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繼位之爭,忽必烈靠什麼贏得了最後的勝利?

2021-02-23 新蘇北網

1257年,蒙哥決定大舉徵伐南宋。第二年二月,他命幼弟阿里不哥居守和林,阿蘭答兒輔佐,而親自率軍進入西蜀。同時,他命塔察兒、張柔攻長江中遊,在東面配合;又命原已由大理攻入交趾的兀良合臺引兵北上,形成南北夾擊之勢。塔察兒在前線失利,蒙哥命忽必烈統領東路軍隊。十一月,忽必烈從開平出發。

蒙哥一路進軍的主要目標是長江上遊的要衝重慶。蒙古軍隊分道沿涪江、嘉陵江、巴江一渠江南下,攻克了許多州縣。1258年年底,蒙哥主力軍隊進抵合州(今四川合川)。合州處在嘉陵江、涪江會合處,隔嘉陵江以東有一個釣魚城。城在山上,南西北三面是嘉陵江河灣,形勢十分險要。南宋合州知州王堅動員所屬十七萬民丁在釣魚城修固城牆,開池鑿井,為守城作了充分準備。蒙哥進駐城東的石子山,切斷魚城的外援,從1259年二月初開始發動猛攻,但直至五月底,不能成功。六月初,蒙哥親臨前沿陣地視察,身負重傷,七月去世。

當蒙哥攻釣魚城時,忽必烈正從邢州向鄂州(今武昌)進發。八月初渡過淮河,入大勝關。接著,進抵長江北岸。蒙哥去世,他的異母弟末哥立即派使者去報告忽必烈。使者對忽必烈說:「末哥請你回漠北去,以你的威望維繫天下人心。」忽必烈覺得奉命南徵,不能無功班師,仍然率大軍渡江,派兵攻鄂州。這時,兀良合臺也已經從交趾經邕州(今廣西南寧)、桂州(今廣西桂林),北指潭州(今湖南長沙),並與忽必烈取得聯繫。忽必烈與兀良合臺對鄂州形成南北夾攻的形勢,南宋朝廷十分震驚,急派賈似道以右丞相兼樞密使,駐軍漢陽,援助鄂州。但是,這時傳來了阿里不哥謀繼汗位的消息。

蒙哥去世,留在哈刺和林的阿里不哥在蒙哥諸子和親信大臣的支持下急忙策劃繼任汗位,並立即行動起來。當時大軍在徵宋前線,於是阿里不哥派阿蘭答兒發兵於漠北諸部,派脫裡赤發兵於漠南。當阿蘭答兒進至離開平一百餘裡的地方時,忽必烈妻子察必聽到這種情況,派人責問「發兵這樣的大事,成吉思汗的曾孫真金(忽必烈與察必之子)在這裡,為什麼不讓知道?」她察覺有變,立刻秘密派人去報告忽必烈。

十ー月,忽必烈在前線得到察必的秘報,立即召集隨軍的諸王、大將和幕僚商議對策。郝經說:「現在阿里不哥已經行動起來。大王雖然握有重兵,但是,如果他宣稱有遺詔,正式繼位我們還回得去嗎?願大王以社稷為念,與宋議和,而後親率輕騎,直奔燕都,使他們的陰謀奸計冰消瓦解。同時,需要採取下列措施:派一支軍隊去堵住先帝靈舁,收皇帝印璽;遣使通知旭烈元、阿里不哥、末哥諸王會喪和林;差官到諸路撫慰安輯,命王子真金鎮守燕京。要擺出這樣的架勢,那就能得到汗位。」

忽必烈認為很對。正好南宋賈似道的使者又來議和,請求稱臣,以江為界,每歲納銀二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忽必烈當即同意後,斷然北上。他把大軍留在江北,自己率領一支親軍先行。半路上,聽了商挺提醒的話,又派人回到大軍立約防備。不久,阿里不哥的使者果真來到軍中,忽必烈手下的將領便按約把他們殺了。

1259年年底,忽必烈抵達燕京。這時,脫裡赤正在括兵。忽必烈問他為什麼括兵,脫裡赤假託說這是蒙哥的臨終遺命。忽必烈察知其中有詐,將他所括的兵全部遣散了。忽必烈在燕京近郊過冬。阿里不哥通知忽必烈去漠北參加忽鄰勒塔(聚會),會葬蒙哥;同時,任親信劉太平、大將霍魯懷行尚書省事於京兆。忽必烈不理會阿里不哥的通知。他命廉希憲先到開平「審察事變」。廉希憲在開平勸說有實力有影響的塔察兒擁戴忽必烈為汗,獲得成功。

