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老齡化大衝擊:當世界又老又窮 請做好準備

2021-01-10 網易新聞

三聯韜奮書店門外,青年男女拿著網紅奶茶,穿著潮牌,開啟了假日模式;書店內也格外擁擠,老年人較往常多得多。面對一場題為「當世界又老又窮」的講座,上了歲數的人們拿著紙和筆緩緩做著記錄。

「當我們討論老齡化世界,不只是在討論老年人,這是全世界、全社會需要面臨的問題。」主講人泰德·菲什曼是名美國新聞工作者、史丹福大學長壽研究中心的訪問學者。他曾在中國做企業研究,發現了中國老齡化問題的複雜性。他走訪了美國、日本、西班牙與中國的若干城市,採訪了上百名企業員工、僱主、經濟學家、政府官員、醫療人員、普通家庭成員。一個個生動的故事組成了這本《當世界又老又窮:全球老齡化大衝擊》。

2010年,這本書的英文版面世,8年後他和中文版一起出現在北京,書中提出的問題顯然沒有過時——「公共醫療體系的完善,使得人們的生命越來越長,可為什麼人們一直渴望長壽,但面對老齡化的社會圖景卻感到了害怕?」他在書中提出了一些見解,雖然不能解決全部問題,但仍可以作為一種參考。

泰德·菲什曼今年六十歲了,但完全沒有老頭的頑固或羸弱,他背著雙肩包走過天橋,步伐矯健,激動地說路對面的咖啡館很好。落座後,他把自己的iPhone X放到桌上,點了一杯冰檸檬茶。他緊跟時代的年輕心態多少令人吃驚。「如果我爸能跟他學習一下就好了。」隨訪的三聯書店工作人員說。

青閱讀記者與泰德·菲什曼暢談了兩小時。誠然,他註定無法為中國家庭提供完美的養老方案,但關於老年文化與青年文化的碰撞,是一個沒有國界的問題。

數位化時代的新科技對老年人友好嗎?

青閱讀:在之前的活動上,您談到蘋果CEO蒂姆·庫克發布的新iPhone增加了關照老年人的功能,認為這是老齡化社會給科技創新帶來的良性機會。數位化時代真的對老年人更友好了嗎?

泰德·菲什曼:當蒂姆·庫克談論為老年用戶提供新技術時,首先他是在指他自己——現在他是個年老的技術專家,視力和聽力都不比年輕人了。

我想,科技能夠幫助老年人更好地生活。全球流動最快的信息不是電影或者時尚信息,而是健康類信息。科技使人們能夠把健康信息為己所用,比如現在已經可以實現,用手機拍攝及人工智慧方法識別出癌症風險,把拍攝者的皮膚圖像與上百萬人的皮膚圖像進行比較,沒有任何醫生能夠做到這一點,只有技術能做到。還有更厲害的,如果手機裡有傳感器,技術已經可以識別細胞級別的病變情況。對於視覺或聽覺等感官有缺陷的人來說,可以通過降噪來助聽,AR等技術也能告訴用戶自己處在什麼位置和環境。如果往更長遠的方向想,自動駕駛將幫助老年人出行,建築學正在重新建構房屋的結構、高層建築將來可以裝載自動駕駛的車輛接送老年人,無人機可以運送貨品給行動不便的老年人……科技正在幫助人們更健康和長壽。

青閱讀:您不斷談到新科技金色的一面,它是不是也有黑色的一面?比如老人跟不上數字時代的節奏,面臨著無法適應甚至被拋棄的局面。

泰德·菲什曼:科技也有黑暗一面。如果你無法跟上科技的腳步,就會變得更加孤立無援。有個術語叫「數字原住民」和「數字移民」——今天的老年人都是數字時代的移民,可能會因為不會使用手機而失去接觸很多信息的機會。但我對科技進步持樂觀態度,因為今天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人,二十年後都將是數字時代的原住民,儘管他們也可能變成更新的技術世界的移民,但至少掌握智慧型手機。

