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權力面前,司馬師和司馬昭,為什麼沒有反目成仇

2020-12-25 文運書生

王室爭權,手足相殘,自古有之。甚至小百姓家庭為了一畝三分地,那點微薄的家產大打出手,也絲毫不足為奇。漢末三國,世道混亂,這種爭權奪利的事情就更是屢見不鮮。比如袁紹的兒子,比如劉表的兒子,比如曹操的兒子。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兄弟都會為了權力反目成仇。比如孫權和孫策,比如司馬師和司馬昭。孫策和孫權其實好理解,孫堅不幸戰死後,孫策子承父業,那時候孫權還小,既沒那個心思也爭不過,後來整個江東幾乎都是孫策和周瑜一起打下來的,孫策英年早逝,臨死前讓孫權接班,權力平穩交接,江東子弟對孫權這位二公子也沒有太多疑慮,盡心輔佐就是了。

那司馬師和司馬昭之間為什麼也沒有發生權力鬥爭呢?司馬懿隱忍多年,高平陵政變之後終於鹹魚翻身,權傾朝野,司馬懿死後,如果兩兄弟分家產,鬧個不可開交也沒人覺得不正常。但這事並沒有像想像中那樣發生。

縱觀歷史,凡是能成大事者必然善於團結兄弟,兄弟齊心共創偉業。最典型的應該是先秦時期秦國的歷代君主,為了統一大業共同努力,很少有自相殘殺的。或許司馬家這兩兄弟也是胸懷壯志之人吧。

當然,司馬師和司馬昭沒有反目,也可能他們本身關係比較好,兄友弟恭,團結友愛。另外,外部環境應該也算一部分重要原因。當時司馬家族雖然已經獨攬大權,但曹家的擁護者並沒有絕跡,作為司馬懿這隻老狐狸教出的孩子,不可能在這時候鬧分家。

後來司馬師志得意滿之際卻突然死了,而且把位子讓給了弟弟司馬昭,手足相殘的局面也就無從發生了。通過兩兄弟的努力,肅清黨羽,鞏固了司馬家的朝堂地位,於是有了後來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不過,再後來晉朝一統,卻在短短的幾十年內發生八王之亂,王室操戈,卻是也證明了:不是所有人都逃得了權力的誘惑。

