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友,親愛的弟兄!記述端村鎮邊村張克禮軍旅表現與戰友情深

2021-02-13 安新在線

戰友,親愛的弟兄!

文:張克信

我沒有當過兵,沒機會體味戰友之情,所以對「戰友情」的含義理解不是很深。但耳聞目睹發生在二哥身上的一件事,卻讓我深刻體會到在部隊大熔爐裡鑄就的戰友情是何等的深厚,何等的珍貴。

二哥名叫張克禮,生於1945年,是我大伯的孩子,我的堂兄。他當過兵,當過村幹部。在我的記憶中,二哥就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氣場,沉穩、幹練、不怒自威。小時候我和家族裡小哥們兒打架,不知什麼時候二哥來到面前,我倆馬上停了下來,低眉順眼,乖乖聽他「訓話」。你倆是兄弟,是一家人,不但不能打架,還應該互相幫助。記住了嗎?我們在部隊的時候,戰友就象親兄弟一樣。二哥說。

張克禮,1945年1月出生,河北安新端村鎮邊村人,中國共產黨黨員。1965年12月入伍,1971年復員,曾任村黨支部副書記。2019年5月10日病逝。

二哥二十歲參軍,入伍後在空軍通信總站收信臺任報務員,該部隊的任務是負責空軍與所屬部隊的無線電通信聯絡。二哥在部隊表現優秀,連年被評為五好戰士,之後成為提幹對象。但在外調審查時,因伯父當時在文革中被錯誤批鬥受到影響而未能實現並因此退伍。他無限失落地回到村裡,回歸平淡,娶妻生子,幹活兒養家。二哥也把在軍營歷練出的優良素質帶回了家裡。他遇事冷靜果敢,沉著應對;做事嚴謹堅韌,雷厲風行;他重情重義,對家庭、對家族、對鄉親誠懇熱情,誰有困難求到他時,絕無二話。他在村裡混出了「人緣兒」,樹立了威望,後來多年擔任大隊會計兼村支部副書記。

張克禮退伍證

1971年3月張克禮(前排右一)復員前與戰友合影。

改革開放後,二哥曾多次嘗試經商辦廠,先後開過麵粉廠、機氈廠、醬菜廠。說實話,二哥辦廠並不很成功。其實一個人的成功,並非單純取決於這輩子掙了多少錢、當了多大官這樣簡單。我覺得只要對家庭、對社會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就是成功。

二哥書法很好,為鄉親們寫春聯就成了他的「專職工作」。每到春節前,二哥家格外熱鬧,屋裡支起圓桌,二哥潑墨揮毫給鄉親們書寫春聯。對於村裡的五保戶和孤寡老人,二哥自己掏錢買紅紙,還把寫好的對聯給他們送到家裡。這對聯一寫就是幾十年,從二哥復員回鄉一直到二哥患病那年。剛過了六十歲,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擊倒了二哥,腦溢血及其後遺症令二哥的身體大不如前,他失去了勞動能力,幾乎整天與病床為伍。

我不知道,在生病日子裡,二哥是否會回望自己的半生風雨,是否懷念留在部隊的青春芳華、思念他的親密戰友。離開部隊之初,他還和戰友們通信聯繫,但在時光流逝、歲月變遷中,戰友們之間逐漸失去了聯繫。

2019年5月9日戰友們看望張克禮時,為他拍照。

2019年5月9日上午,一場意想不到的驚喜降落在二哥居住多年的小院。——闊別48年後,二哥的四位戰友——王友才(軍級幹部),王鵬(團級幹部),鄭樹院(團級幹部),孫培新(師級幹部)竟然來家裡看望他!這之前,戰友們並不知道二哥的聯繫方式,只有他48年前留在部隊的家庭住址。他們多方尋找,一路打聽,從北京來到安新,來到白洋澱邊這個叫做邊村的小村莊。久別重逢的驚喜和歷久彌新的情誼剎那間充滿了小院兒。48年未見的戰友相聚,二哥頓時老淚縱橫,激動地說不出話來。芳華逝去,青春不在,雖已不是那群風華正茂、血氣方剛的壯小夥兒,但他們依然像當年一樣敬禮、擁抱,親密無間。老戰友相聚,撫今追昔,回憶起年輕時的激情歲月,感慨萬千。「學習雷鋒好榜樣——」,他們再次一起唱起了曾經合唱過無數次、令人心潮澎湃軍歌……

2019年5月9日,收信臺一中隊戰友前往邊村看望張克禮,圖為王友才將軍(右)與端村鎮黨委書記王宗政交談。

在這次聚會上,戰友們互留聯繫方式。二哥患腦溢血後記憶力、語言交流能力大不如前,玩不了智慧型手機,於是我留下他戰友的電話,是為了幫他與戰友們更好地溝通。這四位戰友,既有軍隊退休高級幹部,也有高級科研人員,可他們並沒有因為二哥只是一個普通農民而心生絲毫嫌隙。在他們心中,戰友之間的真摯感情,才是最珍貴的。

或許冥冥之中,總有一份相伴一生的期許?

