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費斯汀格法則」與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2020-12-24 夏天與喬的家

常聽到父母要給孩子所謂的「高質量陪伴「,不要消極陪伴。剛好看到費斯汀格法則,來聊聊為什麼規律作息,睡眠引導或是自主進食等,降低父母的養育壓力,是為了給孩子更多「高質量的陪伴」。

什麼是費斯汀格法則?

「費斯汀格法則」是由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提出的,他認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的,而另外的90%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簡單來說,就是生活中的事情只有10%是我們無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是我們能掌控的。

他舉了一個例子:

卡斯丁早上洗漱後,將高檔手錶放在洗臉盆旁邊,妻子怕被水淋溼,就拿到餐桌放,兒子起床後到餐桌拿麵包,不小心將手錶摔倒地上。

卡斯丁心疼手錶,打了一頓兒子,又罵了妻子,吵了起來,一氣之下去了公司,卻忘記拿公文包,回到家中卻沒人了,打電話叫妻子回家開門,妻子趕回家路上撞翻了水果攤,賠了錢。

等卡斯丁回到公司已經遲到,被上司批評,又因為一件小事情跟同事吵架,妻子因為臨時回家被扣了全勤,兒子因為心情不好,輸掉了棒球比賽。

這件事情中只有手錶摔壞是那10%,而其他事情就是另外的90%,由於沒能掌控好剩下的90%,所以一家人都遭遇了鬧心的一天。如果卡斯丁能不發脾氣,可能後面的一切就不會發生了。

這跟育兒有什麼關係呢?

相信很多人都有因為孩子調皮,睡覺鬧覺,吃飯不好好吃飯等等一氣之下打了孩子,後來又後悔萬分自責的經歷吧。其實孩子調皮,睡眠問題,吃飯問題等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而怎麼去處理孩子這些問題則是大人情緒管控的事情了。當然這個在我身上也發生過。

一個爸爸或是媽媽,在成為父母之前也是一個人,有情緒也需要關注跟疏導,當我們的寶貝哇哇落地後很多父母忘記了自己,無私的付出反而造成太大的育兒壓力。夜醒無數次,抱到全身酸痛,為吃飯操碎了心,用心的做精美的輔食卻只吃兩口,孩子不接受自己還委屈。不管是心理上還是身體都超出負荷一直撐著,本來的溫柔終於在某一個點上爆發。

不要怪孩子調皮搗蛋,這個是天性,這是他們成長的過程。

不要慣著孩子,正因為他們不懂,所以需要引導。

愛與自由並不是不行,只是要給自由加上一個限度,一個能平衡自己跟孩子的界限。

比如:

抱著哄睡可以,只要15分鐘之內能睡著。

夜醒2-3次沒關係,再多自己就無法有足夠休息了。

餵飯也行,只要可以好好吃飯,不要追著喂。

搶玩具是正常的,但是不可以動手打人。

讓自己跟孩子都處於一個舒適的狀態,才能有效的掌控90%。

良性循環

寶寶有好的睡眠,父母才能有好的休息,這樣寶寶休息好了心情好,父母也有體力陪孩子玩,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如果寶寶睡眠很差,寶寶跟父母沒有辦法有足夠的休息,寶寶情緒不好,父母也累,寶寶哭鬧,導致疲憊的父母情緒爆發。

孩子的睡眠問題是我們不能掌控的那10%, 而我們能做到的90%是幫助孩子改善睡眠跟調節自己的狀況。孩子的哭鬧是我們無法掌控的那10%,而我們能做到的90%是讓自己處於一個最好的狀態來應對。

常常看到很多父母,有了孩子後,睡覺也睡不好了,吃飯也沒辦法好好吃飯,臉上就是寫著疲倦。而我發覺這樣的狀況下,很多父母的感受是委屈跟消極。就拿吃飯來說,他們說「孩子坐不住,吃兩口就要起來,我只能追著喂,我也不願意阿,每天自己都吃不了幾口飯」。因為孩子讓他們覺得很疲倦,育兒態度變得非常消極。這樣的父母也就很難談什麼高質量的陪伴了,只有自己有精神了,才能有體力跟心情陪孩子瘋玩。

平衡自己跟孩子,給自己多一點愛,如果你感覺到不舒服,就改變他。

父母跟孩子是相互的,建立起良性循環,育兒才會輕鬆快樂。

Joe爸爸的碎碎念

我老是談要給孩子建立規矩,要有好的作息等等,但是其實我真的可以算是非常縱容的爸爸了,因為我認為孩子小的時候真的是開心最重要,但是這一切都是有底線的。只有在規矩之下,才有自由,不然就亂了。就跟人民要遵守法律一樣,只有在法律保護之下,才能享受自由,不然自己的自由將受到別人的侵犯

我常在告訴大家,不要焦慮,放輕鬆,其實也是在告訴自己,不要太焦慮了。 我自己也是焦慮父母中的一員,總是擔心這擔心那的。寶寶現在已經一歲8個月了,已經很少夜醒了,我依然還是會半夜醒來幾次,看看他睡得怎麼樣,看看他還有沒有呼吸。

