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陳凱歌「背叛」大哥的日子

2021-02-08 虎嗅APP

來源 | 叉燒往事(ID:chashaows)

作者 | 叉少

題圖 | 網易娛樂

中國電影有兩座高峰,《霸王別姬》和《活著》。這兩部電影的導演分別是陳凱歌和張藝謀,編劇是同一個人——蘆葦。

將他們集結起來的,是三人共同的大哥:吳天明。

電影是合作的藝術,這幾人的合作創造了中國電影的輝煌。後來,大哥離開,幾個兄弟各自分散。再度聚首時,大哥瞧不上小弟的「大片」,小弟也不再聽大哥的話。中國電影沒能再出現一部《霸王別姬》。

求學

1971年,二十歲的張藝謀結束農村插隊,進入陝西鹹陽市棉紡八廠,成為一名紡織工人。他每天把百十斤的原料包扛進車間,再把四層厚的勞動布撕開,幹的是純體力活。

經過幾年努力,他被調進織襪車間,才真正從事了點兒創造性工作——每月設計四種新的襪子圖案。

張藝謀不甘這種生活,弄起攝影。這是個燒錢的事兒,他賣了血,換來一部相機。女友肖華知道他寶貝那臺相機,拿藍色的勞動布給他做了一個相機包,裡面還精心縫了棉花。

張藝謀拍出的相片在工人手中傳閱,也不時發表在報刊上。

年輕時的張藝謀

1978年,張藝謀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以下簡稱北電)。當時攝影系的年齡限制是22歲,28歲的張藝謀超齡被刷掉。他不認,在北京西安跑了幾個來回,最終通過肖華的姐夫,把攝影作品遞到了文化部部長黃鎮手裡。黃鎮欣賞張藝謀的作品,親自下了批文:「年齡大了,讀四年太長,兩年也可以嘛,人才難得。」

接到指示,北電給棉紡廠發了公函,讓廠工張藝謀攜帶戶口和糧油關係去北京報導。學校謹遵部長指示,給了張藝謀一個附加文件:「僅同意其旁聽兩年,而後自謀職業。」

張藝謀要去北京念大學了,女友肖華怕他見了世面就甩了自己,整日不展愁眉。張藝謀說自己不是薄情人,去北京前,先拉著肖華扯了證。

為應付人情禮往,張藝謀買了幾打自己出品的尼龍襪子,告別妻子,跨進北京電影學院的大門。

與他同時進入北電的大齡考生還有一人——陳凱歌。

陳凱歌出生在藝術世家,父親是著名導演陳懷皚。初中畢業後,陳凱歌到西雙版納農墾局當工人,砍了幾年樹。後來當兵轉業,去了北京電影洗印廠工作。

陳凱歌文筆極佳,寫作文一絕,他想當然報了北京大學中文系。坐進考場,看到考題,陳凱歌滿眼發懵,才知道寫作文和考北大不是一回事。

多年以後,陳凱歌忘了這個教訓,覺得寫好作文就能寫出好劇本。

考北大失利,陳凱歌報考了北電導演系——因為不考數理化,且年齡限制高(26歲)。

考試時老師問陳凱歌什麼是電影節奏,他不知道,但是為了面子硬答一通。第二天收到來信,他被淘汰了。

讓陳凱歌意外的是,過兩天他又收到一封信,說電影學院擴大招生,讓他去參加複試。

進了北京電影學院,陳凱歌問老師,為什麼頭一輪就把他刷了?老師說:「我原指望你說你不懂啊,你不懂我們就能教你了,你說了那麼多我還教你什麼呀?」

陳凱歌的「顯擺」差點斷送他的前途。但他說,如果再來一次,他還得顯擺。

年輕時的陳凱歌

那年入學北京電影學院的還有田壯壯、顧長衛、張軍釗、何群、李少紅、劉苗苗、彭小蓮,他們同為傑出的第五代電影人,只是這些人不是這個故事的主角,在此一筆帶過,他日另作詳述。

說回正題。1978年,陳凱歌、張藝謀聚首北電,此時的蘆葦還在陝西老家待業。

蘆葦與張藝謀同年參加工作,但工作第一天上了四個小時班,蘆葦就辭職了。辭職原因很簡單——不能讀書。蘆葦回到家,啃了四年老,他終日讀契訶夫、羅素、維根斯坦,忙著解決自己的價值觀問題。

街道辦幹部得知蘆葦的情況,深感同情,本著關懷大齡待業青年的人道主義精神,把蘆葦塞進了西安電影製片廠(以下簡稱西影廠)。此時的吳天明已在西影廠工作多年,即將執導個人第一部影片。

進廠後,蘆葦每日顛勺炒菜,幹了兩年炊事員。直到張藝謀、陳凱歌入學那年,蘆葦才被調去美術組,做了繪景。

相比考上北電的張藝謀,蘆葦的機遇差了不少,但考上大學的張藝謀過得也並不輕鬆。

進入電影學院,「廠哥」張藝謀第一次接觸外國電影。在屏幕上看到比基尼和直升機的他被震到說不出話來。一回宿舍,張藝謀就迫不及待跟同學談論。路過的陳凱歌和田壯壯看到,相視一笑,說:「劉姥姥來大觀園了。」

