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終身未嫁,在我家做了近40年保姆,中國最後一代自梳女88歲了

2021-02-18 InsDaily

InsDaily-每日lnstagram最新資訊

本文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一條(yitiaotv)

轉載授權請與原作者聯繫

人生有兩種活法,要麼忍,要麼拼

主宰命運

Destiny

這張老照片是香港攝影師唐景鋒家裡的。

打出生起,保姆顏姐就在身邊照顧他。顏姐在唐家做了37年, 77歲才退休。他們沒有血緣關係,感情卻勝似家人。

長大後的唐景鋒,偶然發現顏姐其實是中國最後一代自梳女,她不結婚生子,年輕時反抗包辦婚姻,從廣東老家來香港做傭人,一做就是60年。

他決定把保姆的故事做成藝術作品。今年,「顏姐」作品在連州國際攝影節摘得大獎。

不久前,我們到香港去看望顏姐。

顏姐88歲了,卻還是神採奕奕,一個人住在政府專門給獨居老人的公寓,生活簡單自在,在電梯口張望著迎接我們。

這個自己沒有後代的女人,笑起來像我們每個人外婆一樣

自述|唐景鋒   撰文|洪雅笠

我和顏姐

照片裡的6個月大的嬰兒是我。

這個在給我洗澡的女人,是從我出生第二天起就照顧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是麥顏玉,我們叫她顏姐。

