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出懲罰性賠償 新《著作權法》給「洗稿」戴上緊箍

2020-12-22 新浪財經

來源:新京報

原標題:祭出懲罰性賠償,新《著作權法》給「洗稿」戴上緊箍

視點

對網絡平臺上的「搬運」「洗稿」等亂象,就該施以重罰。

2020年11月11日,最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正式發布,並將於2021年6月1日起實施。

從本次修訂的具體內容來看,聚焦的多是司法實踐中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有很強的針對性。

如修訂將作品類型從電影作品、「類電作品」統一為「視聽作品」,既符合「視頻時代」的作品呈現方式的現狀,與民事訴訟法中的「視聽資料」在表述上也保持了銜接,更易為大眾所接受。新媒體小編創作的H5、Flash等作品,再也不用擔心不是「按照傳統的電影攝製方法創作」而被排斥在保護範圍之外了。

新《著作權法》還有不少亮點,源於司法實踐中已被廣為接受的解釋或慣例。如很多機構媒體和優秀的自媒體人苦於被一些無良媒體以「搬運」、「洗稿」的方式大肆侵權已久。

《著作權法》所保護的作品,最本質的特徵是具有「獨創性」。單純的事實消息,如對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結果的基本交待,不具有獨創性。但「時事新聞」不等於「事實消息」,更不能等同於「不受保護」。

大量的新聞報導在基本的事實消息之外,均有獨到的敘述和分析評論,很多優秀記者也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言風格和敘述方式,記者的採訪也需要經過記錄整理取捨並置入對新聞事實的描述中,體現了個人獨創性的新聞作品當然應歸入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範疇。

希望執法部門能以此為契機,加大對網絡平臺上以「搬運」「洗稿」等方式大規模侵犯新聞作品著作權的亂象的懲治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著作權法》修訂還摒棄了填平原則,新增了500元的最低賠償額,同時將最高賠償額從50萬元提高到了500萬元。在確定侵權損害賠償額部分,新《著作權法》將權利許可使用費明確作為確定賠償額的標準,並明確了一至五倍的懲罰性賠償加倍標準。這讓懲罰性賠償的「懲罰」功能真正凸顯出來。

在《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已紛紛引入懲罰性賠償,並都已將最高賠償限額提升至500萬元之後,《著作權法》此番在懲罰性賠償方面的修訂可謂水到渠成。

本次《著作權法》修訂中的亮點,大多對應著智慧財產權保護領域和司法實踐中的一些痛點、堵點、難點,「搬運」「洗稿」只是眾多侵權亂象中的冰山一角。灰色產業之所以能夠在黑白之間運行,多數時候並不在立法不明確,而在執法不嚴格。

《著作權法》修訂讓執法的依據日趨科學兼具可操作性,新法也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保持相對穩定。進一步遏制智慧財產權侵權行為,在全社會(包括線上線下)營造不敢侵權、不願侵權的法律氛圍,還需要嚴格執法和公正司法的合力護航。

□王琳(法律學者)