1260年三月,忽必烈到達開平,召集忽鄰勒塔,諸王塔察兒、也先哥、合丹、末哥等以及大臣們再三勸進。當時,有些地位高的王,如旭烈兀、別兒哥(拔都弟),沒有到會,忽必烈有點猶豫。廉希憲和商挺私下對他說:「先發制人,後發人制。事機一失,就再也追不回來了。」這樣,忽必烈終於登上汗位。

四月,阿里不哥得知忽必烈搶先一步,便也在和林城西按坦河召集另一個忽鄰勒塔,在另一些王的擁戴下繼位。

大蒙古國出現了兩個可汗,他們是兄弟,都有一部分宗室的擁護,都通過了忽鄰勒塔的推舉。兄弟之間這樣尖銳的奪位鬥爭只能訴諸武力來解決了。

在諸王中,以塔察兒(成吉思汗弟幹赤斤之孫)、也先哥(成吉思汗弟合撒兒之子)為首的東道諸王是支持忽必烈的;西道諸王處於分化狀態,有的支持忽必烈,有的支持阿里不哥。忽必烈又能控制中原地區,阿里不哥便在偏西的地方尋求發展。

在派阿蘭答兒發兵漠北以後,阿里不哥又派劉太平、霍魯懷到關中拘收錢穀。駐於六盤山的大將渾都海倒向阿里不哥,與劉太平互通聲氣,又約駐在成都的密裡霍者、駐在青居(在今四川南充南三五裡)的乞臺不花一起舉事。頃刻之間,陝川一帶的局勢嚴重起來了。

忽必烈在四月間任命八春、廉希憲、商挺為陝西四川等路宣撫使。他們立即趕到京兆。六月,廉希憲捕殺劉太平、霍魯懷,又命劉黑馬誅殺密裡霍者於成都,命汪惟正誅殺乞臺不花於青居。八春、汪良臣出擊渾都海,適逢阿蘭答兒自和林率軍與渾都海會合,合丹也來與八春會合。雙方在甘州(今甘肅張掖)以東大戰,阿蘭答兒、渾都海兵敗被殺。合丹、廉希憲等在陝川的勝利,使阿里不哥失去了西線的軍勢,失去了有可能從陝川得到的財力物力。

阿里不哥丟了陝川,又得不到中原的物資,他便從1260年冬天起撤到西北面的謙謙州(今葉尼塞河中上遊)一帶。忽必烈的軍隊推進到哈刺和林,留也先哥鎮守,同時派阿卜失合(察哈臺曾孫)、哈薩兒兄弟兩人回察合臺汗國去掌政。阿卜失合兄弟在半途被站在阿里不哥一邊的諸王阿速帶捕殺。

阿里不哥派阿魯忽回歸察合臺汗國主持國事,要阿魯忽為他收集貨幣、給養和裝備,並阻撓以西的旭烈元、別兒哥聲援忽必烈。但另一方面,他遣使向忽必烈表示,等到秋高馬肥時,就去覲見,藉以延緩忽必烈的進擊,並伺機而動。

1261年秋,阿里不哥乘也先哥不加防範,攻佔和林,而後向漠南進軍。忽必烈得報,又聽說阿里不哥殺了阿卜失合兄弟,大怒,隨即率軍親徵。十一月,雙方在昔木土腦兒(在今蒙古蘇赫巴託省南部)遭遇,阿里不哥大敗,逃回謙謙州,他的許多部下向忽必烈投降。

阿里不哥處於困境,不斷派使臣向阿魯忽徵求財物,甚至牛十頭要抽徵兩頭。阿魯忽不堪其擾,又見到阿里不哥氣勢不振,便拒命殺死了使臣。阿里不哥發兵討伐阿魯忽,進至伊犁河流域。但阿魯忽在撒麻耳幹、不花刺一帶重整旗鼓後,又把阿里不哥打了回去。1262年間,阿魯忽宣布倒向忽必烈。這時,忽必烈已取得旭烈兀、別兒哥的支持。而在阿里不哥陣營裡,玉龍答失(蒙哥之子)也已經轉到忽必烈方面。因此,阿里不哥處於十分孤立的地位了。

