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
這年頭編劇最容易出圈的方式,不是靠作品,而是靠懟流量明星的粉絲們。
似乎編劇的地位只有在網友們想要「寄刀片」的時候才會被想起來。而要論如果哪位編劇的名頭最盛,那自然公推汪海林了。
對於流量明星們毫不客氣的點評,直指核心的比喻讓他成功收穫了熱搜不斷,比如先前對於《陳情令》和肖戰的點評,讓很多人議論紛紛,被粉絲罵上熱搜的人不止他一個,不識蔡徐坤的潘長江老師就是其中一個受害者。
不過就作品而言,我相信,觀眾有自己的鑑別力,而佳作的門檻也不會被一時洶湧的流量所擊垮,我們懂得漫威的勝利絕不僅僅是爆米花而已,但十年之後沒有人記得它們也是真的。那時的觀眾將擁有另一套自己的英雄體系了。
不過,不要以為汪海林是編劇圈內最毒舌的人,被稱為「中國第一編劇」的編劇蘆葦才是。
懟流量說到底還是被人們接受的,從《上海堡壘》中鹿晗接受的反噬就知道群眾的「蘊怒」有多深了。
而蘆葦所懟的都是有頭有臉的大人物,是捧起過金棕櫚獎盃的陳凱歌,是被稱為「國師」的陳凱歌,幾乎稍有名氣的導演都接受過他的點評。
蘆葦是誰?
但蘆葦有這個底氣,也有這個專業度去點評電影。
因為《霸王別姬》和《活著》是由他編劇的。甚至由於《霸王別姬》的劇本寫得太好,原著作者李碧華後來還將電影情節添加到小說中。《霸王別姬》定義了陳凱歌的人生的高光時刻,從此他再無能出其右的佳作;
《活著》獲得坎城大獎,讓葛優成為第一個華人的國際影帝。
後面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有一段蘆葦的原話被引用爛了,但用在這裡恰如其分:
我很幸運,跟張藝謀、陳凱歌合作的時候,正是他們處於藝術上最純潔的階段,那時候我墜入幻境,覺得我們終於起步了。可我沒想到,那竟是我們這一代的終點。
那麼,他到底針對這些導演做出了怎樣的點評呢?
當年的蘆葦下了一個總結:
中國導演中沒有天才,組合好了,互相激發出創作力,各自貢獻優勢,就成了。反之,十有九敗。
從目前的狀況來看,確實恰如其分。不會講故事,這是第五代導演們最大的問題之一。
之前的文章也曾經講述過,可以點擊回顧:
執|陳凱歌導戲這麼厲害,為何還會拍出無極?人太自我不是好事
導演的通病
對於張藝謀在《英雄》之後的作品質量,他說出了一個根本性的問題 —— 價值觀出了問題,曖昧不清,讓人疑慮重重。
《金陵十三釵》雖然技術一流,但為何女學生的性命就比秦淮歌妓們寶貴?這個似乎無需疑問的問題,才是電影最大的癥結之一。因此蘆葦評價這部電影「藝術二流,不能細究」。
捧出了周冬雨的純愛電影《山楂樹之戀》在蘆葦看來,淡而無味,無法讓人感受到電影的分量。
雖然後來張藝謀交出過《歸來》這樣的催淚故事,也交出過《長城》這樣的史詩級爛片,但從他的電影《影》中,還是能看出同一套問題,空有畫面,劇本不夠紮實,支撐不起如此龐大而詭譎的動亂三國。
而陳凱歌同樣有這些問題。雖然他對於演員的表演執導無可指摘,但《妖貓傳》同樣暴露了這位」文筆一流「的導演無法落地人間的一面。
人物不全面,情節不夠合理,靠想像力動人的凱歌導演,確實應該停止那一套「升天」的幻想,認認真真地編一個好故事了。
其人其事
蘆葦當過工人,也做過農民,但他的本質是「書痴」。當年的工人是人人稱羨的鐵飯碗,但為了看書,他竟然和領導提出要去看大門,繼而辭職專心看書,那個時代的流浪大師就是他。
哪怕後來插隊下鄉,他還是能夠點著小油燈,守著那一小圈光暈抄寫黑格爾的《小邏輯》,這本號稱世界上最難讀的小書。所謂「安貧樂道」,當年的蘆葦就頗有這種精神。
這些經歷混雜在一起,鑄就了蘆葦對人生百態的洞察。同時,為了進入編劇這一行,他也下了刻苦的功夫。
在那個資源匱乏的年代,他將經典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看了無數遍,記下了電影的編劇架構、情節轉折和鏡頭運用,這樣的刻苦,焉能不成功?
如果說關於前面那些電影的評價,大家都能看出個子醜寅卯。那麼蘆葦對於導演顧長春的兩部電影點評,就更加能夠看出他與觀眾的不同之處。
好的編劇和好的演員一樣,都會從人物的根基和世界觀開始思考故事。對於《孔雀》和《立春》,他如此評價:
真的不了解底層人,真正的人性是善惡交織。他的電影裡人物扭曲失形,有一種病態的卑賤感。
而折服蘆葦的電影也有很多,《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就是一個。他認為李安的電影類型清楚,料給得很足夠,而我們的很多電影,方方面面都在偷工減料。
在這裡,他確實又提出了國產電影一個致命的問題,我們不缺爆款,但我們缺乏長效產出穩定類型電影的工業體系。
好萊塢不是靠天才導演、俊男靚女徵服世界的,而是靠穩定高校的類型片輸出。
無論是愛情片還是戰爭片,在好萊塢都有約定俗成的套路可以走,有一大幫成熟專業的從業者可以諮詢。讓每個人都做自己最擅長的工作,電影這個團隊協作的成果,才能持續煥發光彩。
結尾
蘆葦隨著上一代老去了,他的話自然也不是金科玉律。但在這個流量洶湧的市場上,整日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還有人關注大樓真的牢固嗎?
不要忘了,我們的繁榮是建立在限制電影進口和限韓令等一系列政策的基礎上展開的,一部漫威電影或巨石強森加盟的《勇敢者遊戲》能輕鬆奪得票房榜冠軍,這背後的機理值得我們深思。
我們需要這些具備專業度的批判聲音告訴我們,電影這座大樓的地基,還需要如何完善?
所幸的是,這樣的人永遠都有,但願他們越來越多,這才是對觀眾而言,最好的事。
點擊觀看更多男神女神:
奧斯卡時刻 | 演員金城武,是否感動過你?
諜影重重|肖申克獲得了救贖,伯恩沒有
談「喜歡就會放肆,但愛是克制」的袁泉,是我們只配錯過的好姑娘
影|電影走過114年,這些內地導演的豆瓣高分電影你看過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