在美國,很多人仍然使用老式手機,46%的60歲以上的人沒有智慧型手機。我對這個數字感到很驚訝。他們明明買得起智慧型手機,不到一天的薪水就可以買到一部安卓手機,為什麼不買呢?也許他們只是在抗拒智慧型手機的世界,抗拒過多的信息,或者不希望顯得自己很傻。但我認為,智慧型手機實際上幫助老年人的能力遠勝於幫助年輕人。即使老年人在技術上有點落後,如果他們嘗試追趕,好處是巨大的。

青閱讀:科技公司為了老年人的種種創新,在您看來,這多大程度上是看中了老年人的錢包呢?

泰德·菲什曼:這是個很複雜的問題。因為如果你不提供有用的服務,就賺不到錢,而人們恰恰在健康方面最捨得花錢。我在書中提到一個佛羅裡達城市——薩拉索塔,世界各地的老年人專門去那裡退休養老。他們有錢,在醫療保健上花了過多的錢。一個美國的中國城可能會有長長的街道販賣家居用品、瓷磚、浴室設備;薩拉索塔的城鎮中心也差不多,只不過他們賣的都是醫療保健用品。

醫療服務通常被視為人道主義的事業,但也存在為了錢而參與進來的人。很多科技公司正在為老年人提供有價值的東西,但同樣有些人用失敗的產品兌現空洞的承諾。很多國家在竭盡全力防止企業從老人身上賺黑心錢,因為老年人既是最易受傷害的人群,也往往缺乏強有力的聲音,很容易被利用。所以法律非常重要。私人資本的湧入需要匹配的規章制度來規範以及強力貫徹執行。

青閱讀:在財富兩極分化的經濟結構裡,貧窮的老人應該怎麼辦?如果科技只為了能支付起蘋果可穿戴設備的老年人服務,那麼貧窮老人的處境不會越來越差嗎?

泰德·菲什曼:在美國,現在手機被認為是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因為手機是連接政府服務、社會服務的紐帶。人們甚至應該在滿足溫飽之前,首先確保自己有手機,與外界保持聯繫。美國政府已經開始幫助部分窮人支付他們的手機費用,手機的價格在降低,服務的價格也在降低。如果只使用無線網絡,甚至可以是免費的。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最先進的技術可能也是最昂貴的,特別是在醫療保健領域。所以還可能存在階級差距——富人負擔得起最好的高科技醫療技術,他們相比起窮人不僅有經濟優勢,還將享受更長壽和健康的人生。這將是公共政策的重要議題。

理想的養老方案是什麼?

青閱讀:中國有老齡化社會的現實焦慮。在可預期的未來,仍然面臨著一對年輕夫婦需要贍養4個老人和至少1個兒童的情況,而人口遷徙也使得老人獨居在故鄉很難得到照料。對於這些獨生子女和他們的父母,比較理想的養老解決方案是什麼?

泰德·菲什曼:這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也許可以用其他國家的例子做參考。我們將老人群居在遠離孩子的地方稱為「自然形成的老年社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個解決方案是老年人形成社群,共同分享他們需要的服務。他們聚在一起維護自身的醫療保健、蔬果飲食、休閒活動。在美國,它被稱為「村落模式」,擁有很多好處:第一,窮人可以分享更多的經濟利益;第二,社區使老人不再孤立。這種模式看起來很成功。中國已經擁有相應基礎設施,只需要通過公共資源、私人資源和慈善的正確組合來實現。

在中國,農村老齡化和城市老齡化其實是非常不同的問題。很多農村打工者來到城市做護理人員,而一線城市的居民往往並不想做這類工作。在世界各地,從事養老服務工作的有兩種人:有些人是為了養活一個大家庭,把錢寄回家寄給孩子;另一些人是不得不離開工作崗位去照顧父母,想再回到原來的工作狀態,可技能、人脈等等都變了,但他們已經成了照顧老人的專家,知道如何面對醫療系統,如何和長者溝通。很多在美國從事護理工作的人,正是先學會了照顧自己的父母,當父母去世後,再通過服務另一個家庭賺錢。這在中國實際上是一個巨大的機遇。

青閱讀:您提到了,沒有完美的方案適合所有國家、所有的人,我們需要針對不同群體的量身定製解決方案。今天很多大陸的養老產業側重在建房子等硬體或基礎設施層面,但如何適應老人的身心需求來提供服務,似乎中國還需要向其他國家學習。在養老產業方面,日本是不是做得更好?

