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詩詞歌曲欣賞——【漢樂府】《長歌行》(吉穎穎演唱)

2021-03-02 天韻視訊
【編者寄語】大家好!上期恰逢元宵佳節,我們適時的推出了由青年歌手吉穎穎演唱的古典詩詞歌曲《青玉案•元夕》,得到了大家的喜愛,今天呢我們繼續再為大家推薦吉穎穎和音樂人程明一起打造新錄製的另一首古典詩詞歌曲《長歌行》。「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一千古佳句正是出自於《樂府詩集·長歌行》,千百年來它已經成為了砥礪中華兒女莫負韶華、奮發努力的至理名言。此詩選自漢樂府。樂府是自秦代以來設立的朝廷音樂機關,漢武帝時得到大規模的擴建,從民間搜集了大量的詩歌作品,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本詩是其中的一首。儘管我們無從考究具體的作者是誰,但是作者留下來的這一不朽詩篇早已經在千百年來成為了砥礪華夏兒女莫負韶華、奮發努力的至理名言,它也是中華民族精神內核與風貌的一種體現。       世事無常,一場突如其來肆虐全球的疫情似乎讓大家一下子都明白了許多,不少學生家長都說這場疫情雖然很殘酷但卻也讓孩子們懂事成長了許多, 隨著三月一號各大中小學陸陸續續的開學了,疫情下能夠正常的上課讀書也顯得那麼的值得珍惜了。      接下來我們就在吉穎穎的歌聲中重溫一下這首漢樂府《長歌行》。

                          【詩詞原文】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譯文】園中的葵菜呵鬱鬱蔥蔥,晶瑩的朝露陽光下飛升。
春天把希望灑滿了大地,萬物都呈現出一派繁榮。
常恐那肅殺的秋天來到,樹葉兒黃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騰著東流到大海,何時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時努力,到老來只能是悔恨一生。【注釋】此詩選自漢樂府。樂府是自秦代以來設立的朝廷音樂機關,漢武帝時得到大規模的擴建,從民間搜集了大量的詩歌作品,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本詩是其中的一首。
長歌行:漢樂府曲調名。葵:古代的一種蔬菜。晞:曬乾。陽春:就是春天,是陽光和露水充足的時候。布:散布,灑滿。德澤:恩澤。秋節:秋季。節,時節,節令。焜黃:枯黃。華:同「花」。衰:為了押韻,這裡可以按古音讀作。百川:無數條江河。川,河流。徒:徒然,白白地。

賞析】  這首詩從「園中葵」說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復回打比方,說明光陰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後勸導人們,要珍惜青春年華,發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後悔。這首詩借物言理,首先以園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長茂盛。其實在整個春天的陽光雨露之下,萬物都在爭相努力地生長。何以如此?因為它們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來,深知秋風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節奏如此,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一個人如果不趁著大好時光而努力奮鬥,讓青春白白地浪費,等到年老時後悔也來不及了。

      這首詩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勵青年人要珍惜時光,出言警策,催人奮起。這是漢代樂府古詩中的一首名作。詩中用了一連串的比喻,來說明應該好好珍惜時光,及早努力。詩的前四句,向我們描繪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園子裡綠油油的葵菜上還帶著露水,朝陽升起之後,曬乾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陽光中。世上的萬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煥發出無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們都要失去鮮豔的光澤,變得枯黃衰落了。萬物都有盛衰的變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過程。時間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樣,一直向東流入大海,一去不復返了。我們在年少力強的時候如果不珍惜時光,好好努力的話,到老的時候就只能白白地悲傷了!



 【藝術家簡介】 

吉穎穎

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

青年聲樂演員,

古詩詞歌曲演唱傳承人,

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

曾獲文化部「魅力新星」全國聲樂總決賽金獎、

中國情歌廣播電視大獎賽北京賽區一等獎

在中國音樂核心期刊及國家期刊

發表聲樂論文10餘篇,

曾在北京、河南舉辦2場個人獨唱音樂會,

多次赴海外參加文化藝術交流。

程  明

中國藝術研究院專職作曲,

代表作品:

