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自梳》:兩個人的微溫

2021-02-08 年輕人


不知道怎麼形容看完這部電影的感受,心痛或是悲哀,苦笑還是笑靨,需要你自己來領悟。

推薦給你這部電影——《自梳》

廣東女人應該是最堅守傳統婦道的典範,一提起她們,人們腦海裡的標籤就是「賢惠」。廣東遍地僑鄉,舊時男人出門行商下南洋,一走三年五載是尋常,女人就在家裡等著,守著,送走老的,養大小的,一生就是這兩件事。現在沒那麼苦了,但她們的勤勞樸素、任勞任怨、低調隱忍的品質依舊還在保留著。我前後在廣東生活了近十年,我眼裡的廣東女人除了溫柔賢惠之外還有一種硬氣,與嚴歌苓筆下的「跪著原諒世界」的地母們有所不同的是,她們不會跪,多難的命運壓頂而來她們都會站得筆直,天塌下來都能扛。所以,「自梳」這一剛烈決絕的習俗出現在嶺南一點都不奇怪。

從古至今,婚嫁就是女子的天生使命,在某些時候,超齡不婚甚至是違法的,比如《宋書·周朗傳》中說的「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還有《晉書·武帝紀》載,司馬炎在泰始九年冬十月詔令,「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長吏配之。」總之,嫁人是女子一生逃不過的「役」,但是在這樣的高壓之下,我們勇敢的嶺南女子硬氣地開拓出了「自梳」的習俗,在被奴役與死之間,生生闢出一條新路來,不得不為她們的勇氣點個讚。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做女人,更是苦中之苦。粵地有歌謠曰:「雞公仔,尾彎彎,做人心抱(媳婦)甚艱難,早早起身都話晏(晚),眼淚未乾入下間(廚房)。」在電影《自梳》的年代,嫁在窮人家要承擔繁重的家務和勞動,嫁到富人家要忍受老公眠花宿柳還娶八個老婆,更不消說要在那樣要命的醫療水平之下生兒育女。細究起來,「自梳」對於勇敢的女子來說倒不失為一條光明的出路。所以,玉環由名妓化身姨太太,又被丈夫當作禮物送給軍閥享用之後,毅然地決定斬斷紅塵,靠積蓄獨自生活。她已非「清白」之軀,沒法加入姑婆屋的自梳女隊伍,但是於精神上也算皈依了「自梳」組織。

自梳女們靠養蠶、繅絲、織錦養活自己,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但是作為傳統男權社會的挑戰者和叛離者,她們遭遇著最惡毒的恐嚇和詛咒——死後沒有夫家收留。為了避免死後變成孤魂野鬼,她們不得不把辛苦賺來的血汗錢拿去找個有男人的家庭買個「戶口」——俗稱「買門口」。活著的時候,她們擺脫了男人的管束,死後依然要託靠男人的鬼魂,說來真是荒唐,真不知是活著容易些呢還是死了容易些。可是就算在這樣的威逼之下,仍然有那麼多女子奮不顧身選擇了自梳。嫁人苦,自梳也苦,好歹自梳還能苦個清淨。

選擇自梳的女子差不多人人都有意歡那樣的悽涼身世。意歡是天真嬌怯的鄉下小女子,清水般沒遮攔的眉眼,芙蓉般秀美的臉龐,男人是她繞不過去的一道坎。她自梳是因為心裡住了一個男人,為了這個男人,她寧願自梳也不願嫁給「舉人老爺」。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她的心上人旺成因為太窮,只能靠跟自梳女結婚賺來她們的「買門口」錢才能保住家宅。作為自梳女,一旦被發現與哪個男人有私情是要被「浸豬籠」的,可是年少性情如飛蛾,她終究是冒著險撲向那焚身烈火了。她天真地以為這個男人會保護她,帶她遠走高飛,結果是她自己悄悄墮胎,幾乎送掉一條命,最後還是玉環傾家蕩產救了她。

我有時候會覺得,這個世界上到底男人跟男人是一夥的,女人跟女人才能相互理解。在我的老家湖南永州流傳著一種只有女人才會寫會讀的文字,稱為「女書」。鄧文迪監製拍攝的電影《雪花與秘扇》講的便是「女書」的故事,兩個女子從開始裹腳的年紀結為金蘭姐妹,此後各嫁一方,通過「女書」互通音問傾灑思念。我們的女性先輩們為什麼會想到要創造這樣一種女性專用的文字,將男人隔絕在外?大概是她們覺得女人的心事男人永遠不會理解。對於男人們來說,這世界海闊天空無疆無界,笑罵唱打皆隨心所欲,只有小心眼的女人才會有那起子不可對人言及的隱憂。對啊,女人們的痛苦都不宜宣諸於口,她們裹腳時足不能行的痛楚,生產時性命相搏的憂怕,做媳婦如履薄冰的心事,樁樁件件皆不可說,一說就錯。懂事是舊式女子的基本素養,緘默更是舊式女子一生的功課。只有她的母親,她的女兒,她的姐妹,她的同類才能理解寬慰她的痛,她說什麼她們都能懂,甚至什麼都不用說,因為她們同著呼吸共著命運,她的經歷她們都有。男人們永遠不會知道在女人看似微瀾不興的死水般的心裡,有那麼一道幽暗的燈盞,照亮、溫暖、釋解著每一個苦海中的同類。