她在我們家做了快40年的保姆,現在她88歲了,已經退休了快10年。

我也快40歲了,是3個女兒的爸爸,但我還常常去看她。

我們唐家姐弟四人,我是最小的兒子。

她是我在這個世界上最愛的人之一,除了親生奶奶和外婆之外的「第三個祖母」。


從我記事起,就知道她在我們身邊,照顧我長大。

她的存在變成特別自然的事情,似乎世界上就應該有這麼一個角色。

幾年前,80多歲的顏姐得了早期肺癌,她吉人天相,很快就痊癒了,現在很健康。

令我吃驚的是,雖然顏姐沒家庭沒小孩,但醫院裡有很多人搶著照顧她,有我們一家,顏姐過去曾經照顧過的人家,還有她在廣東的侄子們。

那是我第一次見到她在內地的親戚。

唐景鋒收藏的自梳女老照片

當我自己也做了父親之後,我對家庭的認識不一樣了,開始想要尋找自己家族史的故事。

於是開始和顏姐聊這些。

我發現,顏姐除了是保姆之外,我其實從來都沒想過她到底是誰。

我想開始尋找顏姐的故事。

唐景鋒跟顏姐回到廣東中山小欖的老家拍攝

顏姐是廣東中山鄉下一戶窮人家的長女,母親很早就去世了。

因為是女孩就不能去上學,從小照顧弟弟妹妹。

他們家在一條小河邊,8歲的她,就一邊做飯一邊擔心弟弟會不會掉進河裡。

15歲她就去當地的桑田裡工作,但因為個頭小,幹活太慢被辭退回家。

她非常渴望能夠識字讀書,就偷偷買書,用自己賺的錢交學費,可被她爸爸發現了,竟跟她說既然她有錢付學費,應該把弟弟們送到學校學習,而不是把錢浪費在自己身上。

20歲左右,她要面對嫁人的壓力了。作為長女,弟弟得在她出嫁後才可娶妻生兒。

不想被迫盲婚,她決定梳起頭髮,在觀音菩薩面前許願,成為自梳女,到香港做傭人,自己養活自己。

自梳女,是女性獨立意識的覺醒。

回顧過去,女性在中國社會的地位低微,女兒在家不受歡迎,年紀輕輕就給配婚去了,有時會強迫女兒出嫁。

資料圖片來源為網絡

廣東順德蠶絲業發達,許多女工經濟獨立,為了改變低微的地位,她們梳起頭髮,只穿淺色短上衣和黑色長褲,立誓終身不嫁,對父母不再有責任。

自由來去,自給自足,自己生活。但死後不能還鄉,要住去姑婆屋,姐妹互相養老。

冰玉堂是順德最大的姑婆屋,很多自梳女在這裡養老。現在,自梳女這個群體已經逐漸消失,我希望用行動來銘記她們。

第一件事情,是找顏姐年輕時的照片。結果只找到8張,而且都是找工作用的登記照。

我很吃驚一個88歲的女人一生竟然只有8張照片,於是這成了我的作品的第一部分。

我挖了105個洞,按照顏姐的年齡刻度,把照片嵌進去。

接著,我去母親那裡,找到家裡的老相冊,嘗試在裡面找顏姐。

很多老照片裡都有顏姐,但她都在邊緣或角落,留下的是切了一半的側影,或是模模糊糊的背影。從來不是照片的主角,都是在照顧我們的時候,不小心入鏡。

於是我去拍了很多顏姐現在的日用品,用顏姐的東西擋住老照片裡原本的主角,從而把角落裡的顏姐凸顯出來。

這是顏姐梳頭用的梳子。

這個蓋住臉的紙條,

是不識字的顏姐寫的東西,

是只有她能懂的字。

這對玉耳環,

是顏姐照顧的第一戶人家送給她的。

當年她照料的女嬰才8個月大,

現在已經60歲了。

顏姐還戴著這對耳環。

被毛巾蓋住的,

是顏姐現在用的座機電話,

她不用手機,

偶爾會和妹妹打電話,

一聊就是大半個鐘頭。

我們姐弟四人,都在13歲的時候離開香港去英國求學了,她就繼續照顧我父母,還有家裡的9隻貓,成了貓保姆。

