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有一個很出名的行為理論,被人們稱為「費斯汀格法則」:
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費斯汀格舉了一個例子:
卡斯丁早起床洗漱時,隨手將自己高檔手錶放在洗漱臺邊,妻子怕被水淋溼了,就隨手拿過去放在餐桌上。兒子起床後到餐桌上拿麵包時,不小心將手錶碰到地上摔壞了。卡斯丁心疼手錶,打了兒子的屁股,還責罵了妻子。妻子說是怕水把手錶打溼,而卡斯丁卻說他的手錶是防水的,於是二人猛烈地鬥嘴起來。一氣之下卡斯丁早餐也沒有吃,直接開車去了公司,快到公司時突然記起忘了拿公文包,又掉頭回家。可是家中沒人,妻子上班,兒子上學,卡斯丁的鑰匙在公文包裡,他只好打電話向妻子要鑰匙。妻子慌張地往家趕時,撞翻了路邊水果攤,攤主與她爭執,她賠了一筆錢才脫身。待拿到公文包後,卡斯丁已遲到了15分鐘,挨了上司的嚴厲批評,卡斯丁的心情壞到了極點。下班前又因一件小事,跟同事吵了一架。妻子也因早退被扣除當月全勤獎,兒子這天參加棒球賽,原本奪冠有望,卻因心情不好發揮不佳,第一局就被淘汰了。
▼
在這個事例中,手錶摔壞是其中的10%,後面一系列事情就是另外的90%。
所以,費斯汀格法則就是為了告訴我們:
當你做錯了1件事後,需要用9件事來彌補,但這9件事必須慎重選擇,否則你會追著錯誤,越跑越遠。
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們無法避免的,但我們可以及時止損。不想被「90%事件」牽著鼻子走,那麼這12件事一定不要去做:
1.糾爛事,纏爛人
周國平說,人生要有不較勁的智慧。生活中有不少爛人爛事,輕易就能挑起你的情緒,把你拖入汙濁的泥淖。最後不僅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還把自己弄的滿身戾氣。
你要記住,你的好時光只能浪費在一切美好的事情上。
2.停止學習
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都不會和你說聲再見。
不進步,其實就是最大的退步。你拼勁全力的向前奔跑,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被世界拋棄。
3.盲目模仿別人
不要試圖去模仿別人,做獨一無二的自己,因為別人已經有人做了。每個人生下來都是原創,不要讓自己活成了盜版。
邯鄲學步的下場,就是忘記了自己曾經如何走路。
4.失去少年感
30歲的魯迅還不曾像生活妥協,而30歲的閏土卻「不再是那個捉猹的少年」。年齡不是阻礙自己的理由,心態才是。
一次被生活磨礪而變得「滄桑」起來,以後就再也「年輕」不了了。
5.過度消耗自己
你可以用疲憊的身體餵養夢想,可以拿強健的身體博得成功,但成功、金錢不一定能換回健康,說不定還會得不償失。
6.太閒
廢掉一個人最快的方式是什麼?就是讓他一直閒著。
閒的自生自滅才是對一個人最大的報復。「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一旦閒久了,很難再回到巔峰時的你。
7.不犯錯誤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人們害怕犯錯,是因為害怕承擔風險。但問題是,人不可能一輩子都不犯錯,除非你一輩子不做事。錯誤其實是一個學習的機會,每個人都是在試錯中成長,知恥而後勇,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8.把幸福寄托在別人身上
把幸福寄托在別人身上,一旦別人背叛你,你會完全沒有招架之力,而且處境非常難堪。每個人都應該學會依靠自己,自給自足的幸福才不會患得患失。
9.等一切都準備好才開始
天時、地利、人和,萬事俱備固然能無往不勝,但這樣的時機往往少之又少。不要總等準備好的才開始,因為絕大多數的奇蹟都是人為之後才遇上了天時地利。
10.太早下結論
你看到的都不一定是真相,何況聽到的呢?
不過早的下結論,是一種懸著的狀態。而人出於對安全感的需求,總是喜歡確定性的結果,對於懸著的東西會有很大的不適感。所以「不要過早下結論」不僅能用於處理情緒,也是一種避免後悔的智慧。
11.自欺欺人
不要當「把頭埋在沙漠裡的鴕鳥」。欺騙自己比欺騙別人容易的多,但叫醒自己比叫醒別人難得多。長期沉浸在自己的想像中的人,無法接受一切真相。但是到了不得不面對真相時,又該怎麼辦呢?
12.總和別人比較
雖然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但是不要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比較;不要去羨慕別人的而輕賤自己的。
我們是活給自己看,比曾經的自己優秀就好。
▼
現實生活中,很多事情是不可控的,當一個可控的選擇來臨時,如果我們還是在關注犯下的不可控的錯誤,糾結煩惱已經發生的災難,就會錯過一個轉變的良機。
費斯汀格法則,歸結起來就是:
緊緊抓住事情本身,就事論事,正視它,解決它,不要因情緒或心態繼續糾結。這樣10%的事件,就不會繼續發展下去,擴展成90%的麻煩。
【更多閱讀推薦】
金融小白變實操小能手:學習這件事,何時開始都不晚!
美國福布斯商學院(FSBT)|全球通用學位,在職深造首選!
美國福布斯商學院執行院長:為什麼中美教育合作意義重大?
書單來了!10位傳奇商業大佬自傳,你看過幾個?
比學歷低更可怕的,是你還以為學歷是廢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