女人之間的感情很微妙,在以男人為軸心的世界裡,她們經常像陳公子家的八個老婆一樣背著男人耍勇鬥狠,天天上演著「甄嬛傳」。當她們撇開男人彼此交心就會好得不離不棄生死相許。她們對對方的好,除了關鍵時刻為對方豁出一切之外,還獨有一種女性之間的悲憫和細膩。就像意歡給玉環的背上抹藥,先是用羽毛輕輕地蘸,知道她疼,便小心地用嘴給她吹氣,就這樣依舊覺得心疼得不可自抑,直到眼淚啪嗒啪嗒打下來。兩個男人相愛,像《藍宇》裡那樣,他們會沉溺於肉體的愉悅和精神上的共振。女人之間的傾心,更像是結成「至少還有你」的連盟,共同抵禦這個世界的傷害,在漫長寒夜裡用一點點微溫去溫暖對方,痛苦落難時互相舔舐對方的傷口。女人的愛是即使她奮不服身地愛你,仍舊會時刻注意著不要讓那愛弄痛了你。

我不知道意歡和玉環之間算不算是愛情,我只能確定玉環愛著意歡。碼頭分別那一場戲裡,玉環往水裡縱身一跳,在絕望裡開出一朵花。那是堪比《鐵達尼號》的一跳,也是劉嘉玲個人影史上最精彩的一瞬,多少人因此路人轉粉並為她那一年金像獎的失利扼腕痛惜。

有道是「戲如人生」,劉嘉玲貌似從來沒演過軟綿綿的角色,一如她的為人行事,即使是演妓女、情婦,於萬般嫵媚婀娜之中依舊透著硬朗的風骨,男人把手按在她胸前,她會毫不示弱地挺胸一迎「別客氣呀」,硬是要反客為主。玉環這個角色更是如此,自信、優雅、瀟灑、利落,說得出做得到,拿得起放得下,即使是被人當作禮物玩弄了一番,回頭依舊是只凜然不可侵犯的「雌老虎」,姨太太們幸災樂禍想趁機落井下石,她毫不猶豫大耳刮子招呼。

老年玉環歸亞蕾與青年玉環劉嘉玲之間的銜接十分成功,說話的口吻、走路的姿勢、行事的果決一脈相承,她與李綺虹之間的互動處處都是精彩的火花。她頭髮都白了,依舊說話大聲走路帶風,腰板直地能撐起天地,雖是做別人家的傭人,依舊昂首挺胸指點乾坤毫不氣弱。她對世情洞若觀火,隔著車窗玻璃看一眼小情侶的吻戲就道破天機,早早預言了趙文瑄的移情別戀。看著她,你一點也不會覺得她是個老人,與意歡重逢那場戲裡,她有點驚慌失措地伸頭攏一攏頭髮,走到意歡面前捂著臉又是哭又是笑,嬌羞明豔如少女一般。

在以前,自梳女們的晚年一般是非常悽慘的,不管是靠手藝吃飯的絲廠女工還是給別人幫工的傭人,她們老了以後都要面對失業的困境。自梳某種程度上很像是「自殺」,自絕於賴以生存的宗親氏族,不留後代,活在「姑婆屋」的一方小小天空下。她們獨自渡過一生,又買好「門口」為死後做好準備,唯獨老年生活的孤悽無助是她們邁不過去的坎。好在時代到底是不同了,今時今日的姑娘們早已有了更多的自由,自梳女已成歷史「遺蹟」,像「女書」一樣已經成了文物。以後的人們都只能在電影和博物館裡去了解那段歷史,這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


