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師和司馬昭兩兄弟,為何在權力前沒有反目成仇?

2021-02-11 刀光劍影指戰國

高平陵事變時,司馬懿把計劃告知兄弟二人。司馬師聽後非常鎮定,而司馬昭則擔心的根本睡不著覺。而第二天舉事的時候,司馬師早已將自己之前蓄養的「三千死士」召集起來,全副武裝屯兵司馬門。司馬懿不禁感嘆「沒想到我這兒子這麼厲害!」最終憑藉這三千死士,司馬懿終獲全勝。

首先,兄弟兩人面對的局勢依然險峻,兩人必須抱團取暖。

雖然司馬懿通過高平陵政變誅殺了曹爽黨羽,並挫敗了王凌的叛亂,似乎大權獨攬。但他只是控制了曹魏中央與宗室,對地方勢力的控制力還遠遠不夠,尤其是忠於曹魏的各路將軍,如毌丘儉、諸葛誕等人,都是擁兵數萬甚至十幾萬的厲害角色。還有京城忠於曹魏的外戚勢力,也是不可小覷的存在。再加上蜀漢和東吳的威脅依然存在,特別是東吳對曹魏的邊境構成了不小的壓力。

而司馬家族既然已經走上了篡權的道路,只能一條道走到黑,稍有不慎就會身敗名裂,他們邁出的每一步都必須慎之又慎。所以面對如此險峻的局勢,司馬師和司馬昭兄弟只能抱團取暖,方可在鬥爭中存活下來,司馬昭不可能在這個局面下和哥哥司馬師爭權奪利。

其次,司馬師的實力要遠遠超過司馬昭。

只要司馬師還活著,司馬昭就肯定沒有上位的可能。

論長幼,司馬師是嫡長子,司馬昭只能往後排。而論能力,司馬師更是遠遠超過司馬昭。

而司馬師接班後,先是擊敗諸葛恪,獲得合肥新城之戰。之後成功挫敗外戚張緝、李豐等人的政變,廢齊王曹芳,擁立曹髦為帝。不久又成功鎮壓了毌丘儉在淮南發起的叛亂,其手段可謂滴水不漏。

司馬師據此在朝野獲得了極高的威望,尤其將軍權牢牢掌控。所以司馬昭只能仰望,根本沒有實力與資本和司馬師相爭。

最後,兄弟二人感情至深。

司馬昭是很服氣哥哥司馬師的,一點脾氣都沒有。不過司馬昭唯獨有一點強過司馬師,就是司馬昭比司馬師子孫繁盛。

司馬師沒有生下兒子,只有幾個女兒,這意味著他死後的權力繼承是個大問題。不過司馬昭早早就為司馬師解決了這個麻煩事,在司馬懿還沒有去世的時候,司馬昭就將自己的次子司馬攸過繼給了司馬師。

這意味著司馬昭已經放棄了繼承家族權力的想法。從這個舉動不難看出司馬昭是很看重家族利益的,也能看出兩人感情不錯。

不過司馬昭也是命好。司馬師掌權僅僅四年就因病去世,而此時司馬攸年紀尚幼,司馬家族奪權的道路還未鋪平。司馬師為了家族利益考量,只能將權力交給自己的弟弟司馬昭。司馬昭接班也就名正言順了。