張藝謀年紀大,又做了三年農民七年工人,在學校經常被同學嘲笑。遭受「校園霸凌」的他差點打包回了西安。

好在張藝謀是個硬漢,在北電的日子加倍用功,買不起攝影書就生抄20萬字。考完試,張藝謀各項成績都很好,慢慢受到同學敬重。

曾嘲笑過張藝謀的陳凱歌在攝影展上看到他的作品,覺得此人不是等閒之輩,心裡生出幾分敬意。

兩年過去,別的同學正讀大二,特批入學的張藝謀卻面臨著學業中斷。他難過,跑去隔壁導演系找田壯壯訴苦:「哥們兒這一走,可能就回不來了。」

所幸電影學院給了機會,張藝謀及時轉正,念完了大學四年。拍攝畢業作品時,張藝謀加入田壯壯導演的《紅象》劇組,去雲南拍片。

張藝謀(右四)拍攝畢業作品

後來拍出《大宅門》的導演郭寶昌看到這部片子時驚了:「我操,看到那畫面我就傻了,中國他媽的要出大師了!」

從雲南回到北影,張藝謀和陳凱歌一起看了《紅象》的樣片。陳凱歌評價不錯,張藝謀卻未覺滿意。

陳凱歌對張藝謀說:「八二屆153個同學,有一點數你最強烈——心比天高。」

臨近畢業,學校老師說,可千萬別覺得自己了不起,畢業進了廠子,不熬上十幾二十年誰也別想掌機。

張藝謀算了算年紀,感覺前途又灰暗起來。

相聚

1982年,北電78級畢業,根正苗紅的田壯壯進了北京電影製片廠(以下簡稱北影),陳凱歌進了北京兒童電影製片廠,顧長衛去了西安電影製片廠。受「非正常入學」的影響,張藝謀被分配去了廣西電影製片廠(以下簡稱廣影)。

80年代動亂結束,百廢待興,人們對文藝生活來者不拒,談戀愛都要拿一本尼採、弗洛伊德。

拜新風潮所賜,加上廣影廠長韋必達賞識,張藝謀剛畢業就擔任攝影,掌機拍攝《一個和八個》。

幾個人向廠長表決心,剃了光頭要拍好電影。一伙人坐火車去拍攝地時,還被警察誤認為是流氓團夥給抓了。

《一個和八個》

《一個和八個》拍攝完成,第五代導演的第一部電影問世。

1983年,廣影看中了西影的劇本《黃土地》,準備籌拍。攝影敲定了陝西人張藝謀。導演一時沒有合適人選,張藝謀推薦了同學陳凱歌。

彼時陳凱歌在北京,但不像張藝謀在廣西廠受重用。廠裡前輩林立,輪不到陳凱歌發揮。廣影惜才,花四倍工資把陳凱歌從北京借調出來。

廣影廠長躊躇滿志,派遣得意人選奔赴西安,等候他們凱旋,卻不知此行是「放羊入虎口」。

1983年10月,43歲的吳天明出任西影廠長。那時西影影片拷貝發行量全國倒數第一,全國上座率最高的10部影片沒有一部出自西影。許多西影廠的職工去北京出差,都把膠片筒上的「西安電影製片廠」幾個字朝裡貼著褲腳,生怕丟人。

出任廠長前,吳天明已經是成名的導演,以脾氣火爆著稱,見到不稱職的領導就直懟,在廠裡樹敵無數。有次一句話差點把領導懟哭了:「我不當領導還能做導演,你不當領導什麼也幹不了。」

出任廠長後,吳天明悄悄地對身邊人說:「兄弟,以後西影廠是咱們的天下了。」

接手時,西影廠裡的幹部平均年齡50歲,廠子管理混亂,士氣低下。吳天明召集全廠職工開會,當天,廠裡所有中層幹部就地免職,空出的職位全部讓給年輕人。

求賢若渴的吳天明,正趕上廣影將張藝謀、陳凱歌拱手送上。

拍《黃土地》時的張藝謀陳凱歌

來到黃土高原選景的陳凱歌、張藝謀沒了盤纏,車也壞了,餓著肚子拄著拐棍走到西影,投奔吳天明。吳天明給了幾人兩千塊錢,又安排食宿,協調出一輛吉普供他們採風。

改變中國電影格局的力量首次在西影聚齊。

有人說,中國電影的輝煌始於1983年。確實,這一年「電影教父」吳天明出任廠長,張藝謀與陳凱歌雙峰聚首,拍的是震驚世界的《黃土地》。

在中國電影的高光時刻,未來的第一編劇蘆葦卻因流氓罪「進去了」。

那會兒正是嚴打時期,蘆葦「頂風作案」,參與地下舞會,和陌生女人跳貼面舞。組織舞會的女老大馬燕秦先一步被槍斃,曾參與跳舞的人也被列上抓捕名單。8月中旬,警察封了街,開始抓人。

得到風聲的人都跑了,蘆葦錯誤地估計形勢,覺得跳跳舞犯不著逃跑。他一人坐在宿舍進行思想鬥爭:是自首呢,還是跑呢?沒等他想明白,公安已經進了屋。

蘆葦一身勞動布工裝,長相也樸素,咋看不像跳舞的,公安連問好幾聲:「你就是?」蘆葦生怕長官否定了他的藝術氣質,連連點頭,說是我是我,我就是跳舞的。

蘆葦被帶走了,在裡面蹲了11個月。

「嚴打」時期公告

世間福禍難料。出了監獄,蘆葦成了名人,十裡八村的文藝青年都敬他一聲哥。甚至在他漫長的職業生涯中,這段牢獄之災始終隱隱發揮著餘熱。

蘆葦出獄時,《黃土地》已經拍完了,陳凱歌被北影廠當寶貝一樣捧了回去。陳凱歌原本是北京人,留不住,吳天明把挖人的心思全放在了張藝謀身上。

畢業時張藝謀一心想來西影廠,無奈當時廠長不是吳天明,挑人時沒要他。錯失張藝謀成為吳天明最大的遺憾,看完《黃土地》,他決計要把張藝謀留下。

吳天明拍《人生》的時候就想找張藝謀來做攝影師,但張藝謀在廣影拍戲,吳天明憋著沒拆廣影的臺。拍《老井》時,吳天明跟張藝謀說:「你必須來幫我,你來做攝影,咱們一塊把這個戲弄好,弄完以後你愛到哪去到哪去。」

