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事關武漢南湖!

2020-12-22 楚天都市報

今日下午四點,湖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20年上半年全省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推進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參加發布會的人員包括: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劉仲初;湖北省生態環境廳廳長呂文豔;武漢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劉子清;襄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叢玉;宜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劉豐雷;荊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黃鎮;荊門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胡小國。

湖北將推動環境幸福指數提升,解決老百姓房前屋後的生態環保問題

呂文豔說,在當前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形勢下,下一步要將生態環保督查工作、生態保護工作、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統籌起來。要深入開展生態環保督查整改,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優化能源結構、交通結構等,以高水平的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推動環境幸福指數提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解決老百姓房前屋後的生態環保問題,把煩心事、揪心事解決好。要推動打造良好營商環境,優化方式方法,發揚「店小二精神」,深化放管服改革,為湖北的疫後重振貢獻力量。

湖北水生生物保護區內1.6萬餘名漁民全部上岸

呂文豔通報了上半年全省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查整改的成績單。省生態環境廳組織5個生態環境監察專員辦公室開展了整改情況現場監察,共檢查重點任務整改情況979項,抽查274件信訪件辦理情況,推進了督察整改工程建設類項目復工復產,今年計劃完成投資130億元。省交通運輸廳推進港口船舶汙染物接收轉運處置設施建設,截至6月底,全省建設完成船舶汙染物固定接收設施3138個,配置接收船85艘,接收車輛37輛,實現了固體垃圾接收設施碼頭全覆蓋,生活汙水和含油汙水接收設施碼頭覆蓋率分別達到88.5%、87.3%。省農業農村廳促進涉農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截至目前,全省83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內所有8429艘退捕漁船已全部拆解,1.6萬餘名漁民全部上岸。省住建廳加強城鄉汙水治理,全省137個縣以上城市生活汙水處理廠中,已完成提標升級改造125個,佔總數的90%,新(改、擴)建汙水處理廠828座。

呂文豔介紹,各地緊盯重點任務,綜合施策,持續推進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武漢市已拆除侵佔長江岸線的10個修造船廠,清挖中東磷業堆場填埋磷石膏廢渣2.8萬方。襄陽市持續加強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宜昌市圍繞船舶汙染防治、非法碼頭治理、港口岸線資源清理整頓等重點難點問題開展整改。鹹寧市加快推進斧頭湖淦河入湖口疏浚等工程建設。孝感市組織開展沿江重化工及造紙行業企業專項集中整治行動「回頭看」。恩施州推進紀檢監察部門全程監督機制,嚴肅追責問責。天門市著力整治天門河生態環境,水質明顯改善。

好消息!武漢南湖水質已提升至5類

南湖水環境問題是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的重點問題。發布會上,武漢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劉子清介紹了南湖水環境治理的情況。

劉子清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南湖是典型的高密度成熟區域的城市景觀內湖,水環境問題由來已久。2018年以來,武漢市高度重視南湖水環境整治工作,成立了由市長周先旺擔任指揮長的南湖水環境提升攻堅指揮部,下設8個工作專班,統籌推進六方面的整治工作:

一是清理排查,摸清家底,找準汙染問題癥結。在南湖流域沿線排查出212個排口、193處管網混接、錯接點,全面摸清並形成了流域管網「一張圖」,為精準整治奠定了基礎。

二是全面清淤,尾水排江,削減汙染負荷。投資5.5億元,完成南湖全湖清淤共390萬立方米。投資4.3億元,完成了龍王嘴汙水處理廠尾水排江工程,較大地削減了入湖汙染量。

三是雨汙分流,海綿化改造,強化源頭控汙。對南湖流域19所高校和243個小區、企事業單位,投資10億元開展了雨汙分流及海綿化改造。截至目前,高校雨汙分流已完成,其他地塊雨汙分流基本完成。

四是整治管網病症,擴建汙水設施,提升汙水收集處理能力。193處管網混接、錯接點改造全面完成;繡球山汙水泵站和南湖初雨廠建設工程、龍王嘴汙水處理廠擴建工程,均按建設計劃加緊推進中,建成後將全面提升南湖流域汙水收集與處理效能。

五是系統調節,生態補水,構建良好水生態系統。通過科學調蓄湖水,逐步構建湯遜湖--野芷湖--南湖的活水通道,形成長久、良性的水生態循環系統。

六是嚴格執法,加大宣傳,構建全民護湖的良好氛圍。組織市環保、水務、城管、建設等多部門聯合開展專項執法行動,對南湖流域汙染問題做到發現一起、依法嚴處一起,廣泛發動群眾參與,形成「全民護湖、全面愛湖」的良好氛圍。