投稿郵箱:youth1981@163.com

點擊閱讀原文直接購買雜誌

相關焦點

  • 《自梳》:兩個人的微溫
    ,還有《晉書·武帝紀》載,司馬炎在泰始九年冬十月詔令,「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長吏配之。」總之,嫁人是女子一生逃不過的「役」,但是在這樣的高壓之下,我們勇敢的嶺南女子硬氣地開拓出了「自梳」的習俗,在被奴役與死之間,生生闢出一條新路來,不得不為她們的勇氣點個讚。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做亂世中的女人,更是苦中之苦。
  • 豆瓣8.2分的《自梳》,比禁片還刺激的國產百合片
    自梳,是古代女人表示終生不嫁的一種儀式,女性婚嫁的時候要將頭髮盤起來,而自己把自己的頭髮盤起來,就是自梳。在那個年代,很多女子為了逃避買賣婚姻,只好選擇自梳,儘管年老後無人扶養無人安葬,也迫不得已用這種方式躲開「人間疾苦」。
  • 《自梳》| 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男是女
    故事的開始源於一場果決的逃婚,年輕的意歡為了逃避被買與人做妾的命運決定自梳不嫁。自梳的她還是被人追上門,滿屋子自梳女團結起來保護意歡,和一群打手對抗,就連小女孩也拿著剪子擋在意歡面前。擋在意歡面前的小女孩就是當時女子勢弱的縮影,自梳女們只能抱在一起孤零零的對抗命運的不公。女權者們穿越過去是會給她們叫聲好吧,但可惜當時沒有人知道還有女權這個概念。
  • 名詞釋義丨自梳女
    因此在自梳女中流傳著一首歌謠:「勤力女,無棺材,死後無人抬,一隻床板半張席,姐妹幫手丟落海。」聽之令人心酸。決心「梳起」的女兒則躲開父母,在姐妹輩的自梳女幫助下,先是用「香湯」(柏葉、黃皮葉煮水)沐浴,翌日再到神廟中觀音菩薩前起誓結髻,換上祭過觀音菩薩的新衣服,與姐妹們互拜接受道賀,儀式之後才向父母家人宣告已經自梳。富有人家還得設席宴客,接受親友道賀。
  • 兩個人的寒冷,靠在一起就是微溫
    「兩個人的寒冷,靠在一起就是微溫。」這是孟庭葦的一句歌詞,吳戰朝非常喜歡。對這十四個簡單的字,他有種說不出的感受、體會和渴望。有個相互依靠、相互取暖的人陪他走完一輩子,想想都是件溫馨的事。  記者還愁找對象?恐怕很多人都是這麼想的。天天走南闖北,見多識廣,美女還不是大把抓?「真的不是這樣的。那只是工作好不好?工作和生活是兩碼事,總不能把明星發展成女朋友吧?」
  • 古代「自梳女」是怎樣的群體?她們的命運如何?
    隨後,由年長的、資歷較深的自梳女來為其進行特殊的束髻,在此過程中女人還需念「八梳訣」,既:一梳福,二梳壽,三梳精心,四梳平安等等。束髻結束後,女人會換上新裝,來向其他的自梳女行禮,若是有錢人家的自梳女,還需宴請賓客。至此,儀式便算是告一段落。
  • 自梳女是怎樣的一個群體?
    媽姐就是自梳女,桃姐的經歷是當時大部分自梳女的經歷,她就是媽姐的縮影。這部電影的熱映,使在三四十年代活躍於香江、東南亞的「媽姐」群體,再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順德均安沙頭村的冰玉堂作為「自梳女」博物館掛牌成立,則意味著自梳女這一群體,已正式成為了歷史的一部分,並形成了獨特的「自梳女」文化。
  • 我愛你,無關風月—— 《自梳》(內附資源)
    自梳形式由此延續,並於晚清至民國前期達於高潮。自梳的女子稱作馬姐或姑婆。自梳儀式通常需要在自梳女及不落家婦女聚居的「姑婆屋」內舉行,當事者預先購備新衣、鞋襪、妝鏡、頭繩及香、燭、餚,以黃皮葉煮水沐浴,設供拜觀音,立誓永不婚嫁。履行儀式後,該女子正式成為「自梳女」,終生不得反悔。日後如有不軌行為,就會為鄉黨所不容,會遭到酷刑毒打,被裝入豬籠投河溺死。
  • 佛山市順德區均安鎮第三屆自梳女七夕文化節啟動
    8月24日,由中共佛山市委宣傳部、廣東省佛山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順德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主辦,均安鎮人民政府、順德區委宣傳部、順德區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承辦,均安鎮宣傳文體旅遊辦、均安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均安鎮沙頭社區居民委員會執行的第三屆自梳女七夕文化節正式啟動。