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開幕式《和平之師》、

大型現代泗州戲《信仰》、

實景演出《滹沱河畔》、

雜技劇《夢回中山國》、

實景演出《新中國從這裡走來》、

舞劇《紅草鞋》、

大型現代泗州戲《賀老太》。

編輯製作:樂豐碩  西小貓  東海青 

相關焦點

  • 正念心理詩詞欣賞:長歌行《漢樂府青青園中葵》
    長歌行《漢樂府·青青園中葵》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青青園中葵》感悟一很喜歡這首詠嘆人生的詩。它借物言理,勸告人們要珍惜青春時光,奮發有為,不要等老了再追悔時光。
  • 小學生必背系列:《長歌行》漢樂府
    《長歌行》漢樂府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 詩詞音樂繞梁南國書香節:找回《詩經》原來的樣子
    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廣州8月19日電 (記者 索有為)一場「詩經吟唱會」8月19日驚豔了正在舉辦中的2019年南國書香節,著名詞曲作家、音樂製作人傅邦,青年歌手張斯維以及藝邦巾幗樂團現場吟唱《詩經》中的篇章,吸引眾多讀者欣賞點讚。
  • 《「五更」詩詞》.長歌行
    長歌行 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 流行音樂與中國古典詩詞
    作者:中國音樂家協會流行音樂學會常務副主席 陳小奇  永遠跟著時代走,緊跟審美潮流  什麼是流行音樂?在中國大陸,流行音樂與民族音樂、古典音樂並列,成為三大音樂形態。
  • 當中國古典詩詞邂逅西方阿卡貝拉 --記臺灣漢光人聲創藝樂團年度...
    原標題:當中國古典詩詞邂逅西方阿卡貝拉 --記臺灣漢光人聲創藝樂團年度專場音樂會  新華網臺北11月20日電(記者陳斌華 王笛)「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當7位臺灣年輕音樂人在臺北中山堂一樓大廳,以優美的和聲唱完南北朝時期梁朝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編纂的《千字文》時,全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 多彩亞洲 | 當阿卡貝拉遇上中國古典詩詞 「碰」出中華文化勃勃生機
    伴隨著歡快的節奏,六個充滿青春校園氣息的年輕人出現在舞臺上,他們用阿卡貝拉的方式,演唱了改編自《論語》九則的原創的古詩詞歌曲《還記得他曾說》,耳熟能詳的語句喚醒了聽眾的集體記憶。阿卡貝拉又叫無伴奏合唱,在各種器樂流行的16世紀之前,一直是西方音樂中最重要的演出形式。如今,這種輕鬆又俏皮的表演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
  • 如何欣賞中國古典音樂?
    導讀:中國的音樂有著很長的文化歷史,但是中國真正欣賞中國古典音樂的人卻不多。中國古典音樂猶如一棵古老而常青的參天大樹,以其源遠流長和多彩多姿屹立於世界音樂藝術之林。它反映了中華民族以音樂修身養性的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意志、道德、文化和追求。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反映中國古典音樂難以欣賞,不如流行音樂和西方音樂那麼直感。當然,熱衷於中國古典音樂者也大有人在,其關鍵在於是否懂得欣賞。那麼,如何欣賞中國古典音樂呢?筆者在此提出一些看法。
  • 《中國詩詞大會》:以古典詩詞滋養詩意人生
    看到節目中,那些出口成詩的選手,總能感受到,知識改變命運,詩詞改變人生。《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我最喜歡的選手,其實是這一屆的第三名,15歲的鄭坤健。這位正上初二的帥氣男孩,擁有陽光的笑容。不過最帥的,還是鄭坤健讀起詩的時候。節目中他風度翩翩,對起詩來從容自信,獲得了許多人的喜歡,連大魔王彭敏都形容他「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
  • 《中國藝術歌曲16首》出版,上音連線德國大熊出版社
    11月23日,中國藝術歌曲百年之際,廖昌永以上海音樂學院院長的身份,發布了學校的一系列重要學術成果,包括出版《中國藝術歌曲百年曲集》《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16首》,後者更是在中德兩國跨越8500公裡,在線上舉行了出版儀式。
