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爆發的反種族歧視遊行,規模越來越大。
好萊塢演員們也加入了聲援行列,蒂莫西·柴勒梅德、克裡斯·海姆斯沃斯、蓋爾·加朵、布麗·拉爾森、艾瑪·沃森、 湯姆·赫蘭德、傑克·吉倫哈爾、瑞恩·雷諾茲、喬爾·金納曼等集體發純黑圖片參與網絡的「暗黑星期二」活動,以聲援黑人,反歧視倡議平等。
事情的緣由要說到一周前,5月25日,美國明尼阿波裡斯市,一位黑人在警察的暴力執法下喪生,事情經過被周圍市民用手機記錄了下來,視頻瞬間引爆網絡。
加上在不久前發生一起白人利用種族身份特權報假警以威脅黑人的事件,兩件事一起瞬間引發美國社會不滿,大批民眾上街抗議遊行,情況越演越烈,甚至發生了搶劫、縱火等情況。
由於眾所周知的歷史原因,種族問題在歐美國家一直存在。在電影中,也一直有著相關議題的展現,最近被大家討論最多莫過於《綠皮書》。
但是相比影片中的白人要服務於黑人的角色設定,2011年的法國電影《觸不可及》更貼切實際社會情況——白人是富翁,黑人則是社會底層出身的青年。
電影中階級差異、貧富分化更激烈,主題也得以更深程度的深化。而最珍貴的是這部電影不帶任何價值判斷,讓觀眾自己去在觀影過程中發現得以解決的階級、種族矛盾的終極秘鑰。
故事改編自真人真事:在一次跳傘事故後,白人富豪菲利普發生意外,妻子當場去世,而自己卻高位截癱,頭部以下失去知覺,每天與輪椅為伴,生活無法自理。需要保姆照料。
而故事的另一位主角,剛剛從監獄裡出來的黑人青年德瑞斯,家庭處於社會底層的他,迫切需要尋求一份工作養活自己。
喜歡挑戰刺激的菲利普,就這樣鬼使神差的選中了話癆德瑞斯當了自己的保姆,
正如片名一樣,白人富豪觸不可及的是黑人的自由,而黑人觸不可及的是白人的財富和地位,一場不可思議的故事就此拉開帷幕。
德瑞斯,生活在社會底層,沒有目標,沒有理想、連對待自己的前妻和兒子都是一副不願意負責無所謂的樣子。
當面對這位白人癱瘓富豪時,他的應付可想而知:在挪動菲利普後忘系安全帶經常導致其摔到地上、餵飯會灑得菲利普鬍子上衣服上到處是汁水,更別提給菲利普插尿管、做理療的高難度工作了。
不過,也恰恰因為他不是專業保姆,德瑞斯並不把菲利普當做病人看待,他帶菲利普開著跑車兜風找刺激,鼓勵菲利普大膽追求喜歡的異性,在餐廳讓菲利普選擇自己任何想嘗試的食物,甚至最後還又帶著菲利普完了把滑翔傘。
要知道在保姆那,僅僅是吃什麼,都要管的事無巨細。
愛,不是專斷,不是施捨,而是尊重你的想法,並鼓勵你自由選擇。
所以到了這,我們才明白為何菲利普不給自己選擇專業保姆,他並不希望世界對他溫柔相待,他的自尊要求自己被當作一個正常人,當帶著這份心情去面對專業保姆時,他的內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而德瑞斯也從菲利普身上發現了人生的更多改變的可能性,當他看到牆上一副畫可以賣出那麼高的價錢時,菲利普也鼓勵德瑞斯畫了一張,雖然畫的亂七八糟,一塌糊塗,但巧舌如簧的菲利普竟然幫德瑞斯賣出了五萬美元的高價。
這五萬,菲利普特地叮囑:作為啟動資金,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兒。
當看到這裡的時候,小編意識到,他們中的誰是黑人誰是白人已經不重要了,人性共通的美好願望還是希望能找到一個知己,理解並尊重彼此。
畢竟,表面永遠是表面,什麼都不如內心來得重要。
也正是因此,影片中的他們在後來重新面對社會時,才會遇到不一樣的人生結局:白人富豪戰勝了抑鬱,重啟對生活的希望,而黑人保姆再也不用去領取失業金,從此成為了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就像都來自於黑人發明的爵士和說唱,他們並無高下之分。尊重未必就需要特殊對待,小心翼翼。尊重的意義其實在於允許對方的不同,並且理解對方的差異,這也是影片最感人也最想告訴大家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