泰德·菲什曼:基本需求應該放在第一位,所以硬體和基礎設施的支持是至關重要的,這部分如果出了問題,會給老年人帶來很多深層次的困難。

我對日本的很多事情印象深刻,最讓我驚訝的事情便是養老產業非常專業化。在美國和中國,很多對老年人的照顧是非正規、非專業的。照顧父母和孩子應該被視為最重要的工作,但我們卻在嘗試用最便宜的薪水僱傭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很多時候都是僱傭農村打工者或者外國移民。但是日本沒有移民。我去了一個日本老人的家,發現照顧日本老人的護工和老人的經濟水平差不多。他們受過良好的教育,來自同樣的地區、階級和種族。日本有很完備的勞動工作法律,白班護工只在白天工作,夜班護工只在夜間工作,給你洗澡的人是專業的沐浴護工,別的活都不做,只是挨家挨戶地給人們洗澡。他們得到了家人的尊重。

日本是一個高收入國家,老年人又比其他年齡層擁有更多的錢,形成了這樣一個獨特的解決方案。而且由於護理人員受過良好的教育,可以提供更加專業的護理,他們對藥物很在行,接受過培訓,有從業證明。你不能僱傭隨便什麼人,必須僱一個專業人士。

青閱讀:對於年輕人照顧父母,您有什麼建議?

泰德·菲什曼:首先,年輕人應當意識到,大多數老年人最強烈的願望就是在自己家裡變老,而不是待在養老院。很多人以為美國人都把他們的父母送進了養老院,但這個數字其實只有11%。他們通常都是在療養院裡接受康復治療,最終會回到家中。當然,現在一個95歲的人可能會有75歲的孩子,他們可能會一起住在養老院。但是人們不應該總是把它當成最終的目的地。即使你去了養老院,你也可以回家。這會消除老年人的焦慮。很多養老院裡,老人沒有自己的房間,這就產生了焦慮。誰願意和其他的將死之人睡在一起?除了一些極端狀況,家通常比養老機構舒適得多。

有時年輕一代搬到其他城市,會主張讓老人搬到他們所在的城市,認為這樣可以讓老人生活得更好,交到新朋友。但通常情況下這種方式不奏效,因為老人唯一的生活就是在家裡。人們想要有能力獨立生活在自己家裡,越久越好。

這個問題還涉及在家庭之外,年輕人如何認識老齡化社會。如果我問年輕人,怎麼看老年人?有些人真的會說,我不喜歡他們,很自私,愛發牢騷。但如果你問起他們的祖母,年輕人會有截然不同的反應,他可能會覺得祖母是個耐心的傾聽者,非常理解自己,祖母是個好廚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祖父母,所以這真的是個推己及人的問題。

怎樣豐富老年生活和避免孤獨?

青閱讀:大家在上班的時候想著退休生活,但真正退休之後,生活卻變得單調孤獨,在中國男性尤其普遍。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

泰德·菲什曼:這個問題和我正在研究的「友誼」的項目息息相關。在我思考衰老議題之後,又開始更深入地思考友誼。在一個家庭規模更小的世界裡,友誼會變得更重要。你不能選擇有多少家庭成員,但可以選擇有多少朋友。許多朋友可能不能維持一生,但我們都需要在身邊維持朋友關係。其實友誼也是一個公共議題,社會應該創造一個更有利於社交的環境,學校也應該鼓勵發展友誼。