劉子清說,經過近兩年堅持不懈的攻堅治理,南湖水質已經從以往的劣5

類穩定達到5類,與去年相比有所好轉。但南湖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久久為功。武漢市下一步將緊緊圍繞今年年底前「汙水無直排、水體無異味、市民能親水、水質持續向好」的治理目標,進一步加強調度,追趕工期,儘早還一湖清水給武漢百姓,給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荊州去年以來生態環保領域追責問責215人

荊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黃鎮介紹,荊州壓實生態紅線,嚴肅工作紀律。去年以來,全市生態環保領域追責問責215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11人,組織處理104人次。

今明兩年荊州汙水處理能力將提高70%

荊州把治理汙水之「患」作為發展的當務之「急」。黃鎮介紹,荊州通過實施大投入、大清理、大整治。整治違規排水口300餘處,汙水直排全面消除。實施過渡性方案,設置三灣路、雷家壋等4處汙水一體化處理設施,處理能力共5.5萬噸。此外,荊州還治理河渠52公裡、清淤60萬立方米。

治標還要治本。「城市生活汙水出現在地上,原因在地下。」黃鎮稱,荊州實施51.5億元的中心城區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堅持「排查、收集、處理」全環節系統治理。前端排查,是對主次幹道管網開展大檢測,已完成3200公裡,排查1萬餘處混錯接問題。中端收集,是全面啟動20條主次幹道140個老舊小區雨汙分流,近三年新建關鍵部位管網350公裡。末端處理,是啟動紅光、城南、草市三座汙水處理廠擴建,今明兩年3個工程將全面完工,汙水處理能力提高70%。

同時,荊州還獲批全國第二批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加大投入、多措並舉、綜合治理,中心城區7個主要黑臭水體基本消除。

襄陽上半年空氣品質改善幅度居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第七

「今年上半年襄陽市空氣品質取得了明顯的改善。」襄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叢玉在發布會上介紹,今年上半年,襄陽市監測數據顯示,可吸入顆粒物和細顆粒物累計濃度分別同比下降32.0%、26.8%,優良天數同比增加36天,均為五年來最好;上半年空氣品質改善幅度位居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第七名。

宜昌亮出生態整治成績單:碼頭數量減少2/3,恢復岸線39公裡

宜昌市副市長劉豐雷在發布會上介紹,宜昌市從2015年開始,以主城區濱江岸線整治為突破口,成立了由市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在全省率先啟動碼頭治理工作。

一是建立「五項制度」,即日常巡查、有獎舉報、聯合執法、公示公開、掛牌追責。充分整合相關部門執法力量,發揮公眾和媒體的監督作用,嚴厲打擊非法侵佔岸線行為。

二是推行「三個率先」,在全省率先推行岸線信息矢量化、率先推行港口檔案數位化、率先推進「多規合一」可視化。通過「網際網路+視頻監控」、手機APP移動監控、市縣兩級24小時聯動,實現岸線碼頭管控全覆蓋。

三是實現「三個延伸」,治理區域由長江幹線向長江支流延伸,治理範圍由非法砂石碼頭向不符合環保要求的問題碼頭延伸,治理目標由非法碼頭整治向長江岸線生態高質量修復延伸。

