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靠三千死士政變成功,為何沒有被發現,他們究竟是什麼人?

2020-11-18 騰訊網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節目。眾所周知,歷史上的司馬懿是一位足智多謀的人,他的一生可謂是波瀾起伏,而其中「高平陵政變」這一戰對於司馬懿來說,是十分重要的,這一戰也是司馬懿從曹爽手中奪回大權的關鍵一戰。

曹叡臨死前,原本是讓司馬懿和曹爽共同輔政的,但後來曹爽卻架空了司馬懿,明升暗降就奪了他大將軍的權利,司馬懿心中當然是不服氣的,於是他明面上在曹爽面前裝傻裝病,背地裡卻暗暗謀劃,「陰養」了三千死士,準備等待時機準備給曹爽致命一擊。

後來,就是憑藉這三千死士,司馬懿才能成功的控制皇宮。但失去軍權的他是如何私下培養自己勢力的呢?要知道當時私自培養勢力可是要掉腦袋的,畢竟當時的洛陽城戒備森嚴,要培養這麼多死士可謂十分困難的,而且三千個人也不是小數目,為何沒有被人發現呢?

首先眾所周知,司馬家是當時的名門望族,司馬懿本身不僅足智多謀還有出生望族,因此就算當時確實被曹爽架空了軍權,但其手中還有另外的一些權力,司馬懿當時被奉為「太傅」,位列「上公」,地位比「三公」還高,因此政治地位還是很高的,如此一來,很多人都是由他舉薦的,這其中就籠絡了不少人脈資源。

再加上司馬懿長期帶領軍隊打仗,賞罰分明,培植了幾十年的親信,這些親信都忠心耿耿,於是發生政變的時候,這些親信也是一股不可忽略的力量。再者,這三千死士並不是司馬懿本身養的,而是他的兒子司馬師偷偷養的,還不是聚在一起的養,而是分散培養,且一般都有正當職業,個個身強體壯,武藝高強,很難被人發現端倪,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正常訓練還能不被官府發現。

