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養豬前3年欠債18萬元 被幫扶2年還清 我家出現了過去不敢想的...

2020-12-22 蔡甸之音

我叫滕方遠

今年41歲

蔡甸區張灣街新集場村村民

女兒考上大學了,我對未來也有了更多期待。這5年來,多虧了國家的扶貧政策,我家出現了很多過去不敢想的變化。我自己也充滿了幹勁,打心底感激政府和每一個幫助過自己的人!

2016年1月18日,在政策和技術的扶持下,滕方遠提高了養豬技術,生豬存活率大大提高。

今年高考後,我家裡迎來了一件大喜事,8月底大女兒收到了江漢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一家人別提多開心了,這是我們家的第一個大學生!我當時特意從外地趕回,擺酒幾桌邀請親戚過來慶祝。

■ 養豬欠下18萬元外債

被幫扶不到兩年還清

我家一共6口人,母親患病失去勞動力,父親年紀也大了。兩個女兒在上學,我老婆要照顧她們和家裡,所以家裡只有我這麼一個勞動力。

我原先開車,每月也有固定收入,為想讓家人早點過上好日子,不顧反對開始養豬。2013年,我靠著東拼西湊的錢和一點積蓄,買豬仔、在屋後建豬圈。養豬特別苦,我早上6點半就起床,煮豬食、餵豬、收潲水、搬運,一直忙到晚上,但我不怕苦,就怕錯了方向。

第一年養豬,因為我不懂技術沒經驗,所養的豬大量死亡。2014年,我又借錢養了40頭豬,好不容易養大又碰上收購價格下跌,養一頭虧一頭。養豬頭3年不僅沒賺錢,還欠下18萬元外債,我家成了村裡的貧困戶。

就在走投無路時,2015年我家被列為精準扶貧對象,這帶來了一系列改變。市區相關部門領導、街村幹部經常上門給我出點子,幫我添置設備,建小豬保育欄、修繕豬舍;為我在豬圈旁建了2座沼氣池,養豬的廢料變成沼氣來源;村裡還擔保將農戶家的玉米賒來做豬飼料,我不用跑遠門收潲水了……還有區裡的養豬專家上門到家裡指導,找出我技術上的問題,他們對於我來說,就像「急時雨」一樣。

2020年4月23日,去廣州打工的滕方遠與妻子視頻聊天。

在多方幫助下,豬圈環境得到了改變,科學養育也讓養豬存活率提高到100%。2016年初,45頭豬出欄後我獲益了8萬多元。當時我就下定決心,要在一年內還清外債、脫離貧困。2016年豬肉行情好,全年賣了近百頭豬,我趕在過年前把外債都還清了。那一時刻,你們不知道我心裡有多輕鬆。

■ 在漢川辦養豬場

區街畜牧部門跟蹤指導

無債一身輕,30多年來沒翻新的老屋,我對它進行了首次粉刷,廚房也添了抽油煙機,還把兩個女兒的房間重裝了一番,加了空調和木地板,換了鋁合金窗戶、新床和新柜子。

2018年7月19日,滕方遠和女兒在家玩耍,生活越來越好,笑容越來越多。

2017年10月開始,我關閉了屋後的豬圈,在離家近30公裡的漢川租了一處空房,在政府補貼和自己拼湊下,辦起了小型養豬場,有100多頭豬。區、街兩級畜牧部門隨時指導,讓我不用整日擔心小豬病亡。記得那年夏天,一天兩頭豬出現發熱症狀死了,當時,防疫站專家得知後趕來,確診病豬感染了血液原蟲,及時指導用藥物防治,其他豬得以倖免。

經過幾年養豬,我手頭有了10多萬元的周轉資金,就想在屋後豬圈拆除的空地上,新建一棟樓房,改善家人的生活。2018年底,新房開始動工,這裡已經完全看不到豬圈的痕跡了。新房上梁的當天,我還備了十幾桌酒菜,招待親戚朋友,這以前想都不敢想。

由於養豬行情不太好,2019年初我又重拾開車的活,去廣東打工,收入比家裡高。我還要存錢,供兩個女兒讀書、裝修新房。經歷了這些,我做事更有底氣和信心了,相信只要肯做,生活會越來越好。

2020年11月10日,滕方遠家門口的池塘,已經修繕一新,環境優美。

我家牆外貼著的這張紅色喜報,是蔡甸區人民政府在今年9月為我女兒考上江大送來的祝賀。上面寫道:「……你在2020年以優異成績被江漢大學錄取,今特向你及你的家人表示祝賀,並為家鄉有你這樣一個勤奮好學的女兒而驕傲和自豪。」根據蔡甸區「關愛女孩行動」獎勵政策,我家還因此收到了4000元的一次性獎勵。這也算是我家文化上「翻了身」!