四是在整治效果上實現「三治協同」,同步實行治岸、治水和治綠,全面加強長江岸線宜昌城區段生態修復和整理,打造特色濱江長廊,退岸還綠,退岸於民。

劉豐雷介紹,自整治以來,宜昌共取締非法碼頭216個,碼頭數量減少三分之二,恢復岸線39公裡,復綠1213畝,退綠於民,還綠於民。

來源:楚天都市報

記者:陳倩周萍英 張建林

實習生:張欣然

編輯:黃琳

實習編輯:陳麗思雨

相關焦點

  • 武漢南湖烏龜密密麻麻,釣友反饋:半天釣一桶
    武漢南湖,是位於武昌區西南部,也是武漢市,僅次於東湖和遜湖的第三大城中湖泊南湖北臨東湖、沙湖,南臨湯遜湖、黃家湖。東湖水域面積大約為763公頃,周邊配有5所大學,所以南湖也是散步遛彎的好去處。南湖的水域面積開闊,自然會吸引不少垂釣愛好者前來垂釣,但由於近岸邊水位太淺,以及水草的幹擾,所以短魚竿在此通常難以有較好的魚獲。因此,當地釣友和老鄉,大部分人都是使用「大炮竿」垂釣。周末閒來無事到南湖垂釣,一不小心被烏龜「爆護」了。
  • 120秒,這就是南湖!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南湖闌珊處。南湖的堵在整個武漢如雷貫耳,每次評選這座城市最擁堵的地方,它都基本逃不掉,尤其是上下班高峰,這兒更被戲稱是「來了就離不開的鬼地方。」南湖片很大,總面積約13.1平方公裡,近40萬人在這兒仰望著同一片天空。
  • 武漢最新通報!事關秋冬疫情防控
    武漢最新通報!事關秋冬疫情防控 2020-11-18 20: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武漢洪山新南湖12月最貴的小區均價超過5萬/平,均價23125元/平
    武漢12月的房價也已經新鮮出爐。據房天下研究院發布,武漢12月二手房參考均價19698元/平,環比11月上漲0.79%,同比去年同期上漲5.83%。其中洪山新南湖12月二手房參考均價23125元/平,環比11月下降2.92%,同比去年同期下降1.84%。
  • 武漢四大道路工程今日啟動:南湖大道拓寬 古田一路建高架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林永俊 通訊員陳斌 辛達揚)記者昨從武漢城投集團獲悉,今日,琴臺大道(二環線—三環線)、琴川大道(快活嶺路—區界)工程、南湖大道拓寬改造和古田一路北段等四大道路工程啟動建設。據介紹,這兩大工程是漢陽地區重要的東西向交通主幹道,也是城市內外交通轉換的紐帶和城市管線的重要走廊,建成後將進一步打通武漢主城區與西南新城間的快速聯繫,同時有效整合串聯跨漢江通道,充分發揮古田橋、江漢七橋(在建)的交通疏解功能,對緩解主城區過江壓力,完善漢陽快速射線網,優化快速路網格局均具有重要意義。
  • 武漢洪山區13所中小學開建,南湖、白沙洲房價又要漲?
    洪山區13所中小學開建,其中小學9所、中學4所,分別為張家灣小學一分校、街道口小學和平分校、保利心語小學、萬科金色城市小學一分校、洪山區第四小學、武漢城市職業學院附屬小學、新廣埠屯實驗小學、武珞路小學東原啟城分校、青菱小學,以及英格中學第一分校、愛家名校華城中學、洪山實驗外國語學校初中部、保利心語中學。
  • 地下調蓄池 讓南湖碧波重現
    讓南湖重現水清、岸綠、景美,是武漢人一直以來的願望。作為武漢市第三大城中湖,南湖水域面積7.67平方公裡,總岸線長23公裡,周邊總人口59.4萬人。上世紀90年代起,南湖水質急劇惡化。2018年,武漢南湖水環境提升攻堅工程啟動,包括南湖水環境提升、精細化雨汙分流等七大項目。
  • 關於「武漢肺炎」特效藥的一些好消息
    今天很多公司復工,人員的大量回流、聚集,對於疫情的防治來說,絕不是一個好消息。不過,並非全部都是壞消息。曼谷Rajavithi醫院的Kriangsak醫生表示:「來自武漢的一名70多歲的中國大爺,他先是在華欣醫院被確診為新冠肺炎,隨後轉院到我們醫院時,病情已經非常嚴重。包括發高燒、呼吸異常困難、全身無力、肺積水等,同時本身還患有高血壓和心臟病。
  • 中南民族大學:俏立於「江城」大學城溫潤南湖畔的民族團結樹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去了解一所坐落在武漢市洪山區南湖東岸,體現著我國「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民族政策的大學——中南民族大學。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江城」,走進大學城園區,走進溫潤如玉的南湖,走進象徵著「56個民族是一家」的中南民族大學。武漢,別稱江城,是湖北省省會,特大城市。武漢地處江漢平原東部、長江中遊,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在城中交匯,形成武漢三鎮(武昌、漢口、漢陽)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內江河縱橫、湖港交織,水域面積佔全市總面積四分之一。