你說的男性孤獨問題確實存在。年長的男性一旦停止工作就很容易失去他們的社交網絡。女性還好,因為女性在工作之外還有社交網絡,能夠經營更加成功的退休生活。但是對於那些沒有更多朋友的男性來說,公開表明自己感到孤獨是令人窘迫的。人們生病的時候甚至不想給朋友打電話,不想讓朋友知道自己生病,這是一種文化禁忌,特別是在東亞。如果一個人覺得自己有抑鬱或其他精神疾病,這種禁忌就更嚴重了。我在書中描述了日本一個叫做自殺森林的地方,退休的日本男人可能大部分是生病的、孤獨的,集體在公園中自殺。到處都存在老年人的孤獨問題,不只是在中國。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兩方面的公眾意識:其一是需要努力消除孤立,這就像教鄰居們互相敲門一樣簡單;其二是讓公眾意識到精神疾病也是一種疾病,不應該因為羞恥感讓其惡化。

青閱讀:幫助老年人找到存在感很重要,比如讓他們參與社區活動,創造一些東西。

泰德·菲什曼:我認為讓老年人工作更長時間也很重要,讓他們晚一點退休。我最近聽說,中國的一些老年大學教的東西都是舞蹈、繪畫、雕塑等等,這雖然有趣,但某種程度上這和在幼兒園沒有本質區別,也沒有什麼幫助。老年人可以學習更多的東西。當然我也在報紙上看到,政府正在推動改進老年大學項目,人們意識到更加現代化的技能是可以教授的,這是個好現象。

青閱讀:可以分享一些理想的老年大學的實踐嗎?

泰德·菲什曼:一些歐洲國家是更好的榜樣。當德國2008年開始經歷經濟衰退的時候,便投入大量的資金來幫助四五十歲的工人實現技能現代化。所以當經濟回暖,他們能適應更有效率的工作,促進了國家的繁榮。這種機制不僅解決了國家的問題,也解決了勞動者的問題。老年人有了更多的技能和尊嚴,也能有效處理勞動力老齡化的現狀。而在丹麥,你在人生的任何階段都可以回到學校學習,刷新自己的技能,從而延緩退休。我覺得這些模式都很好。

對於六七十歲的老年人來說,還是以薩拉索塔為例,人們最享受的娛樂形式之一是成人教育。世界各地的專家們都前來講課,做公開講座,老人們純粹覺得學習知識非常有趣,又不需要像上學一樣打分或者考試。很多老人的記憶力可能已經衰退了,他們記不起來自己聽到了什麼內容,但仍然很喜歡它。

我最喜歡的案例之一,是由康奈爾大學在佛羅裡達發起的高速公路美化的活動,成千上萬的老年人和年輕人並肩工作,在高速路旁邊種滿鮮花和綠植。這裡不存在專業性問題,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好園丁,因此這個活動創造了超越年齡的友誼。類似這樣的事不僅讓老年人有事可做,還打破了代溝。

青春崇拜和年齡歧視是非理性的嗎?

青閱讀:中國大城市崇尚青春文化。網際網路媒介和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者普遍是年輕人,大家喜歡更新的東西,老年群體其實被排除焦點之外。不久前,一個中國51歲的女歌星,因為在演唱會上呈現的形象只有20多歲被媒體大肆報導,大家覺得不老才是神話,上了歲數的女演員甚至很難找到角色。在網際網路和資本語境之下,似乎逆齡生長或者永葆青春才是值得讚美的。對此您怎麼看?