相關焦點

  • 新著作權法修改迎4大變化:侵權賠償上限提至500萬
    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總幹事張洪波認為,從作品定義的科學設定、視聽作品概念的引入、實行懲罰性賠償等新設計來看,無論線上還是線下,都將更有利於優化作品創作、傳播、管理、保護的環境。張洪波稱,後續《著作權法實施條例》《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還將隨之修改完善,希望著作權法的一些新規定能夠細化,讓各類侵權行為得到有效規制。
  • 「洗稿,千字十元,原創度保證70%」
    有的「工作室」甚至會大量招募兼職寫手,並培訓「洗稿」技巧及規避平臺原創度檢測的方法。這儼然成為一場「貓和老鼠」的遊戲。雖然自媒體平臺及監管層持續打擊,但「洗稿」侵權在自媒體領域猶如頑疾。2020年11月11日,新修訂的《著作權法》正式發布,並將於2021年6月1日起實施。
  • 網絡「洗稿」調查:網站軟體「秒洗」,寫手規模接單千字十元
    2020年11月11日,新修訂的《著作權法》正式發布,並將於2021年6月1日起實施。就此,長期關注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顧問劉彬向記者分析,新版《著作權法》亮點在於「提高法定賠償額」和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對可能產生的侵權行為具有震懾作用,相當於戴上了「緊箍」。
  • 著作權法修改 時事新聞作品納入著作權法保護
    11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著作權法的決定,自明年6月1日起施行。修改後的著作權法完善了網絡空間著作權保護的有關規定,大幅提高侵權法定賠償額上限和明確懲罰性賠償原則。著作權法今年迎來施行30周年,此次修改是十年來首次修訂,也是30年來最大幅度修改。著作權維權成本高、賠償低,是著作權保護一直以來的痛點。
  • 新《著作權法》都有哪些亮點?
    修改作品類型和定義,適應文化和科技融合所催生的文化新業態十年來,信息網絡技術飛速發展,文化產業也隨之發生巨大變化,作品傳播方式與過去相比變化很大。修訂前的《著作權法》僅列舉八種具體作品類型,而對於作品的定義是在《著作權法實施條例》中進一步做出了解釋。
  • 十年磨一劍 新版《著作權法》「亮」在哪裡
    在文化產業飛速發展、數位技術與商業模式加速更新迭代的時代背景下,智慧財產權保護和著作權保護面臨很多新問題、新挑戰。《著作權法》自1990年頒布以來,經過2001年和2010年兩次修改,新時代條件下,為有效回應和解決新問題,須對現行《著作權法》作出調整和完善。
  • 十年磨一劍 新版著作權法「亮」在哪裡
    在文化產業飛速發展、數位技術與商業模式加速更新迭代的時代背景下,智慧財產權保護和著作權保護面臨很多新問題、新挑戰。著作權法自1990年頒布以來,已經過2001年和2010年兩次修改。此次修訂後的著作權法共6章、67條,完善了「作品」的定義,新增「視聽作品」類型,增加了懲罰性賠償規定,凸顯對視覺障礙者的關愛。   修訂後的著作權法「亮」在哪裡?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了不同著作權群體。
  • 侵犯著作權法定賠償額上限提高至500萬元
    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總幹事張洪波解讀新著作權法修改四大變化   侵犯著作權法定賠償額上限提高至500萬元  施行30年的著作權法,迎來最大幅度修訂,將於2021年6月1日施行。這次修訂歷時十年討論,觸及著作權法領域諸多「疑難雜症」,例如作品定義不明晰、維權舉證難、侵權成本低等。  修改後的著作權法能否「畢其功於一役」,徹底根治這些「病症」?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總幹事張洪波認為,從作品定義的科學設定、視聽作品概念的引入、實行懲罰性賠償等新設計來看,無論線上還是線下,都將更有利於優化作品創作、傳播、管理、保護的環境。
  • 探索懲罰性賠償,涉及文字攝影視頻音樂作品,北京發布智慧財產權損害...
    金女士說補充表示:「前幾年,有個美術學院的院長,抄了已經過世的一個藝術家名不見經傳的速寫,上了色大賣。但人家原創已經過世了,沒人追責,原創作品也不出名,怎麼追責呢?我覺得不能單純建立一個賠償機制,需要再建立起一套系統的行業懲戒機制,要樹立的是道德環境。」對於攝影作品,無其他參考因素時,《指導意見》則給出了500至2000元的一般賠償數額。
  • 「懲罰性賠償」劍指明知故犯
    讓經營者為消費者把好流通銷售環節安全關——「懲罰性賠償」劍指明知故犯食品安全無小事。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5件食品安全民事糾紛典型案例,彰顯司法守護「舌尖上的安全」的嚴明態度。最後,網店不僅受到行政處罰,還被法院判令向吳某退貨退款並支付10倍懲罰性賠償金。上述兩件典型案例,有一個共同特點,即經營者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仍然對外銷售。對這種經營行為,法律設定了「懲罰性賠償」責任,就是經營者不僅要承擔商品本身造成損失的賠償,還要對其行為付出代價。
  • 「海外代購」的食品出了問題,怎麼主張懲罰性賠償?
