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成功考研985名校甚至清北的人在備戰考研中有著極高的規劃能力、執行力與毅力,比如每天複習十幾個小時,而他們中的很多人來自普通一
摘要:很多成功考研985名校甚至清北的人在備戰考研中有著極高的規劃能力、執行力與毅力,比如每天複習十幾個小時,而他們中的很多人來自普通一本二本三本的院校。那麼為什麼他們當初卻沒能憑藉如此優秀的執行力考取一個更好的本科呢?現在還有一種言論說,考研越來越功利化,那考名校算不算一種功利呢?考研究竟能帶給我們什麼呢?
一、考研能考985而高考卻沒有,為什麼?
網友們這麼說:
@知乎網友qwertyuiop
「開智晚」使我在大學成為神話
我來說一種情況。有的人「開智」(我不知道應該用什麼詞比較好)晚,就是高中及以前並不知道為什麼考大學,學習不過按時上課,隨便寫寫作業。
老師講的好或者抓的緊就多學一些,相應的課程成績就好點;反之就差點。課下也不會用心查缺補漏,錯題都不知道多看兩眼,更別提提高什麼了。高考競爭如此激烈,這樣準備結果可想而知了。
上了大學以後仿佛才有「神」了,一掃之前「行屍走肉」之態。知道自己要幹什麼了,相應的也會積極準備。對
於考研這樣具體的目標,自然是積極了解,結合自己的優缺點積極應對準備。目標清晰且堅定,尤其是下了很大的決心的時候,每天學習十幾個小時之類的也不是那麼不容易做到了。
總之,個人經驗就是,真的想做什麼的時候、會有很大能量的,甚至能讓自己意外。
@網友賤賤
「玩伴」都走了,我就是強者!
你真以為,如果考研變成和高考一樣是個全民遊戲的話,那些現在考的好的這些人還有什麼機會麼?
初中碾壓你,高中碾壓你,大學你就翻身了?唯一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都走了,不玩這個遊戲了,你才能補上爽一把。和智力、執行力毫無關係…
我可能得罪了一噸考研的人,你們別急著撕我。我其實想說的是,這份執行力,彌足珍貴,而聰明並沒有什麼卵用~
@伍亦勤
執行力這種東西「用則進,廢則退」
同學,人是變化的啊。不要用孤立的、靜止的形上學方法論思考問題。而要用聯繫的、運動的辯證法方法論思考問題。
考研階段有高執行力,不代表讀研階段有,不代表本科階段有,更不代表高考時也有。自制力(執行力)這種東西都是「用則進,廢則退」。考研時想用,就發展出來了,其他場合不想用,就沒有發展出來,或者退化了。
@張浩馳
你還有一口氣,做什麼都不晚
小升初逆襲,初升高逆襲,高升本逆襲這都沒什麼問題。
為什麼到了本升研逆襲,就有一大堆人大驚小怪了?
記住,你還有一口氣的時候,做什麼事情都不會晚的。
@冬兵
誰都別攔我,我要學習!
那是因為高考前沒好好學習,因為那時候只是家長或者環境逼你去學習,等你到大學發現你畢業後找不到工作,買不起房子,打不起遊戲。這個時候誰都別攔我,我要學習!
幫幫說:
以上網友說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人總是慢慢長大,也學著往前看的。等到自己發現自己真的什麼都不是的時候,你當然會拼了命想去試試的,因為你也想過好的生活啊!
二、關於考研功利化,到底功不功利呢?