【扶貧幹部點評】

市委國安辦駐蔡甸區張灣街新集場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周勇

四級聯合幫扶機制

實招出實效

把滕方遠列入扶貧對象後,市、區、街、村各級幹部很快成立了四級聯合幫扶機制,實施個性化的精準幫扶措施,為他養豬提供資金、技術、政策支持:請畜牧部門的專家過來傳授技術,出資改造養豬場地、改善硬體設施,資助他買車送豬飼料,給出養豬品種的建議……我們出謀劃策,滕方遠自己也很能吃苦又勤奮,而且有鑽研精神。在大家的幫扶和他自己的努力下,滕方遠在2016年底就還清了18萬元的外債,實現脫貧,2017年又繼續鞏固了脫貧成果,到目前生活都保持穩定。

5年來,滕方遠依靠政策和技術幫扶,從不會養豬欠下外債,到變成養豬能手還清外債、蓋起了新房,生活越來越好。他用自己的行動說明,只要肯奮鬥就有脫貧致富的希望。

助力蔡甸中小微企業發展

免費廣告宣傳

新聞徵集

您身邊有什麼關注的、關心的,

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郵箱:nubb@qq.com

轉載註明出處 編審:孫克亮 來源:長江日報

一個專注於分享城市故事的微信平臺

相關焦點

  • 懷化老父親白天養豬、晚上賣鴨苦拼7年,替兒還清百萬債務
    在兒子創業失敗、虧損達300萬元時,62歲的金繼虎堅守誠信,背上了兒子未還完的百萬元債務。「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做人就要講誠信。」金繼虎對兒子說,「自古都說父債子還,但現在我與你一道把欠債還上。」他面對堵在家門口的討債人承諾:我替兒子認了這個債,就是砸鍋賣鐵,也會還上所有債務。
  • 養豬「土豪」盧德文:脫貧不忘恩
    今年52歲的他說起如今的幸福生活,過去簡直想都不敢想。那是2013年,躺在病床的蘭家英拉著丈夫盧德文的手,語氣帶著哀求,「家裡沒錢了,我們不治了。」盧德文長長嘆了口氣,蘭家英罹患腎病、囊腫,診斷治療,掏空了這個農村小家庭。村扶貧幹部知道了盧德文家因病致貧的事情,趕緊眾籌捐款,緩解了盧德文一家的燃眉之急,隨後又為其辦理了建卡貧困戶。
  • 保山脫貧故事:「孔小胖」養豬記
    「孔小胖」,學名孔壽彬,是保山市隆陽區金雞鄉甫家社區蟒龍2組村民。2015年,因缺技術、自身動力發展不足被納入了建檔立卡戶。可是短短兩年時間,孔壽彬家的養豬規模實現了從零到十,從幾十到近百的突破,「孔小胖養豬記」也成了鄉裡家喻戶曉的脫貧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喻思遠:山凹凹裡有「親戚」||柏...
    2019年10月,我因工作關係,包保戶調到坎邊村,跨組包6戶,每家情況各不相同。從陌生到熟悉,一年的時間,我與農戶建立了深厚的情誼,每一戶都很質樸,我在坎邊村有了牽掛。2020年12月,我意外地收到來自鎮中心小學一位三年級小學生的作文,題為《我家多了一位親人》,文中寫到:「在喻阿姨的幫扶下,我家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變化,我家的衛生弄得乾乾淨淨,她經常來我家擺故事,教我讀書,教我打掃衛生……是她用辛苦給我家帶來許多愛
  • 今年養1頭豬利潤頂過去3頭!2021年養豬還能賺錢嗎?答案來了
    【芮大叔開篇重點】自從18年以來,生豬經歷了一波超級豬周期,非瘟的來襲,讓缺豬成為常態,豬價漲至咱們想都不敢想的高位,伴隨而來的就是養豬利潤的大幅提升,還有咱們看漲的期盼。養豬利潤到底有多少?明年還能賺錢嗎?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個事!【今年養1頭豬利潤頂過去3頭!】如果說今年養豬到底有多賺錢,芮大叔個人認為雖然今年豬價並沒有超過19年的巔峰時期,但實際上今年比去年是要更賺錢的。