嘴上是這麼說,但吳天明一心還是想把張藝謀弄到西影來。

第一步,就是把張藝謀的老婆肖華弄進廠。沒地方交割,就放在宣發處當資料編輯,那種編輯多一個少一個無所謂。好幾個吳天明想弄來的文人的老婆都在宣發處,路遙的老婆也在。

為了張藝謀,吳天明和廣影結了梁子。

張藝謀與吳天明

1983年底,《一個和八個》被當做「精神汙染」的典型批判,廣影廠長韋必達站出來力挺年輕人:「對青年人要關心愛護,如有錯誤我廠長負責。」1984年7月,《黃土地》送審時遭電影局領導無端指責,韋必達又去和領導爭吵。

因為這兩部電影,韋必達被調離一線,廣影由高廠長接任。

張藝謀給老廠長韋必達寫信說:「也許,我們將來可能成為藝術大師、名人,但我們永遠記得當我們年輕時,我們是怎樣起步,有人曾小心翼翼地攙扶我們……我們也有年邁花甲之時,但我們會想起我們的《一個和八個》,我們的《黃土地》,我們的廣西廠廠長……」

韋必達離任,吳天明點名向廣影要張藝謀。接任的高廠長打死不願意,說當時張藝謀一心想到西影廠你們不要人家,我們廣西廠這麼窮的小廠,把凱歌、何平他們八個人都要了,你們看人家現在成了氣候,眼饞了。

有一次開創作會,西影宣發處處長柏雨果(張藝謀老婆與路遙老婆的上司)和高廠長碰了面。開完會,高廠長說:「柏處長,你回頭跟你們吳廠長捎個話。」柏雨果問捎啥。高廠長說:「你告訴吳天明,他很無恥,很不要臉!」

吳天明不在意這些細節。對新人的任用讓他不亦樂乎,他給顧長衛分了房子,保著黃建新拍了《黑炮事件》。廠裡的年輕人如魚得水,老員工愁雲慘澹。

一位廠裡的老員工找到吳天明,一進門噗通就跪下了,說自己一輩子沒拍電影,馬上要退休了,求吳廠長給個機會。吳天明知道他才華平庸,也給他跪了下去,說你一輩子沒拍,也不差這幾年了,還是把機會讓給年輕人吧。兩人跪在地上對視好幾分鐘,老員工自知遇見了狠角色,起身悻悻離開。

西影廠裡一部分人在吳天明的保護下奮勇向前,另一部分人天天告狀,想盡辦法讓他下馬。調查組來了三波,還好調查結果一致——吳天明功大於過。

十年動亂結束,第四代導演正準備施展抱負時,第五代導演卻迅速崛起。用張藝謀的話說,「第四代導演在我們剛剛起步的時候,基本上就被我們拍死在沙灘上」。

在計劃經濟時代,一個電影廠廠長能夠決定電影人的命運。吳天明沒有打壓新人,反倒是給了他們最大的支持。

吳天明上任兩年,西影廠影片的拷貝發行量由全國最末躍至第一,利潤翻了兩番。上海發出「西望長安」的驚嘆,北京則傳出「中國電影的希望在西北」的呼聲。

願為大哥肝腦塗地

1985年,陳凱歌拍出《孩子王》。吳天明對張藝謀說,咱還拍啥,差得太遠了。張藝謀觸動很深,也想著和陳凱歌較一把勁。

此時張藝謀應約回到西影,幫吳天明拍攝《老井》。

吳天明派張藝謀和幾個人去選角。現場烏泱泱來了幾千個人,張藝謀和他們一一握手。回到賓館洗手,洗出幾大盆黑水,男主角還是沒有著落。

吳天明想來想去,只有張藝謀當過農民,又有那股勁頭,決定男主就是他了。張藝謀懵了。「頭兒,我沒學過表演啊。」

但張藝謀知道這是一次機會,答應下來。

接下任務後,張藝謀每天抗著上百斤的石板,走十幾裡山路。為了讓皮膚粗糙,一有時間他就抓兩把砂土放在手裡來回搓。拍井下被埋那場戲之前,為表現出奄奄一息的感覺,他3天沒有吃飯。

當年,張藝謀拿血換了一臺相機,1985年,又拿命換了一個東京電影節影帝。

張藝謀與吳天明拍攝《老井》

後來,吳天明頂著一片罵聲,破格提拔攝影師張藝謀為導演,投資他拍電影《紅高粱》。吳天明說:「這樣一個拿命拼的人,我有什麼不放心?」

拍攝《紅高粱》時,張藝謀帶隊去了高密,一看傻了眼——高密已經幾十年沒種過高粱了。那會兒正是種高粱的時候,再晚就來不及了。可項目還沒批下來,張藝謀慌了。

吳天明得到消息,說這要是晚了就完㞗了。他火速從每個部門要了錢,給張藝謀打過去三萬多,讓他趕緊拿去種高粱,「出了事我擔著」。

張藝謀拍完《紅高粱》說了一句:「願為天明,肝腦塗地。」

拍紅高粱時的張藝謀、鞏俐、顧長衛

拍完《紅高粱》,張藝謀和還在上大學的鞏俐走到了一起。莫言說:「張藝謀和鞏俐不是緋聞那麼簡單。」

1987年,中影公司舉辦第一屆電影展,因為與西影有矛盾,陳凱歌的《孩子王》受到牽連,未被列入展出名單。

吳天明租了放映室,找人用英文寫了海報,說明《孩子王》的放映時間、地點。中影不讓貼,吳天明就自己舉著海報去外賓桌前轉。工作人員攆他好幾回,宣傳處長柏雨果拿著相機,想著誰打吳天明就拍誰。所幸那天沒有發生衝突,《孩子王》的電影拷貝賣了14個國家,成為影展的「銷售冠軍」。

