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在司馬懿有沒有互相殘殺之心?

2020-12-25 王振二三事

權力面前沒有半點溫泉,同室操戈、手足相殘在權力鬥爭中是家常便飯,司空見慣。

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後,曹魏皇帝徹底變成了傀儡,類似於曹操與漢獻帝的關係,司馬懿家族取代曹魏稱帝,已經是板上釘釘不可逆轉的趨勢。司馬懿死後,司馬家族的任務就是繼續完成司馬懿的未竟的稱帝事業。司馬師和司馬昭作為司馬懿的兒子,面對即將到手的帝位,沒有想法是不可能的。傳統上是長子繼位,也就是司馬師,而司馬師沒有子嗣,司馬昭把自己的一個兒子過繼給他。在司馬懿在世時,兩個兒子之間的權力鬥爭尚不明顯,因為稱帝大業還沒有完成,自己內部就開始火拼,只會兩虎相鬥,他人得利。但在司馬懿死後,兩者之間雖然鬥爭沒有明朗化,但暗戰已經開始了。司馬師的力量明顯比司馬昭強,問題是司馬師比司馬昭更早去世,而司馬師的兒子還年幼,在稱帝大業沒有完成之前,自然由司馬昭領銜家族繼續完成稱帝大業。問題是,司馬昭雖然假惺惺的說是代其兄司馬師行使權利,問題是權力面前哪裡有什麼謙讓,司馬昭稱帝之後,自然就把帝位一系留在自己的子嗣之中,司馬師一系就無緣帝位了。

如果司馬師不那麼過早去世,那麼兩者之間互相殘殺是可以有的。因為,在帝位面前,誰能抵抗這個誘惑!就是你能抵抗,你手下的小弟也會慫恿你,支持你更上一層樓,因為從龍之功,意味著自己就是開國功臣,功名利祿封妻蔭子便近在眼前。因此,政治人物在權力鬥爭中的鐵血無情,手足相殘,是因為他們不僅僅代表自己,更代表他們背後的支持的利益集團的利益訴求。所以,生在帝王家,是沒得選擇的。普通人面對這種鬥爭,可以選擇退出,但政治人物不行,就是你答應你手下小弟的刀也不答應啊,因為人家跟隨你是為了獲取榮華富貴,而不是當一個富家翁的。你不答應,那麼手下人就會拋棄你,甚至將你火拼,然後之間帶領其他人去爭奪權力。權力鬥爭而且是不進則退,成功了便擁有一切,失敗了可是要把自己和家族人頭交上去的。在這些重大利益面前,手足相殘又算得了什麼呢?

