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流行音樂的珠玉脈絡(80)

2021-02-08 台州音樂臺

快速找到音樂臺推送的文章,請設「置頂」哦

點擊上方「台州音樂臺」 → 點擊右上角「...」 → 點選「設為星標 ★ 」

假如沒有羅大佑,華語樂壇一定會清冷、失色許多,羅大佑的出現,拓寬了流行音樂表現社會生活的廣度和深度,他開創性地將知識分子的思辨和社會批判引入創作領域,提升了流行音樂的思想性和文學性,他的創作所帶來的音樂省思和人文關懷,至今在華語樂壇仍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力。

百年一個世紀,六年一闕戀曲,羅大佑一直用跨時空的目光追索黃面孔的來影去蹤。1982年,羅大佑首張專輯《之乎者也》肇始我們的《戀曲1980》;1988年,他出走紐約沉潛四年重回臺灣,復出後的專輯《愛人同志》中收錄了預言世情幻化的《戀曲1990》;1994年,羅大佑春風再度,全力推出《戀曲2000》,三部戀曲正巧相隔六年,成為他創作歷程中的裡程碑。

毫無疑問,羅大佑的每一張作品都是一個時代標杆,他每一個時期的創作都明顯流淌著血液中批評的因子,這位華人流行音樂史上的先行者,充沛的創作能量是如此精彩。

此時的羅大佑已不是當初那個憤世嫉俗的黑衣青年,但骨子裡的叛逆思想和反叛性格仍隱藏在他的歌詞和旋律裡。《五十塊錢》堪稱《現象七十二變》的九零版,這次諷刺的對象從臺灣擴大為兩岸三地,直指政治現實,絲毫不留情面;《臺北紅玫瑰》是羅大佑多年來第一首曲風妖嬈的情歌,擺在眾多嚴肅的作品中顯得格外惹眼;壓軸之作《戀曲2000》是一首嗅不出情慾的情歌,歌中的情境超脫了男女之間的愛欲糾纏,而拔升到極高極遠之處去關照整個歷史和民族的宿命,這使得它不像前兩首「戀曲」那麼平易近人,卻承載了創作者此刻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在編曲和製作上,《戀曲2000》專輯為九十年代的流行音樂再次找到了新的可能。當MIDI編曲泛濫成災後,羅大佑另開路徑選擇和上海管弦樂團及合唱團共同錄製專輯,呈現出氣勢磅礴的宏偉氣概,造就了羅大佑作品前所未有的古典韻味和搖滾氣勢。

這是一張孤寂而沉重的專輯,它在詞曲、編曲、製作方面樹立的高度令人驚嘆,是羅大佑告別二十世紀的最後經典。

在音樂國度裡,羅大佑依然是一塊不能被忽略的鑽石。

作者:李木子

七十年代生人,八十年代末開始接觸港臺流行音樂和西洋古典音樂,1992年嘗試寫下第一篇流行樂評,2001年曾玩票主持了一年的電臺古典音樂鑑賞節目《Music In Paradise》。