或許人生路上,總有一個無法逃避的定式?

或許太多的事,誰也無法定義到底是欣慰還是遺憾?

2019年5月10日早晨九點,剛剛經歷了戰友相聚的二哥,突然感到身體不適,救護車趕到時,已經晚了……

是否通知二哥生前戰友,我和二嫂、有點兒不同意見。二嫂說,戰友們都那麼大歲數了,人家昨天才大老遠來家裡看望,馬上又通知人家參加葬禮,太麻煩,於心不忍。我說,戰友情是一輩子的情義,是至高無上的,必須通知!否則,對不起他們的戰友,對不起他們的戰友情!

王友才將軍(中)、王鵬(左一)等來邊村送別張克禮

2019年5月12日上午,王友才、王鵬、鄭樹院、張慶榮、孫培新等五位二哥生前的老戰友,再次從北京驅車來到二哥家,代表他所有生前戰友送他最後一程。五位戰友把各地戰友捐款6400元錢當面交給了我的二嫂,希望她節哀保重。二嫂和侄子們忍痛含悲,深表謝意。二哥已經退役48年,戰友們還惦念著他,送他最後一程。部分捐款的戰友其實並不認識二哥,可他們說,雖然與張克禮同志素昧平生,但走進同一個軍營,就是戰友;如有來生,大家還是戰友!

「送戰友,踏徵程,默默無語兩眼淚」,此時此刻,我的耳邊想起了《戴手銬的旅客》插曲《駝鈴》的旋律,「戰友啊戰友,親愛的弟兄……」

得知張克禮不幸去世的消息後,許多戰友留言哀悼。

許久時間裡,我被這種戰友之間的真情感動著。現在二哥已經去世一年多了,但我還經常回憶起他的音容笑貌。有一天我忽然想,二哥當兵時經歷過什麼?我帶著這個疑問和二哥的老戰友們在微信聊天,不久,二哥生前戰友孫培新老人收集了幾位老戰友回憶與張克禮在軍營生活的片段,寫成《回憶戰友張克禮》發在美篇上。看著這篇文章,我的腦海中年輕的二哥在部隊的形象逐漸清晰起來——

戰友王鵬

與張克禮同期入伍的戰友王鵬(1965年12月河北魏縣入伍,退休前任空軍司令部第二招待所所長)回憶說:「在新兵連時,張克禮曾經說過,入伍前他和許多應徵青年一樣,根本沒有接觸甚至沒有聽說過無線電報,也不知道有報務員專業技術兵。他的理想是,如果當陸軍就手持鋼槍衝鋒陷陣,如果當海軍就跟隨軍艦乘風破浪,如果當空軍就駕駛戰鷹展翅翱翔,可他怎麼也沒有想到當一名既不上戰場又不見敵人的報務員。但是,既然當上了空軍通信兵,就是祖國的需要,就要向雷鋒同志學習幹一行愛一行,幹一行專一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戰友王友才

1966年9月,張克禮分配到老兵連隊,與王友才(1964年9月江蘇射陽入伍,退休前任解放軍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副院長,少將軍銜)結成正副班(師徒關係)。王友才回憶這個副班時說:「在連隊黨支部和同志們的教育幫助下,張克禮思想政治覺悟提高比較快,認真學習,刻苦訓練,鑽研業務,不僅掌握了無線電技術,而且很快熟悉了通信業務。平時尊重領導,團結同志,樸實忠厚,任勞任怨,連續多年被評為「五好戰士」,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是連隊重點培養的對象,曾多次單獨外出執行任務,每次都圓滿完成,特別是1969年2月赴山東博興接兵,他負責一個公社的新兵政審和徵集工作,條件比較艱苦,他積極克服困難,圓滿完成了任務,受到各方面的好評。由於張克禮的父親在「文革」中被錯誤批鬥,張克禮在部隊提幹受到影響,他被安排退役時沒有任何怨言和情緒,再次證明了他的黨性修養和個人素質。」