相關焦點

  • 司馬家的兩兄弟司馬師和司馬昭,在權力面前為何沒有反目成仇?
    ,才來到司馬炎的手中建立了晉朝,那麼在司馬懿去世後,他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怎麼沒有上演兄弟之間的權力爭奪呢?這裡面的原因,在小編看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第一,曹魏內部反對司馬家的政敵勢力太強。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戰後三年也就去世了,司馬師接過了司馬懿手中的權力,可以說此時的司馬師處理內外事務是很老辣的,政權在司馬師的手中進一步加強,因為皇帝曹芳在他手中被廢,可是司馬師沒有兒子,最後也就不得不過繼司馬昭的兒子司馬攸,所以儘管司馬攸過繼給了哥哥司馬師,等於和司馬昭沒有了父子關係,但是畢竟血濃於水,司馬昭就是想要奪權也要顧及親兒子司馬攸了,更何況司馬師掌權僅僅四年多時間就病逝,此時的司馬師才
  • 司馬家的兩兄弟司馬師和司馬昭,在權力面前為何沒有反目成仇?看完...
    ,他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怎麼沒有上演兄弟之間的權力爭奪呢? 這裡面的原因,在小編看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戰後三年也就去世了,司馬師接過了司馬懿手中的權力,可以說此時的司馬師處理內外事務是很老辣的,政權在司馬師的手中進一步加強,因為皇帝曹芳在他手中被廢,可是司馬師沒有兒子,最後也就不得不過繼司馬昭的兒子司馬攸,所以儘管司馬攸過繼給了哥哥司馬師,等於和司馬昭沒有了父子關係,但是畢竟血濃於水,司馬昭就是想要奪權也要顧及親兒子司馬攸了,更何況司馬師掌權僅僅四年多時間就病逝
  • 司馬師和司馬昭兩兄弟,為何在權力前沒有反目成仇?
    再加上蜀漢和東吳的威脅依然存在,特別是東吳對曹魏的邊境構成了不小的壓力。而司馬家族既然已經走上了篡權的道路,只能一條道走到黑,稍有不慎就會身敗名裂,他們邁出的每一步都必須慎之又慎。所以面對如此險峻的局勢,司馬師和司馬昭兄弟只能抱團取暖,方可在鬥爭中存活下來,司馬昭不可能在這個局面下和哥哥司馬師爭權奪利。其次,司馬師的實力要遠遠超過司馬昭。
  • 司馬家的兩兄弟司馬昭和司馬師,為何沒有在權力面前反目成仇?
    而司馬家的這一番操作,實際上也是經過三代人的努力,尤其是司馬師和司馬昭兩兄弟,在巨大的權力面前,他二人並沒有反目成仇,互相爭奪權力,而是齊心協力,共同打擊曹家勢力,共同為司馬家的未來披荊斬棘!這就令人很奇怪了,面對權力時,很少有人能做到如此淡定,前有曹丕曹植兩兄弟爭位,後有李世民李建成兩兄弟的仇殺,為何司馬師和司馬昭兩兄弟就能做到如此和諧呢?
  • 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在司馬懿有沒有互相殘殺之心?
    權力面前沒有半點溫泉,同室操戈、手足相殘在權力鬥爭中是家常便飯,司空見慣。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後,曹魏皇帝徹底變成了傀儡,類似於曹操與漢獻帝的關係,司馬懿家族取代曹魏稱帝,已經是板上釘釘不可逆轉的趨勢。司馬師和司馬昭作為司馬懿的兒子,面對即將到手的帝位,沒有想法是不可能的。傳統上是長子繼位,也就是司馬師,而司馬師沒有子嗣,司馬昭把自己的一個兒子過繼給他。在司馬懿在世時,兩個兒子之間的權力鬥爭尚不明顯,因為稱帝大業還沒有完成,自己內部就開始火拼,只會兩虎相鬥,他人得利。但在司馬懿死後,兩者之間雖然鬥爭沒有明朗化,但暗戰已經開始了。
  • 司馬師和司馬昭誰的能力更勝一籌?
    公元208年司馬師出生,很小的時候,便有名氣,與當時名士夏侯玄、何晏齊名。為人性情沉著,有謀略,在少年的時候就常常受到別人的讚美。成年後,司馬師掌管選才之法,推賢任能,整頓綱紀,使文武大臣各司其職,朝野肅然,。他父親死後,代為輔政,封為撫軍將軍。在正元年時期,司馬師誅殺了反叛他的人,廢除了張太后。同一年擁立曹髦登基,但大權依舊掌握在他和司馬昭的手中。
  • 司馬師和司馬昭兄弟倆的關係如何?司馬懿的家庭教育果然很有一套
    司馬懿的家庭教育果然很有一套從古至今,權力是一直都是人們無限嚮往的東西,兄弟和父子之間往往也會因為權力而反目。曹操的兒子就曾上演了一場奪嫡大戰,雙方都有自己的黨羽和勢力,讓曹操頗為頭疼。曹丕和曹植都很有能力,誰能繼承大權就要憑手段了!司馬懿奪權之後,也曾為自己的接班人選犯過難,但他最後還是選擇了嫡長子司馬師。雖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他也要遵從父親的安排才是。
  • 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為何沒有手足相殘之事?
    影視劇中的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但是很奇怪的是,在三國末期,一般被大家視為反面人物的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三父子,卻奇蹟一般的父慈子孝,而司馬師和司馬昭兩兄弟之間也沒有傳出為了爭權奪利兄弟相殘的故事。
  • 司馬昭為什麼不搶司馬師的權力?不是不想,是不敢
    在曹魏後期,人才凋零,其次當初追隨曹操的老將大部分已經不在人世,因此,即使是司馬家族專權,也是沒有辦法的。曹丕繼位後,大肆的限制了宗親的權力,因此曹魏後期,曹氏家族真正掌權的人沒有幾個。「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自古以來,爭王位都是殘酷的。