泰德·菲什曼:年齡歧視是一個全球性的現象。比如,我認為日本老齡化的現實是如此沉重,以至於日本年輕人創建了非常獨特的青年亞文化,它對老年人來說如此奇怪陌生,兩代人很難進行溝通互動。年輕人在用行動表示,他們不是這個老齡化社會的一部分,他們有自己的市中心,自己的媒體,我認為這是對老齡化社會的一種反應。他們其實是在避開老年人。

同時,市場上的買方需求影響了賣方市場。很多看小說、看電視、聽音樂的人年齡已經很大,媒體會有針對性地提供這個群體喜愛的內容。年長的人想要看那些比他們年輕一點的人。我妻子喜歡看過氣的選美皇后的節目,劇本真的很糟糕,但她就是喜歡,觀察這些明星從年輕選秀的時候一路走來,變老但也變得更聰明、更有趣。你會發現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咖啡館都在播放我這個年紀的人青年時期的音樂。因為我這一代人有購買力,這樣做是為了讓消費者感覺像在家裡一樣而花錢。

對青春文化的痴迷是普遍的,很難想像世界上有任何地方的年輕人會努力讓自己看起來像老年人。年齡歧視可能是理性的也可能是非理性的。有些事情老年人不能做得像年輕人那樣好,但是也有很多事情老年人可以比年輕人更加勝任。年輕人對數字很在行,擅長記東西;年老的人則能掌握更宏觀的趨勢,並將其整合成某種智慧。雙方是各有優勢的。

青閱讀:人們渴望更長壽,卻又崇拜青春。年輕人歧視老年人時,並沒有想到他們有一天也會變老。

泰德·菲什曼:是這樣的。有些年紀大的人努力讓自己看起來年輕,沒有什麼比這更煩人了。但一個年長的人,具備開放的思想和學習態度,就可以看起來很年輕,而不必試圖變得年輕。有些電影明星試圖始終跟進時尚,其實可能是非常徒勞的。但是像保羅·麥卡特尼這樣的明星,已經七十六歲了,出一張新專輯,他只是在做自己,他看起來心態就很年輕。

青閱讀:近年來,中國出現了一些探討銀髮時代的文藝作品,比如電影《桃姐》、話劇《紅色的天空》等等。您覺得這方面比較好的作品有哪些?

泰德·菲什曼:說起來可能有點奇怪,但我讀過的關於衰老最好的書之一是莎士比亞的《李爾王》。它表明了家庭內部在照顧老人方面存在巨大的矛盾,也顯示了金錢欲望的風險。家庭承諾照顧一個年長的父親,而父親又不願意放棄權利,它展現了不同家庭成員之間的信任問題,如此現代和富有悲劇色彩。

青閱讀:您對自己的老年生活有什麼設想?您想在什麼年紀退休?

泰德·菲什曼:首先我不想退休。我想一般的作家不會退休,你總是在學習新東西。寫作是一種良藥,也能讓你跨越幾代人的世界。但我的確很擔心我的朋友們退休後要去哪裡,朋友其實是對你自身生命的見證。當你失去一位朋友,就會覺得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也在化為烏有。我母親九十多歲了,最令她傷心的就是很多朋友都比她早去世。對我來說,理想的晚年生活就是我身邊有朋友的陪伴,這比待在溫暖的氣候裡或待在山裡更重要。