相關焦點

  • 臺灣流行音樂的珠玉脈絡(36)
    八十年代也是二重唱和音樂組合方興未艾的時期,承襲民歌年代那種同學或好友組合演唱的傳統,臺灣歌壇湧現了早期的百合二重唱、城市少女偶像組合
  • 臺灣流行音樂的珠玉脈絡(48)
    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在於參加評選的各界人士,對於臺灣流行音樂之根的特別看重。臺灣流行音樂真正的起源是七十年代的民歌運動,也正是在這股民歌風潮之後,臺灣早期的音樂工作者,終於從單一借鑑、翻唱歐美流行音樂的困局中走出,從而在以中國文化這個點上,逐步展現出臺灣流行音樂的雛形,並最終迎來了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盛世。
  • 臺灣流行音樂的珠玉脈絡(62)
    庾澄慶九十年代初期,臺灣處在解嚴後的「大宣洩時期」,流行樂壇百花齊放、景氣大好,文化圈多年來不斷自問的「傳統與現代」
  • 臺灣流行音樂的珠玉脈絡(91)
    之前他雖然有過一些音樂製作和作曲給其他歌手唱的經驗,也擔任過編曲或和聲,不過一直到同名專輯問世之後,陶喆才開始被認為是華語流行樂壇R&B風格的開創者。出生在演藝世家(父親是臺灣早期著名的西洋風格歌手,母親是京劇名伶),中學即赴美讀書的陶喆憑自己的真材實料打出名號,他的創作深受西洋音樂影響,舉凡民謠、搖滾、爵士、R&B……等都是其創作源本。
  • 臺灣流行音樂的珠玉脈絡(16)
    臺灣滾石收購新格唱片的版權後,曾於2002年再版了以「重逢」命名的十四張民歌精選集。許多正在讀書或剛畢業的大專院校學生登上了臺灣現代民歌運動的最後一班列車,他們能寫會唱,一把吉他就可以改寫一個人的一生。
  • 臺灣流行音樂的珠玉脈絡(70)
    執著於音樂的莫凡也為多位藝人創作歌曲、製作專輯,他的《朋友別哭》(呂方)等歌曲也廣為流傳。走城市民謠歌路以新人姿態出現的優客李林二重唱組合,在遭到數家唱片公司的婉拒後,恐怕沒想到他們會成為1991年整個東南亞唱片市場的一匹黑馬,同時一唱一作的組合方式也開了當時臺灣流行歌壇的先河
  • 音樂城市----80年代臺灣流行經典
    80年代是臺灣流行音樂最輝煌的時期,這個時期產生了大量經典流行歌曲,其中有很多還在廣為流傳。
  • 臺灣流行音樂史上的經典「翻唱」專輯
    一般而言,翻唱別人的經典名曲,往往因為珠玉在前而難以取代原唱的地位。但相對地,卻也有些歌曲因為翻唱者賦予了原曲新生命,甚至超越原唱。若以最嚴格的古典詮釋學來看,則更要求演奏者在演出之前必須痛下功夫,從作曲者的時代背景與各種社會脈絡,去掌握住原作品的整體精神生命,來作為詮釋的基礎,甚至要達到「比原作者本人更了解他自己」的程度。相對於「詮釋學」在古典音樂領域所佔有的核心(價值)地位,現代流行音樂界毋寧更重視推出新作品的「原創性」(originality)。
  • 皮皮狗私人藏書單|流行音樂精選100(三)臺灣流行音樂類
    簡介:本書主題是日治時期臺灣流行歌的「故事」,實際上包羅了臺灣大眾文化的形成、庶民生活的再現,以及臺灣大眾文學的現代性議題,資料豐富、圖文並茂,清楚刻繪了日治時期以來臺灣常民社會的圖像,是了解臺灣流行歌脈絡、臺灣大眾文化肌理的好書
  • 80年代臺灣流行音樂的輝煌,好好聽聽吧!
    答:只需點上面《兩岸商匯》免費關注 80年代是臺灣流行音樂最輝煌的時期,這個時期產生了大量經典流行歌曲,其中有很多還在廣為流傳今天《音樂城市》推薦臺灣80年代流行歌曲經典。時間上,從1980-1989.選歌範圍,為臺灣歌手演唱的國語歌曲。選擇標準,為詞曲唱俱佳並產生較大影響的歌曲,力求全面客觀。(1981年由張艾嘉演唱)
  • 最近20年華語流行音樂的沒落,主要是臺灣流行音樂沒落
    3、大陸音樂根本無法比肩臺灣論及在流行音樂方面的文化內涵,大陸流行音樂和臺灣根本不在一個水平線上。大陸流行樂的興起,一般認為是在80年代,崔健號稱大陸搖滾樂第一人。但是崔健歌曲無論在質量還是數量方面,距離同時代的羅大佑差得不是一星兩點。而且崔健歌曲空有憤怒的力量,卻沒有太多文化營養。
  • 中國首次《大陸流行音樂百佳專輯1979-2010》評選出爐記
    《臺灣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很多年,很多遍。何況,《臺灣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不也選擇了大陸的搖滾唱片。何況,大陸流行音樂與臺灣流行音樂的差距在逐步縮小、縮小,而且,大陸搖滾樂,又遠遠領先於臺灣。所以,鄭魁訓編著的《大陸流行音樂百佳專輯》,恰到好處。或者,有些遲,但總算還不太晚。
