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歌行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樂府原本是古代音樂機構的名稱。「樂 」是音樂,「府 」是官府,樂府就是官府設立的音樂機構。人們常以為此機構是漢武帝時初設立的,但是在1977年秦始皇陵墓中出土的編鐘上,就有用秦纂刻記的「樂府 」 二字,這就說明早在當時已有樂府。只是沒有更多的文字記載。
漢初也有樂府,只是這時期的樂府,只掌管郊廟朝會樂章,與民間歌辭沒有什麼關係,所以規模也有限。
到了漢武帝時,社會安定,經濟、政治、文化都得到了恢復,再加上漢武帝好大喜功,喜歡歌功頌德之制,就擴大樂府的規模與職能了,機構一方面大量採集民歌,作為樂章內容,另一方面也請宮廷文人樂詩自作新詞新譜。
樂府原是指官設的音樂機構。後其轉義變指由此而產生的一種詩體。「樂府詩」是繼《詩經》、《楚辭》之後又興起的一種新詩體。在漢王朝共400 多年歷史間,留下了極其豐富的樂府作品。《漢書·藝文志 》說樂府詩「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 」 歸納出了漢樂府民歌的思想內容特色。「感於哀樂,緣事而發 」,即出於真實的哀樂感情,由自身的生活遭而發出來的聲音。 這些 現存作品中我們也不難看出來。
這首《長歌行》是一首漢代的五言古詩,也是一首詠嘆人生的歌,選自宋代郭茂倩編撰的《樂府詩集》。
郭茂倩,字德粲,宋代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人,生活在北宋神宗和哲宗在位期間。他出身於一個官宦世家,他擔任過河南府法曹參軍,相當於現在省級主管法制的官職。郭茂倩從小熟知音律,才華橫溢,對詩歌又有著濃厚的興趣。於是,他利用業餘時間,整理收集古代流傳下來的詩詞,歷經數年編撰完成《樂府詩集》。《樂府詩集》全書共一百卷,分十二類。上起陶唐(古歌辭),下迄五代,是搜集樂府詩最完備的一部總集。詩集中除了收入朝廷的樂章外,還保存了大量民間的歌詞和文人創造的新樂府詩。《樂府詩集》有中華書局校點本。《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譽該書「徵引浩博,援據精審。宋以來樂府者無能出其範圍。」有人說郭茂倩雖然沒能在政治生涯中做出成績,但是卻因編纂《樂府詩集》而揚名後世,可稱因「不務正業」成功的典範。
這首《長歌行》是一首極具教育意義的勵志詩歌。全詩看起來語句略微平淡,但是仔細品味就會覺得意義深遠,很受啟發。特別是那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更是催人奮起。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生命的流逝畢竟不同於晨昏變化和四季更替,不是周而復始,而是一去不返,所以只有及時的努力,才能不虛度年華。否則,怕是夢醒時已無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