左起:許建國,以下為張克禮一個分隊(排)的戰友張爭平、鄭樹院、姜世平。

張克禮的副班(徒弟)張爭平(1968年3月河南鄭州入伍,退休前任中國航空工業613研究所技師)回憶說:「張克禮對副班的業務技術要求很嚴格,從來不允許副班放鬆要求。收發電報,是無線電報務員的基本功,比起空軍機關航行臺、情報臺、對空臺的報務員,機要臺的報務員發報尤為重要。」有一次,在訓練時,因發報時間長,張爭平手有些累,就將放在電鍵上的右手中指第一關節,由彎曲改為伸直(跪姿改立姿),張克禮發現後,立即嚴厲指出:這樣做不對,任何時候都要按教範訓練,不能偷懶、耍滑,否則可能一時痛快,但對技術的鞏固和提高沒有好處。從那以後,張爭平只要是一握電鍵,耳邊就會響起正班的教誨。

電臺工作實習時,由於無線電信號受各種幹擾較大,加之有時一個頻率上有幾個屬臺同時呼叫,使得張爭平難以應付,心情格外緊張。此時,張克禮沒有搶著回答對方,也沒有訓斥責怪張爭平,而是耐心地講解要領,教他如何排除幹擾信號,識別判定所要聯絡對象。在張克禮的幫助指導下,張爭平終於掌握了通信規律,很快單獨值班,成為一名出色的報務員。

張克禮不僅在工作上是張爭平的師傅,在生活上也給張爭平很多關心幫助。張爭平從小生長在軍隊幹部家庭,在家時生活中許多事都不用自己動手,到部隊後什麼都要靠自己。張爭平拆洗自己的被褥,卻不會縫,針線長短不一,還經常扎手,張克禮就手把手地教他,一針一線浸透著戰友的關愛,打動著張爭平的心。幾十年過去了,張爭平依然記憶猶新。

