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桃李滿天下」的出處是武則天嘆狄仁傑門生眾多。
《資治通鑑·唐紀·武后久視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
白居易也在《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中寫道:
綠野堂開佔物華,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桃李滿天下」是用來比喻某人培養的學生和後輩遍天下。那麼槓精可能就要問了:為什麼不是香蕉蘋果滿天下?非得是桃李滿天下呢?難道不是香蕉蘋果更好吃嗎?
桃李滿天下
為什麼是「桃李滿天下」?
原因很簡單,因為桃子和李子是中國的原生水果,無論是種植的廣泛性還是市面上的數量都是最多的。而現在我們吃的最多的香蕉和蘋果都屬於外來水果,在那個時候還沒有傳入到我國,或者還沒有廣泛的種植。
孫猴子最愛吃的桃子當然是我國的原生水果
中國的本土水果
桃子和李子是我國最早的原生水果,詩經中有雲「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可見,在先秦時期桃子和李子就已經是市面上流行的水果了,甚至連孫猴子都到天上偷王母娘娘的蟠桃,可見桃子在當時已經是老百姓非常喜聞樂見的水果了。
還有成語:「李代桃僵」、「桃李春風」、「豔如桃李,冷若冰霜」、「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等等,說的都是李樹和桃樹。李和桃是中國古代成語中用的最多的水果。
成熟的李子讓人口舌生津
除了桃子和李子,還有柿子也是歷史非常悠久的我國原生水果。據說考古學家發掘出了距今1萬年之前的浙江省浦江上山和6500年之前田螺山出土的柿子核,可見柿子在我國的歷史也非常久遠。
柿餅才是家鄉的味道
梨子也是我國的原生水果。在周朝時期我國就已經在種植梨樹,在長沙馬王堆出土的竹簡上也記載了2100多年前的梨樹種植情況。
有一種說法是梨子原產地是歐洲,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中國的梨是「亞洲梨」,呈圓形,也就是我們現在經常看到的大白梨,原產於我國西南地區,隨後傳入中亞,經西漢絲綢之路逐漸傳入歐洲。而歐洲原產梨統稱「西洋梨」,呈葫蘆形,形狀類似於我們現在的庫爾勒香梨。絲綢之路後亞洲梨和西洋梨經過雜交,產生了多個品種。
這是典型的亞洲梨
獼猴桃又名奇異果,聽名字像是外來水果,其實獼猴桃是中國的原產水果,在詩經中寫有:「隰有萇楚,猗儺其枝」,其中「萇楚」就是「獼猴桃」的古名。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描繪了獼猴桃的形色:「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獼猴喜食,故有諸名」。
1904年獼猴桃傳入紐西蘭,經培育在紐西蘭廣泛種植,人們用紐西蘭的國鳥「奇異鳥」為獼猴桃命名,稱之為「奇異果」,獼猴桃是紐西蘭最負盛名的水果之一。
獼猴桃可是從我國傳入紐西蘭的呦
中國的外來水果
蘋果原產地是歐洲和中西亞地區,直至十九世紀才傳入中國,在陝西延安一帶落戶開始種植。
大家愛吃的蘋果是妥妥的外來物種
香蕉的原產地存在爭議,目前比較公認的說法應該是產自於非洲。四千年前的埃及陶器上就有了香蕉的圖案。在戰國時期我國就已經有了香蕉的記載,漢代也已有了香蕉栽培的歷史,但那時候並沒有普及,只是集中在廣東一帶種植,還屬於奇花異木,一直到元朝,才逐漸開始廣泛種植。
非洲確實很早就有了香蕉種植園
西瓜的原產地也是非洲,早在四千多年前,埃及就已經開始種植西瓜,直至公元三、四世紀才經西域傳至中國,故稱之為「西瓜」。
西瓜是夏天不可或缺的水果之王
葡萄也是大家愛吃的水果,葡萄產自歐洲,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時葡萄傳入中國。唐代詩人李頎在《古從軍行》中寫道:「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其中的「蒲桃」就是現在的「葡萄」。
葡萄是女生們的最愛
結語
炎熱的夏天到了,大家不要天天躲在空調房裡,還是要多運動、多吃點水果,這樣的生活方式才最健康。
來個水果拼盤解解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