  • 長春南湖小學繼續借讀師大二附小!豔春小學回「新家」!
    在這個全民沉浸在端午小長假的歡樂氣氛裡時,南湖小學家長近日終於接到了好消息:2020年繼續入讀師大二附小快看看新鮮出爐的入學通知書從2015年開始,南湖小學的娃就一直上師大二附小,導致這幾年南湖小學學區房房價漲了不老少,家長群也總有家長問,這都退回公辦了,劃學區多好啊?
  • 南湖收藏品回收_光平菸酒回收實惠物美
    南湖收藏品回收,光平菸酒回收實惠物美,    業務範圍:回收名酒、回收冬蟲夏草、回收洋酒、回收老酒,追求「誠信合作、雙贏共創」的運營理念服務廣大新老朋友。南湖收藏品回收, 高價現金上門回收,保密服務。一是白酒行業的復甦讓川酒朵金花之一的沱牌更具吸引力。近期川酒好消息不斷,包括糧液將上調普,水井坊上半年預計扭虧為盈。
  • 詩詠南湖 | 磅礴南湖:一支槳,以一種精神在加長
    詩詠南湖 | 磅礴南湖:一支槳,以一種精神在加長  2020-12-21 06:03
  • 南湖大道將拓寬 ,古田一路要建高架……
    楚天都市報12月29日訊(記者林永俊 通訊員陳斌 辛達揚)今日,記者從武漢城投集團獲悉,12月30日,琴臺大道(二環線—三環線)、琴川大道(快活嶺路—區界)工程、南湖大道拓寬改造和古田一路北段等四大工程啟動建設。
  • 好消息!武漢這些新學校有望9月開學,各校最新動態來了
    03、武漢城市職業學院附屬小學 問:請問武漢城市職業學院附屬小學什麼時候開始建設? 答:武漢城市職業學院附屬小學目前在辦理立項手續,此前計劃該校2020年底開工,2021年建成,2022年9月開學。目前受疫情影響,相關工作可能有所延誤,教育局會繼續推進相關工作。
  • 南湖新區稅務局:抗「疫」娘子軍 柔肩擔道義
    這個春天,也是因為席捲全球的疫情,來得比往年晚一些、卻暖一些……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南湖新區稅務局活躍著一支抗「疫」 「娘子軍」。她們是婦女主任、女黨員、志願者,也是女兒、妻子、媽媽。她們每個人都戴著口罩「瘋忙不露」,用柔肩擔道義,用溫情暖稅苑,繪就了一幅幅五彩斑斕春日畫卷,醉煞旁人。隔屏不隔心 堅守不打烊徵戰未曾停,堅守見初心。
  • 25件南湖嘉品亮相 首批「最南湖」文旅商品「成團」出道
    讓精美的文旅商品「代言」南湖之美,這25件文旅商品涵蓋紅色文化、地方人文風物、潮流生活等眾多領域,每一件都鐫刻著南湖符號,是線下文旅商店和線上文創潮店的「C位」產品,十分受廣大市民遊客的歡迎。一件件創意好禮,讓國內外遊客把美好「南湖」帶回家,延續著人們對南湖這座文旅名城的美好記憶。
  • 寒夜裡供電人員15米高空搶修,確保地鐵7號線、南湖片區可靠供電
    9日,記者從國網武漢供電公司獲悉,9日凌晨,供電人員在15米高的鐵塔上連續3小時搶修作業,成功排除一起線路安全隱患,保證了地鐵7號線、南湖等片區的可靠供電。近日寒潮來襲,武漢電網負荷不斷攀升。國網武漢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8日一線巡線人員在對重負載線路進行夜巡測溫時,發現110千伏錦獅線35號杆塔導線兩處接點最高溫度達到162度,嚴重超過正常值。9日凌晨搶修現場。該線路是110千伏獅子山變電站重要電源之一,導線一旦燒斷將影響地鐵7號線、華中農業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南湖等片區的可靠供電。
  • 醉美南湖橋,每一張照片都是用心拍攝!
    在武漢,橋都是一道風景,許多橋還成了網紅打卡地。南湖就有一座橋,常引來許多攝影愛好者。筆者也是慕名而去過很多次。這座橋看起來也許很不起眼,但與周圍環境卻是相輔相成,有它才是一幅完整的美麗的畫卷。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裡的大好風光吧?
  • 下穿南湖汙水運輸隧道即將貫通,數十萬人將告別汙水外溢
    11月5日下午3時許,楚平路一側的武漢繡球山汙水泵站及進出水管道工程現場,30歲的頂管機司機佘翔緊盯操作臺屏幕,向對講機另一端的同事報送數據。千斤頂緩慢伸出,頂管機勻速向南湖對岸的接收井靠近,標誌著首條下穿南湖隧道——繡球山汙水泵站及進出水管道工程D3500管道即將貫通。
  • 南湖新區:抓實水環境治理,南湖內湖治水再添「利器」
    近日,在南湖麥子港水岸周邊散步的市民發現,原本在岸邊的一朵朵「小水花」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條長達3公裡的彩色浮球。原來,這是南湖新區開展內湖汙染治理,引入的新型推流式曝氣裝置,相比以往的立體噴流曝氣,推流式曝氣裝置更具美觀性,且能夠將靠近水岸的水面漂浮物推至水中央,便於打撈,曝氣無盲區。以往噴水曝氣裝置水柱隨風會飄灑至遊步道上,水腥味較大,給行人及遊客帶來不便,推流式曝氣平行水面曝氣,大大減少了以上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