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物局回應重建圓明園建議:不了,謝謝

2020-12-23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原標題:國家文物局回應重建圓明園建議:不了,謝謝

斷壁殘垣也許比重建的花花世界更有價值

國家文物局網站上公開了對全國人大代表閻建國關於「重建圓明園,加強國家愛國主義文化建設的建議」的答覆。

答覆稱,圓明園遺址不僅是清代皇家園林的重要代表,更是近代中國被侵略、被殖民的歷史見證,遺址以斷壁殘垣告誡後人勿忘國恥、警鐘長鳴。重建圓明園缺乏必要的考古及歷史文獻依據,且將改變圓明園遺址被列強破壞的歷史現狀,應慎重論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至此,多年來引發人們議論的「重建圓明園」的話題,算是畫上了一個句號。

但歷史能否重建,遺址有無意義,文物保護的價值幾何,這些話題需要答覆的,可能還有很多。

圖/圖蟲創意

重建派與廢墟派

圓明園為圓明、長春、綺春三園之總稱,是我國清代最重要的皇家宮苑之一,1860年和1900年先後被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所毀。1988年,圓明園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時代幾經變換,大水法等劫後廢墟依然矗立園中。

當國家文物局的答覆公開後,坊間媒體,網友紛紛表明立場,認為「重建圓明園」是個荒唐的建議。

但事實上,這個話題並非今年初現,而是一個討論已久的話題。

幾十年前,學界就曾有過關於圓明園重建的探討,甚至還出現了「重建派」與「廢墟派」兩大陣營。

「重建派」主張,由於財力物力條件的允許,重建或修復圓明園可以恢復民族往日榮光,「廢墟派」則主張歷史不容抹殺,圓明園不同於其他文物,其精神意義、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價值遠遠超乎其物質實在,圓明園有且只能有一種方式存在,那就是時下的遺址狀態。

浙江古籍出版社在2007年出版《圓明園重建大爭辯》一書,收錄了自1980年以來有關圓明園重建的多方面文章,對爭論進行了歸納、總結和分析。

《圓明園重建大爭辯》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

如今,在網際網路時代,人們通過社交媒體,繼續著關於圓明園的探討。

在知乎上,「是否應該重建圓明園」的問題被瀏覽了142601次。即便是提問者在問題備註中強調「應該」與「有必要」是不同的,人們的回答依然是立場鮮明,勢如水火。

高贊回答認為,圓明園從完整狀態到目前的廢墟狀態這一過程,見證了中國近代史發展的許多事件,一般國際上把承載這種負面信息的文物稱為「棘手遺產(difficult heritage)」。這種負面信息被視為文物的價值之一,對研究社會發展變遷具有學術意義,對所處國家和文化具有警示意義,按照鼎盛時期的樣貌重建就是對這種價值的毀滅。

反對意見則認為,在不勞民傷財的情況下重修,既是文明輝煌的展示,也是給人民一個遊樂、欣賞的場所。這些再也不是曾經封建君主的獨有,而是人民和人類的共有,重建後的圓明園將是一座人民公園。

幾十年過去了,重建派和廢墟派從未達成過共識。

新圓明園與圓明新園

國家文物局的答覆一經公開,光明日報於11月12日發表名為「重建圓明園,這個話題該罷休了」的評論文章,文章表示,重建一個「形似圓明園、勝似圓明園」的園林並不困難,浙江東陽已有一處。商家投資建造的「仿圓明園」,終究是仿品,吸引的遊客非常有限。畢竟,歷史文物的價值,永遠不單單是一處園林、一群建築。建起新圓明園,毀掉了一本愛國主義的教科書。

文中提到的浙江東陽的「圓明園」,曾因媒體的發酵引發軒然大波,只是那時還沒有熱搜。

位於橫店影視城內東陽圓明新園,以1:1的比例修復了北京圓明園建築95%,景區佔地面積達到了6200畝,建設資金高達300億,於2016年建造完成,其中有80億用於自身的建造,剩下的220億則是用於園林陳設的購買。