  • 尋訪返鄉東莞「自梳女」 年齡偏高醫療需求迫切
    由於一心只顧打工掙錢,我放棄了結婚,年紀稍大後,就乾脆做了「自梳女」。  我幾乎將打工得到的絕大部分收入都寄回了家。為節省路費,在馬來西亞的50多年裡,只回家過兩次。  ◎現狀  關於在馬來西亞50多年間的打工經歷,老人表示大多都想不起了。唯獨對最後一份工作,還留有比較清晰的記憶,因為這份工作她整整做了27年。
  • 我八歲那年,下毒毒死了我爹,去姑婆屋做了一名自梳女
    陶姑是自梳女,陶姑今晚上帶來的女子都是自梳女。自梳女,指的把頭髮像已婚婦一樣自行盤起,以示終生不嫁獨身終老的女性。  自梳女也稱媽姐或姑婆,人們稱呼自梳女都是姓氏加姑字。自梳女多群居在一起,她們居住的地方稱為姑婆屋,陶姑是她們那姑婆屋的主事人。自梳女都是金蘭姐妹,大家相親相愛互相扶持,沒誰敢輕易欺負抱團的自梳女。
  • 電影|《自梳》如果有多一張船票,那我們一人一半
    沒想到,在自梳儀式上,父母竟找上姑婆屋來。無助又絕望。五十年的相思,終於讓兩個人重逢。祝你想見的人都能見到。你想見的人,終將重見。
  • 國產百合電影《自梳》:劉嘉玲23年前演的霸氣花魁真是一絕!
    《自梳》劇照蔣欣演的顧曼楨,臺詞就更了不得了,她希望能跟姐姐清清白白地站在陽光下。這臺詞不說是不是有抄襲《白夜行》的嫌疑,這根本就不是顧曼楨會說的話。顧曼楨差不多是顧家唯一的好人了,她怎麼會說這種在人傷口上撒鹽的話,更何況這個人可是為了一家人犧牲的姐姐。
  • 同性影片《自梳》【香港 / 愛情】
    《自梳》是大導演張之亮的名作,樸實無華卻感人肺腑,人性刻畫深刻,對時代的敏感度也可見一二,是國產女同電影的最佳之作。很多人都喜歡玉環最後的縱身一躍,而小編卻更喜歡她從軍閥府中回到陳家的那場戲,玉環被紗廠少東陳少爺贖身做了他的八姨太,陳少爺卻為了自己的生意將玉環送給別人。
  • 一部《自梳》讓你愛上劉嘉玲:畫面很美,需要靜靜地欣賞
    今天推薦一部電影《自梳》本文有劇透,不行就先M上
  • 鵝蛋性微溫,可補中益氣
    食材搭配:醒腦益智:鵝蛋+白糖益智補腦:鵝蛋+青蔥+蝦仁食材禁忌搭配:傷元氣:鵝蛋+雞蛋使記憶力減退:鵝蛋+海帶食譜:提升免疫力:鵝蛋+玉米+青蔥 (鵝蛋玉米燒)健康提示:鵝蛋性微溫,適合一般人食用,可以幫助老年人、兒童以及體質虛弱的人補充營養素,也常用來燉補。
  • 她終身未嫁,在我家做了近40年保姆,中國最後一代自梳女88歲了
    長大後的唐景鋒,偶然發現顏姐其實是中國最後一代自梳女,她不結婚生子,年輕時反抗包辦婚姻,從廣東老家來香港做傭人,一做就是60年。他決定把保姆的故事做成藝術作品。今年,「顏姐」作品在連州國際攝影節摘得大獎。
  • 孟庭葦的歌詞說的太感人了,兩個人的風衣穿在一起不怕寒冷
    孟庭葦的歌曲《一個愛上浪漫的人》其中有一段歌詞是這樣寫的:「兩個人的寒冷靠在一起就是微溫,相約在那下著冬雪的早晨,兩個人的微溫靠在一起不怕寒冷……」今天,我要把這歌詞改一改,兩個人的風衣穿在一起不怕寒冷。
  • 以你之名,伴我後生|看《自梳》跨越時間和性別的愛情
    或許她還不太明白,將青絲梳起到底意味著什麼,只知道自梳後便不用被逼著嫁給那個不喜歡的糟老頭了。自梳女是珠三角地區的特殊女性群體,也稱媽姐或姑婆。女性把頭髮像已婚婦一樣自行盤起,以示終生不嫁、獨身終老,死後稱為淨女。當時有很多女性為了躲避婚約,或是逃脫夫家虐待,紛紛選擇這條路,意歡就是其中一個。
  • 緣淺如水,緣深如夢,攜一襲微溫靜安百年
    墨染闌珊,孤影徘徊,花溪醉,思如夢;嘆人生,多少離合容顏遲暮,風吹過窗紗透過的冷,襲滿相思的流年,又有多少是一成不變的風景,緣淡如水,緣深如夢,攜一襲微溫靜安百年。紅塵裡的繁華,給了經年一個最美的相遇,風曾說起不知老去,雨曾說起相依相偎,沒有漂泊過的心靈,怎會理解那份相安,那份清雅素淨的若然,平靜善良的心境早已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