1264年七月,走投無路的阿里不哥只好率領身邊的諸王和大臣到上都(即開平)表示歸順。忽必烈問他:「你說說看,按道理講,我們兄弟兩人,誰應當繼承大位?」阿里不哥回答說:「原來我是對的,現在你大汗是對的。」阿里不哥只承認失敗,但不承認忽必烈據有道理。忽必烈下詔:阿里不哥、阿速帶、昔裡給等諸王是成吉思汗的後裔,不予問罪;不魯花等謀臣,全部伏誅。

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繼位之爭,是蒙古汗系宗親之間爭奪最高統治權的鬥爭。這是蒙古統治階級內部的鬥爭。在這場鬥爭中,忽必烈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博得了中原漢族地主階級的支持,掌握了中原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贏得了勝利。忽必烈的勝利也是蒙古貴族中主張採用漢法治理漢地一派人的勝利,這就很有利於元朝的建立和鞏固。

但是,終元之世。北邊諸王守舊勢力的叛亂活動沒有停止過,有時仍然對元廷構成嚴重的威脅。1269年,窩闊臺之孫海都據塔拉斯河谷叛,以他為首的西北諸王的反抗元廷的軍事鬥爭一直延續到1310年。長期盤踞在東起阿爾泰山西迄中亞錫爾河一帶的西北守舊族勢力使元廷不得不在天山南北路與和林等地派駐重兵,消耗了大量兵力和物力。1287年別裡古臺的曾孫乃顏據漠北東部封地發動叛亂,他本人雖隨即被執,但他的勢力一度與西北叛王相呼應,形成威脅元廷的很大聲勢。