對於高平陵政變這關鍵的一站,3000死士是重中之重,唯司馬懿之命是從,於是京城才猶如入囊中之物司馬懿才能成功,這也為後來的天下終歸司馬氏奠定了基礎。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司馬家族靠「陰養死士三千」成功發動政變,這些死士都是些什麼人
    《晉書》上也說了,正是因為司馬師養了三千死士,「高平陵政變」才成功了,司馬家族才真正走上了屬於他們的時代。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還怎麼養死士呢?這些死士又怎麼死心塌地跟隨他們呢? 還有,這些死士究竟是些什麼人?為什麼在司馬氏一家掌權以後,沒有聽說過他們呢?難道是司馬氏家族過河拆橋,沒有重用他們? 我覺得,要搞懂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什麼叫「死士」? 「死士」有一個很關鍵的字就是「死」字。
  • 奪權成功後,司馬懿是如何處理三千死士的,他們最終結局如何
    關於司馬懿的「三千死士」,一直是被後世津津樂道的話題。探討的最焦點的地方,是這三千死士究竟是一些什麼人?當時為什麼沒有被發現?在整個高平陵政變中這三千死士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這三千死士最終結局如何?是受到了重用還是被殺人滅口「兔死狗烹」?
  • 司馬懿高平陵之變,全靠殺手鐧「三千死士」,為何多年沒人發現?
    曹魏正始十年,遭受排擠的司馬懿,利用當權的大將軍曹爽陪同小皇帝曹芳拜謁高平陵之際,在洛陽發動政變奪取兵權,並最終誆騙曹爽回京殺之,從此獨專國政,開啟了司馬家掌權的時代。根據《晉書》記載,在這場關鍵政變中,司馬家的「三千死士」是主力軍,他們似乎從天而降,殺得洛陽守軍措手不及。
  • 司馬懿權力落空後,是怎麼讓三千死士依然對他死心塌地的?
    可能很多人都會有這個疑問,司馬懿怎麼做到在自己被曹爽壓制的時候,還能夠讓三千死士對自己臣服,還能養的起三千死士呢?這個問題的回答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司馬懿其實遠遠沒有電視劇裡面所描述的那樣危如累卵,只是在權力上被一定程度的架空了而已,其仍然掌握著不可忽視的實力。話說司馬懿和曹爽並受託孤,兩人同時『錄尚書事』。
  • 司馬懿陰養死士三千,為何沒人發現,原因就在於當時的一種制度
    司馬懿利用曹爽,先讓其瘋狂專權,然後司馬懿隱退,曹爽專權打擊的可不是司馬懿一人,而是曹魏滿朝重臣,由此曹爽就得罪了曹魏整個利益集團,成為公敵,司馬懿在裝病隱退的那會,一刻也沒有閒著,不僅暗中聯絡所有受爽排擠的曹魏大臣,而且還一面暗中培養了三千死士。那麼這三千死士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沒有人發現?
  • 高平陵之變,司馬懿的三千死士立下大功,他們最終的結局如何?
    原文:初,帝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至,眾莫知所出也。很多人覺得,這三千死士是司馬懿奪取成功的關鍵,實際上並非如此!3000死士為司馬懿出了大力,壯大了聲勢,但要說他們是決定因素,那就是瞎扯了!畢竟城中軍隊眾多,就算是禁軍出來,都可以隨意碾死這三千死士!
  • 高平陵之變,司馬師的三千死士居功至偉,這些死士到底是什麼人?
    在發動高平陵事變前,面對曹爽的步步緊逼,司馬懿先是步步退讓,然後採取裝病的辦法,迷惑對手。當曹爽兄弟喪失警惕,全體出發陪同少帝去拜祭高平陵的時候,司馬懿發動了政變。在這一次政變中,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功不可沒。在歷史記載中,說他暗中養了三千死士,在這一次政變中立下了大功。那麼,這些死士在政變中起到了什麼作用,在政變成功後這些死士又去了哪裡?
  • 司馬懿的三千死士是怎麼來的,有那麼多人,卻不被曹爽發現?
    司馬炎篡位,雖然是在司馬懿死後很多年之後,但是司馬家奪取曹魏的政權,卻是在高平陵之變中。在這一起事件中,司馬懿憑藉著三千死士,趁著曹爽與曹芳一起前往高平陵掃墓之機,控制了京城,最終獲得了大權。那麼這三千死士是如何來的呢,為何那麼多人,卻沒有被曹爽發現?這個問題要從頭說起。
  • 司馬懿奪權後,跟他一起出生入死的三千死士下場如何?
    在中國歷史上,晉朝的創立其實是基於一場偶然的政變,司馬懿通過發動高平陵政變,最終篡奪了曹魏的最高統治權,並也藉此為自己的後代司馬炎,建立晉王朝開創了基業。而在司馬懿發動政變的時候,曾經有3000多名死士跟著他一起參與這場政變,那麼司馬懿掌握最高權力以後,他的這3000多名死士最終都是什麼結局呢?
  • 司馬懿大權旁落後,是怎麼讓三千死士,依然對他死心塌地的?