所以從局勢、能力和感情上來看,司馬昭沒有必要和司馬師在權力面前反目成仇。

相關焦點

  • 司馬家的兩兄弟司馬昭和司馬師,為何沒有在權力面前反目成仇?
    而司馬家的這一番操作,實際上也是經過三代人的努力,尤其是司馬師和司馬昭兩兄弟,在巨大的權力面前,他二人並沒有反目成仇,互相爭奪權力,而是齊心協力,共同打擊曹家勢力,共同為司馬家的未來披荊斬棘!這就令人很奇怪了,面對權力時,很少有人能做到如此淡定,前有曹丕曹植兩兄弟爭位,後有李世民李建成兩兄弟的仇殺,為何司馬師和司馬昭兩兄弟就能做到如此和諧呢?
  • 司馬家的兩兄弟司馬師和司馬昭,在權力面前為何沒有反目成仇?
    ,這與曹操經過父子兩代人就奪得天下,無疑是多耗費了很多時間,我們都知道司馬懿死後,司馬家的權力經過司馬師和司馬昭之後,才來到司馬炎的手中建立了晉朝,那麼在司馬懿去世後,他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怎麼沒有上演兄弟之間的權力爭奪呢?
  • 司馬家的兩兄弟司馬師和司馬昭,在權力面前為何沒有反目成仇?看完...
    ,他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怎麼沒有上演兄弟之間的權力爭奪呢?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戰後三年也就去世了,司馬師接過了司馬懿手中的權力,可以說此時的司馬師處理內外事務是很老辣的,政權在司馬師的手中進一步加強,因為皇帝曹芳在他手中被廢,可是司馬師沒有兒子,最後也就不得不過繼司馬昭的兒子司馬攸,所以儘管司馬攸過繼給了哥哥司馬師,等於和司馬昭沒有了父子關係,但是畢竟血濃於水,司馬昭就是想要奪權也要顧及親兒子司馬攸了,更何況司馬師掌權僅僅四年多時間就病逝
  • 在權力面前,司馬師和司馬昭,為什麼沒有反目成仇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兄弟都會為了權力反目成仇。比如孫權和孫策,比如司馬師和司馬昭。孫策和孫權其實好理解,孫堅不幸戰死後,孫策子承父業,那時候孫權還小,既沒那個心思也爭不過,後來整個江東幾乎都是孫策和周瑜一起打下來的,孫策英年早逝,臨死前讓孫權接班,權力平穩交接,江東子弟對孫權這位二公子也沒有太多疑慮,盡心輔佐就是了。
  • 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為何沒有手足相殘之事?
    影視劇中的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但是很奇怪的是,在三國末期,一般被大家視為反面人物的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三父子,卻奇蹟一般的父慈子孝,而司馬師和司馬昭兩兄弟之間也沒有傳出為了爭權奪利兄弟相殘的故事。
  • 司馬懿死後,司馬昭兄弟共掌曹魏大權,為何沒有發生內鬥?
    但是也有例外,比如後來居上的司馬懿家族,兩個兒子,司馬師與司馬昭,個個都是當世人傑,一代梟雄。可是在司馬家當權之時,兄弟倆並沒有發生過內鬥,這使得司馬家的權力一直都是在平穩的過渡,最終一統天下。這個得分兩方面來講。首先,司馬家的兩兄弟雖然個個都稱得上是人中龍鳳,但是兩者能力還是有差距的。哥哥司馬師明顯要強於司馬昭。
  • 司馬懿死後, 司馬昭兄弟共掌曹魏大權, 為何沒有發生內鬥?
    可是在司馬家當權之時,兄弟倆並沒有發生過內鬥,這使得司馬家的權力一直都是在平穩的過渡,最終一統天下。這個得分兩方面來講。首先,司馬家的兩兄弟雖然個個都稱得上是人中龍鳳,但是兩者能力還是有差距的。哥哥司馬師明顯要強於司馬昭。換句話講,司馬昭還沒資格和他哥哥鬥。首先司馬師作為長子,乃是司馬懿欽定的接班人,司馬家的少主。