因此,理解了這些,我們就知道歷史上玄武門之變、燭影斧聲等等,更有南北朝皇族宗室之間如同家常便飯一般的火拼。

相關焦點

  • 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為何沒有手足相殘之事?
    影視劇中的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但是很奇怪的是,在三國末期,一般被大家視為反面人物的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三父子,卻奇蹟一般的父慈子孝,而司馬師和司馬昭兩兄弟之間也沒有傳出為了爭權奪利兄弟相殘的故事。
  • 司馬家的兩兄弟司馬師和司馬昭,在權力面前為何沒有反目成仇?
    ,這與曹操經過父子兩代人就奪得天下,無疑是多耗費了很多時間,我們都知道司馬懿死後,司馬家的權力經過司馬師和司馬昭之後,才來到司馬炎的手中建立了晉朝,那麼在司馬懿去世後,他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怎麼沒有上演兄弟之間的權力爭奪呢?
  • 歷史探秘:司馬懿死後 司馬昭司馬師兩兄弟自相殘殺過嗎?
    歷史探秘:司馬懿死後 司馬昭司馬師兩兄弟自相殘殺過嗎?時間:2020-05-29 15:02   來源:歷史神秘事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歷史探秘:司馬懿死後 司馬昭司馬師兩兄弟自相殘殺過嗎?
  • 司馬家的兩兄弟司馬師和司馬昭,在權力面前為何沒有反目成仇?看完...
    ,他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怎麼沒有上演兄弟之間的權力爭奪呢?,如果不能夠掌控絕對的權力,就像當年的曹操那樣,怎麼能夠更進一步,所以此時的兄弟倆的心思是往一個方向使用的,在司馬師掌權後,先後遭遇皇帝曹芳和中書令李豐等人要發動的政變,司馬師誅殺李豐等人,並且廢了皇帝曹芳改立曹髦,還有鎮東將軍毌丘儉及揚州刺史文欽起兵,甚至司馬師的去世都是因為文鴛帶兵襲營;司馬昭掌控後也有鎮東將軍諸葛誕起兵,最出名的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這是來自皇帝曹髦的刺殺行動了,這些反對者的行動都說明司馬家掌權在國內遭到了曹魏臣子的反對
  • 司馬師和司馬昭兄弟倆的關係如何?司馬懿的家庭教育果然很有一套
    司馬懿的家庭教育果然很有一套從古至今,權力是一直都是人們無限嚮往的東西,兄弟和父子之間往往也會因為權力而反目。曹操的兒子就曾上演了一場奪嫡大戰,雙方都有自己的黨羽和勢力,讓曹操頗為頭疼。曹丕和曹植都很有能力,誰能繼承大權就要憑手段了!司馬懿奪權之後,也曾為自己的接班人選犯過難,但他最後還是選擇了嫡長子司馬師。雖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他也要遵從父親的安排才是。
  • 為什麼說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一個比一個狠
    其實拋開整個劇不談,只從魏武帝曹操、曹丕辛苦建立的基業被司馬氏篡奪來說,原來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一個比一個狠,為什麼會這麼說呢?他倆做了什麼以至於後人會給予他們如此的評價。原本在曹操當政的時代,對於有「狼顧之相」的司馬懿,曹操就很是忌諱,想著把他除掉,以絕後患,但由於曹丕的處處維護這才讓司馬懿倖存了下來。
  • 相比之下明明司馬昭更有謀略,為何司馬懿卻傳位給司馬師?
    司馬懿有兩個嫡子,分別為嫡長子司馬師和次子司馬昭。司馬昭的性格比司馬師要沉穩得多,而且更有才華以及執政能力。按理說,從各個方面,司馬懿的接班人,都應該是司馬昭更合適,那麼為何最終卻是司馬師呢?今天我們就來分析分析一下緣由。第一功勞決定。
  • 司馬懿為何那麼會生?倆兒子都是人才,司馬師是否比司馬昭強
    司馬懿是真的會生啊,生了一堆兒子裡,頭兩個就都不是省油的燈。司馬師和司馬昭全部都是陰險毒辣之徒,難怪司馬家能夠奪取皇權了。司馬師這輩子最輝煌的,那就是廢掉了曹魏皇帝曹芳。而司馬昭比司馬師更加過分,他居然殺掉了曹魏皇帝曹髦。
  • 司馬懿的長子:驍勇善戰的司馬師如果他沒有早逝,司馬昭還能上位嗎?
    司馬師,字子元。他是《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死對頭司馬懿的長子,路人皆知其心司馬昭的哥哥,一統三國晉武帝司馬炎的伯父。
  • 司馬師和司馬昭誰的能力更勝一籌?
    公元208年司馬師出生,很小的時候,便有名氣,與當時名士夏侯玄、何晏齊名。為人性情沉著,有謀略,在少年的時候就常常受到別人的讚美。成年後,司馬師掌管選才之法,推賢任能,整頓綱紀,使文武大臣各司其職,朝野肅然,。他父親死後,代為輔政,封為撫軍將軍。在正元年時期,司馬師誅殺了反叛他的人,廢除了張太后。同一年擁立曹髦登基,但大權依舊掌握在他和司馬昭的手中。
  • 司馬懿死後,司馬昭兄弟共掌曹魏大權,為何沒有發生內鬥?
    先是袁紹和袁術這兩個同父異母的親兄弟之間,因為嫡庶之別而互相看不慣,明明是一家人,卻勢如水火。要知道,當時的袁紹和袁術兩兄弟個個都是一流軍閥,實力強橫。如果這兄弟倆要是聯手,估計也就沒曹操什麼事兒了。而後來袁紹家裡的幾個兒子,也完美繼承了袁家兄弟內鬥的傳統。