1969年在空軍大院執行任務後戰友合影。左起:張克禮、朱恩成、朱鐵權。

戰友情,只能用心去感受,用心去珍藏。

戰友情,超出了一般友情的範疇,像山一樣堅韌,向海一樣寬廣。

戰友情,會滲入心髓、融入血脈、銘記一生,一輩子抹不去、忘不掉。

最後,填《訴衷情》詞一首,以表對二哥及戰友崇敬之情。

戰友


八方男兒聚軍營,甘為報務兵。

朝夕相處相伴,今生戰友永。

號聲震,戎裝整,戰旗紅。

五秩希冀,民安國泰,喜溢心中。

相關焦點

  • 難忘戰友兄弟情
    戰友戰友 親如兄弟難忘戰友兄弟情文/老兵當年入伍今難忘, 歐陽金谷《守邊》詩寫信寄給爸和媽, 兩眼早已淚譁譁。有了Q Q 和微信, 戰友距離又拉近。 戰友情深戰友戰友親兄弟,互幫互扶都樂意。軍旅書法家李桂強先生在上書法課配圖/書法:李桂強編輯:一平
  • 警通連「回憶軍旅往事 共敘戰友情誼」晚會
    w-472# 原創 作者:鐵兵湘 永遠鐵道兵 2020-05-30長沙鐵道兵學院長沙鐵道兵學院親愛的警通連的首長和各位戰友:大家晚上好!今晚鐵道兵學院警通連的戰友,在「警通連之家」舉辦「回憶軍旅事,共敘戰友情」線上主題晚會。今晚舉行的首次線上晚會,是一次探索,也是一次嘗試,簡單的說就是群裡連隊的一次集體活動。
  • 黃繼光戰友、軍旅作家王精忠去世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原武漢市作家協會主席董宏猷處獲悉:黃繼光戰友、軍旅作家、原武漢市作協秘書長王精忠同志於11月21日凌晨3時40分逝世。  據了解,王精忠老人的兒女都在國外,他和老伴及保姆在武漢生活。
  • 【軍旅詩詞】一聲戰友,一生兄弟
    【軍旅詩詞】一聲戰友,一生兄弟 一聲戰友 一生兄弟 就如每次起落在跑道刻下的記憶 我們在那頭起飛,在這頭留下痕跡 也許只是在停機坪短暫的留駐 我把攔阻網拉起 不讓情誼就這麼飛去
  • 戰友情深意長(二)
    親愛的戰友們,我們與共和國的年齡相當。在這美好的時代,在這繁榮富強的國家裡,我們生活的自由快樂,在這光榮的土地上覺得還很年輕,身體很好很健壯。我們與戰友相聚,我們與戰友同遊,我們到處觀光,我們到處歌唱。我們是戰友,我們是兄弟,我們曾經在一個部隊當兵,我們曾經為保衛祖國貢獻了青春,貢獻了力量。今天我們應該盡情地玩耍,盡情地歡暢,度過夕陽這段美好時光。
  • 戰友,謝謝你陪我!
    但是,這段看似寂寞的軍旅人生中,我們卻並不缺少溫暖,因為總有一些人在默默陪伴著我們。臨近退伍,這些感動而又溫暖的瞬間,還記得嗎?1還記得那個為你拼命的戰友嗎?這是一場與死神賽跑的較量!酷暑7月,沙灘地表氣溫直逼50℃,正在參加岸灘訓練的幾名戰友在不到半小時內,相繼中暑暈厥。
  • 【尋找戰友 196期】親愛的戰友,春風十裡你在哪裡?
    難忘的軍旅生涯,記載著酸甜苦辣。我親愛的戰友們,你們都去哪兒了?一聲戰友,一世兄弟。我是91年12月在桂林陸軍學院汽車訓練大隊柴油車中隊二十八期畢業的學員劉玉,希望能通過平臺找到湖南籍戰友:胡漢文等全班學員戰友,二十多年的一別,你們過得還好嗎!親愛的戰友。希望各位看到能聯繫我,電話13124990068.聯繫人:劉玉  兵粉:軍魂
  • 親愛的戰友,想念你!
    又到人間四月天親愛的戰友我們在這個春天想念你誰也未曾想到,庚子年的春天,會來得如此艱難,厚密的口罩過濾了季節的輕盈、節日的喧囂。親愛的戰友,你就是春。起初,你只是一縷微光,準備著在晨曦抵達之前默默燃儘自己。後來,那一封封請戰書上按滿的鮮紅手印,那一面面飄揚在抗疫一線的耀眼旗幟,那一句句「疫情不退、警察不退」的滾燙誓言,將這縷縷微光聚合成壯闊溫潤的融融春暉。
  • 不經意的朋友意重,不尋常的戰友情深
    其實,我們都是看慣了《士兵突擊》《我是特種兵》等軍旅題材影視的人,部隊情形如何大概有所耳聞,卻總是不大清楚;對他們,雖然始終保持一點敬意,卻總是印象不深。畢竟,我也沒怎麼見過幾個真正的軍人。 劉哥其實是去面見多年未見的戰友的,特地拉我作陪。——說是戰友,準確來說應該算下屬更妥當。劉哥以前是連指導員,而那位小哥,便是深受他器重的文書兼通訊員。 他說是因為小哥比較年輕,覺得我也是年輕人,應該比較符合小哥的脾胃,所以特地拉我來。
  • 重晚副刊 | 看戰友-高興明
    看戰友高興明  戰友之間的情感,沒有當過兵的人,恐怕是不會有那種深切感受的。一個人的生命中,總有一段情緣難以割捨,總有一個人或一群人難以忘懷。  從鎮上到他們村,是一條機耕道,坑坑窪窪崎嶇不平,而且是一條斷頭路。這個村也很小,在山腳下,三五百人。東來告訴我,冬天大雪封路後有兩三個月出不了山。這些年,他全靠養了百來只羊,還有和兒子在天津打工,日子才慢慢好轉了起來。修了個四合院,屋頂是平的,用來晾曬糧食什麼的。我們那天站在屋頂上四面環顧,山上幾乎不見什麼樹木。那天的風也很大,吹得人都站不穩。