來源:網絡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蒙古國子嗣為何尊崇成吉思汗,卻極度反感忽必烈
    按說忽必烈也算是「開國之君」了,可是蒙古的後世子嗣尊崇的卻一直是成吉思汗,卻十分討厭這個元世祖忽必烈,這是什麼原因呢? 等等這些,都足以說明忽必烈在位期間,還是頗有功績的,雖然相對成吉思汗還有些差距,但相比其他蒙古大汗,他的功績高出了一大截,那為什麼蒙古人民不喜歡忽必烈呢?歷史君認為有幾點原因不容忽視。 首先是汗位之爭,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的汗位之爭,雖然最後忽必烈勝出,但導致了蒙古的四分五裂。
  • 忽必烈與元朝
    1.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的爭位蒙哥遺留下三個弟弟:忽必烈、旭烈兀和阿里不哥。旭烈兀自1256年成為波斯汗後,由於遠離蒙古,而沒有要求繼承大汗位。剩下的只有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阿里不哥作為幼子,已經成為蒙古本土上的統治者,並在蒙古都城哈拉和林紮營。作為蒙古地區的統治者,他準備在蒙古召開庫裡勒臺,以確保他被舉為大汗。而忽必烈搶在他之前行動。
  • 看看忽必烈的老婆
    蒙哥大汗率軍攻川蜀,中宋軍飛矢而亡(還有一說是病死的),忽必烈一開始不相信,一個大汗哪能這麼輕易就沒了啊,他覺得這是南宋的擾亂軍心之計,那個時候也沒手機電話啥的,核對個信息也很難,忽必烈就接著圍攻鄂州。忽必烈這邊就這麼打著南宋,老家卻出事兒了,出大事兒了。忽必烈還有個弟弟叫阿里不哥,他一直留守在蒙古帝國的所謂「首都」和林,和林今天在蒙古國境內。
  • 忽必烈的四大斡耳朵
    她的絕世美貌也最受忽必烈的寵愛。 但俗話說:「物極必反」。這位帖古倫哈敦的絕世美貌和忽必烈對她極大的痴情則遭到了長生天的妒忌!帖古倫哈敦與忽必烈只做了短短幾年的夫妻,就如同「海蘭珠」一般的紅顏薄命,帶著那份驕傲和滿足,匆匆離世,撒手人寰!
  • 忽必烈建立了強大的元蒙,為何被蒙古人稱之為叛徒?答案很簡單
    忽必烈建立了強大的元蒙,為何被蒙古人稱之為叛徒?答案很簡單1206年,鐵木真建立蒙古帝國,尊汗號為「成吉思汗」。之後幾十年時間裡,大蒙古國屢次對外侵略擴張。成吉思汗在位的時候,他先後攻滅了西遼、西夏、花剌子模、金朝等國。他去世之後,新可汗又進行了2次大規模西徵。
  • 元世祖忽必烈的皇后是如何協助丈夫興盛大元朝?
    元世祖忽必烈之妻昭睿順聖皇后察必察必皇后出自元朝後族弘吉剌家族,是濟寧王按陳的幼女,嫁給忽必烈後守第二斡兒朵。察必是忽必烈祖母光獻皇后的侄女,論輩分則是忽必烈的小姑母。而忽必烈的原配、守第一斡兒朵的帖古倫,正是察必的侄子脫憐的女兒,也就是察必的侄孫女。
  • 為何拖雷家,忽必烈四兄弟都是皇帝?
    蒙古大軍雖被西歐稱為「黃禍」,但成吉思汗的偉大之處,令無數政治軍事家折服。他所創立的四大汗國和宗主國元朝統治了中亞、東亞一、兩百年,直到現在還有一個蒙古國。欽察汗國是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封國,由於朮赤的身份一直得不到確認,在第一次西徵勝利後,他就直接在中亞就藩建國了。之後,成吉思汗聽到朮赤反叛的謠言,起兵徵討時,朮赤的繼承人拔都向蒙古草原報喪了。他是在成吉思汗之前就已經去世了。第二任大汗是拔都,在窩闊臺時期,他統帥近50萬大軍,發動了第二次西徵,打敗匈牙利後,因為窩闊臺去世,西徵結束。欽察汗國最終分裂成多個小汗國,被興起的俄羅斯公國滅亡。
  • 蒙古人南下,忽必烈統治時期的中國,為什麼不叫蒙古,而叫元朝?
    提到蒙古帝國,世界上幾乎很少有人不知道,因為它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國,橫跨亞歐兩塊大陸,如此之大的蒙古帝國想要統治好可不是一件簡單事,所以在成吉思汗時期就把蒙古帝國分別分給了自己的四個兒子來管轄,在這期間蒙古帝國仍不斷向外擴張,版圖最大時是在忽必烈時期,達到4500多萬平方千米,也正是在忽必烈時期
  • 忽必烈為何不能阻止蒙古帝國的分裂?
    從忽必烈的角度來說,他應該比誰都渴望蒙古帝國不分裂,因為這樣他就可以當大汗。那麼,為什麼忽必烈沒有阻止蒙古帝國的分崩離析呢?可以說正是由於他的原因,蒙古帝國才一步步的走向分裂,這又是為什麼呢? 首先,此種觀點是有歷史依據為證的:製造分裂的那個人,就是有權有勢的忽必烈。
  • 忽必烈南下的三大攔路虎,南宋只配排第三,第一的讓他一度絕望
    忽必烈登上汗位之前,其弟阿里不哥也在和林通過一些蒙古舊貴族的支持下登上汗位。為此,兩人為爭奪正統展開了長達四年之久的鬥爭。最初,阿里不哥佔據上風,擁有蒙古貴族絕大部分的支持。經過耀碑谷大戰和昔木土腦兒大戰,忽必烈逐漸取得軍事上的優勢。
