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德克》上映惹爭議 吳宇森贊原住民英雄觀

2021-01-10 網易娛樂

2011-09-02 06:50:37 來源: 網易娛樂專稿

舉報

導演魏德聖耗費三年與5.3億新臺幣完成了縈繞他心頭十幾年的《賽德克·巴萊》。影片昨夜已經在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上映,但影片試映後,華語媒體對其表達的民族仇恨與歷史觀卻有不解。

網易娛樂9月2日報導(文/3pinky) 導演魏德聖耗費三年與5.3億新臺幣完成了縈繞他心頭十幾年的《賽德克·巴萊》。影片昨夜已經在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上映,計劃以《太陽旗》和《彩虹橋》上、下兩部在臺灣上映,電影節參賽版本則合併、並剪成150分鐘,即使是縮減版本,這個長度也夠得上「史詩」。但影片試映後,華語媒體對其表達的民族仇恨與歷史觀卻有不解。

魏德聖與製片人吳宇森偕同馬志翔、安藤政信、徐若瑄、温嵐等主演抵達水城,他坦承片中涉及的「霧舍起義」和臺灣原住民的價值觀很難為外族理解,在發布會上也表露自己的動機:「我覺得最難表現的是原住民對日本人愛恨交織的感情,我想用這部電影為臺灣人的心靈療傷。」

魏德勝要給臺灣人上歷史課 愛恨糾結最難拍

《賽德克·巴萊》重現臺灣歷史上著名的「霧社事件」,講述日據時代下,霧社地區馬赫坡社因為不滿臺灣總督府與日據勢力壓迫和剝削而發起反抗。族長莫那魯道帶領族人循著祖靈之訓示,奪回屬於他們的獵場,最終一千多原住民在戰鬥與物資窘困中慘死。

除了涉及史實,影片對原住民的生存狀態也有細緻描寫。而他們對家園、地盤的極度保護、天生好勝善鬥、對祖訓生死觀的完全信仰,都讓並不了解臺灣歷史的人驚訝。魏德聖也表示,即使是臺灣人對「霧社事件」也只是一知半解,「臺灣人對歷史知道得太少,我希望《賽德克·巴萊》能給臺灣人上一次歷史課。」

馬赫坡社的族人與日軍殘殺的場面讓觀眾膽寒,魏德勝也坦言,這部電影最難拍的部分是表現原住民對日本人愛恨交織的感情:「日本人給他們帶來先進的技術,卻霸佔了他們的土地。有人贈你夜明珠,但是踐踏你的家園,你還能感謝他嗎?」他也表示,希望《賽德克·巴萊》「能給臺灣人的心靈療傷。」

吳宇森盛讚原住民英雄觀 一邊監製一邊學歷史

魏德聖表示影片的歷史搜集工程龐大,自己也並不是向來很懂那段歷史,大多的理解是來自父輩的講述:「他們都是那個時期的親歷者,都了解那時候發生的事情。」吳宇森出手為《賽德克·巴萊》製片,也笑稱其實最後反而要感謝魏德聖:「它讓我知道了一段我從來沒聽過的歷史,我從這個片子裡學到了很多。」