  • 【尋找戰友 160期】 戰友,一別多年可曾想念?
    難忘的軍旅生涯,記載著酸甜苦辣。我親愛的戰友們,你們都去哪兒了?一聲戰友,一世兄弟。請您幫忙尋找89……91年山東沂水54695部隊服役、湖南安鄉縣三岔河鎮羅州村x組 陳新戰友嗎? 致謝!在此希望你能圓我們戰友情義之夢,藉助貴平臺尋找戰友,希望能找到戰友:湖南籍戰雷猛 長沙人,在錳礦工作聽說,我的地此,廣州白雲區太和鎮,聯繫電話 13570505555 希望看到此尋戰友的戰友們聯繫我,或轉發轉發,謝謝了,拜託了,祝失聯的你們新年快樂!貴體安康!
  • 新戰友,請入列!
    這場意義深刻的「成人禮」終將成為他們最為難忘的軍旅記憶戰友們戴上列兵軍銜——你們就要牢記軍人誓言不負人民重託戰友們戴上陸軍臂章——你們就要傳承好陸軍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戰友們戴上國防服役章——你們就要擔負起新時代革命軍人的職能使命
  • 唱響戰友之歌 珍惜兄弟情誼
    迷彩軍旅,摸爬滾打,一路走來,兄弟情深。戰友,在這個寒冷的冬天裡為我們送來溫暖。一起挨過練,一起握過槍,一起保家衛國,平日裡難免磕磕碰碰,危難時卻個個情深義厚。近日,武警貴州省總隊新兵四大隊隆重舉行「唱響戰友之歌,珍惜兄弟情誼」歌詠比賽,為大家獻上一場精彩紛呈的音樂盛宴。
  • 戰友八一的問候續
    2020-07-31 11:01:49 戰友網群收到信息原我部八連戰友彭習成13554349618留言:岱青山的戰友們,八一建軍節快樂!軍隊是一所大學校,它讓我們學知識、學本領,學會做人做事。軍隊是一個大熔爐,它把我們百鍊成鋼。我非常懷念軍旅生活,時刻惦念當年在一起的戰友。八一建軍節即至,我在武漢向所有戰友們問好!祝願大家健康長壽!
  • 馬玉濤與我父親的戰友情懷
    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官網、馬玉濤的女兒、以及戰友文工團歌唱演員劉和剛本人,均在網上進行了闢謠。今天一平懷著崇敬的心情,在《一平的視界》公眾號上刊發此文,緬懷先輩們一生的戰鬥友誼,紀念年逾八旬健在的馬玉濤阿姨和天堂裡的父親之間當年戰友情懷。
  • 新戰友日記|告別亦是啟程(上)——告別新兵連
    告別新兵連昨日清晨,伴隨著起床號音新兵連的最後一天開始了再一次將自己的行李拿了出來整理著自己的物品突然間,離別的愁緒湧上了心頭三個月的新訓時光一起摸爬滾打,一起揮汗如雨讓我們結下了深厚的戰友情誼轉眼間,新兵連的餘額已用盡我們也要告別新訓三個月的生活告別一起患難與共的同年兵戰友去開啟軍旅生涯新的徵程
  • 且行且歌的「戰友之音」
    軍旅歌唱家何世傑,於退役二十多年後創辦「戰友之音」,從2017年初成立至今,數年內用他優美純淨的男高音謳歌新時代,用他飽含深情的軍歌,奮力弘揚紅色軍旅文化。軍人衛國天性和戰友間生死相託的情誼傳給了他的兒子。1989年春,何世傑由樸素的山村青年變為一名光榮的共和國水兵。在部隊的閒暇裡他玩樂器、唱紅歌、唱流行歌曲,逢著搞文娛活動便踴躍給大家演唱,甚至被推薦去參加駐地政府舉辦的歌唱比賽,贏得他平生第一個優秀獎。
  • 沉痛悼念鐵道兵網站創始人之一的張怡華戰友情懷
    劉政湖站長在張怡華戰友逝世追悼會上發言各位親屬,各位參加弔唁的戰友、朋友們:今天,我們懷著極為震驚、萬分悲痛的心情,在這裡送別張怡華,我們親愛的戰友!我謹代表湖南鐵道兵文化聯誼會,代表鐵道兵戰友網網絡系統,代表今天所參加追悼會的戰友,向怡華戰友的逝世表示最深切的哀悼!向怡華戰友的親屬表示真摯的問候!
  • 憶軍旅 | 戰友回憶邱少雲:保全計劃犧牲自己 烈火焚燒中紋絲不動
    憶軍旅 | 戰友回憶邱少云:保全計劃犧牲自己 烈火焚燒中紋絲不動 2020-12-23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同學戰友情愫》
    詩哥群恰,戰友情濃談誼灑。心語人生,靚麗詩文感悟精!(2018年1月30日) (3)  三臺令.戰友重朋友!朋友!萬友首排戰友。(2018年2月1日) (4)  七絕句.戰友詩哥群微信新聯戰友群,天南地北話紛紜。一腔熱血家國獻,化作美酒祝運馨。(2018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