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頭伏的餃子二伏的面」,入伏後,肯定要吃餃子。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入伏後天氣炎熱,胃口不好,中國傳統食物餃子能開胃解饞,久之便形成了習俗。因餃子形似元寶,元寶屬金,金寶長伏,「伏」與 「福」同音,頭伏吃餃子的寓意是「金寶藏福」,希望吃了餃子能平安度夏。
夏季吃餃子,韭菜餡就算了,此時的韭菜不香反臭,其辛辣味和助陽之性也不適合夏季。冬瓜是夏季時令蔬菜,用它包餃子,味道鮮美清爽多汁,吃一次還想第二次。冬瓜多汁水,餡料怎麼處理才好呢?蔬菜做餡,我們通常都是切好後擠幹水分,但冬瓜的「汁水」太多,感覺擠也擠不完,拌餡時還要考慮跟肉的相互搭配,等下步驟中講更容易明白。
冬瓜加雞肉,這可是一個低熱量搭配,但全完無油餡料肯定不香,另外加一塊五花肉,那就很完美了。看看具體做法吧。
冬瓜雞肉餃子
材料:冬瓜、雞胸肉、五花肉、蔥姜、餃子皮、鹽、料酒、生抽、十三香、芝麻油、餃子皮。
做法:準備雞胸肉和五花肉,五花肉約是雞胸肉的三分之一量,補充一點油脂就很好了。
準備一塊冬瓜,冬瓜刨絲擠水後會變少,冬瓜稍多一點兒。
豬肉去皮切塊,雞肉去筋膜切塊,之後剁成肉餡。如果有絞肉餡的機器,把兩種肉放一起攪成餡。剁好後放在盆中備用。
冬瓜去皮去瓜瓤,用刨絲器刨成菜絲,刨比切更省事,注意安全,小塊食物加護手器更安全。
往冬瓜絲中加一點兒鹽,拌均勻,稍醃後擠掉水分,
冬瓜跟其它蔬菜不太一樣,汁水有黏性,不是很好擠,可以用濾盆擠水,也可以用紗布包起來擠,儘可能擠掉汁水。擠好的冬瓜絲剁細後放在盆中備用。
蔥切碎,姜磨成泥,加入肉餡中,加一點兒生抽、鹽、芝麻油、料酒、十三香,跟肉餡拌在一起,注意,這裡只拌肉餡,不拌冬瓜。拌肉餡時省掉多次加水的步驟,因為冬瓜中汁水豐富,可以跟肉餡互補,不需要再加水了。
冬瓜餡中加一些芝麻油拌均勻,之後再同拌好的肉餡拌在一起,餃子餡就做好了。
餃子皮可以自已動手擀,需要提前和面,500克麵粉260克水揉成光滑麵團,醒好後分成小劑子,擀成餃子皮就可以了。比較忙的時候買餃子皮更方便,省掉擀皮的步驟會省很多時間。按自己的方式包餃子吧。這個組合的餃子餡,含水量比較大,包的時候不需要填太多餡。
今天的餃子皮是小號的,包好的餃子也比較小,吃的時候倒是挺好的一口一個很過癮。
坐鍋燒水,水開後下鍋煮餃子,水開加一碗水,反覆三次餃子就煮好了。撈出來搭配自己喜歡的醬汁開吃吧。鮮嫩多汁非常美味,午飯一人一碗餃子,美美的。
多說幾句:
夏季蔬菜豐富,各種瓜類蔬菜都可以做餃子餡,處理方法大致相同,西葫蘆、瓠瓜、絲瓜、嫩南瓜、冬瓜都可以,喜歡你也試試吧。
這種瓜和肉類搭配的餃子餡,瓜類處理時注意要擠掉水分,拌餡時控制液體調料用量,避免餡料太溼。
同等條件下,餡料溼一點兒煮出來的餃子更鮮嫩多汁,但不太好包,需要找到最合適的餡料狀態,鮮嫩多汁而不不至於太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