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發源地,歷史上相繼是郡、州、路、府的治所,人文薈萃,所以也發展出燦爛發達的美食文化。潮州菜選料考究、製作精細已經是蜚聲海內外,而潮州小吃也因品種繁多、美味可口而著稱。不過這些小吃都分散在古城各個角落,要一一找到是很不容易的。為方便大家品嘗潮州小吃,這家店就將潮州府城幾十種比較有代表性的小吃集中起來,讓顧客來到這裡,就可以一次性品嘗、盡情領略古城小吃的魅力。只待春暖花開,疫情過去,一定把那潮州市城府小吃吃個夠!
潮州摜粿條
潮州「摜粿條」的做法其實跟汕頭的幹粿差不多,都是將粿條涮熟,瀝乾水分,再加入菜、肉和調味料,不過,特別的是,它最後是淋上沙茶醬和芝麻醬兩種醬料,所以就濃香撲鼻,而且也更加油潤嫩滑。那麼,為什麼叫做「摜粿條」呢?原來,店家將粿條涮熟後用漏勺撈起來的時候,得在鍋沿敲一下,甩幹水分,這個動作就叫做「摜」。
水晶皮荷蘭薯粿
相傳,「甘同粿」這種食物發源於潮州市的彩塘鎮,後來才流傳到潮汕各地。潮州「甘同粿」的做法與汕頭有比較大的差異,它是用薯粉皮來包裹馬鈴薯粒以及胡蘿蔔、蝦米等配料,然後用粿印做成圓形或桃粿形,蒸熟之後,晶瑩剔透,賣相更好看,而除了味道鮮美之外,它的粿皮口感也比較Q彈。
甘同粿
筍粿也是著名的潮州特色小吃,以前要吃潮州筍粿,就得到西馬路一帶購買,而現在在這家店,我們也可以品嘗到傳統正宗的潮州筍粿。具體做法是將竹筍過水後切粒,再加入蝦仁、香菇等輔料,用佔米皮包成餃子狀,蒸熟之後就可以食用。喜歡香酥口感的朋友可以用油略煎一下,吃的時候配上陳醋。
潮州鹹水粿
這種小吃叫做鹹水粿,比汕頭的水粿多了一個」鹹「字。它也是將米漿倒入專用的模具中蒸熟,不過,在配料方面,它只加入炒過的菜脯粒和菜脯油,而沒有像汕頭水粿一樣淋上糖油。因為主要突出的是鹹味和香味,所以就叫做鹹水粿。
「米念」是「米」字旁加一個「念」字,這是一個方言字,張曉山先生的《新潮汕字典》解釋說,「鴨母米念「是一種有餡的湯圓。不過,「鴨母米念」跟其它有餡的湯圓還有所不同,它的造型不是圓球形,而是鴨蛋形的,餡料一般有綠豆沙、紅豆沙、芋泥以及芝麻糖等。做法地道的「鴨母米念」講究皮彈餡滑,一口咬下去,香甜幼滑的餡料立即充滿整個口腔。
用「同中有異」來形容潮州小吃和汕頭小吃的區別,應該是比較貼切的。近代以來,汕頭的經濟文化交流比較活躍,所以汕頭小吃更突出調整改良、博採眾長,而潮州作為古城,則比較多地保留著各種小吃傳統、古早的味道。近年來,潮州市大力發展旅遊業,吸引了非常多的遊客前來觀光,這家小吃店將這麼多傳統小吃集中起來,也是向廣大遊客展現潮州美食文化的一種很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