  • 司馬昭為什麼不搶司馬師的權力?不是不想,是不敢
    雖然司馬家族在後期掌管了曹魏,但是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是年齡較大的,也是實力較強的。兩人對司馬懿的位置,肯定是心心念念的。但是司馬懿將自己的位置傳給了司馬師,那麼司馬昭心裡會服從嗎?為何司馬昭不篡權呢?即使是親兄弟,在皇位面前,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 司馬懿為何那麼會生?倆兒子都是人才,司馬師是否比司馬昭強
    司馬師和司馬昭全部都是陰險毒辣之徒,難怪司馬家能夠奪取皇權了。司馬師這輩子最輝煌的,那就是廢掉了曹魏皇帝曹芳。而司馬昭比司馬師更加過分,他居然殺掉了曹魏皇帝曹髦。這哥倆輔佐司馬懿一路走到奪權,此後他們倆又相繼掌權。要不是司馬師沒有兒子,這倆貨之間肯定也有一場精彩的較量。
  • 歷史探秘:司馬懿死後 司馬昭司馬師兩兄弟自相殘殺過嗎?
    晉朝的建立是最避不開這三個人的:司馬懿、司馬師和司馬昭。司馬懿是   原標題:歷史探秘:司馬懿死後 司馬昭司馬師兩兄弟自相殘殺過嗎? 晉朝的建立是最避不開這三個人的:司馬懿、司馬師和司馬昭。司馬懿是司馬昭和司馬師的父親,兩人同父同母。兄弟相爭、骨肉相殘,這是我國古代政治鬥爭中再常見不過的事情。在司馬懿死後,司馬昭司馬師兩兄弟自相殘殺過嗎?
  • 司馬懿臨終前,為何把大權交給司馬師,而不是司馬昭?
    不過,在高平陵之變的第二年,也即嘉平三年(251年),司馬懿就病逝了,享年七十三歲,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諡號宣文。因此,對於司馬懿來說,不僅需要解決曹爽及其黨羽,還需要安排好司馬氏權力的傳承工作。彼時,司馬師和司馬昭成為最合適的繼承人選。那麼,問題來了,司馬懿臨終前,為何把大權交給司馬師,而不是司馬昭?
  • 孫策讓權於孫權,司馬師也讓權於司馬昭,為何曹丕就不讓權曹植呢?
    司馬師的事更是特例,司馬師沒有兒子,專生女兒。眼見年紀增大,漸知無望,與其弟司馬昭商議後,過繼了司馬昭第二個兒子司馬攸為嫡子,以承繼香火。 首先,說孫策和司馬師「讓權」不準確。他們生前也是大權獨攬,孫權和司馬昭最多只能算是輔助他們,而之所以可以由親弟弟輔助他們,只是這二人死後由弟弟接掌權力。
  • 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在司馬懿有沒有互相殘殺之心?
    權力面前沒有半點溫泉,同室操戈、手足相殘在權力鬥爭中是家常便飯,司空見慣。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後,曹魏皇帝徹底變成了傀儡,類似於曹操與漢獻帝的關係,司馬懿家族取代曹魏稱帝,已經是板上釘釘不可逆轉的趨勢。司馬懿死後,司馬家族的任務就是繼續完成司馬懿的未竟的稱帝事業。司馬師和司馬昭作為司馬懿的兒子,面對即將到手的帝位,沒有想法是不可能的。傳統上是長子繼位,也就是司馬師,而司馬師沒有子嗣,司馬昭把自己的一個兒子過繼給他。在司馬懿在世時,兩個兒子之間的權力鬥爭尚不明顯,因為稱帝大業還沒有完成,自己內部就開始火拼,只會兩虎相鬥,他人得利。但在司馬懿死後,兩者之間雖然鬥爭沒有明朗化,但暗戰已經開始了。
  • 司馬師和司馬昭誰的能力更勝一籌?