本文由夏天與喬原創,專注嬰幼兒睡眠引導,也分享科學育兒及親密育兒。有任何問題諮詢及交流歡迎私信,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內容圖片來自網絡圖庫。

相關焦點

  • 熊孩子屢教不改,父母巧用「費斯汀格法則」,教育孩子事半功倍
    熊孩子屢教不改,父母巧用「費斯汀格法則」,不做無用功齊女士有一個5歲的兒子,從小就被家裡嬌生慣養,一直都是無法無天,對於這件事情齊女士也是非常無奈,對於一個媽媽而言,沒有什麼能比得上孩子的教育更重要,但是每當孩子淘氣不聽話的時候,齊女士單靠說教,根本沒有辦法震住孩子,
  • 「費斯汀格法則」的作用:改善孩子的「熊」脾氣,讓孩子變乖巧
    家長們不妨嘗試下"費斯汀格法則",說不定會得到意外的驚喜。"費斯汀格法則"的定義大致為: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只有10%是由事件本身屬性決定的,其餘90%是由你因這件事產生的反應導致的。這個法則的產生是源於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的一本書中的故事,這則故事可以簡稱為"卡斯丁鬧心的一天",這天所有意外的產生都只是因為卡斯丁將手錶遺忘在了洗漱臺。那麼"費斯汀格法則"的優點到底在哪裡,才說它能夠幫助家長管教孩子?
  • 孩子難管不知如何是好?學會「費斯汀格法則」,讓你成功掌控孩子
    後來抓到了孩子,小偉的母親忍不住就是一頓打。打完之後,氣是消了,可孩子卻變得更加的膽大妄為了,既然連打都不怕了,他還怕什麼?像小偉母親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面對孩子頑皮的行為,往往都是控制不住情緒,對孩子打罵,結果事情往更加糟糕的方向發展了。什麼是「費斯汀格法則」?
  • 一片小小雪糕的時間,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隨著生活節奏地不斷加快,我們真的用心陪伴孩子了嗎?」正如知名博主「黃英」與「年糕媽媽」在近期發布的親子視頻中提到的問題。實際生活中,家長們稍不留神就會被外界無數的信息所淹沒。當手機提示音響起,有多少人會習慣性的拿起手機,閱讀一條來自另一個城市的「八卦」新聞?實際上,過量的手機閱讀並不能減輕人們的壓力,而作為父母,更應該關注的是孩子需要的高質量陪伴。
  • 熊孩子屢教不改,家長巧用「費斯汀格法則」,不做無效溝通和打罵
    在孩子發育尚不完全的時候,孩子的思想觀念還不完善,這個時候孩子特別容易闖禍。不論是在家裡還是外面,這種孩子就被叫做熊孩子。對於熊孩子,家長教育起來那叫一個頭疼,無論怎麼說教他們就是不改,每天都調皮搗蛋,搞得家裡烏煙瘴氣的。
  • 費斯汀格法則:永遠不要對自己做這12件事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有一個很出名的行為理論,被人們稱為「費斯汀格法則」: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所以,費斯汀格法則就是為了告訴我們:當你做錯了1件事後,需要用9件事來彌補,但這9件事必須慎重選擇,否則你會追著錯誤,越跑越遠。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們無法避免的,但我們可以及時止損。
  • 每一個悲劇背後,都有活命的機會|心理學:費斯汀格法則
    遠離那些可以避免的悲劇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理論——費斯汀格法則,認為人生中10%的事件,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90%,則取決於你對選擇的反應。也就是說,生活中絕大部分事情都是可以由自己掌控的,很多時候悲劇的發生,也是自己所導致的。
  • 小甜馨雙百分為自己慶生,孩子需要高質量陪伴
    李小璐真的是個優秀的媽媽,對待孩子她很用心古裝漢服仙氣飄飄噠,不得不說,小甜馨這麼優秀,真的離不開李小璐的教育父母對於孩子的陪伴真的太重要了!優秀的孩子一定離不開家長的高質量陪伴,不要覺得孩子小,不在身邊也不要緊,很多孩子長大以後,和父母沒有親密感,是不是要反思自己,有沒有給予孩子很好的陪伴。
  • 如何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聽聽老師們分享的妙招|微言夜讀·親子
    父母的陪伴,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合理利用自己的時間,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又該注意什麼呢?高質量的陪伴取決於父母要懂孩子、懂教育。懂孩子,就是要了解孩子所處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採取適當的教育方法,走進他們的心靈世界,要研究和思考孩子成長路上遇見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在有限的陪伴孩子中,做到高質量的陪伴,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