►先看一篇報導:
中國教育報談「考研功利化」:失掉了為人為學應有的自由品行
近些年,考研低年級化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各類考研培訓機構生意火爆,推行「考什麼教什麼」,但多數考研「搶跑」學生卻遠未達到研究生所需的學科視野和專業水平,導師只能「捏著鼻子」招進來,加大了培養過程中師生雙方的痛苦。
曾幾何時,成為一名大學生是全家的榮光。大學生是時代精英的代名詞,更何況成為一名研究生,一度意味著邁向科學殿堂。現如今,研究生雖早已走下神壇,但考研依舊熱度不減,報考數量連創新高。
然而,在這支日益興旺起來的考研大軍中,研究生的稱呼似乎有些悄悄變味,乃至瀰漫著些許功利化氣息。
這支考研大軍中,有大一大二就著手考研的「搶跑者」,有為改變就業命運的實用心態者,有考什麼就學什麼的消極應試者,有改變學校身份的名校追逐者……
林林總總的表現與職業、金錢、功名建立起穩固而強力的連接,形成了「想方設法考研成功而功成名就」的心理模式,背後是在高等教育領域滋生並日漸彌散開來的「功利化考研」之真實寫照。
倘以家庭單元或考生個人的角度去體認,這完全可以理解。就業壓力也好,改變身份也罷,當出發點是為了成就一個更美好的自我、一個更富有競爭力的個體,那麼獲取一個更具含金量的學歷學位是值得肯定和鼓勵的行為。
但如果在價值觀層面出了問題,後果勢必很嚴重。於考生個體而言,在本該打基礎、學通識的大學時代,持「搶跑」心態而過於鑽營考研成績的一分兩分,直接影響到本科階段厚基礎的學養品行和學業成就。當考取研究生之後面臨學習困難,再回首打牢學識基礎恐怕已經晚矣。
對導師來講,當遭遇到「功利化考研」的高分考生時,只能硬捏著鼻子招進來,因這些研究生無意於學術研究,加重了導師的指導負擔和培養成本。功利化思想的瀰漫也造成了大學生「不安」的心理焦慮和「速求」的欲望浮躁,失掉了為人為學應有的自由品行與科學追求。
一旦「功利化考研」成為一股力量強大的思潮而競相追逐,最終將使高等教育界彌散著「功利主義」的價值觀和「職業至上論」的成才論。
針對於此,在引起足夠警惕的同時,各界理當盡力而為,予以校正根治。針對那些投機取巧的考研中介機構,應予以堅決嚴厲打擊、規範引導。同時,還應對既有的研究生招生考試制度進行全面審視與創新改革。
此外,還應高度重視對大學生成長的規劃指導,科學合理定位成長成才。教育的目標是培養人才,「喚醒」學生的主體性,但不是培養那種精緻的利己主義之人,也不是培養言必稱工程、項目、功名的誇誇其談之人。
在日益凸顯「能力至上」的當下社會,打通社會的渠道儼然已不是一紙文憑。打鐵還需自身硬,當一份份「成績單」成為貨真價實的「硬通貨」,方能經得起社會的檢驗,受得住學術的沉澱,撐得了發展的潛力。
通過這些社會治理舉措和個體自我覺醒過程,考研學子此時將穩固形成良好的價值判斷,產生敬畏學術的心理,涵養至「為知識而知識」的理性狀態,自為率性地懷揣契約精神,以詩性智慧之興趣引至知識殿堂,進而真正體會並享受為學之樂。
(作者系天津大學研究生院教師)
幫幫說:之前小編聽過一個講座,一位年輕有為的教授在上面講說:他不知道現在的學生怎麼了,對你嚴格一點覺得我在害你,甚至家長打過電話來質問我「你是不是看我家孩子不順眼,你這個老師怎麼這樣?!」。我當時就很蒙圈,我也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我的老師也是這麼教育我,學術要嚴謹,我們不能忘了初心,為什麼現在全都變了?
當時小編心理很受觸動,其實功利化是肯定存在的,但也不能說一定是錯誤的,還是要保留一點純粹和責任心,畢竟學校和導師為了培養你也是付出了辛苦和代價的。功利不是錯,功利而沒有底線就是不對的!
如若大家之後非常順利而愉快地成為了一名研究生,請保持你的初心,誰都想要好工作高薪酬,但是你也應該尊師重道,把老師安排的任務完成是最基本的素養。國家想要培養的是有責任感有社會意識的人才,如果大家都只為了自己,你還盼這個社會變得多好?
三、考研究竟帶給了我們什麼?
考研上名校的機率更高,原因上面已經提到了,當然也不希望大家考研只是為了功利的心態,要有一點大局意識和發展觀,高度決定視野,角度改變觀念,尺度把握人生,你會越來越覺得這些話很有道理。
那我們考研究竟能得到什麼呢?