  • 臺媒:臺灣流行音樂行腳之旅
    臺媒:臺灣流行音樂行腳之旅 2014-09-01 15:44:3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吳合琴 歌迷真厲害連阿魯巴是什麼都找出來……  文章摘編如下:  這位歌迷還去了女巫店、卡夫卡、河岸留言跟Legacy……總之,這些對她來說,是從小聽臺灣流行音樂到大、耳熟能詳卻又無從感受的氣息,因此有機會能來到臺灣,她所想的就是這樣一趟、單純的音樂行腳之旅。
  • 臺灣流行音樂百佳唱片No.1羅大佑《之乎者也》
    這裡有我們喜歡的人,喜歡的歌,我們的原則是先悅已,後悅人。如果你也有一顆懷舊的心,如果你也喜歡的話,就跟著我們一起走一趟懷舊音樂之旅吧。~~~~木南VS木木  臺灣流行音樂百佳唱片排名第一位,1982年羅大佑《之乎者也》。這張專輯被評論為「在臺灣國語流行樂壇投下改變流行樂史的原子彈」。行醫出身半路出家的羅大佑為何能在華語樂壇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正所謂時勢造英雄。
  • 崛起的臺灣城市商業流行音樂
    臺灣城市商業流行音樂自70年代後期全面發韌,於90年代達到興盛巔峰。這一時期的臺灣流行歌曲,曲調清新自然,內容自由活潑,寫人、寫景、寫情愛、寫現實,出現了莊奴、左宏元、劉家昌、湯尼等優秀的詞曲家,相繼推出《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城故事》《又見炊煙》《踏浪》等一系列高品質流行歌曲,成就了一代巨星鄧麗君。後又出現諸如李壽全、陳昇、李宗盛等音樂製作人,培養了大量在華語流行樂壇鼎鼎大名的歌手,掀起了臺灣流行音樂在兩岸三地的追捧高潮。
  • 從臺灣流行音樂的興起來看歌曲創作,現在的不能比
    與此同時,臺灣的音樂圈正在經歷一場大變革。歌聲飄過50年(三)——臺灣流行音樂的興起早期的臺灣,由於在政治上管控的非常嚴,因此在社會上對音樂的管控也非常嚴,那時的臺灣歌曲大都是翻唱一些日本的歌曲,或者是創作一些淺吟慢唱的情歌——被稱作「靡靡之音」。典型的代表歌手有:鄧麗君、鳳飛飛、姚蘇蓉等。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上世紀70年代中期才有所轉變。
  • 獨家︱洞見臺灣原住民音樂
    於是消失的傳統不僅是歷史裡的脈絡,還有原生於山林的感觸。可以注意到的是,許多名聲斐然的原住民流行歌手的作品並不屬於原住民傳統音樂。但他們的音樂中都有大量的原住民音樂元素的存留。傳統原住民音樂的現代化起步非常早,由胡德夫、李雙澤和楊弦三人共同締造的整個華語流行音樂啟蒙的「民歌運動」,是臺灣原住民音樂與現代流行音樂深度融合的根源之一。
  •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臺灣流行音樂和香港流行音樂哪個更強?
    提起流行音樂,許多人最先想到的一定是港臺流行音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港臺流行音樂方興未艾,流行樂壇人才輩出,經典歌曲頻頻湧現,以至那個時代成了流行音樂再難逾越的一個高峰,也是無數歌迷永遠難忘、無限懷念的一個時代。
  • 吳迪雜談:鄧麗君,臺灣的流行音樂的代言人之一
    但我今天還是想回憶回憶港臺音樂,特別是臺灣音樂一些老故事,以及對整個華語音樂的影響。或許也會有人點讚的。我今天這裡所說的華語音樂,主要是臺灣的國語音樂,也就是以普通話為標準的華語音樂。臺灣的華語音樂,也是整個華人中的代表基地,其創作水平之高,影響力之大,名人輩出,大師如雲,是整個華語流行歌曲的驕傲。臺灣的流行音樂影響之深,傳播之廣,明星之多,實在讓我們一言難盡。
  • 你還記得臺灣流行樂壇那些大牌的音樂創作人和歌手嗎?
    喜歡流行音樂的朋友,一定對港臺流行音樂不陌生。在許許多多70後、80後的記憶中,港臺流行音樂伴他們走過了童年和少年時期。他們記憶中最純真、最美好、最難忘的歲月就是在港臺流行音樂的陪伴、陶冶中度過的。如果沒有曾經的港臺流行音樂,那麼許多70後、80後那片記憶的星空將會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