陳凱歌說:「我這一輩子都不做對不起吳天明的事。」

《孩子王》《紅高粱》先後問世,在國際上斬獲大獎,此時的蘆葦還在美術部做繪景。趕上西影正讓周曉文拍《最後的瘋狂》,蘆葦看到劇本,說寫的太爛,自己寫都比這強。

周曉文給了機會,讓蘆葦改寫劇本。《最後的瘋狂》上映,成為1988年的票房冠軍,獲得當年金雞獎特別獎。

吳天明把蘆葦和周曉文叫進辦公室,說:「你們倆負責掙錢,掙了錢我來搞藝術。」蘆葦被破格提拔做了編劇。

文學部的人不服,找吳天明打小報告,說蘆葦連美術都不是,一破繪景的憑什麼來寫劇本,編劇尊嚴何在?吳天明回他:「你告別人的狀我都管,蘆葦我管不了,他以前蹲過號子知道嗎?是混黑道的。不怕死你自己找他說。」

打小報告的人傻了,再也沒提這茬。

在大哥吳天明的提攜下,幾個年輕人迅猛成長起來。

中國要出大師了。

合力

1980年代末,蘆葦為《雙旗鎮刀客》做了大綱,陳凱歌拍了他心心念念的《邊走邊唱》,張藝謀卻接了一部商業電影,做了演員。

《古今大戰秦俑情》

拍出《紅高粱》的張藝謀根本看不起商業電影,演完就走了,連後期配音都沒去。但當時他在鬧婚變,所有人都在討論他和鞏俐,罵他是陳世美。剛好老闆找他和鞏俐共同出演,給了兩人一個相處空間。

1990年10月,張藝謀與妻子肖華離婚,後來主動承擔起妻子的生活費用。

1991年,張藝謀執導,鞏俐主演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獲得威尼斯電影節銀獅獎。張藝謀拉住蘆葦,徹夜在酒店討論這部電影的失誤,鞏俐不時端來茶點。兩個人總結出三十多條缺點,說還能做的更好。

獲得成功後還能細數長短,蘆葦覺得,張藝謀前途無量。

那時徐楓拿著李碧華的小說《霸王別姬》找到陳凱歌,想讓他翻拍成電影。陳凱歌找來蘆葦商量劇本。

陳凱歌與蘆葦

蘆葦說《霸王別姬》是個二流小說,無非男女情愛,格局不大。陳凱歌說蘆葦評價太高,依他看無非是個三流小說。蘆葦不知陳凱歌功力幾何,被他的話鎮住了。

恰好那時陳凱歌的《邊走邊唱》上映,蘆葦和李碧華也當了觀眾。電影放映結束,現場叫好聲一片。蘆葦卻私下和李碧華說:「我是邊看邊想,想他到底要說啥,看完也沒想明白。」李碧華偷笑說:「我是邊看邊睡。」

看完這部電影,蘆葦做了一個結論:陳凱歌做導演可以,千萬不能讓他碰劇本。

蘆葦說如果找他改編劇本,陳凱歌可以提意見,有問題可以商量著修改,但劇本一個字也不許碰。陳凱歌爽快答應,說:「那太好了,我省事了。」

編劇導演確定,劇組預算充足,準備挑選最好的演員。劇本初稿尚未完成時,陳凱歌與張國榮在香港文華酒店咖啡廳見面,向他講述這個故事。

陳凱歌不知道張國榮能明白多少,只是瘋狂講著。講完張國榮站起來和他握手,說:「謝謝你給我講的故事,我就是程蝶衣。」

陳凱歌回憶說:「這是一個令人汗毛直立的瞬間。這樣的經驗只有這一次。」

張國榮與陳凱歌

劇本進展飛快,陳凱歌不時向蘆葦拋出問題,蘆葦作答,兩人有來有回,像運動員一樣。劇本完成,發給陳凱歌的父親陳懷皚,把老爺子看哭了。陳凱歌抱住蘆葦,說太精彩了。

由於劇本出色,精彩程度遠超原著,李碧華把電影情節加進了自己的小說。

蘆葦知道劇本鐵定過不了審查,找陳凱歌商量,說要麼送假劇本過審,要麼這片兒乾脆別拍,沒勁。陳凱歌考慮一天,決定按蘆葦說的做,出了事他倆擔著。

蘆葦花五天時間寫了一個假本子,不出所料,順利過審。假劇本平平無奇,審查人員納悶,問陳凱歌這麼無聊的故事有什麼好拍的。陳凱歌打馬虎眼,說自己就想拍這個。

電影找來張國榮、葛優、鞏俐、張豐毅助陣,顧長衛擔當攝影。拍完,蘆葦找張藝謀來看。張藝謀評價說這是學好萊塢學得最像的電影。那會兒好萊塢是個貶義詞,張藝謀一句話把蘆葦和陳凱歌氣得夠嗆。