顏姐總說她不喜歡貓,但貓卻很喜歡她。 

我們在英國讀書,可是也離不開顏姐,後來,顏姐專門到倫敦照顧我的姐姐,陪伴她完成學業。

後來,有一次她去菜場買菜,發現拎不動一大家人的食物了,她覺得自己老了。

77歲那年,她想要退休了。

和一般的自梳女不一樣,退休後的顏姐不想住進姑婆屋,她也曾經嘗試過和妹妹一起生活,但是她太喜歡獨處了,於是一個人住進了政府提供的獨居老人公寓裡。

這是她家唯一的馬克杯,是顏姐幾十年前在英國買的,她一直珍藏和使用。

顏姐的退休生活超簡單,好像一點物慾也沒有。

最基本的單人床,廁所,廚房,一個電視,一個玩偶和一朵花。

床頭有給老人用的緊急求助鈴。

她喜歡自己的獨居生活,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很是自在。

顏姐一共只有12件衣服,最新的一件,也已經穿了30多年。

顏姐退休後,喜歡在家看電視,我看她的電視太小太破,就買了一個大彩電送給她,結果她去商店退掉了,把錢還給了我。

雖然顏姐生活樸素,但她可不窮。

這麼多年來,她存下所有錢都給了老家。和很多離開家裡,對家裡不管不顧的自梳女不一樣,顏姐從來沒有停止對老家的關心。

50年代,內地鬧饑荒,顏姐的老家人都快要餓死了。

在當時,從香港帶大米和布料去內地不合法,不能過海關,顏姐就在香港的餐館裡去搜集鍋巴,又做了4個大布袋子,裝滿鍋巴帶回老家。

鍋巴可以吃,布袋子可以拆掉做衣服。連續運了10個月的鍋巴,救活了老家很多人。

根據這個故事,我也做了一件作品,把鍋巴沾上墨水,拓印在宣紙上。顏姐不識字,但鍋巴就是屬於她的語言和文字,書寫著對家人的關心。

她的薪水支付她外甥侄女們的學費,在家鄉給兄弟、阿姨、外甥蓋了很多間大屋,又出錢給幾個外甥做生意,其中最成功的一個外甥,已經成了資產上千萬的企業家。

一個個紙箱裡裝著成打的衣架,都是顏姐外甥工廠的產品。當年顏姐攢了一萬元給外甥辦廠。

顏姐個性恬淡,不悲不喜,一生為家人不停付出與犧牲。

這幾年,我跟顏姐回去了幾次老家,發現她在老家超受歡迎,大家都很敬重她。

在顏姐決定做自梳女的時候,她的爺爺很擔憂,勸過她還是要嫁人,不然以後老家的人不會照顧她,她會孤獨終老。

但事實上,最後反而是她在照顧整個老家的人。

顏姐老家廣東中山小欖

所有人都跟她說,找個男人嫁了會更輕鬆。她也差點動心了。

可是她有次去妹妹家,看到妹妹一邊上班一邊帶小寶寶,回家以後還要照顧大寶寶老公。

「帶娃上班,回家煮飯」,她覺得可能不結婚,生活才更輕鬆呢。

「一梳梳到尾,二梳白髮齊眉,三梳兒孫滿地」,《出嫁前夕十梳歌之首三梳》裡描述的出嫁情景,顏姐沒法享受,但她有另外的快樂。

她雖然目不識丁,卻有很前衛的思想,上個世紀便決意做獨立女性,最後更養活了一家人。

在我心目中,她勤勞、無私、獨立,她的故事將會是探究歷代自梳女的起點,為歷來未受傳頌的英雌發聲,使其不致被遺忘或是無視。

每一個人都應當被尊重

與命運抗爭的人

更值得

關於作者:一條(ID:yitiaotv)每天一條原創短視頻,每天講述一個動人的故事,每天精選人間美物,每天來和我一起過美好的生活。轉載請聯繫(ID:yitiaotv)授權。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下小IN

