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歌手才是臺灣百佳專輯(1994年由《臺大人文報社》發起評選)中的最佳?
也許有九成的歌迷會在一瞬間說出羅大佑的名字。羅大佑在百佳評選中有5張專輯上榜,《之乎者也》更貴為最佳唱片中的G點,但事實上,有一位女歌手以6張半的專輯(包括和齊豫合作的《回聲》)成為當仁不讓的冠軍,她就是潘越雲。
為什麼是潘越雲而不是羅大佑或齊豫、蘇芮等其他歌手得到評委們的青睞?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在於參加評選的各界人士,對於臺灣流行音樂之根的特別看重。
臺灣流行音樂真正的起源是七十年代的民歌運動,也正是在這股民歌風潮之後,臺灣早期的音樂工作者,終於從單一借鑑、翻唱歐美流行音樂的困局中走出,從而在以中國文化這個點上,逐步展現出臺灣流行音樂的雛形,並最終迎來了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盛世。
而潘越雲正是臺灣流行樂壇由民歌走向專業流行音樂的轉折期裡最重要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歌手。潘越雲的聲音哀怨、纏綿,這種很符合東方文化標準的聲線條件,也是她總能表現流行音樂中的中國風味的主要原因。
同時,她的聲音還帶著點性感,這也能讓她在一些西洋曲風,特別是抒情搖滾和爵士樂的編曲中遊刃有餘。如此的東西合璧,自然能夠得到當時幾乎所有創作者的眷顧。
潘越雲於1989年推出了《我是不是你最疼愛的人》,滾石將專輯交由剛加入公司的陳煥昌(小蟲)製作,一向對流行歌曲的掌握有著敏銳觸感的小蟲,將整張唱片定位在「說女人心裡的話,唱給男人聽」的統一風格,由潘越雲演繹成一種深情款款的現代情愛的無助與期待,別有一番風味。
同名歌曲本來是小蟲寫給一個逝去老友的緬懷之作,卻被潘越雲唱出屬於戀人之間刻骨銘心的悽楚與心痛,這首歌成為繼《天天天藍》之後又一首流傳度最廣的歌曲。
《我是不是你最疼愛的人》獲得了金曲獎首次設立的最佳專輯獎,經此一役,小蟲也聲名大噪,後來成為比肩羅大佑、李宗盛的「音樂教父」。
作者:李木子
七十年代生人,八十年代末開始接觸港臺流行音樂和西洋古典音樂,1992年嘗試寫下第一篇流行樂評,2001年曾玩票主持了一年的電臺古典音樂鑑賞節目《Music In Parad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