蘆葦與張國榮

拍攝時,蘆葦對張國榮說:「我已經在戲裡(借袁四爺)調戲過你了。」回到香港,張國榮寄給蘆葦一個精美的檯曆,上面寫著「送給我心中永遠的四爺」。

一群最出色的電影人,加上最佳狀態。《霸王別姬》尚未出世,已然註定是巔峰。

1994年,《霸王別姬》獲得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

電影獲獎後,蘆葦約陳凱歌一起討論電影中的缺點,陳凱歌說一定一定。可二十幾年過去,蘆葦仍未如願。

《霸王別姬》成名,張藝謀緊跟其後,向餘華要了《活著》的小說版權,找蘆葦改編劇本。《活著》獲坎城電影節評審團大獎,葛優憑藉福貴的角色拿了坎城影帝。

蘆葦後來說:「我很幸運,跟張藝謀、陳凱歌合作的時候,正是他們處於藝術上最純潔的階段,那時候我墜入幻境,覺得我們終於起步了。可我沒想到,那竟是我們這一代的終點。」

分散

九十年代初,第五代電影人合作締造了兩部電影高峰,而將他們集結起來的吳天明卻陷入人生谷底,錯過了中國電影最好的幾年。

1989年5月,吳天明遠赴美國交流講學。一個月後,他因一場採訪卷進風波,被西影掃地出門。原本計劃一個月的行程無限期延遲。

那時吳天明的女兒在美國念書,兩人相依為命。為謀生計,他們包餃子賣給朋友,又開了一家音像店。

蔣雯麗、顧長衛去美國時,與吳天明一起在洛杉磯釣魚。男人們先講黃段子後講電影,然後便望著粼粼波光,陷入無盡的沉默。

一別五年,1994年,吳天明終於輾轉回到國內。

西影廠的輝煌已不復存在,許多曾被吳天明提攜過的人,在公開場合見了他灰溜溜離開。有人以為他再也不會回國,把廠裡的呆帳和壞帳都算到了他一個人身上。

吳天明回國後拍攝的第一部電影《變臉》,沒有一線演員敢接演。電視臺跟蹤拍攝的紀錄片也被打入冷宮,不準亮相。 

1996年,《變臉》在國外獲了三十多個獎項,但在國內幾乎看不到什麼宣傳。當然,即便沒有政策原因,這部主打傳統價值的電影也難有票房。

大哥離開的日子裡,一切都隱隱發生了變化。

《霸王別姬》之後,陳凱歌邀請蘆葦做電影《風月》的編劇。蘆葦查了資料,發現故事只是源於坊間隻言片語,沒有真實歷史依託。他說沒有真實感的故事不會精彩,陳凱歌不信,兩人不歡而散。從這裡開始,陳凱歌的喜好一步步走向了魔幻題材。

1999年,陳凱歌寫《荊軻刺秦王》時沒有聯繫蘆葦。但蘆葦喜歡這個題材,興衝衝找來,說不放心劇本的話我幫你寫,咱們再合作。陳凱歌回了一句:「我放心得很,我自己寫的。」

蘆葦一肚子話全被憋了回去。

後來姜文和陳凱歌的副手張進戰談事時,說《荊軻刺秦王》的劇本有很大問題。張進戰不放心,讓蘆葦把關劇本。蘆葦寫了一個條子,提了二十多條劇作硬傷。陳凱歌說拍攝時注意,但仍然對劇本十分滿意。

蘆葦直言,《霸王別姬》之後,陳凱歌開始自滿:「他的創作狀態在這之前和之後是判若兩人的。當時他很有激情,判斷力很敏銳,之後多的是精細籌算與自負自滿,而品格的靈氣卻離他遠去了。」

2002年,曾經看不起商業片的張藝謀拍了《英雄》。影片投資3000萬美金,國際票房1.7億美金(14億人民幣)。《英雄》國內票房達到2.5億,佔據當年全國票房四分之一。中國電影進入「大片時代」。

《英雄》

2005年,陳凱歌也加入大片隊伍,寫了《無極》的劇本。劇本完成後,他非常自信,堅定地說這是個好劇本。

《無極》投資兩億人民幣,創造了當時的單日票房紀錄。電影上映沒幾天,口碑撲街,所有風頭都被惡搞短片《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搶走了,一向文雅的陳凱歌失了風度,大罵其無恥。

陳凱歌最受不了的,就是有人質疑他的編劇能力。

2006年,張藝謀找蘆葦探討《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劇本。討論了八天,蘆葦說劇本問題很大。張藝謀不以為然,說:「就憑張藝謀、鞏俐、周潤發、周杰倫這四個名字,兩億票房,蘆葦你信不信?」

當年那個細數影片功過的張藝謀已經不復存在了。

《滿城盡帶黃金甲》投資3.6億,動用了兩萬名群眾演員。這之後,王朔給了張藝謀一個評價:搞裝修的。

蘆葦說:「中國導演中沒有天才,組合好了,互相激發出創作力,各自貢獻優勢,就成了。反之,十有九敗。」

張藝謀與蘆葦

造就輝煌的三人再難聚首,蘆葦開始與其他導演合作。

2006年,吳宇森找蘆葦寫了《赤壁》的劇本。蘆葦翻閱資料,用劇本重建三國。最終,劇本沒有採用,吳宇森親自操刀,片中小喬對馬喊的那句「萌萌,站起來」就出自他手。

電影拍的是宏大歷史,觀眾卻在電影院頻繁笑場。蘆葦說一部史詩被吳宇森拍成了卡通片。

與王全安合作的《白鹿原》也遇到同樣的問題。蘆葦花五年時間寫了七稿,臨到開拍,王全安把蘆葦的劇本否了,自己花16天時間寫了一個新的。

厚重的現實史詩被拍成了一部偽情色電影。蘆葦看到成片,強烈要求把自己的編劇署名拿掉。

後來,蘆葦出了一本與好友的談話錄,在書裡把合作過的導演挨個數落了一遍。陸川看完書感嘆到:「蘆葦真敢說實話啊。我看完書就想,他這將來是不想混了吧!」

蘆葦想不想混已經不重要了,時代早已沒了他的位置。當然,他並不孤獨,與他同樣失意的還有大哥吳天明。

歸國十年,吳天明只拍了兩三部電影。與政策無關,單純是因為他想拍的沒人看,有人看的他不想拍。張藝謀說:「我們還能庸俗一下,拍點商業片,他們那一代做不下去,他(吳天明)心裡過不去這道坎。他的純粹使他無法通融,對此他很痛苦。」

