讀經」的「理論體系」,在大陸宣揚通過全日制讀經來培養聖賢。當時,國學熱逐漸興起,「讀經運動」很受歡迎。  十多年前,「讀經運動」進入高潮,國內湧現了近百家讀經學堂,大批少年從傳統教育體制中跳出來,進入讀經學堂求學。然而,讀經到底是在培養人才,還是在毒害孩子?
  • 《老梁故事匯》被停播,著名主持人老梁所有節目被停播,到底為何
    相信大家也很久沒看到《老梁故事匯》這個節目了,而該節目的主持人老梁也沒有什麼音訊,而且也沒有什麼新的節目開播,這到底怎麼了呢?所以後來電視臺還為他專門開了《老梁觀世界》和《老梁故事匯》、《老梁有話說》等節目。
  • 片警老梁(小小說)
    陳老伯聽說耕牛找到了,激動得熱淚盈眶,抓住老梁的手不知道說什麼好。一連幾天陳老伯都籌劃著該如何謝謝老梁,「送禮品,梁警官肯定不要!咱就送一面錦旗吧!寫上感謝的話!但也要事先同老梁說一聲,不然,他會發脾氣的!前年,咱村委原打算請老梁吃飯,感謝老梁為貧困戶捐資助學,飯店都訂好了,他就是不來!您老在家等著吧!我去派出所找老梁說一聲!」村支書說。
  • 郭德綱,趙本山,金星,老梁,誰的口才最好,看完你就知道
    欣賞老梁有見地,全能型媒體評論人。也在經常看老梁的視頻,老梁呢之前在電視臺有很多欄目,比如像《老梁觀世界》《老梁故事匯》《老梁說天下》《老梁體育評書》等等很多的欄目,也會在一些節目裡當作重量級的嘉賓出場,後來也被人稱為「嘉賓專業化」,不管什麼樣的節目在他的手中總是那麼遊刃有餘,令人非常的喜愛!
  • 節目全線被停,名嘴老梁禍從口出,網友卻稱:停的好!
    梁宏達從小就才華橫溢,尤其對詩詞歌賦有著獨特的愛好,由於擁有過人的天賦,同齡的孩子都在街邊嬉戲玩耍的時候,他卻一心待在家裡讀自己喜歡的詩詞名著。梁宏達也是書香門第,他的爺爺是一名退休教師,從小就深得爺爺的喜愛,經常帶著他去茶館聽評書,慢慢的梁宏達的學識早已超越同齡孩子太多太多了。
  • 老梁梁宏達為什麼這麼能說會道,看看他的學歷和經歷就知道了!
    出生於1972年的老梁,如今也只是44歲的年齡,正是事業的巔峰期,到目前為止,老梁不但策划過無數節目,更是出過不少著作,如《梁宏達體育評書》、《老梁觀世界》等十多部作品,其中還有不少被翻譯到國外,並受到外國讀者歡迎。
  • 48歲老梁和妻子近照 老梁稱:絕對百分百不要孩子!到底為什麼
    2008年12月6日,中國之聲正式開播《老梁說天下》、《體育評書》節目。2013年,主持浙江衛視《老梁刨楚漢》。老梁的「老梁說天下」「老梁故事匯」一定可以感受到老梁學識淵博 不僅如此 記憶力更是好的嚇人,一直以來,老梁以其伶俐的口齒,獨道的見解,使他的所錄製播出的節目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與讚揚。
  • 從「一代名嘴」到「被全網封殺」,老梁到底得罪了誰?
    從「一代名嘴」到「被全網封殺」,老梁到底得罪了誰?我們所熟悉的老梁更是瞬間銷聲匿跡,很難看到他的身影。看到他這樣的一種改變之後,大家也是非常的好奇那個只能用才高八鬥、學富五車這樣的一些詞語來形容的老梁,為什麼會一夜之間遭到封殺呢?
  • 知名主持人「老梁」,節目停播後被迫退圈,如今怎麼樣了?
    知名主持人「老梁」,節目停播後被迫退圈,如今怎麼樣了?,主持的非常多優秀的節目,比如說《老梁說天下》《老梁世界觀》等等作品,憑藉他非常犀利的觀點和獨特的視覺,給大家帶來了非常多鮮為人知的事情。梁宏達之所以會這麼受大家歡迎,就因為梁宏達從小受到了非常好的教育,別人家的小孩都在玩泥巴,他就已經開始背誦四書五經,這種傳統的教育讓他的人生變得更加的豐富多彩,日日復日,年年復年年也是,讓梁宏達變得滿腹經綸,而且他對於自己的人生也有著很好的規劃,在長大之後
  • 讀經的好處:讓孩子終生受益!
    讀經能培養孩子純正純善的品質。經典是做人做事的自然定律,孩子通過口誦心悟,久燻成習,久習成性。讀經教育能啟發孩子的孝順心、感恩心、恭敬心和謙卑心。一個人只要具備了此「四心」,自可前途無量,萬事大吉!每天的讀經生活能夠增長孩子的心靈成長。讀經能讓孩子體驗一種深沉的滿足感和幸福感。當他專心致志地讀經時,他就處於身心和諧、心情喜悅、心靈開放的狀態。
  • 聽老梁在電波中是如何披露他的心路歷程的?
    老梁:哈哈,過獎了,叫我梁師傅就行。主持人:老梁是一資深位音樂、音響愛好者,請問您是什麼時候開始玩音響的?老梁:在開始這個話題之前,先要講講什麼叫音響。有人說有響聲就叫音響,有人說聲音優美的就叫音響,我不知道什麼準確的解釋是什麼,那麼收音機算不算音響?收音機也能播放音樂。
  • 讀經之深意透澈不易
    其實,近幾年來的各種報導和評論,質疑者都已日趨緩和了,至少在道聽塗說裡,也知道一點,會先承認讀經的表面價值。只是對於讀經的深層意義不甚透澈,但要透澈談何容易?因為讀經的理論教育理論與一般不同,一般的理論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有許多功課,就要用多樣課程去教學,大人已經面對世界了,知道世界的需要,他也要孩子一起來學習面對。因為大人自己面對世界而無能,他煩惱孩子將會跟他一樣無能。
  • 讀經少年莊鴻宇(重點推薦)
    莊鴻宇愛讀書,一派文靜,全班同學給他的性格評語是「富於批判精神」和「善於表達」。莊鴻宇言談間用字遣詞比一般同齡學生的詞彙更豐富而文雅,反應靈敏,雖不脫稚氣,但觀察事象卻深入細緻。推動讀經的靈魂人物王財貴曾對莊鴻宇說: 「胡適之飽讀古書,長大後名聞四海,影響時代,他在十一歲就讀完資治通鑑了。」莊鴻宇於是在小學五年級那年也讀畢原典的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