  • 沙溢與孩子現身機場:最好的教育,是高質量的陪伴
    童年時有父母陪伴的孩子長大後,有了自己的孩子也同樣會用陪伴來守護……陪伴孩子時間多了就會失去些自己的時間,甚至會少做些工作,放棄些機會……但我相信從沒有人會後悔,因為我們知道能陪伴孩子的時間其實就這麼幾年,真的長大了也就沒機會陪著了!因為孩子學習我也會生氣發火,給孩子講道理時他們哭我也會偷抹幾下老淚。
  • 高質量地陪伴孩子三部曲之一:日常生活照顧篇
    談起孩子的日常生活照顧,大多數家長可能會說,這有什麼難的?每天把孩子的一日三餐, 飲食起居照顧好了就OK了,何必小題大作呢。其實,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大多數家長都能做到,這裡所說的是高質量的陪伴孩子,高質量陪伴孩子有三部曲,今天談談第一部曲:日常生活照顧曲。
  • 事業孩子兩不誤,高質量陪伴孩子成長
    而她說的也確實做到了,即使工作多麼的繁忙,她也會抽出空餘的時間儘可能的高質量陪伴孩子,這樣的舉動的確是讓不少寶媽自愧不如俗話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無論對於年邁的父母還是年幼的孩子來說,陪伴是世上最好的禮物,而真正能做到陪伴並非說說那麼容易,又有多少家長能真正地做到全身心的陪伴呢?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會看到不少父母在陪伴孩子的同時,還不忘刷刷手機,要麼就分心做其它的事情,注意力完全不在孩子身上,這樣的陪伴又有何意義呢?
  • 在陪伴孩子上,你只有一次機會
    對於很多父母來說,他們常常面臨這一個問題: 事業成功和教育孩子,到底孰輕孰重? 有人說,沒有錢,拿什麼去教育孩子,去穩定家庭,去維持親情?可他們忘了,陪伴是最好的教育,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給他完整的安全感。
  • 美食心理學 | 怎樣才算高質量的陪伴?(附網紅泡泡豆皮脆製作方法)
    在這短暫的時光中,能做的高質量的有效陪伴也屈指可數……除了全身心的陪伴,沒有任何捷徑可循。那怎樣的陪伴才是高質量陪伴呢?家長覺得做父母好難啊!我想告訴你們,遇到這樣的困難,不是你一個人!作為成年人的家長滿足孩子吃喝拉撒睡是遠遠不夠的。家長精神上的支持才能讓孩子茁壯成長。當我們開始無法有那麼多時間陪伴孩子;作為家長會感到焦慮和愧疚。其實,高質量陪伴是為了表達愛,而愛是無法用任何外界標準來評價的,更加不該只是一味追求時間的長度。
  • 如何提高孩子的安全感?除了高質量陪伴,還要利用好「地板時間」
    孩子的安全感是需要得到充分保障的,這樣的話,孩子才能在成長當中不會因為缺乏安全感而顯得每件事流露出怯意,甚至因為不夠自信無法應對並且挑戰困難,讓孩子因此比同齡人更加"落後"。
  • 初為人母——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快速教你做到高質量的陪伴
    從今天起我們分享一下如何給孩子一個高質量的陪伴,其實每次聊到這種親子類的話題都會各抒己見,因為我就得自己絕對算不上那種傳統的媽媽的。但是我覺得在這種時代背景下面,一個女人要平衡家庭孩子工作,每個人都可以是有自己的章法的,反正如今的媽媽越來越不好當了,怎麼當都不對。以前我們是生存型的媽媽,意味著我們只要滿足孩子的基本需求,讓他們吃飽穿暖就可以了。
  • 愛的正確法則--我們應該怎樣愛孩子?
    先回想幾個生活中的場景:孩子七八個月的時候,開始在地上爬,我們怕孩子累,就總是抱著,而就這樣抱著抱著,孩子爬行的敏感期錯過了,運動能力最佳的訓練時期也錯過了。孩子一哭就滿足,指什麼就給什麼,摔倒了責怪地太滑,絆倒了打椅子,錯都是別人的,自己永遠是對的。這樣給予孩子的無底線的愛,讓孩子覺得所有人都應該滿足我。
  • 家庭關係容易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破解教育難題試試「123」法則
    其實這樣子的陪伴並不是陪伴,頂多算是在旁邊坐著而已,父母和孩子之間就像兩條平行線一樣互不相交,這樣子的陪伴又有什麼意義呢?真正有質量的陪伴應該是去認真的投入感情去傾聽孩子的聲音,去期待從孩子身上能夠得到反饋。
  • 大朋友金龜子的育兒觀:什麼是真正的陪伴孩子?具體應該怎麼做?
    導語:關於陪伴孩子,你以為跟孩子多在一起就是真正陪伴了?看看大朋友金龜子是怎麼說的。小時候的節目少,我們可是看著金龜子的節目長大的,她可是我們的大朋友,我們現在也有了自己的寶寶,在陪伴寶寶這事上,你做到真正的陪伴了嗎?可不是讓少兒節目陪著孩子長大的吧!關於真正陪伴又應該做什麼呢?金龜子在#新鮮育兒觀#中提到了真正的陪伴,看看她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