自己壯志未酬,又眼看曾經一手提攜的兄弟拍起了《無極》和《黃金甲》,吳天明終於還是怒了。

「中國的編劇導演應該好好想想,我們要把觀眾帶到什麼地方去?」

「我問張藝謀,《三槍拍案驚奇》你想告訴人什麼?!」

《三槍拍案驚奇》

有記者把吳天明的話帶給張藝謀。張藝謀恭謙回應:「中國電影正是被票房綁架的年代。我們要試水,要兩條腿走路。這些吳天明導演都看在眼裡。半年前我和他見過一面,我們談了很多,他不談我最近十幾年的作品,我知道他一直看不上。」

兩人的會面被狗仔偷拍,隔天報紙發了新聞,標題是:張藝謀私會煤老闆,預謀下部作品。

年輕的記者已經不認識吳天明了,把身材矮壯的他當成了煤老闆。

新的時代裡,大哥吳天明已經成為過去式。

永遠的大哥

2012年,吳天明拍攝了導演生涯最後一部電影《百鳥朝鳳》,講的是兩代嗩吶人傳藝的故事。

焦三爺把衣缽傳給了徒弟謝天鳴。片尾,天鳴(天明同音)在焦三爺墳前,吹了一曲《百鳥朝鳳》,送師傅上路。

修改劇本時,吳天明把自己關在家裡一個多月,期間時常痛哭流涕。陳凱歌看出吳天明的心思,說他拍這片是「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2014年2月,《百鳥朝鳳》完成最後精剪。電影拍攝順利,後期也沒有遇到資金的困難。但進入發行上映環節時遇見了問題,大多數發行公司的意見是:「這片子拍得很好,但是不知道怎麼賣。」

2月12日,吳天明拉著好友鄭洞天(第四代導演)去電影院看了兩部「大IP」電影,想緊跟時代,看看什麼樣的電影可以一天票房過億。

看完電影,吳天明問鄭洞天,這兩部電影是怎麼回事。鄭洞天皺著眉頭,半天說不出來。

還好他們看的不是《前任3》,否則看到韓庚摳屁眼聞手還能有19億票房,更想不明白了。

這次觀影之後一個月,吳天明突發心梗去世。

張藝謀、陳凱歌、蘆葦、田壯壯、顧長衛、黃建新、謝飛、鄭洞天、蔣雯麗等第五代影人趕來參加他的追思會。

吳天明女兒說,父親手機裡存著一條簡訊,是發給某發行公司老總的。

「請您看看這部片子,幫我出出主意,怎麼樣可以發(行)。」

曾經傲視群雄的吳天明不得不在市場面前軟下身段。然而這條簡訊依然石沉大海,沒有回音。

追悼會上,導演鄭洞天說:「他(吳天明)一直希望看到藝謀和凱歌再次拿出《活著》、《霸王別姬》這樣的作品,可惜他沒看到。」

十幾年來,吳天明一直看不上張藝謀的片子。張藝謀說:「我當時有一個想法,就是《歸來》做好了,請頭兒看一下,希望聽到他的一些看法,我很在意他。」

可惜,一切都來不及了。

吳天明去世後,成都報社的記者打電話給鄭洞天,問他有什麼可回憶的,最好有點兒「料」。鄭洞天讓他回去翻翻1985年5月份成都的報紙。

1985年5月27日,成都舉行百花獎,那天剛開會就下起大雨。散會後,沒人離場,四川大學一萬兩千名師生披著雨衣、頂著草帽站在雨中看完了那屆最佳故事片——吳天明的《人生》。

電影放完,學生們自發地高喊「人生萬歲」、「電影萬歲」,甚至還有「吳天明萬歲」。

謝飛導演說:「最偉大的電影莫過於此,一萬兩千人站在雨裡看電影節!」

三十一年後,吳天明的遺作《百鳥朝鳳》上映。

上映一周,電影票房僅有364萬。擔任電影宣發的方勵視頻直播下跪,懇求院線經理為《百鳥朝鳳》增加排片。

吳天明曾問過,為什麼那樣的電影可以一天過億。葬禮上,第四代導演鄭洞天想到了一個不是答案的答案:「我們這一代人過時了。」

大哥吳天明的追思會上,第五代電影人再次齊聚。回想起當年的聚義,一切都如夢幻一場。

參考資料:

[1] 《編劇的秘密》——蘆葦、王天兵

[2] 影響:改革開放40年的中國電影

[3] 陳凱歌和他的80年代——三聯生活周刊

[4] 秦國人——陳凱歌

[5] 編劇蘆葦:中國電影界呈現出的現象很矛盾——中國新聞周刊

[6] 讀完就會知道,我們到底為什麼要懷念吳天明? 