談到《賽德克·巴萊》的英雄主義與自己電影裡的英雄,吳宇森謙虛道:「我的英雄是個人的,有浪漫色彩的,這個片子的英雄卻是從人道主義層面出發的,令人感動。」

本文來源:網易娛樂專稿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吳宇森傳染暴力 《賽德克-巴萊》竟刪130多分鐘
    徐若瑄所代表的賽德克女性溫柔堅毅。  華西都市報電 頂著吳宇森(在線看影視作品)監製,《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12年磨一劍的史詩大片《賽德克·巴萊》昨日正式全國上映,雖然此次上映的版本由4小時40分鐘刪減至153分鐘,但電影中所展現的史詩感和勇士們赴死拼搏的動人情節仍讓人感動得落淚。在面對好萊塢電影堅船利炮的夾擊下,《賽德克·巴萊》以熱血之心讓好萊塢見識了一場「野蠻的驕傲。」
  • 《賽德克?巴萊》曝史詩版片花 眾多名人鼎力推薦
    由著名導演吳宇森監製,《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執導的《賽德克?巴萊》5月6日在北京舉行首映式,300觀眾和片中的「300抗日勇士」一起完成了一次洗禮,現場響起13次熱烈的掌聲。
  • 吳宇森不談英雄
    吳宇森一整天都很興奮。11月27日,《太平輪》首映。在《赤壁》上映之後8年,吳宇森終於拿出了自己覺得「完整」的作品,在此之前他稱自己從來不會回看作品。下午兩點,北京梅蘭芳大劇院宴會廳後臺的狹窄通道裡,擠滿了大明星和他們的簇擁者。章子怡、宋慧喬的助理們拎著毯子,抱著暖水瓶,舉著鏡子,為女明星做著最後的妝容整理。
  • 《賽德克•巴萊》遭遇內地票房滑鐵盧
    票房遭「冷宮」 口碑出奇好《賽德克•巴萊》是《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執導的史詩英雄巨作,該片籌劃長達十二年、跨國動員兩萬人拍攝。影片講述的是1930年,臺灣在日本統治之下,原住民賽德克族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率眾反抗日本政府而發動霧社事件的故事。
  • 臺影片《賽德克.巴萊》"登陸" 講述少數民族抗日
    臺灣影片《賽德克•巴萊》10日在大陸各大影院上映,講述的是臺灣少數民族賽德克人反抗日據當局殘暴而發動「霧社事件」的故事。  「賽德克•巴萊」為賽德克語,意為「真正的人」。在險惡的日據時代,賽德克人被迫失去自己的文化與信仰,男人必須服勞役而不得狩獵、女人須幫傭不能編織彩衣。
  • 《塞德克巴萊》上映滑鐵盧:賽德克-悲劇
    賽德克真相  這究竟是部怎樣的電影?  文_朱白  商業角度  華人罕見的視覺大餐  影評人為代表的很多有志之士紛紛叫好,那是不是就意味著《賽德克·巴萊》不是商業片而是文藝片等小眾作品了呢?或許可以這樣總結,2012年在張藝謀馮小剛尚未生產出新片,而寧浩又備受爭議和第六代普遍令人失望之際,幸好有這部《賽德克·巴萊》,讓華語電影不至於丟人到極致。  精縮版對照記  大陸版更適合觀看  有識之士一方面在強烈推薦這部臺灣電影《賽德克·巴萊》,一方面在考慮給親友推薦到底是該看藍光DVD四個多小時的臺灣版,還是精縮之後的兩個小時的大陸公映版。
  • 血圖騰 最後的賽德克
    這也就可以理解電影在介紹賽德克文化背景和這個民族的特性時用了如此重的筆墨。出草,紋面,茹毛飲血,嗜殺成性一個鮮活的賽德克展現在我們的眼前。影片對於臺灣民眾的反抗只用了短短幾分鐘,這種抵抗是我們所熟知的對於侵略者一個國家人民的抗爭。而賽德克這個尚處於部族群居的落後民族心中自然沒有國家之說,而他們的反抗更多的是對自己信仰的執著堅持,對自己心中完美獵場的守護。
  • 海角七號與賽德克•巴萊
    很難想像,海角七號如此輕鬆唯美的文藝片與賽德克•巴萊如此凝重的史詩片,竟然都是出自魏德聖導演。海角七號是在2008年夏天上映的,創下了臺灣本土片的票房記錄。當時,魏德聖導演的另一部作品賽德克•巴萊還沒找到投資。
  • 魏德聖,《賽德克-巴萊》等你等了12年
    《賽德克•巴萊》獲得2011年金馬獎最佳影片,並成為唯一入圍2012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華語電影。萬般無奈,魏德聖將他的對於《賽德克•巴萊》的全部熱情都傾注在他偶然找到的故事《海角七號》上。     沒有明星,製片預算超過了兩千萬,臺灣本土的元素,這些投資人認為最劣勢的東西,在《海角七號》裡魏德聖偏偏都展現出來。這多少有些賭氣的味道。贏了,他就會有機會拍《賽德克•巴萊》。     魏德聖用房產與太太的冷戰換來了拍攝《海角七號》的機會。