圓明新園的建造一波三折,項目進度也曾因審批被擱淺,甚至曾有專家指出,橫店創始人徐文榮興建圓明新園屬侵權行為,會追求他的法律責任。

徐文榮認為,北京圓明園目前僅是遺址,圓明新園是按照圓明園圖紙仿建的全新的園林景觀,談不上侵權,他曾對媒體表示,「我一個農民,希望通過建圓明新園,長一長中國人的志氣,揚一揚國威,錯在哪裡?造圓明園是我一生最大的文化夢想。」

浙江東陽的圓明新園景區。圖/圖蟲創意

除浙江東陽外,珠海市香江區同樣有一處名為圓明新園的景區,佔地面積為1.39平方公裡,以北京圓明園為原稿,按1:1比例精選圓明園四十景中的十八景修建而成,於1997年2月建成開放。

在北京之外,已有依圖紙重建的新景區,為何還要重建圓明園遺址?

這也成為了人們的困惑之處。

拆舊建新與修舊如舊

20世紀50年代,梁思成因提倡新建築用作大屋頂等傳統形式和保護北京古城而多次遭到批判,在明清古城牆拆毀時,梁思成和林徽因撫磚痛哭。

1953年文化部組織的歐美同學聚餐會上,林徽因衝動地指著時任北京市副市長吳晗說「你們真把古董給拆了,將來要後悔的,即使再把它恢復起來,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

由於城市化建設的需要,一段歷史時間內,拆舊建新與修舊如舊的案例比比皆是。

2019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通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評估檢查發現的問題,對山東省聊城市、山西省大同市、河南省洛陽市、陝西省韓城市、黑龍江省哈爾濱市5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不力的城市予以通報批評。

被通報批評的5個城市存在,在古城內大規模拆建並進行房地產開發、在古城內拆真建假、在歷史文化街區違反規劃大拆大建、在古城內成片拆建、破壞山水環境、搬空歷史文化街區居民後,街區長期空置等問題。

有部分觀點認為,遺蹟或是破損的建築或者物件,喪失了本身的使用和審美價值,拆除重建後對於人們理解歷史了解文化有更好的幫助。

殊不知,廢墟的文物價值就在於其殘破過程的歷史真實性。正是這種真實性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因為它包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是活的歷史化石或活的歷史教科書。

無論是義大利的龐貝,還是雅典衛城的帕特農神廟或是羅馬的競技場,當然還有北京圓明園,在成為永恆的藝術瑰寶的同時,同時也昭示時代和歷史的變化,圓明園的修建過程恰恰是中國由盛到衰的過程,它建造的歷史恰恰是西方文化復興、科技發展、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大步前進的歷史,所以它從某個意義上來說是見證了近代中國衰退的歷史。

在1860年火燒中倖存的圓明園廓然大公景區舊影。

對於圓明園的修復和重建,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學博士研究生朱強有著自己的看法。

「早在2000年,通過政府、專家的論證,曾頒布過一版《圓明園遺址公園規劃》。它明確了要恢復全園的山形水系、植物景觀、園路橋涵等,以及重建10%以內總面積的古建築等多種保護與展示舉措。但20年過去了,距離完全落實這份規劃還有相當一段距離。」

朱強表示,關於保護好西洋樓遺址(包括大水法、海晏堂等)、不進行恢復重建是沒有任何爭議的,但對於其他因多種歷史原因損毀而消失的中式園林及建築,是可以通過復建重現的,並且相關歷史文獻和圖檔依據較為詳實,只是由於史料龐雜和分散,具有一定的研究難度。

在朱強看來,重建的部分被毀的古建築的做法在國內外十分常見,在圓明園內可以承擔實際功能,如展品的陳列、活動的開展以及提升遊客服務水平等,這些功能是現在圓明園遺址內比較薄弱的內容。