  • 中國風歌曲,是種什麼「風」?
    近年來,「中國風」音樂越來越受大眾追捧,打開任意一檔音樂類綜藝節目,都幾乎少不了「中國風」的身影。在「中國風」大紅大紫的同時,也引來了大批跟風的創作,在歌曲中隨便穿插一些古典詩詞,完全不考慮這些古典詩詞本身的意義和所想表達的情感,就號稱「中國風」歌曲,被學者和文學愛好者批判。
  • 借古人之境為我之境:淺析許嵩「中國風」歌詞對古典詩詞的借鑑
    中國古典文學的藝術沉澱,已經深入國人的骨髓和血液,綿延不息的華夏民族文化傳承,使今人很容易感受到中國的古典藝術魅力,正是在這種文化氛圍的縈繞之下,誕生了「中國風」這種流派的現代音樂。所謂中國風歌曲,普遍認可的觀點,即黃曉亮在《中國風音樂史》說到的:「中國風就是三古三新(古辭賦、古文化、古旋律和新唱法、新編曲、新概念)結合的中國獨特樂種」。
  • 聽,中國詩詞歌曲與西洋歌劇的「絕妙對話」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3月22日訊(記者 龍文泱 攝影記者 李健 通訊員 李佳蔚)當中國經典詩詞歌曲遇見西洋經典歌劇,會有怎樣奇妙的火花?今晚,雅韻三湘·音樂經典 「西洋經典歌劇與中國詩詞歌曲」的絕妙對話音樂會在湖南音樂廳上演,讓觀眾感受兩種藝術的魅力。
  • 麻煩前方歌曲讓一讓路,中國風歌曲來啦!
    鄧麗君《但願人長久》古典詩詞與現代流行歌曲結合,鄧麗君或許是開山鼻祖,她的許多作品直接將流傳千年的古典詩詞重新譜曲製作。歌曲作曲也結合中國元素,歌名取自經典醫書《本草綱目》,歌詞裡還用了16種古老的藥材名,讓年輕人感受中國文化的無窮魅力。
  • 廖昌永院長:讓世界聆聽中國藝術歌曲之美
    專訪後,《縱橫經典》欄目完整播出廖昌永與孫穎迪2019年5月於維也納Akzent音樂廳攜手呈現的「中國古典詩詞與書畫——廖昌永中國藝術歌曲獨唱音樂會」。讓世界聆聽中國藝術歌曲之美。這是 繼5月18日上音隆重發布「中國藝術歌曲百年」系列活動項目,引發全國20餘家主流媒體廣泛關注後,媒體對廖昌永院長的又一次專訪。
  • 廖昌永中國藝術歌曲獨唱音樂會在中國美術館上演
    新華社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周瑋)「中國古典詩詞與書畫——廖昌永中國藝術歌曲獨唱音樂會」10日晚在中國美術館上演,中國古典詩詞與精美的館藏書畫在廖昌永悠揚的吟唱中珠聯璧合、相映成趣,為觀眾呈現了一場視聽盛宴。
  • 當代古典詩詞,平仄格律該取消嗎?《中國詩詞大會》的創新是亂來
    圖:胡適,現代中國文學改良的主帥可以說,中國傳統詩詞該不該去平仄格律,實際上呶呶不休爭吵上百年了,至今也沒個定論——中心原因當在於,這不只是某種文學形式變革的問題。中國古典詩詞成為「舊詩」,它形式上最重要的依託即平仄格律受到質疑,甚至出現其本身是否還有存在意義的討論,都是20世紀西學東漸的語境下才出現的。
  • 用歌曲向詩詞致敬 用詩詞表達「抗疫」決心
    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總決賽臨近尾聲的時候,觀眾們在節目中聽到一首十分優美的歌曲,那就是《中國詩詞大會》的主題歌。這首歌先有詞,再有曲,而這首歌的歌詞創作者正是《中國詩詞大會》的策劃人之一、1-5季的點評嘉賓康震老師。今天小編在這裡為大家送上《中國詩詞大會》主題歌《千秋我唱》,請大家欣賞。
  • 《長歌行》很小的時候,學會最簡單的詩,卻要用很長的人生來理解
    長歌行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漢書·藝文志 》說樂府詩「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 」 歸納出了漢樂府民歌的思想內容特色。「感於哀樂,緣事而發 」,即出於真實的哀樂感情,由自身的生活遭而發出來的聲音。 這些 現存作品中我們也不難看出來。 這首《長歌行》是一首漢代的五言古詩,也是一首詠嘆人生的歌,選自宋代郭茂倩編撰的《樂府詩集》。
  • 品味十首最美古典愛情詩詞
    在中國古代詩詞的藝術寶庫裡,歌詠愛情的詩詞有無數,或纏綿、或憂傷、或喜悅、或深沉,每每讀及,常常淚流滿面,心有戚戚。今天挑選出來個人最喜歡的十首古典愛情詩,這些詩詞,每一首都會令人動容、感懷萬千,每一首都是不朽的心靈傳奇。在此分享給大家,祝福大家情人節快樂,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