[7] 吳天明:在不那麼溫柔的涼夜,做一個電影暴君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hezuo@huxiu.com

End

#江小白不好喝?NO! 是你不懂它。瞄準場景、抓對用戶,7年做到20億~

#今夏,虎跑團·零售消費團帶你近距離觀察最懂年輕人的白酒品牌。立即入團,解鎖謎底~

👇掃二維碼,入團起跑👇

👇點「閱讀原文」也可以報名喲~

相關焦點

  • 張藝謀陳凱歌在西影廠當小弟的日子,帶頭「大哥」吳天明是硬茬子
    、陳凱歌這兩個人現在是國內的知名導演,但是在最初的時候,他們也只是普普通通的菜鳥,都夢想著那一天能夠拍出一部好作品。而當時同時參加考試的還有陳凱歌,當時本來想考北大的陳凱歌失敗了,轉頭看向了北影,陳凱歌的父親是著名導演陳懷凱,雖然從小都沒有學習過專業的知識,但是耳濡目染也知道一些,初中畢業的他去當過工人砍過樹。
  • 背叛大哥的日子:拍片不為藝謀,電影再無凱歌
    這兩部電影的導演分別是陳凱歌和張藝謀,編劇是同一個人——蘆葦。 將他們集結起來的,是三人共同的大哥:吳天明。 電影是合作的藝術,這幾人的合作創造了中國電影的輝煌。後來,大哥離開,幾個兄弟各自分散。再度聚首時,大哥瞧不上小弟的「大片」,小弟也不再聽大哥的話。中國電影沒能再出現一部《霸王別姬》。
  • 吳天明:蘆葦、張藝謀和陳凱歌的共同大哥,時光匆匆再難找回當初
    我們知《霸王別姬》、《活著》,卻鮮少知二者在電影界的地位;我們知張藝謀、陳凱歌,卻不曉兩人同窗的風雨歲月。這兩部電影作品的編劇都是蘆葦,他與張藝謀、陳凱歌三人有一個共同的大哥——吳天明。中國有句古話叫"道不同則不相為謀",一如幾人當初的匆匆散場,同道殊途。
  • 大哥吳天明:破格提攜張藝謀、陳凱歌,遺作卻只能靠下跪求排片
    只有沒有學過表演的張藝謀最像。眼瞅著日子一天天過去,沒有辦法的吳天明,把張藝謀叫來了家裡,對張藝謀說:"你來給咱演。""怎麼可能,我又沒有學過表演。""你有三個條件。電影《老井》同時獲得了中國電影金雞獎、百花獎以及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同時也為張藝謀帶來了一座東京電影節影帝的獎盃,這成為了西影廠史無前例的第一次,也成為了中國農村電影的一座豐碑。三、大哥"吳頭兒"1983年對於吳天明來說,是特別的一年。
  • 陳凱歌與張藝謀長達20年的「恩怨」史
    《霸王別姬》的編劇蘆葦曾表示,當初陳凱歌並不願意拍攝該片,但他說了一句話,才讓陳導心動。「我們一起攜手打倒老謀子」。彼時,同為第五代導演的張藝謀早已憑藉《紅高粱》與《秋菊打官司》享譽國際,而陳凱歌的名望比張藝謀小得多。
  • 電影導演的「三劍客」:陳凱歌張藝謀馮小剛
    陳凱歌、張藝謀、馮小剛三人,是同一代電影導演的「三劍客」,但頗有意思的!導演專業科班出身的只有陳凱歌,且既是電影導演世家又是留過洋的;陳凱歌父親陳懷皚是北影著名導演,善拍戲曲片。張藝謀是攝影專業改行的「不務主業」;馮小剛則是美工出身、半路出家的「野路子」。而從三人總體創作水平與風格上看,最接地氣的是馮小剛,雅俗共賞的是張藝謀,曲高和寡的是陳凱歌!三人的專業修養與實際藝術水平可謂是「裡出外進」!
  • 張藝謀與陳凱歌:多少事,晚來急
    拍完《影》和《妖貓傳》的張藝謀和陳凱歌是不是也有類似的補償心態?大投資、高時長的鴻篇巨製,也不一定能取得口碑和票房的雙豐收,還不如學網際網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而且因為是「快手菜」,失敗了也不太叫人可惜,甚至可以失敗得「很不明顯」。
  • 「高起點」的陳凱歌,為何被張藝謀後來居上?「女郎」是關鍵
    在進入商業電影時代之前,張藝謀和陳凱歌是當時國產電影的集大成者,而在進入商業電影時代的過程中,兩人又是國產電影商業化的先驅。而且兩人的關係也不一般,兩人同為恢復高考後的第一屆北影同學,只是當年張藝謀屬於攝影系,而陳凱歌屬於導演系。據張藝謀自己回憶,他幾乎是同屆同學中,年齡最大的學生。但是為了實現作為一名攝影師的夢想,張藝謀丟下了剛剛結婚的妻子,從西安到北京,從工人變成了學生。
  • 救過張藝謀,幫過陳凱歌,這個女人的身後是半部中國電影風流史
    1988年,聽聞張藝謀拿獎,陳凱歌不知作何感想。那一年,他拿著自己的電影《孩子王》跑去法國坎城參展,正好遇到了一個叫徐楓的女人。此人是誰呢?是大導演胡金銓拍《俠女》時的女主角。徐楓當時看《孩子王》,差點兒就睡著了。等影片結束,她問陳凱歌:「我手上有個本子,不知道你有沒有興趣拍一拍?」
  • 反思與追隨:黑澤明、張藝謀、陳凱歌電影中的俠義、生死和欲望
    兩位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張藝謀、陳凱歌就是最生動的例子。陳凱歌說:「黑澤明不僅象徵了日本電影的一個時代,同時對中國的一代導演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我要在電影世界中承接下黑澤明的精神世界。」01 不同文化土壤誕生的武士與俠客,對應著兩種相反的敘事邏輯張藝謀、陳凱歌與黑澤明作為不同時期的亞洲代表性導演,藝術上的最大交集,在於他們都熱衷表現東方文化中特有的俠義精神。