  • 司馬懿死後, 司馬昭兄弟共掌曹魏大權, 為何沒有發生內鬥?
    先是袁紹和袁術這兩個同父異母的親兄弟之間,因為嫡庶之別而互相看不慣,明明是一家人,卻勢如水火。要知道,當時的袁紹和袁術兩兄弟個個都是一流軍閥,實力強橫。如果這兄弟倆要是聯手,估計也就沒曹操什麼事兒了。而後來袁紹家裡的幾個兒子,也完美繼承了袁家兄弟內鬥的傳統。長子袁譚和幼子袁尚,爭權奪利,導致袁家實力在內訌中不斷衰落,最終被曹操各個擊破。
  • 司馬懿臨終前,為什麼把大權交給司馬師,而不是司馬昭?
    眾所周知,聞名於世的高平陵之變為司馬家族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此之後,曹魏的大權實際上是歸司馬懿與司馬師所掌管,而司馬家族的三大傑出人物也從此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分別是司馬懿、司馬師和司馬昭。司馬懿作為曹魏的老臣,在最後奪取了曹魏的實權,從此在歷史上寫下了深深一筆,司馬昭以一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走進大眾視野,而司馬師呢,可以說是平平無奇,好像只在高平陵之變中出現過。|其他的時間,司馬家族只有司馬懿和司馬昭在露臉。
  • 在權力面前,司馬師和司馬昭,為什麼沒有反目成仇
    王室爭權,手足相殘,自古有之。甚至小百姓家庭為了一畝三分地,那點微薄的家產大打出手,也絲毫不足為奇。漢末三國,世道混亂,這種爭權奪利的事情就更是屢見不鮮。比如袁紹的兒子,比如劉表的兒子,比如曹操的兒子。
  • 司馬懿臨終前,為何把大權交給司馬師,而不是司馬昭?
    因此,對於司馬懿來說,不僅需要解決曹爽及其黨羽,還需要安排好司馬氏權力的傳承工作。彼時,司馬師和司馬昭成為最合適的繼承人選。那麼,問題來了,司馬懿臨終前,為何把大權交給司馬師,而不是司馬昭?在司馬懿去世後,司馬師成為魏國的大將軍。眾所周知,在漢末三國時期,大將軍是武將之首,這意味著司馬師繼承了司馬懿的大權,也即司馬懿傳位給了司馬師,而不是後來人盡皆知的司馬昭。對於司馬昭來說,很多人會聯繫到一句俗語,也即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 司馬懿和柏靈筠唯一的兒子, 做到了司馬師司馬昭一生未竟之事
    司馬懿的正室張春華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因為美貌和智慧聲名遠播,愛慕者趨之如騖。張春華最終選擇了大他10歲的司馬懿作為自己一生的伴侶。雖然晚年失寵,但是張春華卻給司馬懿留下了三兒一女,分別是司馬師、司馬昭、司馬乾以及南陽公主。
  • 司馬師和司馬昭兩兄弟,為何在權力前沒有反目成仇?
    而第二天舉事的時候,司馬師早已將自己之前蓄養的「三千死士」召集起來,全副武裝屯兵司馬門。司馬懿不禁感嘆「沒想到我這兒子這麼厲害!」最終憑藉這三千死士,司馬懿終獲全勝。首先,兄弟兩人面對的局勢依然險峻,兩人必須抱團取暖。雖然司馬懿通過高平陵政變誅殺了曹爽黨羽,並挫敗了王凌的叛亂,似乎大權獨攬。
  •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早期的司馬懿並無多大貢獻,電視劇卻為他臉上貼金,把他描寫成忠誠堅貞、文雅溫柔、心思縝密的謙謙君子,同時把他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描寫志勤奮有為少年。我有點懷疑這編劇是不是也姓司馬。司馬氏三代是原是曹魏的重臣,但最後竊取了曹魏的天下。如果說司馬懿一生尚可用主觀為自家、客觀為曹魏、功過兩半來概括,師、昭二人的主要使命就是篡權,特別是司馬昭,還肆無忌憚殺了當朝皇帝,為人不恥。
  •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為何不跟司馬師爭權,還能繼位呢?
    最為典型的是就是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奪嫡之爭,最終李世民勝出,而李建成、李元吉家破人亡!您聽過「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成語,這司馬昭的權力欲可不比李世民差,為什麼司馬昭沒成為曹魏時期的李世民而取代大哥呢?福認為,一言以蔽之是團結就是力量,具體來說原因有三:第一、司馬師太強了,太狠了。
  • 司馬昭為什麼不搶司馬師的權力呢,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敢
    在封建社會當中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但為什麼到了晉朝,司馬昭卻沒有這麼做呢,他心甘情願的臣服於司馬師,二人沒有違背兄弟之間的情義,是真的臣服,還是另有陰謀?在三國末年,司馬懿通過高平陵之變將魏國權力掌握到自己手中,司馬懿從一位大臣變成了君主,司馬一家跟早起的曹操有幾分相似,雖然不能說是皇帝,但繼承者就掌管著全部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