1、學歷更高一籌
即使你不是單純地奔著高學歷的目標而考研,但這樣的事實你無法迴避:招聘中的學歷要求隨著人才的不斷增多而水漲船高,甚至很多單位都"明碼標價",非碩士博士不要。
很多同學被"逼上梁山",不得不走上考研之路。未來社會的發展更是需要大量高學歷的人才,取得一塊求職的"敲門磚"這也算是我考研最直接的收穫之一吧。
2、學會了主動學習
考研成功才發現,原來除了書本上那些知識,外面還有更豐富、更精彩的世界等著我們去追求。大學本科,每一門課都是各成一家、自成體系、缺乏系統的綜合,面對著那一本本厚厚的專業書,很多人都是一臉茫然,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有了研究課題和導師的指導,才能明白自己缺少哪方面的信息和知識,然後再有針對性地去做文獻檢索。為了實現一個目標、完成一件工作而去主動地學習,才能真正掌握所學習的東西。
這樣的學習方式極大地激發了我的學習興趣,同時也鍛鍊了我的英文閱讀能力。以前總覺得學英語沒啥用,這會兒才知道英語的魅力,熟練掌握了英語便可以毫無障礙地暢遊於國外文獻的海洋,盡情地享受知識所帶來的快樂!
工作後我也發現,有些同事要評職稱了才發現自己還有沒有發表過論文,而發表論文是一項硬指標,"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只好臨時湊合湊合完事。其實,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如果平時沒有這種經常閱讀文獻資料、了解本專業最新發展動向、堅持學習最新知識的習慣,那麼隨著時間的不斷流逝,自己將逐漸被淘汰。
3、學會了交流與思辨
研究生的生活相對自由,不再是單純的上課下課,更多的是交流和互動。不管是全國甚至國際的學術年會,還是學校內部的研討會、研究生論壇、學術沙龍,只要你用心關注,總能聆聽到來自不同世界的聲音。交流中總能學習到別人的智慧和思想,並給自己以啟發。
當然,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並非別人的觀點就是正確的,哪怕他們是教授、研究員甚至更高的頭銜,學術的繁榮應該是百家爭鳴。在不斷的交流當和碰撞中,我們也會慢慢地形成自己獨立的思想,而不再是鸚鵡學舌人云亦云了。
4、結識了一位好導師
讀研,一位導師就帶那麼幾個學生,與學生朝夕相處,言傳身教,平日裡我們不僅能夠感受到導師嚴謹求實的科研作風,也能體會到導師慈父般的教導和關懷。
從導師的身上,我們看到的不再是冷峻和威嚴,更多的是親情一般的關愛。所以,我常對考研的學弟學妹們說,考上好學校不如選個好專業,選個好專業不如跟個好導師。
5、動手實踐的能力得到了鍛鍊
既然是讀研,那就是要從事研究工作。只要你懷著熱情、積極的心態參與到課題的研究當中,你就能夠體會到科研的樂趣。
拿我們地球物理勘探專業來說,地球就是我們最好的天然實驗室,"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見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所以我們常常要奔赴山川盆地,親身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正是這一次次的實踐,鍛鍊了我的動手能力。我還清晰地記得,去年我在北京一家單位求職,面前坐著十四位領導,面試我們十三個學生,問得最多的問題不是你考過多少分、得過什麼獎學金,而偏偏問你做過什麼科研課題,在這個課題中你扮演什麼角色,然後再詳細問你具體的專業問題,看你是不是真的做了這些工作。
幾乎所有的單位都是這樣,因為他們是在招聘員工,而不是在招收學生。
6、鍛鍊了承受壓力的能力
讀研的日子,痛並快樂著。看似一帆風順的生活,背後總是有著艱辛和汗水。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都說"沒有考不上的博士,沒有畢業不了的碩士",這可能只是某些人的自我安慰吧,因為成績不合格或者答辯不通過而無法正常畢業的學生也是有的。
要知道,寫成一篇差不多100頁五六萬字的碩士畢業論文,沒有一段時間的艱苦努力是絕對辦不到的,妄圖"複製+粘貼"東拼西湊速成一篇論文來糊弄導師和學校,終究是逃脫不了懲罰的。
為了能夠完成合格的畢業論文,順利畢業,經常夜不能寐,通宵達旦地分析、處理和計算是常有的事情。
朋友的一個舍友,為了獲得準確的數據,居然在實驗室連續通宵達兩周之久,計算機連續數日不關機,程序一直在計算數據,最後的辛苦換來的成果令大家羨慕不已,寫出的論文比一篇博士論文要厚,我們開玩笑地說建議學校直接授予他博士學位吧。
考研這條路一定是對或者錯,誰都說不清楚。但是只要你現在對它有渴望,真正意義上的渴望,你就值得一試!而且只要足夠堅定,你也一定可以如願!加油吧,未來的研究生們!
(實習小編:加油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