  • 扶貧|養魚養蝦幾度受挫 幫扶不斷好似及時雨 脫貧路上多坎坷 政府...
    2020年11月12日,記者再次採訪鄒樹波,談起最近幾年變化,勤勤懇懇的他對未來充滿期待。幾年前,我們家裡就靠幾畝地和打零工過生活,雖然我們夫妻倆起早貪黑,但是一年下來只能結餘2000來元,外債越借越多,生活沒有什麼指望。
  • 武漢園建公司5年不懈幫扶,貧困戶還清五六萬外債,還攢下錢蓋新房
    楚天都市報記者劉利鵬 通訊員雷海霆2020年12月24日,江城陽光燦爛。武漢城建集團旗下武漢市園林建築工程公司黨委書記陶步黎站在老朋友,江夏區舒安街合力村村民張愛軍家門前,笑容也格外燦爛。「農村裡蓋房是件大事,我們都來祝賀。」
  • 尋訪浙江對口幫扶的足跡 24年扶貧路跨越「二十四道拐」
    當地幹部群眾告訴我們,這條險關的跨越與浙江和貴州24年來走過的脫貧路不謀而合。  1996年起,浙江省寧波市與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對口扶貧協作工程正式啟動。2013年,杭州市接過了幫扶黔東南州的接力棒。如今,貴州已遍布浙江的幫扶基因。跨越山海與時空,24年後,迎來了打通脫貧險關的決勝時刻。
  • 三亞育才那受村致富帶頭人蘇江宏:養豬致富不忘帶鄉親
    驅車行駛在平整的水泥村路,繞過一排排民房,穿過一片片芒果地,育才那受宏澤榮生豬養殖扶貧產業基地就展現在眼前。 「養豬不用愁銷路,一年二三十萬元的收入,越養越『上頭』。」說起養豬的事,育才生態區那受村黨總支部副書記蘇江宏難掩臉上的喜悅,十幾年辛勤地養豬,在家鄉闖出了一片天地,不僅成為當地的養豬大戶,還成為當地的致富帶頭人。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做好幫扶工作丨天柱縣竹林鎮扶貧工作站...
    我叫吳常根,現為天柱縣竹林鎮扶貧工作站站長。從2016年參加工作以來,我一直工作在扶貧攻堅戰線上,從一頭霧水到業務精通,我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推動全鎮的脫貧工作,實現了質的跨越。吳常根驗收庭院硬化從擔任該鎮扶貧工作站站長以來,我緊盯全鎮12個貧困村和6056個貧困人口的脫貧目標,「摸實情」「找藥方」 「挖窮根」,在脫貧攻堅戰中做出了實績。
  • 四川江口水力發電有限公司真情潤民心 傾情幫扶貧困村脫貧奔康
    之前,該社原飲水池存在嚴重滲水、管道老舊等問題,經過幫扶單位的資金扶持後,水不漏了,管道換新了,村民很滿意。針對淨瓶村絕大部分村民未用上自來水的實際情況,公司籌資50萬元,為淨瓶村修建安全飲水工程3處,龍觀村新建安全飲水工程1處,維修飲水工程1處,解決了兩個村300多戶、1500餘村民的飲水難問題。
  • 市住房城鄉建委扶貧集團「牽手」大埡鄉 真情幫扶顯成效 合力攻堅...
    2017年,市住房城鄉建委扶貧集團定點幫扶大埡鄉,三年來,扶貧集團堅決扛起幫扶責任,先後共派出16人次優秀幹部駐鄉駐村,全方位協助大埡鄉實施村鎮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教育幫扶、技能培訓、產業扶持、消費扶貧等內容,涉及脫貧攻堅項目121個,直接投入資金近3000萬元,協調資金3.15億元,幫扶成效顯著。
  • 黑山村:養豬助脫貧 日子有奔頭
