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的四大斡耳朵

2020-12-23 騰訊網

《忽必烈的四大斡耳朵》

李曉偉

和元太祖成吉思汗一樣,元世祖忽必烈也建立了四大斡耳朵。筆者簡要的說一下:

第一斡耳朵,為帖古倫大皇后,弘吉剌氏。帖古倫哈敦為元朝第一美女!她的絕世美貌也最受忽必烈的寵愛。

但俗話說:「物極必反」。這位帖古倫哈敦的絕世美貌和忽必烈對她極大的痴情則遭到了長生天的妒忌!帖古倫哈敦與忽必烈只做了短短幾年的夫妻,就如同「海蘭珠」一般的紅顏薄命,帶著那份驕傲和滿足,匆匆離世,撒手人寰!

忽必烈是一個十分重感情的帝王,他登上汗位之後,就建立了四大斡耳朵。

所謂的第一斡耳朵其實就是一個擺設!其實就是忽必烈對帖古倫哈敦無限的懷念!因為在忽必烈的心中,沒有人能取代帖古倫的位置!第一斡耳朵永遠都給帖古倫留著,作為永遠的思念。

第二斡耳朵,為察必哈敦。察必哈敦為弘吉剌氏,為帖木倫大皇后的姑姑。她的容貌頗具帖古倫大皇后的影子,而且察必哈敦十分聰慧和賢德。

公元1259年,蒙哥汗去世後,阿里不哥欲在漠北自立為汗,並且有欲除掉忽必烈的舉動。察必哈敦察覺此事之後,急忙派人向伐宋前線的忽必烈密報此事,而且還帶來一段隱語:「大魚的頭被砍斷了,在小魚中除了你和阿里不哥以外,還剩有誰呢?」

忽必烈聞訊,頗為震驚,於是果斷決定與宋軍議和北返,解決汗位歸屬問題,因為阿里不哥不僅欲自立為汗,而且還對他構成了威脅!正是這段隱語起了扭轉乾坤的作用,忽必烈提前在漠南稱汗,並在以後的四年時間裡,打敗了阿里不哥,穩居帝位!

蒙古人所戴帽盔,沒有帽簷,俗稱胡帽。忽必烈嫌她不能遮擋太陽光,察必即依忽必烈的意見,增加前帽簷,忽必烈大喜,於是命令定為帽盔的樣式,這就是元朝時期,蒙古貴族和士兵所通用的圓簷式帽盔。察必又縫製一種衣服,前有裳而無祍,後邊長度相當於前邊的一倍,沒有衣領和衣袖,綴以兩排褡襻,以便騎射,名曰「比甲」,當時人們爭相仿效。今天的馬甲,就是由此演變而來的。

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二月,察必哈敦在大都逝世。

第三斡耳朵,為塔剌海哈敦和奴罕哈敦。

第四斡耳朵,為伯要兀真哈敦和闊闊倫哈敦。

馬可波羅在《馬可波羅遊記》裡提到:忽必烈有四個妻子。這四個妻子他都認為是正室,他們全叫做皇后,再加以各人特殊的名字。他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宮殿。每一宮殿至少也有三百名最美麗和嫻雅的宮女。他們也有許多太監來做侍僕,和許多其他男女僕人。因此每一個皇后都有一萬人在她的宮中。」

文章完

作者簡介:

李曉偉,男,漢族。1982年6月22日生,黑龍江省佳木斯富錦市人,出生地,建三江管局。1998年,因理科成績不好,遂輟學。僅為初中學歷。於是開始自學之路。苦於受學歷限制,現在尚未找到理想的工作。愛好有兩個,一是美術(寫意人物),二是歷史(以研究帝王的政治、軍事為主。不做任何考古之類!)。暫為成吉思汗平臺特約作者,曾在各微信平臺裡發表了許多文章。其中有數篇文章登上了百度,及搜狐網、今日頭條、網易新聞、騰訊新聞等網站。