相關焦點

  • 《當世界又老又窮》解讀全球老齡化
    《逃出絕命鎮》,以黑色幽默手法表達對老齡化趨勢的擔憂,而在商業大片《復仇者聯盟3》裡,大反派滅霸想要統治世界的出發點,竟也是認為宇宙會變得又老又窮以及資源枯竭,想出了隨機消滅一半人口的殘忍殺招。然而,這已經不是文學影視作品裡的想像,世界真的正在變得「又老又窮」。在美國新聞工作者、作家泰德·菲什曼的《當世界又老又窮:全球老齡化大衝擊》書中,到2030年,世界範圍內65歲以上的人口數量將達10億,人類歷史上將第一次出現50歲以上人口數量超過17歲以下人口的局面。而那時的中國,也將成為全球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今年4月,三聯書店將本書譯為中文版引進國內,責任編輯李佳接受了長江日報讀+的採訪。
  • 日本傳出一個壞消息,給全球敲響警鐘,我們應提前做好準備
    但是,日本傳出的一個壞消息,卻讓全球都不得不保持警惕。 日本出生人口數量減少,發展面臨大問題 日本的發展速度很快,超越了很多國家,雖然日本是一個戰敗國,但是其戰後恢復能力非常快
  • 鄭功成: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關鍵是解決「未備先老」問題
    中新社北京12月19日電 (記者 王祖敏)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18日在北京表示,「未富先老」已不符合中國國情,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關鍵是要解決「未備先老」問題。當日,由中國國家衛健委、民政部、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會、全國老齡辦、中國老齡協會共同主辦的第二屆「新時代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高端研討會」在京召開。本次研討會以「新階段、新格局、新戰略」為主題,旨在謀劃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推動「十四五」時期中國老齡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
  • 李紀恆: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
    在我國即將開啟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將是基本國情。這個趨勢與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歷程緊緊相隨,與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緊密相連,關係到我國代際和諧與社會活力,影響國家人口安全和國際競爭力。
  • 後疫情時代的東亞老齡化社會
    在近代史裡,這三國的長幼次序一亂,世界就顛倒了。老三日本造反,吞併老二;老大出面保護,卻被老三掀翻。再後來,老大還差點被老三給滅了。作者是英國人,不具學術背景,口無遮攔,說這三個國家近代以來的紛爭與仇恨,始作俑者,就是英國人。如果沒有鴉片戰爭,老三日本,就不會看出老大其實外強中乾,遂心生反意,明治維新後,帶來一系列的東亞大變局。作者的另一觀點,頗有新意,就是:普大喜奔!
  • 深度老齡化社會來了! 來看金恪集團的高質量為老服務體系
    2022年中國將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報告指出,2019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達12.6%,未富先老問題突出;美日韓老年人口比重達12.6%時人均GDP均在2.4萬美元以上,而中國僅1萬美元。從發展趨勢看,中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和規模前所未有,2022年將進入佔比超過14%的深度老齡化社會,2033年左右進入佔比超過20%的超級老齡化社會。
  • 清華大學全球共同發展研究院主辦「疫情衝擊下的世界與中國」視頻...
    繼3月7日成功舉辦「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中國式治理」視頻會議、3月17日成功舉辦「公共衛生系統與突發流行病(COVID-19)」視頻會議之後,清華大學全球共同發展研究院於4月11日舉辦了第三次公共衛生事件和全球治理研討會。本次研討會的題目為「疫情衝擊下的世界與中國」,圍繞在疫情環境下中國與世界的關係議題展開討論。
  • 老年痴呆症:老齡化社會的「定時炸彈」
    在一個老齡化日益嚴重的社會,如何看待老年痴呆症,就是如何對待即將老去的自己。老太太頭髮灰白,面容白淨,收拾得利利索索。女兒張京遞給她一根香蕉,她剝開咬了一口,衝我一笑。「好吃嗎?」「好吃,軟軟的、甜甜的。」她答。初次見面,乍一看她和普通人沒什麼區別,唯一讓人感到異常的地方在於我們聊起她的時候,她頭也不抬專心吃著香蕉,對我們的談話毫無覺察。
  • 當古惑仔日漸老去,看日本黑社會山口組如何應對日本老齡化現象
    我們的鄰居日本這個國家非常神奇,他是一個高度現代化國家,卻擁有世界上最古老的皇室;他的良好環境和社會治安為世界所公認,卻又合法擁有多個黑社會組織。這其中,最為大家所熟悉的莫過於山口組了。山口組是日本最大的指定暴力團,東亞乃至世界上最具歷史和規模的幫會組織之一。
