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說:「科學沒有國家,可是科學家卻有自己的祖國。」 也正是這樣的赤子之心,讓他在聽到新中國成立的消息之後,立刻便與妻子蔣英決定回國。
但是,在就在他準備回國之際,美國方面卻千方百計的進行阻撓。其手段之卑劣,包括了非法扣留、拘禁、監視居住等等。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當時美國麥卡錫主義的盛行,另一方面則是出於國與國之間競爭的需要。他們斷然不會輕易允許一個頂尖科學家回到紅色中國,給他們造成威脅。
正如英國前首相帕默斯頓說: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和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最終,錢學森先生這場長達5年之久的歸國之旅,在錢學森先生輾轉寫出請求信,中國釋放了15名朝鮮戰場上的美軍飛行員之後才得以成行。
但即便如此,錢學森先生在登上「克利夫蘭總統號」回國的旅途中也是危機四伏。好在,外交部假借其父名義發電「中途不要下船」,錢學森先生知悉個中厲害並未下船,他才得以安穩歸國。
也正是在錢學森先生領導下,中國很快在「兩彈一星」上打破了美蘇的核訛詐,他也為我國國際地位的提高立下了汗馬功勞。
如今,科學技術的發展更加迅捷,量子技術、人工智慧、AI技術、5G技術等新技術層出不窮。儘管蘇聯已經解體,但國際之間的競爭卻更加激烈。誰佔據了技術頂峰,誰佔有了頂尖人才,誰就能夠在這場技術革命之中拔得頭籌。與人才競爭如影隨形的自然也就有如錢學森先生的遭遇一般的陰謀論,為了利益總有國家會選擇不擇手段。2008年,中國天才數學家任偉的蹊蹺自殺事件便不免讓人心生疑竇。
任偉,1982年出生於上海。父母是土生土長的貴州人,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1979年時夫妻二人來到上海打拼。生活的艱辛,可想而知。
不過與生活上的艱辛相比,兒子任偉的成長顯然更令他們欣喜。年幼的任偉,很早便展現出了在學習之上的天賦,尤其是在數學方面。我們都知道,數學被稱為一切學科的基礎,它是一門極其講究天賦的學科。而任偉的天賦卻驚詫眾人,5歲時斬獲上海市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學前組第一名;9歲時,便進入初中,15歲時便被美國多所高校錄取。
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年輕的他選擇了位於美國金融中心的芝加哥的芝加哥大學數學精算專業。
作為一所世界排名前十的大學,芝加哥大學曾有90多人獲得過諾貝爾獎,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獲得者也多達9人,芝加哥學派更是蜚聲海外。
天賦異稟的任偉在芝加哥大學又過得怎樣呢?短短的幾年時間裡,他甚至在讀博五年級時,已經兼任了芝加哥大學數學系的微積分講師。對於芝加哥大學這樣一所大學而言,要擔任講師難度可想而知,更遑論這位講師也還只是一個學生;這也能夠從側面證明任偉的優秀。
在他的研究領域裡,他進行了關於灰數學的研究。所謂的灰數學,用我們普通人的理解,可以解釋為是一項系統化分析的方法論。它在眾多系統化工程之中都有應用,而任偉的這項成果對我國坦克製造有重大幫助;同時在計算機方面,他還研究出了有別於以往的獨特算法,這些方面的成就,無疑對於我國軍事科技的發展都有著極大的意義。而在取得了這些成就之後,他也因此被人們稱為百年難遇的數學天才。
不過,在美國的生活雖然優渥,但是他還是決意回國,這樣的決定是他愛國之心的體現,但也為他的悲劇似乎埋下了伏筆。
就在他準備回國前夕,2008年11月2日晚9點,任偉的屍體在芝加哥大學洛克菲勒教堂後面的倉庫腳手架下面被發現。
是他殺,還是自殺?在經過美國方面的調查之後,當地警方給出的答覆卻是自殺。他們認為,任偉或許是因為抑鬱症等因素,自己爬到了腳手架上,然後摔倒跌下然後造成的死亡。
但事實是,任偉是一個性格開朗、積極向上的年輕人。無論是他的父母還是同學都對美方的這種說法持有否定的態度。作為他的好友RORO更是在聽聞任偉父母電話告知任偉離世之時,震驚的說到:「任偉脾氣很好,兩周前他們還一起吃過飯,怎麼可能自殺!」面對美方的說辭,任偉的父母自然也不同意,也一直試圖在尋找證據,但是身處異國他鄉,時至今日也仍舊沒有他殺的證據。
這樁公案已然很難再有結果,事情真相到底如何也或許就此石沉大海,但是無數次的巧合背後很難讓人相信這不是預謀。近年來,一大批我國的優秀科學家的去世不得不讓我們警覺。從被楊振寧稱為「必然會獲得諾貝爾獎」的張首晟,再到中科院天才熱核物理專家肖翔,從事膜蛋白結構與功能關係研究的中科院生物大分子課題組組長趙永芳,他們的離世都在驗證著科學家有自己的祖國的觀點的正確性,更告誡我們要注重對人才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