    「海外代購」的食品出了問題,怎麼主張懲罰性賠償?但在「海外代購」行為發展如火如荼卻仍欠缺明確法律界分的今天,懲罰性賠償的適用條件受到了挑戰。細心的小王通過翻譯軟體對包裝上的英文說明進行翻譯,發現這款食品的成分中含人參、鎖陽等藥材。小王認為趙某銷售的食品既沒有中文標籤,還在食品中違規添加藥品,不符合相關法律的規定,遂向趙某提出10倍賠償請求,而趙某隻同意為小王退款退貨。
  • 著作權法修改,明年6月1日起施行
    ……創作者的這些顧慮,新修改的著作權法作出了明確回應。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著作權法的決定,自明年6月1日起施行。修改後的著作權法完善了網絡空間著作權保護的有關規定,特別是大幅提高侵權法定賠償額上限和明確懲罰性賠償原則等,為創作者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進一步「撐腰」。
  • 著作權法:三十而立再出發
    司法部黨組書記袁曙宏在作草案說明時表示,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著作權保護領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亟待通過修改完善著作權法予以解決。此次修法,也承載了人們對於著作權法的諸多新期待。  今年是我國著作權法施行的第30個年頭,正如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智慧財產權法教研室主任萬勇所說,「『三十而立再出發』,全國人大常委會在今年審議著作權法修正草案,可謂正當其時。」
  • 【普法課堂】著作權法修改,今年6月1日起施行!
    一則小視頻帶你走進著作權法!網絡時代,作品的傳播門檻和傳播成本進一步降低,侵權方式比較隱秘,證據難以掌握,維權難度增大。在文化產業飛速發展、數位技術與商業模式加速更新迭代的時代背景下,智慧財產權保護和著作權保護面臨很多新問題、新挑戰。作品被抄襲打官司維權值不值?
  • 著作權法「三十而立」——守護光影創作 不負筆墨心血
    11月新修改的著作權法完善了作品的定義和類型,將受著作權保護的「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修改為「視聽作品」。字節跳動相關法務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此次修訂無疑是立法機關對文娛行業長期存在的新型視聽類內容作品類型定位爭議的正面回應,短視頻類作品有望獲得明確的作品類型定位,這將更加有利於原創視頻作者的版權保護,為社會文化發展的繁榮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 著作權法「三十而立」:守護光影創作 不負筆墨心血
    圖為在短視頻平臺上走紅的20歲的藏族小夥丁真。新華社發7月23日,第十屆江蘇書展在江蘇蘇州開幕,圖為兩名工作人員在直播介紹圖書。新華社發11月11日,「三十而立」的著作權法完成了第三次修改。自1990年通過以來,著作權法將中國的版權保護事業帶入一個新的階段。
  • 對明知故犯就須強化「懲罰性賠償」
    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5件食品安全民事糾紛典型案例,彰顯司法守護「舌尖上的安全」的嚴明態度。典型案例既為經營者依法劃定了應該承擔的責任,提高其違法成本,惡意及嚴重不負責任的經營者將背負懲罰性賠償;這也是為消費者「撐腰」,鼓勵選擇合理方式依法主張權利,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 智慧財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劍指「明知故犯」
    智慧財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劍指「明知故犯」 2021-01-06 20: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深圳中院規範智慧財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
    | 來源:人民法院報 | 作者:肖波 周曉聰    近日,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制定出臺了《關於智慧財產權民事侵權糾紛適用懲罰性賠償的指導意見
  • 專家:《著作權法》修訂為媒體和權利人維權「撐腰」
    《著作權法》修訂為媒體和權利人維權「撐腰」  ■ 觀察家  新《著作權法》將現行法中不受保護的「時事新聞」限縮為「單純事實消息」,將對我國新聞事業的發展和媒體深度融合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11月11日,最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下稱「新《著作權法》」)正式發布,並將於明年6月1日起實施。針對當下社會中新技術發展反映出來的新問題,長期困擾媒體和權利人的取證難、維權難、維權成本高、侵權賠償低等問題,新《著作權法》進行了一些新設計。  近年來,短視頻迅猛發展,但對其是否屬於現行著作權法的保護範疇,社會各界爭論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