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k媽年底要衝KPI,所以最近實在沒有餘力及時更新文章,犟叔對此也很不滿覺得我沒有規劃。今天是2016年的最後一天,我想我應該給大家一個交代,所以將原計劃的第一篇"友情贊助"推送給大家。
今天要向大家介紹,Frank的小姐姐Arya爸爸的作品——義大利麵。連音樂都是Arya爸爸選的喲~~
這是此公號開山以來的第一篇非烘焙早餐,也是Frank最愛的食物之一。呈現給大家~
(當然Frank媽終於有時間來寫公眾號的最主要原因,是2016年的KPI完成了,哈哈哈哈)
大家好!
我是Frank的小姐姐Arya的父親。
做為一個口味挑剔的4歲萌妹子的奶爸,為孩子準備食物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在我做了各種西式麵包、中式煎餅等傳統早餐被妹子吃了一口就嫌棄後,終於發現,麵條才是小孩的真愛,無論是寬寬扁扁煮的軟軟的麵皮、還是細細長長的龍鬚麵,只要配上一點點醬油,Arya都能揮舞著勺子吃完,我只需時不時的,把她卷的高高的麵條在跌落桌面或者地板前及時接住就行。
(Frank媽:沒有原因,就是看到「揮舞著」的時候,想配一張小朋友一看就喜歡的繪本《魯拉魯先生請客》的插圖,此處體現吃飯的歡快熱鬧狀,哈哈)
Pasta冷知識
這次為大家介紹的是一款快手的「義大利海鮮面」,意面(Pasta)是西餐中最接近中國人飲食習慣的面點,相比中國傳統麵條,由於用的是一種名叫「硬杜林小麥」製成的麵粉,具有高密度、高蛋白質、高筋度等特點,久煮不糊,但是對我來說,意面相比中式麵條,最大的好處有:
1.不用擔心小朋友吃的太慢麵條變成一坨影響口感;
2.耐嚼的特性也可以鍛鍊小朋友的牙齒;
3.沒有湯湯水水,小朋友吃起來方便;
意面的種類據說有500多種,形狀各異,除了直條型的,螺絲型的、彎管型的、蝴蝶型的、空心型,貝殼型可以變著花樣哄孩子吃。
製作步驟
意面和壽司一樣,都是一類輕易能上手,又在搭配上永無止境的食物,面與醬就像米和鮨一樣,調製起來各種高深的奧義。
網絡上的玄學很多,但是我總結起來其實就一點:
根據意面形狀搭配合適的醬料(澆頭)!
簡單來說就是:
- 細長形的意面就要用多一點橄欖油做潤滑,配上剁細的肉料和素菜做成輕盈的醬汁
- 而短的、管狀的意面,就要配厚重稠密的醬料,讓香腸的碎屑藏在中空的管狀縫隙中,吃起來才有濃密的口感。
這裡推薦兩款醬:雄雞牌的西西里風味和拿波裡風味意面醬(沒有收廣告費……)
我給Arya做的意面一般有兩種版本,一種是標準的海鮮意面,另一種是具有雲南特色的雞樅意面。
下面先介紹一下標準版的海鮮意面。
煮意面其實非常簡單,但是有幾個重點:
煮麵的時候一定要在水裡放一點鹽。
全程滾水,不要加涼水降溫,所以開始時候水要多一點。
不用管網上的食譜或者麵條說明書上的煮麵時間,最靠譜的辦法還是看著差不多了撈一根自己嘗一嘗。
現在開始進入正題,相對中國的麵條,意面煮的時間一般久,所以我的順序是:
先準備配菜和麵條
燒水煮麵的時候可以完成切菜、調製醬料
煮好的面撈出後
直接可以放入做醬料的炒鍋裡翻拌一下即可完成。
另外一個版本的「雞樅油意面」:
雞樅油作為雲南食材中的聖物,由於其無與倫比的鮮香,根本不需要其他的調味料,拌麵是最受歡迎的吃法。