  • 忽必烈推行改革,建立元朝,最後無奈毀於兒孫手裡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孫子,因為母親喜歡漢文化,所以在小的時候,就開始跟著中原學者學習讀書寫字。忽必烈深受儒家文化的薰陶,並且在政治方面,忽必烈非常崇尚唐太宗所建立的貞觀之治,想像唐太宗一樣建立自己的豐功偉業。
  • 為什麼忽必烈一即位,蒙古汗國就四分五裂,他究竟幹了什麼?
    關鍵,忽必烈就是四個字:地位不正!為什麼這麼講?因為蒙古大汗的汗位傳承,自打成吉思汗那時候開始,就是推舉制的。1219年,成吉思汗準備揮師西徵。他與皇后們話別,也遂皇后說:「諸皇子中,嫡出的共有四人,主上千秋萬歲後,應由何人承統?您頂柱般的御體一倒,象群雀般的國民由誰來管?」
  • 《忽必烈傳奇》系列之汗位繼承風波(一)
    最初的名字是「打仗天才忽必烈」,後來可能劇組覺得太傻了,於是改成了「建元風雲」,最後又改成了這個名字。雖然歷史感不如《成吉思汗》,但我認為如果不計較傑克蘇光環的話,也是一部不錯的片子。首先,雖然並沒有請那麼大比例的蒙古演員,但蒙古元素還行吧,裡面的馬頭琴背景音樂很好聽,第二集有段套馬比賽當時也是看得我心潮澎湃。
  • 苦苦堅守襄陽城多年的呂文煥 為何最後還是投降忽必烈了
    不過這樣的升遷並算不上好消息,因為這時候蒙古大軍已經圍困襄陽城長達三年之久。在這期間,呂文煥一直負責防務工作,早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領導者。這次任命,不過是形式而已。  襄陽城靠著城堅池深的優勢,讓蒙古大軍一時難以奈何,於是他們就在外圍打造了銅牆鐵壁的防守。我們進不去,你們也別想出來。  呂文煥嘴上不說,心裡卻也著急,這麼下去城裡的儲備終究會耗完。
  • 忽必烈創建侍衛親軍與怯薛有什麼區別?起到什麼作用?
    忽必烈在漠南稱汗,原有的怯薛都歸屬於其弟阿里不哥,於是,忽必烈遵循成吉思汗舊制,重組萬人怯薛,也是分為四部分,名曰四大怯薛。平日裡這些「怯薛」分為不同職能服務與保衛大汗的起居與安全,宮廷服侍,怯薛近侍參與朝政,打仗時扈從大汗親徵,怯薛長都是忽必烈最親近之人。
  • 成吉思汗的蒙古汗國和忽必烈的元朝為什麼不是一回事兒
    蒙哥弟弟忽必烈和正統繼承者阿里不哥展開了長達5年的戰爭,最後取得勝利。 在忽必烈爭奪汗位的過程中,四大汗國因為站到了不同的隊伍導致蒙古汗國內部的分裂,除伊兒汗國支持忽必烈,剩下的三個汗國都支持阿里不哥。
  • 忽必烈平定乃顏之亂,兩軍在陣前親熱地打招呼,這仗怎麼打?
    車駕西徵,命以本部兵居守漠北,遼東、高麗軍國重事鹹受其節度」,「父子祖孫兄弟雄據遼東,早有輕朝廷之心」,可見勢力之大。當初忽必烈與其弟阿里不哥爭奪汗位時,以塔察兒為首的東道諸王是鼎力支持忽必烈,所以,忽必烈立國之初,東道諸王十分尊崇,得到賞賜與權力,隨著忽必烈加強中央集權,開始與東道諸王因為利益而產生矛盾。
  • 巴森扎布再次扮演成吉思汗 電視劇《忽必烈》最新劇照曝光!
    2017年2月22號,電視劇《忽必烈》在北京開機,3月31日轉場到內蒙古正藍旗拍攝。從柳絮紛飛的春天,經過烈日炎炎的夏日,一直到八月金秋的到來,《忽必烈》已經近170天。這部由內蒙古仕奇集團和內蒙古草原文化保護發展基金會共同推出的大型民族題材歷史正劇《忽必烈》,講述了十三世紀偉大歷史人物、大元王朝的締造者忽必烈大帝波瀾壯闊的一生。忽必烈從一個普通的王子,到登上汗位,最終創建大元王朝建立起他的豐功偉績,這部戲就是講忽必烈的成長史,同時也表現了十三世紀蒙古民族先進的思想、政治、文化。
  • 巴森扎布再次扮演成吉思汗 電視劇《忽必烈》最新劇照曝光!
    2017年2月22號,電視劇《忽必烈》在北京開機,3月31日轉場到內蒙古正藍旗拍攝。從柳絮紛飛的春天,經過烈日炎炎的夏日,一直到八月金秋的到來,《忽必烈》已經近170天。這部由內蒙古仕奇集團和內蒙古草原文化保護發展基金會共同推出的大型民族題材歷史正劇《忽必烈》,講述了十三世紀偉大歷史人物、大元王朝的締造者忽必烈大帝波瀾壯闊的一生。忽必烈從一個普通的王子,到登上汗位,最終創建大元王朝建立起他的豐功偉績,這部戲就是講忽必烈的成長史,同時也表現了十三世紀蒙古民族先進的思想、政治、文化。
  • 《忽必烈》一部大型歷史正劇,背後凝結了這些人的汗水和付出
    由內蒙古仕奇集團和內蒙古草原文化保護發展基金會共同推出,國家一級導演黃健中擔任總導演,巴森扎布、蘇日雅、甘其其格、巴音布日都、駱文博、諾敏達萊等共同出演的大型民族題材歷史正劇《忽必烈》,從2017年2月22號《忽必烈》在北京開機到殺青,歷時七個月,輾轉四個城市,終於在近日順利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