因為某種眾所周知的原因,改名了

但他還是每天分享lnstagram的最新資訊

長按添加訂閱

Share the World's Moments

InstaChina

相關焦點

  • 尋訪返鄉東莞「自梳女」 年齡偏高醫療需求迫切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在東莞,有這樣一些女性,當她們還在豆蔻年華時,迫於生計而去國離鄉,遠赴南洋打洋工。在異國他鄉,她們在忙碌中度過了自己的少年、青年和中年,直至遲暮歲月才回歸故裡。  她們大多終身未嫁,卻以一己之力為家人噓寒送暖;她們吃苦耐勞,在半個多世紀的異國生涯中,憑藉雙手打工掙錢;如今,她們已經老去,並還在繼續老去。
  • 名詞釋義丨自梳女
    清代後期廣府地區有「自梳女」這種特殊婚俗。自梳女即是決定不結婚的婦女,她們擇定吉日,在親友的眾目睽睽之下,穿起華麗的衫裙,在廳堂中先祭祀家神和祖先,接著跪拜父母,然後在神前對著鏡子自己把辮子盤為髻形,插花行禮,燃鞭炮,派利是,筵請親友,從此終身不嫁。
  • 自梳女是怎樣的一個群體?
    桃姐的原型,是該片監製李恩霖家的媽姐鍾春桃,媽姐鍾春桃一生未嫁,無兒無女,她將自己當成李家的一員,畢生勤勤懇懇地服侍李家五代人,一直到中風導致半身不遂,無法繼續做家務後,才搬到老人院。 媽姐就是自梳女,桃姐的經歷是當時大部分自梳女的經歷,她就是媽姐的縮影。這部電影的熱映,使在三四十年代活躍於香江、東南亞的「媽姐」群體,再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 70歲女保姆嫁88歲大律師,弟弟擔心她只看中財產,提醒哥哥反被趕
    88歲退休大律師,愛上70歲女保姆,相處5個月後領證結婚。大律師的弟弟覺得,哥哥是在糊塗時被迫的,女保姆只看中他的財產。大律師多次被提醒,就是不理會,還讓女保姆把弟弟趕出家門,不再相見。88歲的歐先生,是當地的一名退休大律師。但最近,歐家弟弟發現哥哥歐先生,被家中的女保姆艾女士,限制了人身自由,不許親人和他相見。艾女士在5年前,進入歐家給歐先生當保姆。
  • 我家保姆展現的江湖
    而我,家裡請的小時工或者保姆,都是中國的貧苦人,跟她們朝夕相處,對這個六億群體,略知一二。下面給保姆們畫像。 河南信陽的AA是通過北京一家連鎖保姆機構找的,當時為了省事,我沒有去那家公司挑人,直接讓他們送一位過來。快到約好的保姆到達時間了,我趕緊往家裡趕,遠遠看到前面一個小姑娘,穿著厚底增高鞋,緊身褲子齊腦門劉海,顛顛飛快地走來。
  • 我八歲那年,下毒毒死了我爹,去姑婆屋做了一名自梳女
    從和她的交談中我知道,她叫陳春喜,家是鄰村的。  陶姑是自梳女,陶姑今晚上帶來的女子都是自梳女。自梳女,指的把頭髮像已婚婦一樣自行盤起,以示終生不嫁獨身終老的女性。  自梳女也稱媽姐或姑婆,人們稱呼自梳女都是姓氏加姑字。自梳女多群居在一起,她們居住的地方稱為姑婆屋,陶姑是她們那姑婆屋的主事人。
  • 古代「自梳女」是怎樣的群體?她們的命運如何?
    何謂「自梳女」過去女子出嫁時,總是由其母親束髻,但若是女子立誓不嫁,願意成為自梳女(或稱姑婆)時,那她便將自己的頭髮像已婚婦女一樣盤起來,向世人宣告自己是「不婚主義者」,於是大家便默認她「已婚」,不會再向這家的女兒提親。
  • 《自梳》:兩個人的微溫
    所以,「自梳」這一剛烈決絕的習俗出現在嶺南一點都不奇怪。  從古至今,婚嫁就是女子的天生使命,在某些時候,超齡不婚甚至是違法的,比如《宋書·周朗傳》中說的「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還有《晉書·武帝紀》載,司馬炎在泰始九年冬十月詔令,「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長吏配之。」
  • 影評 《自梳》:兩個人的微溫
    我前後在廣東生活了近十年,我眼裡的廣東女人除了溫柔賢惠之外還有一種硬氣,與嚴歌苓筆下的「跪著原諒世界」的地母們有所不同的是,她們不會跪,多難的命運壓頂而來她們都會站得筆直,天塌下來都能扛。所以,「自梳」這一剛烈決絕的習俗出現在嶺南一點都不奇怪。從古至今,婚嫁就是女子的天生使命,在某些時候,超齡不婚甚至是違法的,比如《宋書·周朗傳》中說的「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
  • 她是最痴情的德國女孩,為等中國男友,守著打字機60年,終身未嫁
