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是保護私權利的法律大全,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

2021-01-18 李瑩瑩小史

離婚需要30天冷靜期,確定了!《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七條規定:為減少「頭腦發熱」式離婚,民法典規定了提交離婚登記申請後三十日的離婚冷靜期,在此期間,任何一方可以向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申請。

不過,針對離婚訴訟中出現的「久調不判」的現象,《民法典》規定,經人民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後,雙方又分居滿一年,一方再次一起離婚訴訟的,應當準予離婚,還對方一份自由。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正式實施,裡面規定了很多生活中的法律問題,共1260條,涉及婚姻家庭、物權、人身財產安全等方方面面。

比如:證件不全,不牽狗繩,禁養犬類咬了人,狗主人全責。

房子70年到期後怎麼辦?《民法典》規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屆滿自動續期,有利於保護房屋產權人的合法權益。《物權法》規定使用期限最長七十年,如繼續使用需再籤訂合同,繳納費用。是否繳納費用、繳納多少費用等等問題,《民法典》授權單行法律和行政法規以後規定。

……

《民法典》是保護私權利的法律大全,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作為事關每個公民從出生到老的切身利益的法律,民法典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知法懂法,才能保護到我們自身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不做法律的文盲,讓法律知識為自己保駕護航。《民法典》是我們的保護利器,身邊必備之書!

官方正版,紅皮燙金,易保藏,32開大字版,輕鬆閱讀。正版包郵只需要28元,不到一杯咖啡錢,就可以懂得法律,學到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方法,點擊下方連結即可直接購買!