  • 談自己被罵「爛片」的電影,張藝謀比陳凱歌聰明多了
    作為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陳凱歌和張藝謀是北京電影學院的同屆同學。兩人剛剛進入電影行業的時候,正值國產電影大踏步進步的時期。都說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而張藝謀和陳凱歌與國產電影的黃金10年,正是國產電影英雄和時勢的寫照。
  • 陳凱歌和張藝謀:兩人是同學也是導演,卻一個比一個厲害
    陳凱歌和張藝謀,兩個人都是當年電影界中有著非常大影響力的導演。陳凱歌和張藝謀,兩個人都是,「第五代導演」代表人物之一,兩個人的實力都是相當,兩個人在電影界中做的貢獻也是非常的高。陳凱歌,這麼多年來也培養出了很多優秀的人才,像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黃磊,陳赫等人,都是陳凱歌給一手培養起來的。
  • 拍出最好華語片的陳凱歌為何比張藝謀段位低?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中國最厲害的導演,功力和段位排名:第一位是張藝謀,依次是陳凱歌,姜文,馮小剛。為何張藝謀能「一覽眾山小」?為何拍出了最好華語片【霸王別姬】的陳凱歌會屈居張藝謀之下呢?張藝謀、陳凱歌的爭霸,大體上有六個階段。其中的四個階段,張藝謀實現了對陳凱歌的完勝。第一個階段,80年代早期和中期,陳凱歌完勝張藝謀。80年代是陳凱歌和張藝謀聲名遠揚的時代,作為導演來說,陳凱歌出山早些,張藝謀稍微晚點。
  • 馮小剛前妻,陳凱歌前妻,張藝謀前妻,差距簡直了
    國內三大導演張藝謀、馮小剛、陳凱歌無一例外地離婚了,這讓人不禁要問,他們原來的對手到底是什麼樣的。和陳凱歌在一起時,她完全被他的中國所吸引。當時,陳凱歌並沒有成為「孩子王」,更不用說「霸王別姬」。不過,陳凱歌一步步成為國際導演後,兩人的關係發生了變化,因為有很多女人喜歡他,而且兩人相愛。
  • 張藝謀、陳凱歌、姜文等十大導演在劇中客串,這部劇為何這麼牛
    而在劇中更是有電影界舉足輕重的十位導演加盟卻只是客串,其中有張藝謀、陳凱歌、姜文、田壯壯等。這些大導演全因郭寶昌而來,他對於他們來說不止是前輩,更是有提攜之恩的貴人,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導演在劇中客串。
  • 張藝謀、馮小剛,陳凱歌如何排名?陳凱歌能算第五代導演的領軍人物嗎?
    陳凱歌、張藝謀、馮小剛同樣是中國第五代電影導演的領軍人物,張藝謀是國師,陳凱歌和馮小剛只能稱之為大導演。 張藝謀的經典作品很多,《紅高粱》、《歸來》、《山楂樹之戀》、《大紅燈籠高高掛》、《金陵十三釵》......
  • 第五代導演張藝謀,陳凱歌等誰是你心目中狀元
    單片陳凱歌的《妖貓傳》票房最高約5億元,張藝謀的單片長城》最高約12億元,《滿城盡帶黃金甲》《金陵十三釵》更是兩次刷新中國電影票房紀錄、四次奪得年度華語片票房冠軍。這些都是陳凱歌比不了的。 第三看產量,張藝謀截至2020年共拍攝30部電影,導演過23次大型晚會(包括奧運會開幕式,閉幕式,建國60周年,70周年,G20峰會等大手筆);陳凱歌拍了21部電影,(另外有三部監製和三部藝術指導)合計27部。張藝謀的影片曾三次提名奧斯卡金像獎、五次提名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
  • 《活著》PK《霸王別姬》張藝謀和陳凱歌的巔峰對決
    日月爭輝,風雲際會,張藝謀對陳凱歌,終於迎來巔峰對決。而後,陳凱歌,步入神壇;張藝謀,飲恨人間。一生瑜亮情結,張大師處處棋高一著,唯一的一次潰敗,就是巔峰對決。這是名副其實的巔峰對決,因為這是中國最牛的兩位電影大師,在最好的年代,拍的最有靈氣、最氣勢磅礴、最激蕩迴腸的作品,張藝謀的《活著》和陳凱歌的
  • 倪萍:和陳凱歌的8年,是沒有尊嚴的日子
    《日子》中提到了這一段往事,直言:這是一段沒有尊嚴,失去自我的日子。而此時的張藝謀,與名門侄女洪晃在美國結婚,在洪晃的幫助下,一窮二白的陳凱歌開始在導演界嶄露頭角後來在一次拍攝中,陳凱歌與倪萍相識,倪萍的穩重大方事業有成,瞬間就吸引了陳凱歌,而年輕有為的陳凱歌,也讓倪萍心生好感。
  • 36年前陳凱歌、張藝謀一部《黃土地》,開啟了國產電影的黃金時代
    但是也正因為陳凱歌執導的《霸王別姬》太過經典,使得人們很容易便忽略了陳凱歌其他的代表作。今天我們要說的這部作品,是陳凱歌的處女作《黃土地》,這部影片上映於36年前的1984年,當時陳凱歌剛剛由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兩年。《黃土地》的主創人員除了導演陳凱歌之外,攝影師張藝謀,美工何群,也都是來自於1978屆北京電影學院的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