  • 明日之後:重啟世界倒計時開始!請倖存者們做好這些準備
    新世界的大門已經在向我們打開,倖存者和各大勢力的成員都在為新世界的來臨做好萬全的準備,而重啟世界企劃的第一步——企劃開啟已經上線,這次企劃會有哪些新鮮的內容呢?四大陣容揭秘「重啟世界計劃」重啟世界企劃釋出後,倖存者可前往快樂101尋找瑞秋,瑞秋將會指引你前往四大勢力代表處了解本次重啟世界企劃的全貌。
  • ...要提前做好戰略準備——專訪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蔡昉
    在蔡昉看來,「十四五」時期及其以後一段時間裡,我國發展有一系列需要克服的風險挑戰,存在於勞動力數量和素質、增長速度合理區間、養老保險可持續性、居民消費潛力、涉老產業發展等與人口均衡狀況相關的領域。蔡昉認為,從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出發,結合我國人口發展的階段特點,解決一系列經濟社會發展問題的著眼點,都可以統一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這個大戰略框架之中。
  • 發展第三支柱養老金,應對人口老齡化
    CDF背景報告(Engagement Initiative)是中國發展高層論壇聯合各界合作夥伴,針對當前中國與世界面臨的挑戰和困境,為中國政府提供政策建議與諮詢的系列報告。
  • 從唐人街探案3到森喜朗辭職:女性地位低下與老齡化對日本的雙重衝擊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20年性別差距報告》,日本是全球所有發達經濟體中,性別相對最不平等的國家。在報告研究的153個國家中,日本兩性平等的指數僅排名第121位(中國為106位)目前,日本上市公司中僅有5.3%的董事會成員為女性。前首相安倍晉三曾經呼籲到2020年底企業管理層應該有30%為女性,但是目前這一比例也只有12%。
  • 韓國:多項政策應對低生育老齡化
    韓聯社報導稱,韓國政府15日敲定「第4次低生育率和老齡化社會基本計劃」。為解決低生育率問題,韓國政府將從2022年起,向有0歲~1歲嬰兒的家庭每月提供3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800元)的育兒補助,並在2025年逐步上調至50萬韓元。
  • 《全球風暴》衝擊地球,開啟拯救世界倒計時
    華納兄弟影片出品的2017年度災難大片《全球風暴》10月27日全面登陸內地院線,由「滅世經驗豐富」的《獨立日》製片人兼編劇迪安·德夫林自編自導,傑拉德·巴特勒聯手吉姆·斯特吉斯主演,吳彥祖等實力演員加盟助陣,強強聯合的陣容瞬間引燃期待!
  • 全球遭遇世界大戰般衝擊,中國作出重要判斷
    如果說2020年疫情留給世界的是一地雞毛,那今年可能是一攤鮮血。為何說是一攤鮮血呢?因為今年比去年更嚴峻的疫情危機,勢必會對世界格局造成全方位衝擊!這種衝擊所帶來的影響,可能會讓很多人淪為歷史的犧牲品。現在網上有種聲音,稱這次疫情大流行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戰,按照金燦榮教授的說法,則是第一次非傳統世界大戰。
  • 梁春曉:人口老齡化下的社會轉型、第三人生和生命關懷
    中國的老齡化又是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老齡化更加強悍的「超級老齡化」,即超大規模、超快速度、超早階段和超穩結構的人口老齡化,同時也是與城市化、信息化「同步共振」的人口老齡化,直到本世紀末,我國都會處於很高的老齡化水平。 在超級老齡化推動下,我們正在面臨一場根本性的社會轉型。
  • 馮柳進入的一家受益於人口老齡化的企業
    我們每個人認識的世界都是不同的,這和每個人的世界觀是相關的,我們永遠也沒有辦法100%的看清楚這個世界,同理,一家公司我們也不可能100%的看清楚(引用自文章:看看今年收益超過我的有多少?然後我來說說研究之美)。
  •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健全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和健康服務體系,構建養老、孝老、敬老的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有利於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要保障。在人口老齡化過程中,勞動年齡人口數量持續下降,青壯年勞動力供給逐步減少,對潛在經濟增長率造成不利影響。
  • 面對老齡化社會,基金會可以採取什麼行動?
    隨著人口出生率降低,而人們的壽命越來越長,老齡化的問題已經影響全球。在中國,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人口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24949萬人,佔總人口的17.9%,增加859萬;65周歲及以上人口16658萬人,佔總人口的11.9%,增加827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