滿族文化網原創文章出品。

相關焦點

  • 忽必烈的婚姻,比你想像中的亂太多!
    相對應的,特薛禪之孫斡陳也娶了一個孛兒只斤家的公主,是拖雷的女兒也速不花。這個婚姻就有些變味了。斡陳是也速不花奶奶孛兒帖的親侄兒,也速不花嫁給了自己的表舅。而鐵木真的另一個孫女薛只幹也同樣嫁給了自己的表舅,斡陳的兄弟納陳。 這個,依然算是可以讓人接受。
  • 忽必烈創建侍衛親軍與怯薛有什麼區別?起到什麼作用?
    忽必烈在漠南稱汗,原有的怯薛都歸屬於其弟阿里不哥,於是,忽必烈遵循成吉思汗舊制,重組萬人怯薛,也是分為四部分,名曰四大怯薛。平日裡這些「怯薛」分為不同職能服務與保衛大汗的起居與安全,宮廷服侍,怯薛近侍參與朝政,打仗時扈從大汗親徵,怯薛長都是忽必烈最親近之人。
  • 忽必烈平定乃顏之亂,兩軍在陣前親熱地打招呼,這仗怎麼打?
    東道諸王是指成吉思汗建國後,將怯綠連河以東至哈剌溫山(大興安嶺)一帶的東部地區封給四個兄弟:哈撒兒、哈赤溫(他早逝,受封的是其子阿勒赤歹)、鐵木哥斡赤斤、別裡古臺(同父異母弟),其中鐵木哥斡赤斤是成吉思汗幼弟,按照蒙古習俗,老兒子「守灶」,因此受封千戶最多,也就勢力最大,是東道諸王之長,其封地以呼倫貝爾地區為中心,控制遼東大部分地區。
  • 北安王那木罕:忽必烈的嫡幼子,因當過俘虜,被父親勒令終生不見
    據姚燧為伯父姚樞所寫的神道碑記載,海迷失後稱制的庚戌年(1250),忽必烈聘請姚樞為7歲的兒子真金講授經學,也就是說,忽必烈的兒子是在7歲開蒙。元史董文用傳記載,憲宗七年(1257),董文用受忽必烈的委託,為其子那木罕和忽哥赤講授經書。
  • 忽必烈與元朝
    在中國,控制著陝西和四川的蒙軍將領們傾向於阿里不哥一邊,但忽必烈不久就把這兩個省的軍隊爭取到他一邊。忽必烈的副將們在甘州東部(甘肅境內)打敗了阿里不哥軍,這次勝利鞏固了忽必烈在對蒙古統治下的中國的所有權。忽必烈把他的優勢向蒙古推進,他於1260年年底,在哈拉和林以南的翁金河畔度冬;而阿里不哥朝葉尼塞河上遊撤退。接著忽必烈錯誤地設想戰爭已經結束,在和林留一支普通軍隊後,回到中國。
  • 忽必烈建立了強大的元蒙,為何被蒙古人稱之為叛徒?答案很簡單
    忽必烈建立了強大的元蒙,為何被蒙古人稱之為叛徒?答案很簡單1206年,鐵木真建立蒙古帝國,尊汗號為「成吉思汗」。之後幾十年時間裡,大蒙古國屢次對外侵略擴張。成吉思汗在位的時候,他先後攻滅了西遼、西夏、花剌子模、金朝等國。他去世之後,新可汗又進行了2次大規模西徵。
  • 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繼位之爭,忽必烈靠什麼贏得了最後的勝利?
    當蒙哥攻釣魚城時,忽必烈正從邢州向鄂州(今武昌)進發。八月初渡過淮河,入大勝關。接著,進抵長江北岸。蒙哥去世,他的異母弟末哥立即派使者去報告忽必烈。使者對忽必烈說:「末哥請你回漠北去,以你的威望維繫天下人心。」忽必烈覺得奉命南徵,不能無功班師,仍然率大軍渡江,派兵攻鄂州。
  • 看看忽必烈的老婆
    忽必烈能繼承大汗,開創元朝,一統海內,人生是相當圓滿,但忽必烈再怎麼牛,也離不開他老婆總在關鍵時刻拉他一把。忽必烈作為蒙古大汗、元朝皇帝,當然妻妾眾多,但他最看重、最寵愛的,是一個姓弘吉剌,叫察必的女子。忽必烈在當藩王時,就娶了此女子。作為王的女人,容貌是自不必說的,關鍵是此女聰慧又果敢,每臨大事有靜氣,該出手時就出手。
  • 涮羊肉是元世祖忽必烈發明的?
    據說涮羊肉的發明與忽必烈有關。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忽必烈便是其重要領袖之一,他創立元朝, 被稱為元世祖。忽必烈率大軍遠徵四方,馳騁南北。有一天,他想吃清燉羊肉,就命令隨軍廚師準備。廚師便按照一貫程序,宰殺羔羊,剔選羊肉。突然,探子來報有敵軍來襲。
  • 電視劇《忽必烈》封鏡
    光明網訊 (記者 宗小寧)由內蒙古仕奇集團與內蒙古電影集團聯合拍攝人電視連續劇《忽必烈》,經過7個多月的拍攝於9月26日封鏡。   該劇為歷史正劇的創作形式,本著尊重蒙古族發展歷史,維護祖國各民族團結的原則,著重表現忽必烈對國家統一和人類文明進步所發揮的重要積極作用。
  • 忽必烈為何不能阻止蒙古帝國的分裂?
    從忽必烈的角度來說,他應該比誰都渴望蒙古帝國不分裂,因為這樣他就可以當大汗。那麼,為什麼忽必烈沒有阻止蒙古帝國的分崩離析呢?可以說正是由於他的原因,蒙古帝國才一步步的走向分裂,這又是為什麼呢? 首先,此種觀點是有歷史依據為證的:製造分裂的那個人,就是有權有勢的忽必烈。
  • 成吉思汗的蒙古汗國和忽必烈的元朝為什麼不是一回事兒
    蒙哥弟弟忽必烈和正統繼承者阿里不哥展開了長達5年的戰爭,最後取得勝利。 在忽必烈爭奪汗位的過程中,四大汗國因為站到了不同的隊伍導致蒙古汗國內部的分裂,除伊兒汗國支持忽必烈,剩下的三個汗國都支持阿里不哥。
  • 成吉思汗是蒙古人而忽必烈卻是中國人?道理何在?
    西方人根據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政策,分析認為「成吉思汗是將中國變成了蒙古的一部分」,表明認可成吉思汗是蒙古國人。而對忽必烈的結論是「把蒙古變成了中國的一部分」,表明認可忽必烈是中國人。具體來看我們從三方面分析。
  • 歷史上的今天1271年12月18日大蒙古國可汗忽必烈下詔改國號為...
    歷史上的今天1271年12月18日大蒙古國可汗忽必烈下詔改國號為「大元」,元朝建立 2013-08-29 11:16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蒙古國子嗣為何尊崇成吉思汗,卻極度反感忽必烈
    公元1259年8月,大蒙古國的大汗蒙哥病逝於南侵途中,他的弟弟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為了爭奪汗位大打出手,最終忽必烈勝出,成功繼位。 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大元,確定以大都為都城,忽必烈就是元世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