  • 司馬懿的長子:驍勇善戰的司馬師如果他沒有早逝,司馬昭還能上位嗎?
    他是《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死對頭司馬懿的長子,路人皆知其心司馬昭的哥哥,一統三國晉武帝司馬炎的伯父。由於《三國演義》的影響,司馬師和乃父司馬懿、乃弟司馬昭一樣成了奸詐、陰險的代名詞。公元208年,司馬師出生於河內世家大族司馬氏家中。《晉書》中說他「雅有風彩,沉毅多大略」。司馬師很小的時候,便有名氣,與當時名士夏侯玄、何晏齊名。
  • 司馬懿死後,司馬昭兄弟共掌曹魏大權,為何沒有發生內鬥?
    長子袁譚和幼子袁尚,爭權奪利,導致袁家實力在內訌中不斷衰落,最終被曹操各個擊破。當然,就算是一代梟雄曹操,也免不了兒子們爭奪繼承人這樣一個尷尬局面,曹丕和曹植當年也沒少給曹操惹麻煩。而同為三國主角的孫權,晚年也面臨著二宮之亂的情況。所以,在權力面前,所謂的手足親情,真是淡薄如水。
  • 司馬懿死後, 司馬昭兄弟共掌曹魏大權, 為何沒有發生內鬥?
    所以,在權力面前,所謂的手足親情,真是淡薄如水。但是也有例外,比如後來居上的司馬懿家族,兩個兒子,司馬師與司馬昭,個個都是當世人傑,一代梟雄。可是在司馬家當權之時,兄弟倆並沒有發生過內鬥,這使得司馬家的權力一直都是在平穩的過渡,最終一統天下。這個得分兩方面來講。首先,司馬家的兩兄弟雖然個個都稱得上是人中龍鳳,但是兩者能力還是有差距的。哥哥司馬師明顯要強於司馬昭。換句話講,司馬昭還沒資格和他哥哥鬥。首先司馬師作為長子,乃是司馬懿欽定的接班人,司馬家的少主。
  • 司馬昭為什麼不搶司馬師的權力呢,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敢
    在封建社會當中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但為什麼到了晉朝,司馬昭卻沒有這麼做呢,他心甘情願的臣服於司馬師,二人沒有違背兄弟之間的情義,是真的臣服,還是另有陰謀?在三國末年,司馬懿通過高平陵之變將魏國權力掌握到自己手中,司馬懿從一位大臣變成了君主,司馬一家跟早起的曹操有幾分相似,雖然不能說是皇帝,但繼承者就掌管著全部大權。
  • 如果司馬師沒有死,晉文帝的位置還會是司馬昭的嗎?
    上陣父子兵,司馬氏父子推翻曹氏父子的魏朝,建立西晉,很多人只知道司馬懿被追封為晉宣帝,司馬昭為晉文帝,但是不知道這場改朝換代中,司馬懿的長子、司馬昭的兄長司馬師其實出了最多的力,他靠著後天養成的狠戾無情,為司馬家鋪就了一條鮮血淋漓的帝王路。若是仔細琢磨一下魏晉時期的記載人們可以發現,司馬師令人髮指的狠戾不應該算是天生的,而是後天經過一系列挫折後形成的。
  • 司馬懿逝世後,司馬昭為何沒有篡位奪權?其實換做是你也不敢
    所以當初的曹植和曹丕才會因此而不斷的爭鬥,司馬懿去世後,司馬家族的權力就會是司馬師掌握的。而司馬昭一生沒有做出任何的過分的事情,那司馬昭為什麼會甘心這樣?是不敢嗎?公元254年,李豐、夏侯玄和張緝等人發動政變,想要藉此機會直接廢掉司馬師,但不幸的是他們最終失敗了,因為他們的計劃暴露了,這幾個人也因為此事而被滅了三族。事實上,直到司馬昭上臺,政敵對司馬家族的威脅還是存在的。
  • 司馬師在離世之前,為什麼將王位傳給司馬昭?原因是這兩點
    而司馬家能夠成為笑到最後的人,離不開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三人的努力。司馬懿隱忍多年,在高平陵發動政變,初步掌握了曹魏的權力。司馬懿死後,就由他的長子司馬師繼續掌控曹魏的權力,為了司馬家的事業而奮鬥。但等到司馬師死後,司馬師卻沒有將家族的權力移交給自己的兒子,反而是移交給了自己的弟弟司馬昭,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為何不跟司馬師爭權,還能繼位呢?
    在金錢面前是親兄弟明算帳,在權力面前親兄弟更是你死我活。最為典型的是就是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奪嫡之爭,最終李世民勝出,而李建成、李元吉家破人亡!您聽過「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成語,這司馬昭的權力欲可不比李世民差,為什麼司馬昭沒成為曹魏時期的李世民而取代大哥呢?
  • 司馬師當權時,司馬昭又在做什麼?
    司馬師卻沒有繼承父親的遺風,在權力面前,大權獨攬,架空皇帝,甚至聯合郭太后行廢立之事,廢掉了曹芳,另立了一個小皇帝曹髦為傀儡皇帝。最終,此舉激起了毌丘儉和文欽起兵反叛,結果在前線被小將文鴦夜襲時驚得眼珠迸出,最後在獲勝回京的路上,走到許昌便堅持不住了,結果痛死在許昌。死後,軍政大權毫無懸念的落在了弟弟司馬昭的手上。
  • 歷史上的夏侯徽和司馬昭真的有染嗎?
    歷史上夏侯徽和司馬昭有染嗎?眾所周知,歷史上夏侯徽是司馬師的老婆,徵南大將軍夏侯尚的愛女,母親德陽公主是大司馬曹真的妹妹,身份非常的顯貴。夏侯徽嫁給司馬師,其實也是政治聯姻,兩人一開始是沒有所謂的愛情可言的,夏侯徽為司馬師育有五個女兒。劇情中也是還原了真實的歷史,司馬師對於新婚老婆也無半點愛憐。
  • 司馬昭究竟是死於中風還是司馬炎的暗算?我們一起來探討分析一下
    二、動機假設司馬懿死後,司馬師繼續帶領司馬家大步前進,他繼承了司馬懿沉穩穩重的性格,又深思熟慮,是一位優秀的領導者。但是,這些條件司馬昭並沒有繼承下來。按道理來說,司馬家族的繼承人,無論是選賢還是選長,都不會有司馬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