    而司馬師鎮定自若,可見這件事情其實在他內心已經是謀划過很多次了,所以他並沒有多少擔心。而最終司馬懿的那句感嘆「此子竟可也」其實也是他對司馬師的讚美,說明司馬懿確實沒有看錯人!再說到三千死士的問題,為何司馬師一召集,這些人就全部前來,死心塌地地聽從命令呢?實際上這裡面主要有三個原因!
  • 司馬懿為奪權發動政變,暗中陰養3千死士,這些死士是怎樣培養的?
    三國可以說是非常精彩而且人才濟濟,非常的傳奇,最後三國被司馬炎一統歸為晉朝,可以說能統一三國的人肯定是非常不簡單,而整個三國統一併不是司馬炎,它最關鍵的締造者,則是那個耗死諸葛亮的奇才司馬懿。司馬懿這個人說起來並沒有展現過多的才華,大部分時間都是默默無聞,但是這些並不代表他沒有能力,恰恰相反,他非常的能夠忍辱負重,而且心思縝密。曹爽前腳剛走,司馬懿後腳就集結了自己僅有的三千武裝力量,成功發動了危險係數極高的「高平陵之變」,殺掉了以曹爽為首的在朝中的勢力,使得朝政大權真正掌控在了司馬家族手中。
  • 在魏國德高望重的司馬懿,為何要等到曹叡死後,才發動政變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司馬懿發動政變時,已經70多歲了,而且已經輔佐曹氏家族的三代皇帝了,可以說他在魏國可以說是德高望重。但他為什麼不在曹叡當皇帝的時候發動政變了,為何一定要等到曹芳當皇帝而且年齡這麼大的時候才發動呢?
  • 司馬師養的三千死士中,後來有比較出名的人物嗎?
    曹叡死後,曹芳繼位,曹叡臨死前,讓司馬懿和曹爽共同輔政,後來曹爽架空了司馬懿,明升暗降奪了他的大將軍的權利。司馬懿成了有名無實的太傅。Δ司馬懿司馬懿心中不服,表面還要裝傻、裝病麻痺曹爽,曹爽果然沒有司馬懿老謀深算,逐漸放鬆了對司馬懿的警惕。司馬懿暗中聚集力量,決定時機成熟時一擊即中打敗曹爽。
  • 司馬懿叛變曹氏家族後,為何曹操當年老部下都坐視不管呢?
    司馬懿於正史十年(249年),趁曹爽陪同曹芳到高平陵祭祖之際,率領豢養的三千死士,攻佔洛陽,並要求曹爽交出天子投降,並承諾不殺曹爽,因曹爽猝不及防,只能束手就擒。司馬懿之後宣布曹爽謀反,並夷其三族,共計七千餘人,至此司馬懿掌控曹魏政權。司馬懿誅殺曹爽,發動政變,曹操的部下為何沒有反抗,讓司馬懿兵不血刃掌握大權,以下筆者做簡要分析。
  • 司馬師和司馬昭兩兄弟,為何在權力前沒有反目成仇?
    高平陵事變時,司馬懿把計劃告知兄弟二人。司馬師聽後非常鎮定,而司馬昭則擔心的根本睡不著覺。
  • 您以為司馬懿奪權成功,真只是靠隱忍而已嗎?
    那時節,司馬懿所掌握的,只是洛陽;真正能用的兵,是司馬師自己的死士三千。曹爽的資本,是天子,是大將軍印璽。所以桓範勸他擁著天子召集兵馬,討伐司馬懿謀反。司馬懿的政治資本其實不多:天子在曹爽手裡,兵權在曹爽手裡。司馬懿的資本,是開國老元勳們的支持。曹爽自然也明白這點。司馬懿知道曹爽一定也明白這一點。
  • 死士
    刺客為俗稱,死士為雅名。由此可知,刺客也並非五大三粗之勇,他們多為替天行道之俠,是士之一類。所以清末暗殺大亨、曾經的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就是暗殺團團長。暗殺的主要目標是清末的老大慈禧太后。孫中山、章太炎、陳獨秀、魯迅、柳亞子都曾參與其中。刺殺攝政王載灃的汪精衛,以「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氣概,一時為人傳誦。
  • 高平陵事變司馬懿何以奪權成功?與他一路營造的人設有密切關係
    古人講「名不正而言不順」,而司馬懿成為輔政大臣,無疑為他日後與曹爽相爭奠定堅實的政治基礎。新的輔政大臣曹爽對於司馬懿同樣是十分忌憚的。曹爽是曹魏名將曹真的兒子,是一個學識淺薄、見識短淺、且十分懦弱的人,他憑藉父親的功勳成功躋身於輔政大臣的行列。他採用部下丁謐的計謀,加司馬懿為「太傅」,明升實降,剝奪了司馬懿的行政權。
  • 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為何沒有手足相殘之事?
    影視劇中的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但是很奇怪的是,在三國末期,一般被大家視為反面人物的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三父子,卻奇蹟一般的父慈子孝,而司馬師和司馬昭兩兄弟之間也沒有傳出為了爭權奪利兄弟相殘的故事。
  • 「奸臣」司馬懿變成了好人?
    「你們知道什麼叫『鷹視狼顧』嗎?司馬懿這人就是。」曹操某天對自己的兒子曹丕說。「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沒想到啊,沒想到,司馬懿你竟然是這樣的人!確實,司馬懿是這樣的人,曹操沒想到,諸葛亮沒想到,張春華沒想到,能想到的只有一個人——吳秀波——因為他在《軍師聯盟》把司馬懿的另一面演出來了。1諸葛亮:神馬?司馬懿成了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