人手必備法律常識書

相關焦點

  • 【海姐姐普法微課堂】《民法典》婦女權益保護「關鍵詞」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被譽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它以1260個條文回答了一個公民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各項權利。 女性群體是人民概念中的一半人,新的《民法典》充分體現了對婦女權益的保護。
  • 一起看「典」 | 《民法典》來了:倒屣欣逢迎
    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睛裡,每個人就是整個國家《民法典》以保護私權利為宏旨,它守護著每一個人的一生,無論是人格權獨立成編,還是居住權的創設,抑或是對胎兒權益的保護、意定監護的尊重,都彰顯著《民法典》對「人」的珍視,它默默注視著個體的不便之處,不加區分地包容著的所有人的需求,於細微處見真章,讓每一個人生活得更有尊嚴。
  • 崔智友:檢察機關要把維護民法典的正確適用作為重要任務
    本網訊(記者 湯瑜)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崔智友表示,國家治理體系是以法治為基礎而建立的規範體系和權力運行機制,我國的民法典將成為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制度保障,並將發揮基礎性作用,完全贊成和擁護制定民法典。
  • 民法典學習之12:公民在民事活動中實施了民事違法行為的民事責任
    《民法典》第二編 ,第八章民事責任    一、什麼是民事責任  民事責任,對民事法律責任的簡稱,是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因實施了民事違法行為,根據民法所承擔的對其不利的民事法律後果或者基於法律特別規定而應承擔的民事法律責任。
  • 民法典中的公法規範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日益複雜,傳統私法與公法的兩分法已不再涇渭分明,而是呈現出「私法公法化」和「公法私法化」的融合趨勢。民法典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以權利為本位進行體系構建,調整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具有濃厚的私法屬性。
  • 民法典 | 這些法律要點你知道嗎?
    (第十六條)2.八周歲孩子可以「打醬油」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 民法典 | 人人應當熟知的49個法律要點
    (第十六條)2.八周歲孩子可以「打醬油」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 《民法典》人人應當熟知的49個法律要點
    (第十六條)2.八周歲孩子可以「打醬油」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 《民法典》視角下隱私權與個人信息保護
    《民法典》延續了《民法總則》第111條關於自然人個人信息保護的一般規定,並於人格權編中專章探討民事主體的「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明確規定了隱私權與個人信息保護的基本定義、保護原則以及基本權利義務框架。[1]這不僅表明立法者關注網絡隱私安全、強化個人信息保護的立場,同時在基本法律層面,為我國未來構建科學完善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律體系奠定基礎。
  • 法律解讀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之人格權編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該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部法典,民法典從編纂到頒行都具有劃時代的裡程碑意義,它標誌著我國民法體系進入新的階段,我國公民民事權利保護開啟新的徵程。新編纂的民法典共7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
  • ...為什麼我國民法典設置該條款?能否作為法院裁判的法律依據?
    《民法總則》以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則》為基礎,以民事權利為核心,以民事法律關係為基礎,對民事主體、民事權利體系、民事法律行為、民事責任和訴訟時效等基本民事法律制度作出規定。總則編共10章,包括基本規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代理、民事責任、訴訟時效、期間計算,共204條。民法總則是對民法典分則全部內容的抽象和概括,確立了民法的一般性規則。
  • 法官說 | 民法典 佑護尊嚴生活 定分民商權益
    民法典中處處蘊含對人民權利的尊重和保護,其中的人格權編更是我國民法體系的一項重大創新,它強化了對人格權的全面保護,凸顯了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在人格權體系中的地位,加強了對個人隱私的保護並明確列舉了侵犯個人隱私的禁止性行為,規定了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及使用條件。
  • 【同儕沙龍 | 同濟MBA】走近「社會生活百科全書」,解讀《民法典...
    朱慧浩 律師19級綜合MBA一班•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上海市浦東新區專業人民調解中心特邀律師調解員•上海市浦東新區物業管理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特邀專家律師10年以上律師執業經歷,擁有豐富的法律理論與實務經驗
  • 首次「觸典」獨立成編,《民法典》這樣保護你的人格權
    交匯點訊 近日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有一個格外醒目的「人」字——人格權首次獨立成編,這被稱為民法典編纂最大的創新和亮點之一。  人格權之於人民,是權利的宣言書。6章、51條、近5000字的篇幅,首次「觸典」的人格權編,不僅是將以往散落在民法各處的人格權利「整理收納」,更是通過對公民人格權的莊嚴確認與嚴格保護,彰顯「人的價值」,傳達出民法典對個人的關愛——要讓每個人活得更有尊嚴。
  • 民法典新增「好人條款」為英雄保駕護航
    橫村法庭員額法官許佳瑞:民法典新增「好人條款」為英雄保駕護航       近幾年,類似「扶老人被訛」「見義勇為受傷無人賠償」這樣的事情頻頻發生,新聞媒體對此爭相報導,許多網民感嘆「好人難做」。即將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積極回應了這一社會問題,新增 「好人條款」,為英雄保駕護航。  《民法典》第183條規定: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 民法典 | 《民法典》的88處重要變化
    (二)確立了民法的基本原則《民法典》確立了平等、自願、公平、誠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等民法基本原則;將綠色原則(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確立為民法的基本原則。(三)規定胎兒有權利繼承遺產、接受贈與等《民法典》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
  • 攝影:《民法典》肖像權保護解讀
    五、關於兒童肖像的使用情況    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因此,對未成年人肖像權的保護,不僅涉及民事權利的保護,而且涉及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全社會都應該充分尊重和保護未成年人的利益。據此,在涉及未成年人肖像權問題時,應當徵求監護人意見並充分尊重未成年人的真實意願。
  • 《民法典》2021.1.1施行,這些法律要點你了解多少?
    《民法總則》已於2017年通過實施,本次《民法典》總則編部分未有較大改動,僅根據法典編纂體系化要求對個別條款作了文字修改。總則編亮點即《民法總則》的亮點:1.胎兒享有繼承權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 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強化對人格的保護
    新華社北京5月15日消息,從保障公眾私生活「安寧權」,到構築個人信息安全防火牆;從全面建立反性騷擾制度防線,到及時應對基因編輯等新技術對人格權的挑戰……保護人格權、維護人格尊嚴,是我國法治建設的重要任務。民法典加強人格權立法,使其獨立成編,強化對人格的全面保護,讓人民生活更有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