  • 《賽德克-巴萊》內地版本出爐 直觀血腥鏡頭被刪
    4月11日,去年斬獲臺灣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大獎的《賽德克-巴萊》在北京舉辦媒體看片會。此次看到的版本不同於之前的威尼斯參賽版和在臺灣上映的5小時上下集版,而是由導演魏德聖重新剪輯的內地過審版本,片長兩個半小時。
  • 電影《賽德克.巴萊》給人的震撼
    他們信仰祖靈,但他們不能守護獵場,不能自由狩獵,不能出草,乾乾淨淨的臉上沒有屬於英雄的印記,他們卑躬屈膝,他們忍辱偷生。起義的爆發是必然,他們知道以出於必死之局,不如主動出擊,血祭祖靈,讓年輕男人面刺圖騰從容赴死。 這個影片中有太多的場面讓人震撼。 賽德克族人在人數處在絕對劣勢、以及武器相差極大的情況下,仍舊選擇了抗爭。
  • 專訪吳宇森:英雄不復當年 但依然本色
    在接受時光網專訪時,吳宇森本人與他的製片人張家振,都對此表示出了不同程度的遺憾與認命,但對於作品本身所遭遇的口碑與票房處境,吳宇森將之視作娛樂化的市場引導,他相信年輕人始終會需要看到溫暖的情義電影。時代的無情「碾壓」,張家振並不陌生,他依稀記得,吳宇森電影生涯的每個階段都曾遭遇不同程度的困難,每一次他都會堅毅地向前衝,像他電影中那些勇往直前、永遠擁抱希望彼岸的英雄。
  • 賽德克巴萊影評
    微信ID:HW201242賽德克巴萊影評(一)  今天一口氣看了兩遍《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所執導的史詩英雄巨作
  • 張學友演技炸裂的英雄片,導演吳宇森的半自傳電影,可惜生不逢時
    1990年8月17日,《喋血街頭》在香港上映。距今整整三十周年。可惜事與願違,令吳宇森意想不到的是,自己嘔心瀝血打造的《喋血街頭》在上映後僅收穫854萬港元的票房,這部創業作直接讓幕後金主+喜劇的題材,《喋血街頭》恰恰出現在這個英雄片的尷尬時期,雖然票房不佳,卻質量上乘。
  • 吳宇森歸來
    攝影/本刊記者 董潔旭吳宇森歸來本刊記者/李行本文首發於總第829期《中國新聞周刊》吳宇森已經71歲了,古稀之年,古書上講應該是從心所欲的年齡。11月底,吳宇森的新片《追捕》即將上映。在1978年的香港電影院,與《追捕》同期上映的還有吳宇森導演的賣座喜劇《賣身契》。當年的吳宇森32歲,雖然是一名賣座的喜劇導演,仍然壯志未酬,也還沒有拍攝為他後來奠定大師地位的《英雄本色》,但高倉健穿著的立領風衣無疑「迷住了」吳宇森。多年之後,他終於得以用自己的方式重新演繹那部經典作品。
  • 電影:《賽德克.巴萊》
    「莫那:」再二十年就不是賽德克了!就沒有獵場!孩子全是日本人了! 」莫那:「如果說復仇,那是我馬赫坡的事。但是如果要血祭祖靈的話,霧社十二個部落全都要參加!」莫那:「日本人比森林的樹葉還要繁密!比濁水溪的石頭還要多!但我反抗的決心比奇萊山還要堅定!!」
  • 李光滿影評:臺灣原住民抗擊日本佔領者的震撼大片:《賽德克.巴萊》
    魏德聖帶給我們的是一部記錄賽德克人血祭祖靈、抵禦日寇的史詩,也帶給我們一捧賽德克人洗淨靈魂、贏得驕傲的聖水,無論是故事中的血腥氣還是英雄氣,無論是攝人心魄的音樂,還是慷慨赴死的人物,都讓人無法忘懷。人類相信,人死後靈魂不會死去。
  • 電影《賽德克-巴萊》劇情簡介
    有一天他們遇見了來自北方一個信仰太陽的民族,    他們為了彼此的信仰而互相戰爭…    可是他們卻忘了,原來他們信仰的是同一片天空…    賽德克,是一個位於臺灣山區    族裡的馬赫坡社出了一位意氣風發、同樣信仰彩虹的英雄,他是馬赫坡社頭目之子莫那魯道,年少的他在首度「出草」即以迅雷不及掩耳地將兩顆異族的人頭帶回部落裡,從此之後,賽德克部落間無人不知莫那魯道這個名字,而也因莫那的年輕氣盛,種下了他和道澤群部落的鐵木瓦力斯(馬志翔飾)多年深埋的仇恨與對立。
  • 吳宇森的堅守,殘酷又浪漫.(內含福利)
    17年前,吳宇森在《喋血雙雄》裡也借周潤發和朱江說過同樣的話:「這個世界變了,你和我都不再適合江湖」。 這無疑是個不宜懷舊的年代,但我們卻忍不住要懷念。 今年是吳宇森進入電影江湖的第50個年頭,11月成了名副其實的「吳宇森」月,4K修復版《英雄本色》在好萊塢超級英雄重壓下上映5天就獲得近3000萬票房。
  • 沙龍 以野蠻的驕傲歌頌意志的讚歌——從《賽德克•巴萊》談開去
    當自由與追求凝為歷史,當忍辱與咽血成為生活當信仰與信念造就希望,當生命與死亡成就夢想三十年辛酸忍辱負重苦,如今一世悲英雄孤膽夢向死而歌成就現世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