    曾經的海坨鄉黑山村貧困戶朱慶忠回憶從前對記者感慨道, 2011年我被診斷出胃癌,需要做胃切除手術,把家裡值錢的東西都賣了,東借西湊才籌夠了手術費用3萬元,生活十分困難。2016年,政府通過走訪了解情況,幫扶朱慶忠購買了3頭基礎母豬進行養殖繁育。如今,朱慶忠已經成為黑山村遠近聞名「養豬專家」。「在他家養的豬,那可真是享福嘍。
  • 「我的脫貧故事」沒有好政策 就沒有我家今天的幸福生活丨興仁市屯...
    2013年,我家因學致貧,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和無私幫扶下,我通過大力發展竹蓀產業,於2015年順利脫貧,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蔣玉凱種植的竹蓀我和妻子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常年依靠農業和打零工為生。家裡兩個孩子很成器,學習成績都很好,大兒子還是在興義八中就讀。
  • 中國寶武援邊扶貧「長徵路」:9年來直接幫扶資金超6億元
    作為扶貧縣數量最多的央企之一,鋼鐵央企中國寶武已援藏18年、援滇16年、援青援桂援鄂7年、援疆6年、定點扶貧和對口支援全國10個貧困縣。澎湃新聞記者從中國寶武處獲悉,2012年以來,中國寶武共投入直接幫扶資金6.308億元。
  • 陽江殘疾男子馮計編信守承諾13年還清債務
    在2017年陽江好人的頒獎現場好人馮計編顯得較為特別他雙下肢嚴重萎縮站立對於他來說都是難事但他卻通過誠實的勞動前後用了13年還清為父親治病的20萬債務今天我們走進陽江好人的故事▼▼《殘疾男子信守承諾13年還清債務》——採自2017年3月23日《陽江日版》欠債20多萬元,即便對收入可觀的家庭來說,應該都不是一個小數目,而陽東區大溝鎮廬山村的馮計編,因小兒麻痺症導致雙下肢重度殘疾,硬是靠維修摩託車和省吃儉用
  • 下崗創業十餘年一波三折 帶村民組團養豬名揚鄉裡 養豬大王也曾藏...
    「養豬大王」屢敗屢戰今年47歲的程林利,畢業於新洲區高級職業中學,2000年因就職單位經營困難下崗。「在鄉裡收棉花做搬運,賣白酒,就為養家餬口。」時年近30歲的程林利,與養豬結下緣分。代銷白酒時,程林利順便學釀酒,為不浪費酒糟,他順便養了幾頭豬。
  • 赤峰市喀喇沁旗:金融「活水」化為扶貧「甘泉」
    與扶貧工作隊多次溝通後,朱學剛決定發展蔬菜種植。可啟動資金從哪來呢?朱學剛又犯了愁。這時,乃林農行為他送來了「及時雨」。在銀行工作人員詳細介紹了國家扶貧小額信貸資金政策及申辦手續後,他立即申請了5萬元扶貧小額貸款。建大棚、買秧苗……朱學剛的蔬菜冷棚搞起來了。幾年裡,種植的冷棚尖椒、露地芹菜純收入達10多萬元,不僅還清了貸款還徹底脫了貧。
  • 【我的脫貧故事】馬友祥:2017年,我家三喜臨門
    【我的脫貧故事】馬友祥:2017年,我家三喜臨門 發布時間:2020-12-23 16:11:33      來源:銅仁日報   我叫馬友祥,
  • 走心幫扶,扶貧一線彰顯龍崗國企擔當
    為助力該村打贏脫貧攻堅戰,區投控集團2016年專門成立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幫扶工作領導小組,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陶紅春任組長,轄屬13家企業負責人任組員開展扶貧工作。 交通是水美村發展最主要障礙。對此,幫扶單位投入224萬元,建設了村西路、新開路、通鎮主幹道擴建等4條村道硬底化工程,既打通了發展的阻礙,同時改善了村民交通出行和生產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