    公元208年司馬師出生,很小的時候,便有名氣,與當時名士夏侯玄、何晏齊名。為人性情沉著,有謀略,在少年的時候就常常受到別人的讚美。成年後,司馬師掌管選才之法,推賢任能,整頓綱紀,使文武大臣各司其職,朝野肅然,。他父親死後,代為輔政,封為撫軍將軍。在正元年時期,司馬師誅殺了反叛他的人,廢除了張太后。同一年擁立曹髦登基,但大權依舊掌握在他和司馬昭的手中。
  • 司馬懿的長子:驍勇善戰的司馬師如果他沒有早逝,司馬昭還能上位嗎?
    由於《三國演義》的影響,司馬師和乃父司馬懿、乃弟司馬昭一樣成了奸詐、陰險的代名詞。公元208年,司馬師出生於河內世家大族司馬氏家中。《晉書》中說他「雅有風彩,沉毅多大略」。司馬師很小的時候,便有名氣,與當時名士夏侯玄、何晏齊名。何晏評價他「惟幾也能成天下之務,司馬子元是也。」贊他有治國之才。成年後,司馬師掌管選才之法,推賢任能,整頓綱紀,使文武大臣各司其職,朝野肅然。
  • 路人皆知的司馬昭,為何在其死後卻臭名遠揚?從這裡就能看得出來
    正元元年(254年),司馬昭的哥哥司馬師將皇帝曹芳廢掉,改立年僅十三歲的曹髦為帝。曹髦尚且年幼,國家大事都只能聽司馬師和司馬昭兩兄弟的。在哥哥司馬師去世後,司馬昭更是以大將軍的名義獨攬朝政,將曹氏皇族踩在了腳下。眼見司馬昭的權勢一天比一天大,朝廷中有很多大臣都站在了司馬家族這一邊。他們不斷向魏帝曹髦上書,鼓吹司馬昭的功德。
  • 司馬師和司馬昭兄弟倆的關係如何?司馬懿的家庭教育果然很有一套
    司馬懿的家庭教育果然很有一套從古至今,權力是一直都是人們無限嚮往的東西,兄弟和父子之間往往也會因為權力而反目。曹操的兒子就曾上演了一場奪嫡大戰,雙方都有自己的黨羽和勢力,讓曹操頗為頭疼。曹丕和曹植都很有能力,誰能繼承大權就要憑手段了!司馬懿奪權之後,也曾為自己的接班人選犯過難,但他最後還是選擇了嫡長子司馬師。雖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他也要遵從父親的安排才是。
  • 軍師聯盟:司馬師斷子絕孫導致了八王之亂|文史宴
    老爸司馬懿和他密謀之後,才告訴了二弟司馬昭,而在舉事的前一天晚上,司馬昭睡不著覺,司馬師卻睡得直打呼嚕,此事足以看出司馬懿對這兩個兒子的重視程度不同,是有原因的。之後他娶了後來的晉國大將羊祜的姐姐,兩人一個孩子都沒生出來,所以終其一生,他只有從司馬昭那過繼來的司馬攸這麼一個「兒子」。殺害髮妻遭報應如果司馬師不是壯年而亡,那歷史很可能改寫,甚至不用等到司馬家第三代,司馬師就可以稱帝,但沒有繼承人的問題,卻讓司馬昭又可以有了「心」。
  • 司馬師為何不傳位給兒子?還要毒死媳婦夏侯徽?
    說到司馬師,令人感到疑惑的是他為什麼將大權交給弟弟司馬昭?為什麼不交給兒子?夏侯徽是司馬師非常疼愛的妻子,然而他卻下毒將夏侯徽毒死,這又是為什麼?據歷史記載,從司馬師和司馬昭兩個人的豐功偉績來看,司馬師要比司馬昭強得多。所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司馬師為人性情沉著,有謀略為天下民眾立下大功。司馬師為什麼不傳子女呢?背後的隱藏的真相是什麼?
  • 司馬昭為什麼不搶司馬師的權力呢,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敢
    在封建社會當中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但為什麼到了晉朝,司馬昭卻沒有這麼做呢,他心甘情願的臣服於司馬師,二人沒有違背兄弟之間的情義,是真的臣服,還是另有陰謀?在三國末年,司馬懿通過高平陵之變將魏國權力掌握到自己手中,司馬懿從一位大臣變成了君主,司馬一家跟早起的曹操有幾分相似,雖然不能說是皇帝,但繼承者就掌管著全部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