    愛情,從來都是不講道理的,也是毫無「公平」可言的,今天故事裡的女主人公,終身未嫁,獨自一人在德國守著一臺冰冷的打字機,她知道自己永遠也等不到他了;他是年少有為的才子,在德國與她邂逅,但家中早已有了結髮妻子,他必須離開她回到妻子身邊。
  • 《自梳》| 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男是女
    故事的開始源於一場果決的逃婚,年輕的意歡為了逃避被買與人做妾的命運決定自梳不嫁。自梳的她還是被人追上門,滿屋子自梳女團結起來保護意歡,和一群打手對抗,就連小女孩也拿著剪子擋在意歡面前。擋在意歡面前的小女孩就是當時女子勢弱的縮影,自梳女們只能抱在一起孤零零的對抗命運的不公。女權者們穿越過去是會給她們叫聲好吧,但可惜當時沒有人知道還有女權這個概念。
  • 慄原小卷:80年代家喻戶曉,一代熒幕女神,終身未嫁
    我國著名作家巴金曾評價她"將東方女性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出眾的演技和清純的氣質讓人傾倒"。但就是如此一代熒幕女神,在80年代家喻戶曉,作為中日和平的使者,曾36次到訪中國,究竟是何原因竟終身未嫁?
  • 慄原小卷:80年代家喻戶曉,一代熒幕女神,終身未嫁
    我國著名作家巴金曾評價她"將東方女性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出眾的演技和清純的氣質讓人傾倒"。但就是如此一代熒幕女神,在80年代家喻戶曉,作為中日和平的使者,曾36次到訪中國,究竟是何原因竟終身未嫁?
  • 2003年,一代天后梅豔芳,被母親「吸血」36年,年僅40香消玉殞
    >是蛀蟲一樣粘在她的身上,妄圖「吸乾」她的血,這個善良卻一生未嫁無依無靠的女孩,到底經歷了怎樣的人生。」36年,年僅40香消玉殞她其實在日本有一個糾纏不清的緋聞女友,最後被她得知,兩人就沒有了後話。「36年,最後死於癌症,年僅40歲。
  • 《尋找薇薇安·邁爾》:她做了40年保姆、終身未婚,去世時窮困潦倒,死後卻被稱為攝影大師!
    照片的作者,是一個名叫薇薇安·邁爾(Vivian Maier)的美國女性,她於1926年出生於美國紐約市北部的布朗克斯自治區,母親是法國人,父親是奧地利人。薇薇安在4歲時,隨母親回到法國老家生活,在1939年間,薇薇安曾和母親返回過美國,而直到1951年,25歲的她再次獨自回到美國。
  • 年近40的阿嬌,卻宣布終身不嫁,她的前半生到底是怎麼過來的?
    阿嬌終身不嫁了? 我們都知道娛樂圈裡有很多明星成為了明星夫妻,或者是嫁給了圈外人,有人幸福,有人卻「憂愁」。比如備受關注的阿嬌,如今接近四十歲的她,突然宣布自己終身不嫁!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而阿嬌的前半生又是怎麼過來的呢?
  • 簡奧斯汀、呂碧城終身未嫁,赫本兩次婚嫁,到底誰才是人生贏家?
    1775年,她在英國漢普郡的一個教師家庭出生,十三四歲就開始寫東西,21歲就寫出了第一部小說《傲慢與偏見》,也是至今最為暢銷的經典愛情小說。簡·奧斯汀除了這部經典著作,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她終身未嫁。1796年,她剛剛20歲,從第一眼見到這位愛爾蘭律師的時候,就心生好感。興趣相投、精神共鳴讓他們迅速墜入愛河,這個年輕的律師就是湯姆·勒弗羅伊。
  • 頂級女攝影師,竟然做了40年保姆,她的一生充滿傳奇
    生前才華橫溢,卻默默無聞做了40年保姆。去世後留下15萬張底片,被攝影界公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攝影師之一。
  • 終生未嫁的她,是中國第一位女考古學家,55歲選擇從高塔一躍離世
    曾昭燏,中國第一位女考古學家。 她終身未嫁,致力於自己鍾愛的博物館事業,曾任南京博物院院長;她是學術大師胡小石得意的女弟子,研究甲骨文、金文、商周銅器;她寫的詩詞含意深邃,詞藻美麗,被稱為「當代李清照」。 曾昭燏出生於「耕讀之家」,她的曾祖父,是曾國藩的二弟曾國潢。
  • 清朝末年終身未嫁的漂亮格格,真是太美了!
    可惜的是這麼漂亮的格格,卻因為歷史的原因終身未嫁,最終鬱鬱而終!她一生命運多舛,這位文靜、優雅的女士,因為被時代的漩渦拖累,又背負著這個傳統家族過多的負重,幾次婚姻的機緣,都被錯過了,終生未嫁;她在晚年時精神幾近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