(Frank媽備註,雞樅其實就是一種蘑菇,雨季在雲南山區大量生長,採摘後曬乾,加入花椒,新鮮辣椒,油炸鍋。雲南人每家都會有一大罐,煮米線或涼拌菜都會來一點提味,世界第一美味)
煮好的意面拌入雞樅油,加一點點鹽或者醬油,在沒有任何配菜肉料的情況下,也能輕輕鬆鬆吃下一大碗。
這個就是雞樅油,去雲南旅遊的朋友要嘗一嘗。
(Frank媽:這裡贊一下Arya爸爸的機智,我怎麼就沒有想到這個中西合璧的義大利麵澆頭呢)
快手早餐
上班族的周末起床是件困難的事情,大人比小孩還要貪睡(Frank媽:說的是我咩?),經常早上7點多鐘我還在熟睡的時候小傢伙已經過來搗蛋了。
一面忙活著給她刷牙洗臉,一面又得準備早晨,兩個大人還可以分工合作,如果要一個人搞定,早晨就需要一些方便快速的了。
在眾多的快手早餐中,Arya最容易接受的還是奶黃包、豆沙包這一類的小點心,起床後從冰箱拿出直接入鍋設定時間蒸製,然後就可以去忙活別的了,回頭再配上一杯牛奶和蔬果,就是一份營養全面的快手早餐了。
(各種小豬包,小企鵝包,小鴨包,品牌不提了,需要的同學請來找我問)
寫在最後的話
好啦,義大利麵、快手早餐就介紹到這裡。
我們家Arya雖然比Frank小朋友大兩歲,但是口味極刁,一點也不捧我的場,經常在我烹飪新奇菜式時嘗完一口就無情的扭頭,而且對菜餚中極其細微的味道非常敏感,稍有不對就直接吐掉。
害我不得不在形狀、色彩等方面多下功夫來討好她,連哄帶騙的想開拓她的食譜,但是收效甚微。
都說小時候的食物就是長大後家的味道,有了孩子以後,我們一群大男人從槍車球(Frank媽:槍車球其實是個遊戲界的梗,Frank媽表示看不懂- -)的電腦遊戲裡轉向了煙燻火燎的灶頭,以往窩在家裡看電影打遊戲,飯點叫個外賣就過完的輕鬆周末變成了早睡早起、一日三餐親力親為、精工細作的忙碌周末,有人調侃帶孩子的假期比上班還累,上班反而成了休假。其實,當你花費時間精心製作的食物最終得到小天使樸實的肯定時,那種感覺遠遠比工作的小小成就被同事或領導讚美要來的舒坦些。也許,這就是我們堅持下去的動力吧。
Frank媽後記:
非常感謝Arya爸爸的友情出演,整理完這篇文章後,我有很多感觸。Arya爸爸與我高中是同學又是鄰居,隨便算算竟然已經認識了十幾年。現在都為人父母,每天做的事情也是折騰孩子那些事情。作為同學,我以為我很了解他,但Arya爸爸寫出來的字,竟然與犟叔如出一轍,讓我十分意外又感動。這就是父親吧。
一年到頭,每天都要吃早餐,掐指一算大家也做了百八十次了,都是專家,也是辛苦活。
在這裡給早起為孩子做早飯的爸爸們,媽媽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都點個讚。
2016年,就要過去了,這一年,我自認為最大的成就,就是與犟叔獨自開始帶孩子,過起了一家三口的小生活,每天那些鍋碗瓢盆和雞毛蒜皮的日常,不知不覺卻變成了屋簷下溫暖的交響樂。牽著一隻蝸牛散步,陪著他長大。
同樣,犟叔隨口一句做個公眾號吧,竟然也付諸實踐。感謝大家的捧場,和觀看,我們會繼續努力。
<再見 2016>
長按添加訂閱
不要錯過每天的寶寶早餐攻略
Breakfast Everyday
點這裡查看更多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