「很多網友認為重建圓明園就是要把西洋樓的斷壁殘垣接上,這可能並不是建議者的初衷。」

有人認為,想要重現圓明園昔日的盛景,藉助數字動畫技術,呈現數位化重生在技術上並非難題,遊客可以通過VR或AR等手段虛擬遊覽萬園之園,甚至可以重現曾經的戰火。

當視覺遊戲結束,歷史重新照進現實,一片斷壁殘垣的荒涼所帶來的反差,也許比重建的花花世界,更震撼也更有價值。

相關焦點

  • 圓明園大宮門等遺址將亮出,國家文物局:重建缺乏考古依據,應慎重論證
    最近,國家文物局在答覆全國人大代表關於「重建圓明園,加強國家愛國主義文化建設的建議」時描繪了這座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未來。 同時,國家文物局表示,重建圓明園缺乏必要的考古及歷史文獻依據,且將改變圓明園遺址被列強破壞的歷史現狀,應慎重論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圓明園是圓明、長春、萬春三園之總稱。
  • 重建圓明園,真的沒有那個必要
    重建圓明園,真的沒有那個必要圖片來源於百度對於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關於「重建圓明園,加強國家愛國主義文化建設的建議」,國家文物局經商北京市政府答覆稱,圓明園遺址不僅是清代皇家園林的重要代表,更是近代中國被侵略、
  • 罹難160年的圓明園如今這樣訴苦
    2020年是圓明園罹難160周年,罹難紀念日所在的10月剛剛過去,國家文物局就在11月上旬以回應人大代表「重建圓明園」提議的方式否認了近期內復建圓明園的計劃,稱「重建圓明園缺乏必要的考古及歷史文獻依據
  • 故宮文創打頭陣,圓明園緊隨其後,會是下一個文創大IP嗎?
    文|麻辣娛投 星眸12月1日,珍貴文物「馬首」,正式回到了它的家——圓明園。短短幾十天內,這是圓明園第二次登上微博熱搜。11月10日,關於「重建圓明園」,國家文物局作出官方回應,已經讓圓明園上過一次熱搜,備受矚目。
  • 「馬首」銅像回歸圓明園 今起在正覺寺展示 回歸的曲折你可能不知道
    12月1日,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在圓明園正覺寺舉行,正在正覺寺文殊亭展示。國家文物局正式將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收藏,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馬首銅像正在圓明園正覺寺展出。
  • 該重建的不是圓明園,而是正義與公平的社會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現在如此耗費巨資(不管這個錢是國家的,還是個人的)「洗刷國恥」,無異於又要回到修復「高大的建築」之老路上去。圓明園,在清朝這座「偉大的廢墟」即將崩潰之前,真的被一群外來流氓化為了廢墟。一百多年來,絕大多數歷史書都不忘將「火燒圓明園」視為國恥,卻很少有人關注當時有多少民房被燒了。
  • 83歲老人花三百億重建圓明園,曾遭專家反對,現在已經快要完工了
    在我國歷史上,曾經有一個建築,被法國文學家雨果讚譽為「理想與藝術的典範」,它就是圓明園。不過清朝末年,英法聯軍一把火燒掉了它。直到現在,一提到圓明園我們仍然為此感到惋惜。不過最近消息報導說,有人要重建圓明園。到底怎麼回事呢?
  • 專家重建圓明園,發現殘留文物,5萬多件文物當初為何沒被發現?
    侵略者不但奪走珍貴物什,還在園中大肆破壞,把帶不走的大件琺瑯器和佛像敲碎,開槍射擊,破壞建築,以此取樂。據當時《泰晤士報》所說,被搶劫和被破壞的財產,價值超過600萬鎊。」事實上,被搶走和破壞的物件,有很多都是無價之寶。洗劫完畢的英法聯軍,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焚盡了這座藝術殿堂,數不盡的文物成為塵土。
  • 「馬首」入藏圓明園,將作為正覺寺基本陳列持續展出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莉圖/新華社李賀,國家文物局提供12月1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圓明園正覺寺舉行「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國家文物局正式將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收藏
  • 馬首時隔160年重回圓明園 至此鼠首等七尊獸首已回歸
    160年後,2020年12月1日,國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圓明園正覺寺舉行「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圓明園馬首銅像結束百年流離,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在儀式上,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司長羅靜向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交接了馬首銅像劃撥入藏清冊。這也就意味著圓明園馬首銅像的管理權正式劃歸圓明園管理處。
