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高老闆和下屬小李一起出去巡店,碰巧他有個東西要郵寄,既然東西都帶上了,他就同意他去寄了(可能很多領導都會同意)。下屬說好的半小時就回來,結果整整兩個小時之後才出現。小李肯定是有理由,他解釋說:郵寄東西的人太多,排隊太久。他確實有些不愉快,當時就批評了他,明確告訴他:以後不允許在上班時間幹私人的事情,僅此一次,沒有下次。小李心悅誠服地接受了,並說在以前的公司,工作時順便幹私人活的事經常有,領導基本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久而久之,大家都默認可以這麼幹。這讓高老闆清晰地認識到,原來作為一個領導,下級怎麼對待你,那都是你默認他們這麼幹的!這裡就牽扯到領導的管理底線的問題。
下面的事情,在大多數公司都經常發生:所有領導都不允許下屬上班時間用QQ聊天,可是看見有人聊天時,並非所有領導都當面及時糾正或者叫到自己的辦公室教育幾句。領導愛在上班時間和員工開玩笑,結果員工和他打情罵俏。……
這樣的問題多多,作為領導的你,是怎麼處理的呢?如果領導去下屬家裡看望下屬,結果卻看見下屬家裡放著一些公司的贈品(這裡不探討贈品管理制度的漏洞),你是裝作沒看見呢,還是當面指出?裝作沒看見顯然不對,那樣的話這名員工會把領導這種默認的態度傳播給其他員工,導致員工私拿公司贈品的風氣蔓延。當面指出也不合適,畢竟是去人家家裡探望,那樣的場合不適合談工作,更不好批評。比較好的處理方式是在你的辦公室糾正員工的這種行為。高管一定得有自己的職業風格,如果沒有自己的風格和原則,做事容易妥協,而藉助妥協謀取某種平衡一般是一把手玩的遊戲,是以損害自己的影響力為代價的,不適合高管。高老闆自己有時也在一些事情上妥協,其實自己反思,那都是不正確的。高管的價值在於思想觀點的不同,如果高管的思想觀點基本一致,那一定有幾個人是多餘的,有不同的觀點才會顯出正確觀點的正確性。
高管的職業風格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形式是針對下屬員工的管理底線,管理底線就是公司的電網,是不允許觸碰的,一旦觸碰,就必須按照制度辦事。另一種形式是針對上級領導的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意見必須堅持,不輕易妥協。要有底線,越過這個底線,是違反自己的職業道德的,也就失去了自己存在的價值。和上級溝通時,由於角度和高度的不同,意見不一致是很正常的,他們要敢于堅持自己的意見並說服上級。但是,並不提倡一根筋凡事固執,這裡有個「度」的問題。為什麼要提到底線?因為那是自己可以退讓的最後一道防線,如果允許別人任意踐踏你的這道防線,那你就什麼也不是了。
不過,容易混淆因而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小氣並不等於有原則、有底線,一個沒有主見因而性格隨和的人,並不等於寬容、包容,它們有著本質的區別,領導在用人時一定要仔細觀察。
在公司的日常管理中,設置管理「底線」,並通過部分員工觸碰底線後的應對處理,無形中給員工很強的心理暗示,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通過新老員工更替傳承,很多管理的底線會形成一定的習慣,影響後進的新人,此時「底線」文化就已經開始起作用,底線印記形成。這就從開始的制度管人轉型為文化影響人,管理上更進了一步。通過對企業管理中容易犯錯誤的流程進行提煉,形成明確量化的管理制度,這就是企業管理的「底線」誰也不能觸碰,誰觸碰了也不能倖免,「底線」能讓模糊的流程體系清晰化,通過量化的標準明確告訴員工該做什麼、必須做什麼、絕不能幹什麼以及對應的處罰。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企業管理就變得順暢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