  • 一代傳奇謝幕,賭王何鴻燊去世,曾為國家找回圓明園馬首豬首
    何老先生雖然外號有個不好的賭字,但人品對於國家是真沒得說,從捐獻黃楊木雕達摩像被故宮博物院開始為國家捐款捐物再到2003年從美國收藏家手中買回圓明園豬首並捐給了國家。記得還是在去年年底,賭王又將圓明園馬首捐贈給國家文物局,並帶動澳門獲得了大陸的一致好評。與某港做了鮮明對比。
  • 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調研安徽文物工作
    記者從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獲悉,12月7日至10日,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一行深入安徽調研文物工作。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省長李國英會見劉玉珠一行。安徽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郭強,副省長王翠鳳,副省長、阜陽市委書記楊光榮,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袁華等先後參加會見和實地調研。
  • 鼎天國際獲得國家文物局鄧超副司長的肯定與支持
    大會期間,鼎天英國公司海外發展中國藝術品交易拍賣,得到了國家文物局鄧超副司長在會上的肯定與鼓勵,並表示願意支持鼎天走出去發展中國文化的行為。中拍協藝委會年會暨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年度峰會是中國文物藝術品經營、拍賣市場最高規格的年度活動,已經成為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的風向標,對全球文物藝術品市場也產生重大影響。
  • 圓明園馬首「泡麵卷」髮型用了什麼工藝
    國家文物局15日介紹,馬首銅像接受了北京大學專家的專業檢測。結果顯示,馬首包括頸部、臉部、眼睛、耳朵乃至舌頭都是一體鑄造而成。此外,在馬首內壁附著了疑似水垢的沉澱物,很有可能和其作為十二生肖噴泉這一使用功能密切相關。北大專家給它做X光檢查經過100多年的顛沛流離,此前,澳門居民何鴻燊將圓明園馬首銅像捐給國家文物局,馬首銅像將在國家博物館展覽後,回歸圓明園管理處。
  • 橫店電影城投資300億,將圓明園1:1重建,相似度95%
    中國老人籌集300億元資金,將圓明園重建為1:1,類似度的95%將成為5A級景點,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電影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電視上一個接一個地出現了黑白電視的畫面,還有從電視上一個接一個地出現的畫面,有很多電影和電視的攝影基地,拍了大熱的電影和電視劇,很多朋友想踏進電影基地進行自己的臨場旅行
  • 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中國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揭牌成立中新社北京11月30日電 (記者 應妮)中國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30日在北京正式揭牌成立。中心將著力在夏文化、南北方古代人口遷移等一批對實證中華文明起源發展具有關鍵意義的研究課題上取得新突破。
  • 安徽省委省政府與國家文物局舉行工作座談
    安徽日報訊(通訊員 宗禾 記者 李浩)12月8日下午,安徽省委、省政府與國家文物局在合肥舉行工作座談,省委書記李錦斌,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國英,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出席座談會。省領導郭強、王翠鳳參加。
  • 國家文物局:掀起革命文化傳承發展新高潮
    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在會上表示,2021年國家文物局將圍繞建黨百年,掀起革命文化傳承發展新高潮。全國文物局長會議現場。人民網 韋衍行 攝據介紹,2020年,革命文物行政機構從無到有,革命文物工作力量不斷強化,革命文物工作基礎不斷夯實。
  • 記者暗訪拍賣行:竟稱疑似圓明園流失文物是英國軍隊「合法」報酬
    該拍賣引發廣泛爭議,負責拍賣的英國坎特伯雷拍賣行被指極不負責任。因為該文物買家有可能面臨著隨之而來的的法律和道德風險。實際上,就在青銅虎鎣被拍賣的前3天,記者曾暗訪該拍賣行。你做功課,這是本來該做的,它本來今天(4月11日)都不應該被拍賣掉,你怎麼能夠公開說這些東西是劫掠來的,然後還要去拍賣它,卻不參加任何關於文物歸還的討論呢。從虎鎣重見天日以來,國家文物局通過多渠道和拍賣行接觸,可拍賣行拒絕撤拍,並迴避一切討論。當法律不足夠成為制勝武器,通過道義申索的方式追回文物,也是有成功先例的。